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71.4%)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22.4%,P<0.05),而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34.7%)低于正常黏膜组织(65.3%,P<0.05).MT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TA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展密切相关,2者联合检测可望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KAI1基因在人类喉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蛋白表达情况,试图阐明KAI1基因蛋白的表达与喉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喉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蜡块40例及转移的淋巴结13例,以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蜡块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AI1单克隆抗体在喉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AI1基因在癌旁正常组织、喉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33%(28/30)、62.50%(25/40)、30.77%(4/13),且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基因的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病理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KAI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较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性下降,该基因可能在喉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状细胞癌p16基因变异及其与肿瘤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16基因与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方法检测5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分析p16基因变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53例食管癌患者中,14例为p16基因纯合性缺失,12例存在突变。p16基因变异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长度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16基因的缺失与突变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晚期事件,它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缺失与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发展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蒲红伟  张静  李晓梅  李桂红  陈晓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290-1292,1360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基因MCM-2、Grp-94和MTA-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0例,观察肿瘤相关基因MCM-2、Grp-94和MTA-1的表达及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CM-2、Grp-94和MTA-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0%(40/80)、68.8%(55/80)和70.0%(56/80)。2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MCM-2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28.6%和61.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浸润深度的MCM-2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1.2%和52.4%。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时,MCM-2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81.0%和39.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Grp-94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53.6%和78.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浸润深度的Grp-94蛋白的表达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52.9%和77.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时,Grp-94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71.4%和69.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71.4%和69.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浸润深度的MTA-1蛋白的表达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64.7%和73.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时,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81.0%和66.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MCM-2、Grp-94和MTA-1在肿瘤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2MCM-2蛋白在肿瘤的恶性程度判定、预后判定是一个敏感指标。MCM-2是与转移关系密切的指标和标志物。3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MTA-1蛋白随着浸润深度增加表达增强。4Grp-94蛋白的阳性表达是病理学分级和判定预后的标志物,Grp-94蛋白与浸润生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AI1基因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屎路上皮癌组织及其正常尿路上皮黏膜中KAI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KAI1基因平均模板量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尿路上皮黏膜的表达(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KAI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KAI1蛋自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尿路上皮黏膜(P<0.01);随着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的升高,KAI1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P<0.05或P<0.01);KAI1在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表浅性癌病例(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KMI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调与尿路上皮癌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判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1.0%)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2.0%)(χ2=5.877,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4.340,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2.0%)高于正常食管组织(52.0%)(χ2=4.244,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均相关(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56.0%)及表达水平(0.992±0.090)均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8.0%,1.075±0.181)(P<0.05),并且其低表达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72.0%)及表达水平(1.030±0.153)均高于正常食管组织(44.0%,0.943±0.085)(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深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ISS-1与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KISS-1的低表达和MMP-9的过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KiSS-1和NF-κ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KiSS-1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Kiss-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NF-κB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KiSS-1和NF-κB的表达呈负相关(r=-0.676,P<0.05).结论 Ki s s-l基因的表达减低或者缺失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Kiss-l基因可能通过抑制NF-κB从而发挥抑制食管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3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发现17例(44.7%)nm23-H1蛋白染色阳性,21例(55.3%)nm23-H1蛋白染色阴性。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其它临床指标无相关。nm23-H1蛋白染色性患者(P<0.05),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nm23-H1蛋白的低表达与短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结果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可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林玲  王会河  罗元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1):41-43+47+169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及其蛋白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头颈部正常组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Mta1 m 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Mta1蛋白表达。结果 Mta1 m RNA在86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1.72±0.56)%与头颈部正常组织(0.93±0.6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ta1蛋白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阳性率(65.12%,56/86)与对照组(15%,3/2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ta1 m RNA及其蛋白在下咽癌、鼻咽癌、颈部皮肤鳞癌、淋巴结癌、扁桃体癌中平均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分别与头颈部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ta1 m RNA及蛋白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阳性率与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等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Mta1 m RNA及其蛋白表达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提示该基因可成为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相关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佳发  张树春  周媛媛  白松 《医学综述》2009,15(22):3424-342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由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从而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与大肠癌有关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有nm23、KAI1、E-钙黏素基因、p16、Tip30/CC3、DPC4/SMAD4等。