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小鼠50%体积的原位肝脏移植实验模型.方法 选择同系雄性C57BL/6小鼠,供、受体各28只.实验分为50%体积移植组和全肝移植对照组.50%肝脏移植物通过切除左侧肝叶获得.供肝经门静脉灌注4℃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血管重建时,肝上腔静脉端端吻合,门静脉和肝下腔静脉采用袖套法吻合.不作动脉重建.术后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肝脏移植物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复制情况.结果 小鼠肝脏移植手术成功率为100%.50%体积的小鼠肝脏移植受体存活率为90%(>15 d).全肝移植受体存活率为100%(>15 d).所有受体手术无肝期保持在23 min内.术后组织学检查移植肝组织结构良好,全肝移植后肝脏再生反应不明显.50%体积的肝脏移植后激发明显的再生反应.结论 小鼠50%体积的肝脏移植实验模型存活率高,术后激发明显的再生反应.该模型可应用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脏再生等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稳定的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对端吻合重建肝上下腔静脉,“双袖套法”重建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支架法重建胆管。结果 共施行50例小鼠原位肝移植,术后24h存活率92%(46/50),1周存活率84%(42/50),2周存活率80%(40/50)。结论 本实验中小鼠原位肝移植存活率较高,稳定可靠,易于标准化,是一种研究移植免疫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20%小体积移植物的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方法 原位移植建立20%小体积大鼠肝脏移植模型.雄性Lewis大鼠40只,供体20只,受体20只.供肝经门静脉用4℃ UW液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端端吻合连续缝合的方法.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分别用套管方法固定.套叠缝合法重建肝动脉.胆管重建采用内支架管端端连接的方法.观察移植物的存活率.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摄取溴脱氧尿核苷的情况.结果 共施行肝脏移植手术20例,移植手术成功率为100%.20%小体积肝脏移植物的存活率为93.8%(>14 d).组织学检查移植后的肝脏组织结构良好.移植术后72 h溴脱氧尿核苷染色阳性的肝细胞计数明显增多.结论 20%小体积大鼠肝脏移植物可启动完成移植后的肝脏再生.显微外科技术是移植模型成功的关键.该模型稳定性强,适合于部分肝脏移植领域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国栋 《器官移植》2011,2(1):14-17,38
目的比较小鼠肝移植中两种不同肝动脉重建方法的效果。方法应用雄性C57BL/6小鼠建立小鼠肝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肠系膜上动脉重建组(14对)和腹主动脉重建组(16对)。手术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供肝经门静脉灌注4℃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两组小鼠的肝动脉重建分别采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或供体肾下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两种方法。移植肝血流恢复后重建肝动脉。胆管采用内支架管的方法重建。观察术后2周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和肝动脉通畅与否。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移植肝的组织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脏再生功能。结果术中无小鼠死亡,手术成功率为100%。肠系膜上动脉重建组供体肝动脉游离时间为(12.1±2.5)min,腹主动脉重建组为(17.3±3.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重建组肝动脉吻合时间为(14.5±2.9)min,肠系膜上动脉重建组相应为(12.4±3.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系膜上动脉重建组移植物术后2周存活率为93%(1只死于吻合口血栓形成),腹主动脉重建组为100%。肠系膜上动脉重建组术后2周肝动脉通畅率为86%,腹主动脉重建组为100%。组织病理学检查示两组的移植肝组织正常,肝脏再生反应不明显。结论小鼠肝移植中,与应用肠系膜上动脉重建比较,应用腹主动脉吻合重建肝动脉的效果更好且安全,建议首选供受体腹主动脉吻合重建小鼠肝动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建立放弃静脉转流的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广西巴马小型猪(3-6月龄,8-11kg)为实验动物,共实施原位肝移植10例次。供体肝脏游离、冷灌注、切取、修整以及UW保存按常规方法进行。受体术中肝脏游离后夹闭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并切除受体肝脏,各血管断端与供肝相应血管进行端端吻合,肝上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吻合完毕即开放肝脏血流,在此过程中未使用静脉转流,此后吻合肝动脉、胆管。结果 本组10例次肝移植手术后一周存活率90%(9/10),无肝期时间31.3±2.67min,无肝期血压显著下降(MAP4.5±1.58kPa)但肝血流开放后能较快恢复并渐趋平稳。结论 本组结果表明,非静脉转流条件下的小型猪肝移植模型是一操作方便、易于复制同时又具有较好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大动物肝移植模型,能应用于肝移植的系列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1年1月~7月,我们进行了猪的同种异体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AHPLT)实验,现将实验情况与供肝动脉重建有关的内容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健康家猪15头,体重25~35kg,雌雄不限,供受体配对移植。2.手术方式按手术模式不同分两组:A组:共8头,受体肝脏保持原状,其门静脉捆扎缩窄85%以上(直径缩窄至1/3),肝动脉结扎;供肝(右半肝)植入受体右肝下,其肝动脉结扎,下腔静脉与受体肝下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行端侧吻合,胆总管与受体空肠行端侧吻合(内置T…  相似文献   

7.
