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中少量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中少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治疗组(90例),2组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芪、葛根素或丹参注射液(各30例)静脉滴注,同时配合给予活血化瘀方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28 d行头颅CT检查测定血肿周围水肿的体积;于治疗后14 d和28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观察2组的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结果:对照组治疗14 d后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开始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7 d后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即开始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14 d后,治疗组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即开始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NF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无差异。结论:活血化瘀法能有效减轻脑出血的病灶周围水肿,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tPNS)治疗急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tPNS组15例,均给予基础治疗,tPNS组加用tPNS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102、1 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的改变,及治疗前、治疗后21、90 d的Barthel指数(BI)的改变,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成像(SPECT)和氙气CT(XeCT)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tPNS组CSS评分在治疗4 d后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在治疗10 d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BI比较无差异。SPECT和XeCT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血肿周边rCBF有所降低。结论:tPNS能促进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但不能改善血肿周边rCBF。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微创组还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同时行头颅CT检查,观察并计算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7、14d,微创组的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血肿周围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急性期强化降压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降压的策略,强化组采用强化降压策略。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行CT检测计算血肿体积及治疗24 h内发生血肿扩大的比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4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意识情况和神经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2组入院30 d内的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2组血肿体积都呈上升趋势,但强化组的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发生血肿扩大患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GC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4 d,强化组的GCS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超急性期内的少量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采用强化降压疗法,可能有助于提升疗效、降低血肿扩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根据尿激酶开始使用的时间分为早期组32例(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开始时间<6h),对照组33例(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开始时间≥6h),随访6个月;比较2组住院时间、入住NICU时间、再出血率、病死率、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结果:早期组住院时间、入住NICU时间、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早期组CSS评分与BI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CS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CSS评分及B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是否同意手术分成2组:手术组132例,保守组28例;手术组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保守组常规治疗;入院时、第2周、第4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手术组及保守组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3.90±3.54)、(33.61±3.82)(P>0.05);第2周、第4周评分分别为(20.89±3.10)、(26.18±3.61),(10.28±2.01)、(15.68±3.28)(均P<0.01);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1%、10.7%(P﹥0.05).结论 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S100β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搜集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入院时、治疗21 d分别测定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治疗21 d两组血肿体积及C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减少(P<0.01),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有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的吸收,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93-1594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少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经治疗或术后14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达到80.00%,对照组为62.0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中少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够更好地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良好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开颅手术与细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开颅手术组和细孔引流组,分别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和细孔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级。结果:细孔引流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颅手术组(P<0.05),残余血肿量、术后2周患侧各向异性分数(FA)值大于开颅手术组(P<0.05),血肿清除率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再出血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癫痫发生率与开颅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GOS评分等级与开颅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ADL评分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开颅手术与细孔引流术均可有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且细孔引流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滴注,10d后改为口服,共用30d,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量及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治疗15、30d后血肿体积治疗组〔(7.03±2.98)、(5.73±1.24)cm3〕较对照组〔(9.36±3.98)、(7.38±3.07)cm3〕显著缩小(P均<0.05),治疗30d后治疗组CSS〔(7.41±3.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03±3.80)分〕(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内科保守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死亡情况。结果微创穿刺清除术患者治疗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清除率及治疗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微创穿刺清除术患者的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天,共14d;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d,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hs-CRP、TNF-α、IL-6水平及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更好地清除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微创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30例)、局部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加用全身亚低温(电子冰毯)治疗,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加用头颅局部亚低温(电子冰帽)治疗.观察脑内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变化.结果 入组后7 d各组的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入组后14 d时,全身亚低温治疗组血肿体积(14.22±14.06 ml)较局部亚低温治疗组(20.54±16.41 ml)和对照组(22.26±13.20 ml)显著缩小(P<0.05);全身亚低温治疗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16.25±12.31 ml)和局部亚低温治疗组(22.01±12.08 ml)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与对照组(28.21±10.02 ml)相比,均有显著缩小(均为P<0.01),而全身治疗组与局部治疗组相比亦有显著改善(P<0.01);入组后14 d时全身治疗组与局部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别为15.02±9.86分和20.15±10.02分)较对照组(26.18±11.26分)均有显著改善,而全身亚低温治疗组较局部亚低温治疗组亦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全身亚低温治疗及电子冰帽局部亚低温治疗均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消退,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而全身亚低温还有减小血肿范围的作用,其促进血肿周围水肿的消退,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要优于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3例。2组均采用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A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于第7、14、21天行CT检查以测量周围水肿体积,NI 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及死亡和再出血情况。结果:A组与B组比较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显著减小(P<0.05),NI HSS评分明显降低(P<0.01)。2组死亡例数无显著性差异,A组无再出血及持续出血。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减轻行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简易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组(观察A组)45例、小骨窗开颅手术组(观察B组)30例和传统骨瓣开颅手术组(对照组) 15例,比较3组手术效果、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14、28 d观察A组、B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3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观察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观察B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7)。结论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并减少各类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相较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简易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8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共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8.
头穴透刺提高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基础疗法相同,头针组加用患侧百会透太阳穴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血肿吸收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计分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28d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能促进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和中医症状评分,提高Barthel指数计分,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孔颅内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术和内科保守治疗三种方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7例分为三组。治疗组56例采用锁孔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A采用传统开颅术,对照组B为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76.79%,对照组A的为57.78%,对照组B的为21.74%,三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A(P0.05)和对照组B(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A再出血率分别为8.93%和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无一例再出血。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A、B(P0.01)。结论采用锁孔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生存质量好,能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潘广 《临床医学》2016,(12):69-70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肿量,并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达到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