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附子与肉桂配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早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瘾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蹙,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肉桂赤石脂配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免疫功能抑制条件下,就肉桂、赤旨配伍前后进行血液、免疫、抗炎、抗溃疡和镇痛等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肉桂对醋酸、电刺激、热刺激所致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赤石脂仅对电刺激致痛的有抑制作用,配伍后镇痛作用明显降低;肉桂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赤石脂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配伍后缩短了肉桂的凝血时间,降低赤石脂的止因作用及抗溃疡作用;肉桂、赤石脂有使WBC、RBC、Hb升高及胸腺、脾脏重量增加的作用,配  相似文献   

3.
陶丽  陆茵  王爱云  陈文星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1):2107-2100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是当前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模式,通过传统饮片活性组分分离及二次配伍以实现功效最大化。尽管有效组分配伍并不脱离原方的整体效应,但功效物质标准化即组分中药研究存在组分拆分简单而药性拆分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明确组分样品库中各组分与其所属中药的性味离合关系。决定中药宏观药性的物质基础是其包含的微观化学成分,而基于化学信息学和知识发现的药性判别方法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真实客观的药性表征体系仍应回归到动态、可持续性定量反映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结果的生物效应模型中去,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药少力专、基于药性组合的代表药对继而开展配伍组分的药性配伍规律研究,这对合理设计配伍组分及提高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吴茱萸的药性、配伍应用、使用指征及其毒性与解毒之法作了系统地介绍。其性下气最速,无论是肝、脾胃、肾经虚寒上逆,配伍昊茱萸应用,都能够收到良好的下气散结之效。  相似文献   

5.
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普遍认为前者偏于表阳虚,后者则是表里阳虚。而从方药的比较可知,桂枝附子汤中含有姜草枣,兼顾脾胃营卫的生化,如桂枝汤之意属"表中之里";甘草附子汤中则不用姜枣,且见"骨节疼痛",如麻黄汤之意属"表中之表"。再以风湿三方与《金匮要略》多条经文比较,可知仲景风湿三方应属历节病范畴,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表郁比甘草附子汤更重。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从考古学、植物学、文献学角度考证:仲景医方中的桂或桂枝不是嫩枝,而应该是桂皮。本实验以挂枝和肉桂为切入点,比较了桂枝汤中用桂枝或肉桂对百日咳菌苗造成小鼠外感表证动物模型的发汗、解热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桂枝汤中无论是用桂枝还是肉桂均有显著的发汗、解热作用。在发汗方面,二者比较无差别;在解热方面,肉桂明显优于桂枝。本实验为解决中国、韩国和日本关于仲景医方中的桂枝汤到底是用桂枝还是肉桂的争议,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宋代以后桂枝汤中将肉桂改为桂枝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附子甘草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亭  徐暾海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8):1332-1334
附子和甘草均为常用中药,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将从“减毒”和“增效”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附子、甘草配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近年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提示,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对附子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配伍甘草减毒的机制可概括为煎煮过程、用药过程两个环节;而二者配伍的增效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各自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然而,二者配伍的具体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研究结果出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天冬在中药学中的价值逐渐被认同,作为一种应用价值广泛、药效显著的中药材,在中药配伍中的发挥了较强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前景。本文主要对天冬四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天冬临床配伍规律,为天冬在医学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绍友 《大家健康》2014,(8):216-217