猪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制作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猪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观察其肝功能和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4头健康良种家猪,体质量23-30 kg,被随机分为供体(n=12)和受体(n=12)。气管插管 全麻,硫喷妥钠静脉维持。移植前切除受体肝左叶,供肝右叶作为植入肝。预实验2例行经体位转流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对照组(5例)行简易转流下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模型组(5例)行异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 供肝被植入受体肝下间隙,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体肝下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体脾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胆总管置管外引流。结果预实验中行体位静脉转流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的2例受体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后很快陷入血流动力学紊乱死亡。5例行简易静脉转流的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的受体,2例在24 h内死亡,1例28 h,2侧超过48 h。而模型组受体 5例中有4例存活超过24 h。AST,ALT指标手术开始至术后24 h呈持续升高。模型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其他组稳定。结论该辅助性肝移植模型简明易建且具有不需静脉转流等优点,为研究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原肝和供肝功能及血流变化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目的 探讨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在Kamak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360次,手术成功率为91.3%。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1周存活率为86.5%,3个月存活率达80.7%。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先决条件。受体无肝期的长短是决定动物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国栋 《器官移植》2010,1(3):135-140
目的研究小鼠肝动脉重建(hepatic arterial reconstruction,HAR)对长时间冷保存移植肝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同系雄性C57BL/6小鼠68只,分为冷保存时间(cold preservation time,CPT)1 h组、CPT4 h组、CPT8 h组、CPT16 h组、CPT16 h+HAR组(供、受体小鼠各一半)。小鼠供肝经门静脉灌注4℃UW液后保存。肝脏移植采用缝合法(肝上下腔静脉)和袖套法(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吻合,胆管采用内支架管重建法。小鼠HAR采用含供体肝动脉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的方法。观察术后5组受体小鼠移植肝的存活时间,用组织学检查肝细胞损伤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细胞再生功能。结果 CPT1 h、4 h、8 h组受体术后12 d移植物的存活率分别为7/7、10/10、9/9。CPT16 h组除1例小鼠存活外,其余均在移植术后36 h内死亡,存活率为10%(1/10),CPT16 h+HAR组受体90%(9/10)存活,两组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T1 h、4 h组的移植物组织损伤程度轻,CPT8 h组的移植物组织损伤程度较前两组严重,但肝细胞再生活跃。CRT16 h组的移植肝组织表现为广泛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不明显。CPT16 h+HAR组仅有轻度的肝窦淤血,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改变,肝细胞再生活跃。结论 HAR可提高长时间冷保存移植肝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制作要点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参照Kamada等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门静脉灌注肝脏,改进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为单线连续缝合法。结果210只大鼠原位肝移植24h存活率为91.0%(191/210),平均无肝期17min,1周生存率为85.2%(179/210)。结论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可缩短受体无肝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原位肝移植大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肝移植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方法 采用改良的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即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全病肝切除,将供肝植于受肝原位,供、受体肝上下腔静脉,供、受体门静脉,供、受肝动脉行对端吻合;结扎供肝肝下下腔静脉。用FK506、晓翻和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加强术后监护和感染的控制。结果 例1、例2目前分别存活11个月、8个月余,生活自理,例3因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存活14d。结论 肝移植是治愈肝脏终末期病谱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Ѫ�ܱ������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10例活体肝移植术中的血管变异,总结其外科处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2001年1月至12月,行活体肝移植10例,其中左半肝8例,左外叶1例,右半肝1例,供肝者均为其母,经术中B超及胆管造影以确定肝切线。供体单支肝动脉分支与受体肝动脉吻合,两支肝动脉分别与受体肝左、右动脉吻合。门静脉分支与受体门静脉主干吻合。供体肝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胆管重建均采用肝管分支与受体胆总管端端吻合,置T管引流。结果:10例活体肝移植,1例因肝动脉血栓形成,术后5天需次肝移植;1例发生排斥;其余8例均康复出院,5例已上学。