它们在大肠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会导致癌组织发生浸润和转移,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它们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转移相关基因粘附分子吞噬糖蛋白(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癌手术切除组织60例,正常组织10例,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TIMP-1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1)6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TIMP-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7%(31/60)、31.7%(19/60)。(2)CD44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IMP-1在不同浸润深度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IMP-1在晚期高表达,提示可作为联合检测肿瘤负荷的标志物之一。结论提示CD44蛋白的低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病情发展及转移的发生相关,并提示可作为预后判定的参数。TIMP-1的失活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获得浸润转移的潜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提示可作为肿瘤的分期指标。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组织中KAI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AI1基因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KA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KAI1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黏膜(P<0.05),但KAI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癌变可能与KAI1蛋白的低表达有关,但与KAI1 mRNA的表达无关,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翻译后修饰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和nm23与人黑色素瘤细胞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应用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不同转移潜能人黑色素瘤细胞中KAI1和nm23基因的表达.结果:4种不同转移潜能的人黑色素瘤细胞中(WM35,WM451,WM983a,WM1341b),KAI1 mRNA和nm23 mRNA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基本一致,KAI1在4种细胞中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0.1798,0.1800,0.1501,0.1582;nm23分别为1.0428,1.0607,1.0141,1.0754.结论:KAI1基因与nm23基因的表达降低与人黑色素瘤的浸润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AI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0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病例150例正常粘膜中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粘膜(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KAI1蛋白低表达与食管癌的癌变和淋巴结转移有关,KAI1的功能下调使得细胞具有恶性侵袭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了3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发现17例(44.7%)nm23-H1蛋白染色阳性,21例(55.3%)nm23-H1蛋白染色阴性.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其它临床指标无相关.nm23-H1蛋白染色阴性患者的总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nm23-H1蛋白染色阳性患者(P<0.05),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nm23-H1蛋白的低表达与短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结果表明nm23-H1蛋白的表达可成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KAI1基因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亚克隆技术构建KAI1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质粒,DOTAP脂质体法将其分别转入高转移潜能的人MHCC97-H肝癌细胞,以限制性酶切、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鉴定基因重组及转染是否成功.电镜观察细胞超微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细胞生长曲线和平板法集落形成试验观察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能力,Boyden Chamber试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微管吸吮技术测定细胞的粘弹性和粘附力.BALB/CA 4~6周龄雄性裸鼠80只,随机分正义组、反义组、亲本细胞组及空载体组进行皮下(n=40)和原位肝(n=40)种植试验,观察体内的成瘤性、侵袭性及远处转移能力,免疫组化研究癌转移灶AFP和肿瘤组织细胞外基质(ECM)及粘附分子的表达状况.结果(1)成功构建了KAI1正、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分别转入MHCC97-H人肝癌细胞;(2)发现转入KAI1基因后可导致肝癌MHCC97-H细胞的一些细胞器数量和形态的变化;(3)KAI1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的体内外生长、细胞周期及体内成瘤性无明显影响;(4)反义KAI1基因可使MHCC97-H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增强、对体内外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促进作用;(5)KAI1基因表达上调能使MHCC97-H细胞的体内外侵袭能力降低;(6)KAI1基因抑制肝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可能与细胞粘弹性增加、ECM表达上调、粘附分子表达下调及粘附力下降等变化有关.结论KAI1基因在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调KAI1基因表达能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KAI1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KAI1 cDNA质粒转染低表达KAI1基因的人大肠癌LoVo细胞。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转染后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体外肿瘤同质性粘附、异质性粘附实验和肿瘤侵袭模型等方法,检测KAI1/CD82对大肠癌粘附与侵袭的影响;以空白质粒转染组为对照组。结果体外实验发现转染KAI1质粒的LoVo细胞同质性粘附能力高于对照组,异质性粘附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抑癌基因KAI1对肿瘤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结论KAI1基因表达的减少可以导致大肠癌细胞同质性粘附降低,对基底膜粘附及侵袭转移的能力增加。因此,KAI1基因可以作为大肠癌的一种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8-75(60.6±9.5)岁;组织学I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22例;7例肿瘤浸润黏膜层、黏膜下层或浅肌层,55例肿瘤浸润深肌层或外膜层;有淋巴结转移20例,无淋巴结转移42例]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蛋白和MVD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35/62)和90.3%(56/62),2者共阳性表达率为50.0%(3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93,P<0.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X2分别为0.471,0.104和1.011,P均>0.05),而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X2分别为4.254和5.526,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MVD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t值分别为1.942和0.239,P均>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F=9.619,t值分别为-3.525和11.904,P均<0.05).结论:KiSS-1和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者联合检测可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MS1(mammary tumour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sociated gene 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MS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EMS1蛋白定位于细胞胞浆及细胞膜下或胞浆皮质区。EMS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4.3%)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31.1%),差异有显著性(P<0.01)。EMS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EMS1蛋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侵袭和转移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对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和其生物学行为以及临床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郭绍文  韩刚  李泽民 《西部医学》2012,24(2):230-23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转移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处淋巴结组织中KAI1/CD82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测定所得KAI1/CD82基因表达率的中位数来界定,分为高表达组(31例)和低表达组(31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KAI1/CD82mRNA表达水平在TNMⅠ-Ⅱ、无肿瘤周围静脉侵袭以及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明显高于TNMⅢ-Ⅳ、有肿瘤周围静脉侵袭和有远处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KAI1/CD82mRNA表达水平可能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远处转移有关,检测KAI1/CD82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