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尽管丘疹脓疱性皮损是Behcet病的一项诊断标准,但对此皮损的本质仍存在争论。特异性丘血管性丘疹脓疱性皮损和非特异性毛囊性皮损都可能在Behcet病中见到。一些作者提示只有当出现有血管性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时,丘疹脓疱性皮损才可作为一项阳性诊断标准。目的:评价临床上能否鉴别Behcet病中特异性血管性疹脓疱性皮损和非特异性毛囊性皮损。方法:两名皮肤病学家各自独立地对20例Behcet病患者的23处丘疹脓疱性皮损进行初步临床诊断。在患者资料未知的条件下,再由病理医师对这些皮损的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10处皮损观察到有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或血管周围浸润,9处皮损中有毛囊周围或血管周围的浸润,并且在4个活检标本中发现有毛囊周围炎症。临床上描述为Behcet病特异性的丘疹脓疱性皮损中的大多数皮损主要为血管周围浸润或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然而,3处由两位观察者诊断为特异性丘疹脓疱性皮损只显示有毛囊周围炎症,而1处临床上诊断为非特异性滤泡皮疹显示有血管周围的浸润。3处丘疹脓疱性皮损有干扰性的观察变量。结论:临床诊断并不能充分地预测所有皮损的皮肤病理学特征。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及组织学特征的丘疹脓疱性皮损可能给Beh9et病的诊断提出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皮肤白血病(leukemia cutis)是指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和累及皮肤的病理过程,常表现为淤点、淤斑、紫癜、丘疹、红斑等非特异性皮肤异常,而发生严重皮损的特异性皮肤白血病较为少见,其中发生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更少。有研究认为APL发生皮肤浸润与维甲酸(ATRA)治疗有关[1,2]。本文就1例APL患者在化疗缓解后接受ATRA治疗中逐渐发生皮肤白血病复发和损害的病情演变及其治疗转归问题,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15岁,中学生。无诱因出现头痛、发热7d,加重伴恶心、呕吐、鼻出血5d。查体:双下肢皮肤散在淤点、淤斑…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的特异性皮肤损害形态各异,分布不同,发生时间也不一致。特异性皮损确立,对于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报告7例白血病的特异性皮损。  相似文献   

4.
口腔皮肤CD30+T细胞淋巴瘤样增殖非常少见,在皮肤科文献中很少引起注意。作者报道了2例可自愈的复发性丘疹结节性皮疹,伴有典型的临床、组织学及免疫学特征的淋巴瘤样丘疹病。舌背面见2处溃疡性丘疹和1处溃疡性结节。损害出现与疾病的皮肤复发一致。组织病理及免疫学类型特征与皮肤损害类型一致。所有皮损于几周后自发缓解。损害每隔3~7年复发1次。还没有见到皮肤以外其他组织出现类似皮疹的报道。口腔淋巴瘤样丘疹不常见,没有预后意义。综述以前报道的病例,如何对口腔黏膜不典型T细胞的淋巴样浸润进行鉴别值得讨论。2例口腔淋巴瘤样丘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皮肤浸润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提高专科医师对白血病皮肤浸润的认知。方法回顾分析5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皮肤浸润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及临床结局。结果5例患者,年龄36~65岁,皮损均为暗红、紫红色多发、泛发的丘疹、结节,浸润明显,无明显压痛。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大致正常,表皮与真皮之间可见无细胞浸润带,真皮呈弥漫性增生的肿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MPO,CD45,CD68阳性率较高。结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皮肤浸润临床、组织病理学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发生皮肤浸润,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男性,50岁,因全身皮疹伴头昏、脸黄两月住院。入院前两月明显诱因,双手臂部突起淡红或暗红色斑丘疹,继而蔓延至前胸,后背、颈项、双下肢乃至全身,日渐增多,皮损部位有瘙痒及不适感、伴头昏、心慌及不规则低烧。患者面色苍黄而赴某院诊治,按“多型性红斑”收住皮肤科,后臆断“白血病所致反应性皮损”经血液组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简称M_4型急白)。经化疗皮损灶渐有消退,但白血病症状反而加重收治我院继  相似文献   