结论:活体肝移植术中血管重建技术是其重要环节,术前和术中了解供受体解剖变异并正确处理,可减少术后血管和胆道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巴马小香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探究体外静脉转流对于猪肝移植模型建立的重要性.方法 实施以巴马小香猪为实验对象的原位肝移植共30例.供体肝脏游离、灌注、切取以及保存按常规方法进行.受体术中置入左侧髂外静脉、脾静脉/门静脉和左侧颈浅静脉"Y"形插管,用作无肝期的静脉-静脉转流.受体术中肝脏游离完成后阻断门静脉,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后开放左侧髂外静脉、脾静脉/门静脉-左侧颈浅静脉转流.血管和胆道均采取端端吻合.结果 前6例未采取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的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受体术中全部死亡,存活率为0.0%(0/6);采用脾静脉-颈浅静脉转流方式的受体术中存活率为57.1%(8/14),而采用门静脉-颈浅静脉转流方式的受体术中存活率为100.0%(10/1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位肝移植手术时间平均为6.5 h,受体无肝期平均为(33±12)min.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2 min,冷缺血时间平均为130 min.结论 采用左侧髂外静脉、门静脉主干-左侧颈浅静脉转流方式的巴马小香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是具有可重复性好,需要的设备少,更加经济,疗效好,是比较理想的猪肝移植模型.可作为肝移植系列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大鼠辅助性肝-小肠联合移植模型。方法 整块切取全部小肠和60%的肝脏。同时切取腹腔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动脉段以确保移植器官的血供。供体小肠的静脉血通过供体完整的门静脉回流,将供体左肾静脉水平肝下下腔静脉斜形切断吻合于受体两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供体腹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小肠,通过小肠端-端吻合重建肠道。结果 整个手术时间平均为130min。3个月的生存率为8%(16/20)。移植后90d,对3只大鼠行剖腹探查及组织这检查,观察到移植物的形态及功能均正常。观察移植后12个月的5只大鼠,肝功能正常,移植肝及小肠均呈正常的组织学结构。结论 大白鼠辅助性肝-小肠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日益普及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背驮式肝脏移植的技术日臻完善,其术式也在实践中不断改良,扩展其适应证,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本视频病例采用改良的背驮式肝脏移植术,通过整形后的受体右肝静脉与供体肝上腔静脉吻合,供受体门静脉端端吻合、肝总动脉端端吻合,受体的肝总管与供体的胆总管端端吻合,成功达到移植预期,实现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探讨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在Ka-mada“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20例,手术成功率为96.7%。大鼠1周存活率为95%,3月存活率达90%。结论娴熟细致的外科操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受体无肝期的长短是决定动物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术式改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改进方法. 方法在Kamada等的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下进行原位肝移植360例(次). 结果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其供体手术时间(31.2±5.0)分钟,供肝修整时间(12.0±3.0)分钟,受体手术时间(45.0±5.5)分钟,无肝期(20.0±2.5)分钟,手术死亡31例,其中出血12例,肝下下腔静脉血栓8例,肝上下腔静脉回流不畅7例,袖套扭转或脱落4例.术后成活2天以上329例,成活率为91.4%.非干预组(非药物治疗组)1周存活率达86.5%. 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肝移植实验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探讨其手术技巧。方法在Kamada“二袖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连续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40例,无肝期平均11min.手术成功率为97%,大鼠1周存活率为95%。结论改良的两袖套法具有操作简便、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大鼠术后存活时间长的优点,是大鼠原位肝移植的理想术式。娴熟细致的外科操作、受体无肝期的长短是决定动物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改良法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研究肝移植术后移植免疫、胆道并发症等提供一个更加符合生理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经典的“双袖套”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基础.将带有主动脉的供肝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结果 共施行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35例。术后24h动物存活率85.7%。术后1周动物存活率82.9%。结论 用带有主动脉的供肝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的方法稳定可靠,易于标准化。该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胆道并发症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建立一个能灌注更彻底、更易操作、热缺血时间容易控制的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在Kamada两袖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经升主动脉进行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胆管内支架端端吻合的方法。建立无心跳供体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 40例移植后1d大鼠存活率为95.0%(38/40),1周存活率为85.5%(35/40)。结论 经升主动脉灌注的供肝灌注更彻底、均匀,更易操作,热缺血时间控制更精准,行肝移植后1周存活率较文献报道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