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于入院后24~72h内分别给予鼻饲EN(瑞先)支持和普通鼻饲饮食。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第2天和第14天采用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院后第14天,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EEN支持治疗可改善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机体的营养指标,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平  张新颜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40-1741
目的评价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例80例,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研究组(40例)和标准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于发病48h内开始鼻饲肠内营养,研究时间共10d。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蛋白、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IgA、IgG含量及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IL-2显著高干对照组(P〈0.01),IL-6和TNF-α显著低干对照组(P〈0.01)。结论免疫肠内营养可以增强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例80例,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研究组(40例)和标准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于发病48h内开始鼻饲肠内营养,研究时间共10天。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蛋白、免疫指标的变化及有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的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IgG含量及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和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47.5%)(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免疫肠内营养在提高脑卒中患者血清蛋白水平的同时,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症脑卒中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肠内营养组)40例和对照组(匀浆膳组)40例。比较入院时及3周后各项营养指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好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危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于入院后24h内分别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和普通鼻饲饮食,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天及21天测定血清总蛋白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并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和呼吸功能变化。结果21天后,肺功能和血气检查,试验组的FVC、FEV/FVC及PaO2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的营养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是COPD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良好细致的护理是保证其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124例确诊为AB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于入院72小时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62例入院后经中心静脉置管给予肠外营养。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并发症、感染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费用;同时对比血白细胞总数、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钙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总数、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清白蛋白及血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5.511,4.332,8.612,9.631,3.942,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鼻饲管喂养是临床最常用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且经临床实践证明其对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与营养状况有一定的效果,但此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导致预后效果欠佳[1]。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是一种新的肠内营养方式,适用于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吞咽困难患者[2]。本次研究对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服务服务中心及徐汇区大华医院68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分别使用胃造瘘与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分析和对比两种方式应用于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ICU对肾功能不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 58例诊断含"肾功能不全"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每日常规采用肠内营养乳剂(internal nutrition emulsion)持续胃管泵注补充能量;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化"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肾功指标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肾功指标均下降,研究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并发症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在肾功能不全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实施具有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和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在临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降炎平衡散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入院后2组患者均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降低颅内压、新凝灵、氨基环酸注射液止血、神经节苷脂营养脑神经、氨溴索保护肺功能、泮托拉唑、泮托拉唑抑制胃酸、防治应激性溃疡。发病后24h 给予鼻饲肠内营养、给予抗生素控制吸入性肺炎等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与鼻饲空肠营养管置管。发病24h 后研究组患者给予自制方剂降炎平衡散,鼻饲肠内注入。对照组同期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鼻饲管注入。治疗14d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 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 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分(GCS 评分)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2组患者有创气管插管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急性肺损伤发生率、病死率;比较2组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及 Na +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GCS、MMS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4d 内,研究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急性肺损伤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血清中 AST、ALT、SCr 及 N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降炎平衡散辅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轻继发脏器功能损伤程度,减少早期患者并发症发生,降低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含精氨酸、核苷酸及ω-3脂肪酸的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对肿瘤患者手术后机体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94例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2~8天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于术前、术后1 d和术后8 d分别取外周血检测IgG、IgM、IgA、C-反应蛋白(CRP),观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IgG、IgA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精氨酸、核苷酸及ω-3脂肪酸的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可减轻手术创伤后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诊断为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以及传统的鼻饲营养供给干预(对照组),2周后分别测定其胃肠功能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发生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的患者比例,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间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分析表明,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补充,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胃肠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以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匀浆膳食和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ALB和Hb均有下降,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外营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行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支持14 d;对照组20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5、10 d检测并比较2组的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14 d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及血糖等指标都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5)。结论早期联合运用肠内外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中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态,给予充足营养支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分别于营养支持治疗后1d和21d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以及21d后免疫学指标和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1d在生化指标等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后治疗组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1d后免疫学指标除IgM和IgG外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改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营养、免疫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近期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时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温会新  刘长杰  徐连成 《河北医药》2009,31(14):1755-1756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探讨营养治疗是否能够改善急性卒中的近期预后。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86例,于入院后72h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由营养师会诊后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43例,由家属自行喂养的为对照组43例。观察2组住院21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血清白蛋白〈35g/L)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比较2组住院21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住院21d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与时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21d包括肺部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的总感染率为44.19%,对照组的总感染率为74.42%,观察组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脑卒中急性阶段,早期规范的肠内营养支持具有减缓卒中后营养恶化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到改善,有利于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喉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鼻饲营养制剂,对照组为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营养状况好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可减小手术创伤,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鼻饲法在护理ICU危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ICU危重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恒温持续泵入鼻饲液方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注射器推注鼻饲液法.比较两组患者在鼻饲过程中并发症情况,据此讨论不同的鼻饲法在ICU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鼻饲后胃潴留、反流、误吸、腹胀及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5%(5/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7、P<0.05).结论 应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泵入鼻饲法护理ICU危重患者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能有效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黏膜,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营养方式。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分别于入院后第1、7、14、21天测体质量(BW)、血浆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糖(Glu)四项指标,并每日计算氮平衡;评估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BW均略下降差异性不显著,第7天时,观察组ALB、Hb、Glu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4天时,观察组ALB、Hb、Glu略高于对照组;第21天时,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营养支持期间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能有效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黏膜,可以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匀浆膳食,而研究组患者则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即鼻饲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与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与血红蛋白(Hb)均明显降低,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降低比研究组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20.83%,对照组为5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伴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