近年来,天冬在中药学中的价值逐渐被认同,作为一种应用价值广泛、药效显著的中药材,在中药配伍中的发挥了较强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前景。本文主要对天冬四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天冬临床配伍规律,为天冬在医学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附桂抗瘀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迄今,对附子、肉桂的认识和应用,局限于温阳散寒,这是偏狭之见。宋前本草如《本经》、《别录》、《集注》、《药性论》、《日华子本草》等俱认定附子、肉桂有活血化瘀的抗瘀血作用,所谓“破癥坚积聚、血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晚近实验室研究的结论也支持古代医家的观点,说明附子、肉桂具有抗血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植物皮类中药入手,分析其药性及应用特点,探析"以皮治皮"理论内涵。方法:对《中华本草》进行逐条筛选,梳理出此部分药物在"皮病"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其药性特点,分析此类药物用于"皮病"的用药思想。结果:可用治疮疡、跌打肿痛、水肿、虫蛇咬伤、烧烫伤、刀枪伤等的"皮病"植物药有450味,占比74.5%;其中以用于外科病证、伤科中的跌打肿痛以及内科中的水肿者为最多。用治疮疡的药物多性寒凉、味苦,清热解毒、通利血脉而疗疮痈;用治跌打损伤者,多味辛、苦,性温,有行气活血、温经止痛的功效;治疗水肿的药物寒热属性相当,味辛、苦居多,既能温中行气、清热除湿,又能通调水道、利水消肿。结论:用于治疗"皮病"的多为树皮、枝皮、根皮等草木皮,治疗的"皮病"主要有疮疡、跌打损伤和水肿。"以皮治皮"不只是对病位的界定,亦可指对标本治疗效果的界定,植物皮药大多作用于外在、初期,即对"标"的治疗,之后仍需配伍补虚药物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细辛和细辛配伍附子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连续给药7 d后制备大鼠含药血清,采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结果】细辛和细辛配伍附子含药血清均能增加大鼠心室肌L型钙通道电流,在0 m V钳制电压下,细辛含药血清使电流增加约(28.36±0.37)%,细辛配伍附子含药血清使电流增加(75.07±0.28)%。细辛含药血清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左移,对恢复曲线无明显作用;细辛配伍附子含药血清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左移,使失活后恢复时间延长。【结论】细辛配伍附子较单味细辛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激活作用更强,表明药物配伍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儿科应用及其与中药减毒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雷公藤及其制剂是一类治疗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有效药物,但其度对雷公藤减毒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运气学理论阐发中药药性的钱塘医派本草气化学说。[方法] 通过研读《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和《医学真传》等著作,查阅研究钱塘医派本草理论相关文献,参考时代学术背景等影响因素,对本草气化学说内容进行整理论述,探讨各医家的传承,并列举医案以证临床验效。[结果] 钱塘医派对本草气化学说研究大体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五运六气思想,各医家主要通过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发挥,从而创立本草气化学说。其核心内容是通过辨本草生时、形态以及色味,以格物之法推药物禀气,以原药性。以本草生时与禀气相关为线索,引出《内经》“司天备药”以及药物“以偏纠偏”发挥药效等理论,完善本草学研究体系,并影响了如陈修园、唐容川等医家的本草研究方向。所举医案系运用本草气化学说治疗小儿痘疹,进一步验证了该学说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结论] 钱塘医派各医家不断探索,进而创立本草气化学说,虽然从现代科学认识角度来看,其正确性还有待研究,但是以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认知背景来讲,钱塘医派本草气化学说的形成,对于本草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学者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含有不同剂量合成冰片的复方中药湿疹乳膏体外透皮吸收效果及抗炎、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离体BALB/c裸小鼠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改良Franz垂直扩散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透皮接收液中苦参碱的含量,比较不同剂量的合成冰片对乳膏中苦参碱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行为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以及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给药后2~48 h,含合成冰片的乳膏中苦参碱累积渗透量均高于无冰片乳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不同剂量冰片组累积渗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给药后12 h体外经皮渗透基本达到稳态,且12 h后各组苦参碱累积渗透量均呈下降趋势。给药12 h内,渗透速率顺序为3%冰片1%冰片2%冰片0.5%冰片无冰片;12 h后冰片质量浓度越大,苦参碱含量降低越快。药效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含质量浓度1%、3%冰片的湿疹乳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及DNCB诱发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曲咪新乳膏比较,质量浓度1%、3%冰片的湿疹乳膏均能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质量浓度1%合成冰片的复方中药湿疹乳膏体外透皮吸收效果良好,可有效抗炎及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