7.
陈果  刘思恒  李佳  何苗  谭栩  马影影  王买红  张曦  张诚 《重庆医学》2022,(19):3415-3417
白血病皮肤浸润发病率低,据报道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皮肤浸润发病率为3%~30%,其中约1/3患者皮肤浸润症状发生在确诊白血病之前,约2/3患者皮肤浸润发生在治疗过程中疾病复发时[1-3]。白血病发生皮肤浸润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硬质红棕色丘疹、结节,通常无明显瘙痒、疼痛等不适,常见于头颈部、躯干、四肢,可泛发全身,某些罕见临床亚型早期往往易被忽略进而发生误诊[4]。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皮疹伴瘙痒起病,皮肤活检考虑造血系统肿瘤,进  相似文献   

8.
毛虎  毛玉辉 《中原医刊》2003,30(7):23-24
目的:观察二期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其发病情况、皮疹类型、治疗效果及误诊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二期梅毒女性患者增多,性乱与职业有明显关系。用青霉素治疗,BPR转阴率为100%。病程短及斑疹型皮损消退最快,掌跖部皮损,扁平湿疣次之,病程长,丘疹性和银屑病样皮损最慢。误诊原因为患者对皮疹警惕性不高,基层医生对该病生疏,加强对易患人群的检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背景:持续性丘疹和线状色素沉着曾被认为是部分成人Still病(AOSD)的特异性皮疹。目的:探究11例AOSD伴持续性皮疹患者的组织学特征,以及组织学改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从1998-2004年间于就诊时符合Yam aguchi诊断标准的17例患者,其中11例(65%)有持续性丘疹和斑块。回顾了其中9例有持续性皮损患者的13个活检标本。结果:11例患者(3例男性,8例女性),平均发病年龄34.7(19~67)岁,其中9例有容易消退的皮损。持续性皮损表现为荨麻疹样、红色、紫蓝色或棕褐色鳞屑性或结痂性苔藓样丘疹和斑块,通常泛发于躯干、颈部、面部和四肢伸侧。部…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1个月。因躯干部皮肤皮疹半年,于2006年6月4日入院。半年前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躯干部皮肤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继而呈湿疹样、脂溢样及出血性皮疹,皮疹逐渐破溃、结痂,曾在我院门诊及院外就诊,均以“湿疹、银屑病”予对症和支持治疗,皮疹消退。后因皮肤皮疹及皮损再次出现并且范围扩大,在口角、鼻两侧、手足心、腰背部均可见类似皮损,患儿前往省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治,并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郎格罕细胞组织增生症。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是由于外周血和骨髓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广泛浸润。白血病皮肤改变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改变,特异性皮肤改变多与白血病同时发生或发生于白血病复发时,较少发生于白血病之前。现报道1例以皮肤多发结节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2 9岁 ,因胸背部、上肢皮肤起皮疹 1年余 ,于2 0 0 3年 5月 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 1年前无明显诱因上肢皮肤出现皮疹 ,因无自觉症状未曾诊治 ,随时间推移皮损范围渐扩大至胸背部 ,遂来我科诊治。体检 :发育正常 ,营养良好 ,既往体健 ,无结核病史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皮肤科检查 :胸背部及双上肢皮肤可见一致性针尖至针头大小 ,坚实发亮的丘疹 ,呈皮肤色或淡白色 ,皮损孤立散在 ,不融合。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均正常。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病理报告 :丘疹损害处真皮乳头部局限性浸润灶 ,主要由…  相似文献   

13.
所有类型的白血病都可以累及皮肤,产生皮肤沉积,称为皮肤白血病(LC)。作者回顾性研究了12年来在本院治疗的8例LC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出现红色丘疹和结节最多。也可见浸润性出血性斑块和毛囊周围痤疮样丘疹。尽管进行了积极的白血病治疗,且患者也接  相似文献   

14.
背景:2-氯脱氧腺苷是嘌呤类似物,用于治疗毛细胞白血病(HCL)取得成功。而且,该药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慢性淋巴增生综合征和儿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在用该药治疗HCL患者时与之相关的皮肤副作用报道很少。对象和方法:报道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用2CdA治疗后出现泛发性皮疹。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疾病晚期,用2CdA作为二线或三线药物进行化疗,其皮损很严重以至于不得不停止化疗。皮损活检组织学检查表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火焰图样改变,与Wells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蜂窝织炎)的组织学改变相似。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效控制皮疹。结论…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报告  患者 ,男 ,11岁 ,右下腹、右下肢线形疣状皮损 11年 ,右脚掌疣状增生 9年。患者出生后 1月即发现右下腹至右下肢内侧有一条略高出皮面、淡红色、表面粗糙皮疹 ;整个右脚掌皮肤粗糙 ,无不适。 2岁后下腹、下肢皮损逐渐增厚呈密集粟粒状。右脚掌呈疣状增生伴皲裂、渗血及发臭。患者第一胎足月顺产 ,生长发育智力正常 ,父母非近亲婚配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专科检查 :右下腹至右下肢内侧有一条淡红色、密集乳头状瘤样、过度角化性丘疹连续排列成条状隆起皮损 ,境界清 ,无炎症反应。皮疹延续至右脚掌…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4例患者临床特征;取皮损、血和骨髓分别在25℃和37℃进行真菌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下特征;对皮肤活检组织行HE及六胺银染色。观察镜下皮损组织学及马尔尼菲青霉的特征。结果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伴多系统损害。皮损特征:早期表现为淡红色丘疱疹、糜烂性丘疹,继而为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肤溃疡及血痂。37℃培养呈酵母相,25℃呈菌丝相。皮肤病理活检六胺银染色(+)。使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3例临床症状缓解、皮疹消退出院。1例死亡。结论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皮损特征: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损25℃、37℃真菌培养结合皮肤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是目前治疗AIDS合并皮肤马尔尼菲青霉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是一种较少见的以全身泛发性扁平疣样皮损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可继发癌变,我科遇见三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于1997年7月2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自幼于四肢相继出现针头大小扁平丘疹,无自觉症状,以后皮疹逐渐多,面、颈、躯干亦出现类似皮疹,部分皮疹融合成片,呈淡红色,近一年来,上述皮疹增多、增大,躯干见有少许色素减退的皮疹,面。颈、躯干出现数粒黑褐色结节,右内毗角处一黑色给节因患者外用硫酸腐蚀后形成溃疡,久不愈合。既往史否认有其它慢性疾患,父母健在,非近亲婚配,其弟4人和子…  相似文献   

18.
例1,男,19岁。一年多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风团块皮疹,甚痒。诊见躯干四肢有散在圆形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有的互相融合成片,双手掌多处可见丘疹,中心有水泡,有灼热感,皮肤划痕试验强阳性,皮疹时起时消,诊断为“荨麻疹”。后曾两次服扑炎痛(1g,每天3次),次晨均发生类似症状,诊断为药疹,给予强的松(10mg,每天3次)内服,均在一周后皮疹完全消退,皮损恢复正常。例2,女,35岁。因上感服扑炎痛,当天下午出现恶心呕吐,双眼睑肿胀,面部、颈部出现红色丘疹,次晨腰部、四肢均出现红色丘疹,对称分  相似文献   

19.
玫瑰糠疹(PR)不典型病例比较常见,较之典型性皮损不易辨认。作者报道4例最可能诊断为非典型玫瑰糠疹的患者。1例33岁男性,双侧下肢有紫绀样皮损并伴有躯干部典型皮疹。1例28岁女性,有剧烈瘙痒和荨麻疹。1例10岁女孩,有数百个1~3m m大小的丘疹。1例26岁孕妇,有口腔出血性溃疡并伴有躯干部典型的玫瑰糠疹皮损,其口腔溃疡与全身皮损出现和恢复有一致性。作者回顾了文献,依据皮疹的形态、大小、分布、数目、部位、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皮损的进程提出本病分型。作者认为很难对典型性和非典型性玫瑰糠疹做出一个明确的区分,并且如果不能排除其他皮…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35岁。因全身皮肤播散性暗褐色米粒大小丘疹 2 0余年就诊。患者自 15岁起双下眼睑出现米粒大小扁平褐色丘疹 ,无自觉症状。在当地医院皮肤科多次就诊 ,均诊断为扁平疣。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原来皮损未见好转 ,并向面部、躯干、四肢蔓延 ,皮疹数量逐渐增多 ,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结核、肝炎病史 ,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 :全身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情况 :全身皮肤泛发米粒或黄豆大小扁平丘疹 ,浅褐色 ,质硬 ,表面光滑 ,略高出皮面。实验室检查 :血、尿、粪常规检查正常 ,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学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