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原因、分娩方式、产程进展及围生儿预后。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原因、分娩方式、产程进展及围生儿预后。结果 50例孕妇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发生原因:骨盆异常19例(38%),胎头俯屈不良9例(18%),子宫收缩乏力10例(20%),头盆不称12例(24%);分娩方式:持续性枕横位自然分娩6例(21.4%),阴道助产6例(21.4%),剖宫产16例(57.1%);持续性枕后位自然分娩5例(22.7%),阴道助产5例(22.7%),剖宫产12例(54.5%);产程异常情况:持续性枕横位潜伏期延长6例,宫颈扩张延缓5例,停滞8例,先露下降延缓4例,停滞11例,滞产8例;持续性枕后位潜伏期延长5例,宫颈扩张延缓4例,停滞8例,先露下降延缓4例,停滞01例,滞产3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持续性枕横位分别为(10.28±0.5)h,(1.7±0.78)h,(13.2±3.3)h;持续性枕后位分别为(9.98±2.3)h,(1.8±0.4)h,(15.4±3.5)h;围生儿结局:持续性枕横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2例(42.9%),新生儿窒息3例(10.7%),新生儿产伤2例(7.1%);持续性枕后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7例(31.8%),新生儿窒息3例(13.6%),新生儿产伤2例(9.1%)。结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有多种分娩方式,通过适当干预,部分可自然分娩,有些亦应行人工助产或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2.
头位难产活跃期停滞2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位难产是产科常见的异常产 ,临床上常表现为活跃期停滞 ,也是剖宫产主要指征之一。现将我院 2 83例活跃期停滞病例进行分析 ,探讨其原因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间头位分娩活跃期停滞病例 2 83例 ,占同期分娩总数 5 5 4 % (2 83/ 5 110 ) ,占难产总数 5 1 93% (2 83/ 5 4 5 ) ,占头位难产总数 6 0 4 7%(2 83/ 4 6 8)。所有病例均为骨盆正常 ,产前无阴道试产禁忌证者。2 结果2 1 停滞原因  2 83例病例中 ,持续性枕后位占 6 5 0 2 %(184 / 2 83) ,持续性枕横位占 2 2 6 % (6 3/ 2 83) ,宫颈…  相似文献   

3.
观察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在产程活跃期予徒手旋转胎头并辅以胎背对侧卧位,以纠正胎头位置异常,使难产变顺产的临床效果。将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在进入活跃期后出现宫颈扩张停滞或胎头下降阻滞的217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77例,采取改变产妇体位,使卧于胎背对侧方向;B组140例,采取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并对两组效果予以比较。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掌握的方法,只要操作时机、手法正确,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3~1996年共分娩1420人次,剖宫产186人次,其中因先兆子宫破裂手术5例,占同期分娩总数0.35%,占同期剖宫产总数的2.7%。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年龄24~33岁,平均29岁。初产妇1例,经产妇4例。5例中忽略性横位1例,持续性枕横位1例,持续性枕后位3例,除横位外,胎儿体重均过重,>4500g,3例家庭待产中1例忽略性横位  相似文献   

5.
255例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6年施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4 192 例病例资料.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255 例,发生率6.17%,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胎先露≥±3 cm、产妇第二产程、巨大胎儿者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产妇产程、胎儿体重、胎方位、胎先露高低与子宫切口撕裂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在头位难产中发生率最高,常导致产程延长,胎先露下降延缓甚至阻滞。适时采用手法旋转,可降低剖宫产率,并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21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孕妇施行手法旋转,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分娩21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持续性枕横位15例、持  相似文献   

7.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最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产程中及时发现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及时使孕妇进行体位改变并适时进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位,使胎位转为枕前位并顺利经阴分娩,是目前降低头位难产的最主要措施。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对82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采用经阴适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胎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枕后位效果较好,大大提高了经阴道分娩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妇不同胎位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对产程及新生儿预后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100例持续性枕横位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异常情况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第1产程、第2产程所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总产程时间也长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发生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第2产程延长及活跃期宫颈扩张延缓和阻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产伤、产后出血、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对母婴危害严重,应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预防,降低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产科临床上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头位难产。因胎头进人中骨盆后仍取枕横位或枕后位,影响胎头下降和宫口开大的速度,使产程延长甚至停滞,产妇体力过度消耗,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上往往需要采用剖宫产或阴道助产结束分娩。如果适时采用手法使胎头复位,可使产妇顺利从阴道分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母婴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体位管理矫正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分娩的病例,将发生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253例)。将持续性枕后位的患者定义枕后位组(91例),将持续性枕横位患者定义为枕横位组(162例)。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分娩、无剖宫产史、均为头位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253例)。结果研究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而中初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经产妇的剖宫产率(P<0.05)。枕后位组经产妇的剖宫产率高于枕横位组经产妇的剖宫产率(P<0.05),枕后位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高于枕横位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P<0.05)。结论体位管理对于持续性枕后位患者的效果差于对于持续性枕横位患者。体位管理对于经产妇的效果好于初产妇。体位管理对于持续性枕后位患者效果不佳时,应尽快终止试产,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优化产房管理降低剖宫产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入80例住院分娩产妇的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优化产房管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妊娠过程。结果:观察组顺产人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阴道助产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宫颈水肿、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优化产房管理能有效降低临床上剖宫产手术率,增加自然分娩人数,同时,优化产妇产程,有效减少术中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婷婷  杨海澜  韩方 《中国医药》2014,(7):1048-105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的变化,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6 402例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结果2006—2008年剖宫产率从71.7%(703/980)下降到61.1%(860/1407),2009年剖宫产率略上升为63.6%(963/1514),2010—2012年剖宫产率从58.3%(1047/1797)下降到45.9%(999/2176)。2006、2007、2009、2010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情况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2008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难产,2011、2012年居前3位的为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瘢痕子宫。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疾病构成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结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成为剖宫产指征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检查及保健意识可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西泮联合徒手扩宫法在产程活跃期停滞时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 7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给予地西泮静脉注射,1h后,行徒手扩宫法;对照组仅给予地西泮静脉注射。观察2组产程进展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娩过程中发生活跃期停滞时使用地西泮和徒手扩宫法可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341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2009年剖宫产率为44.6%(538/1207),2012年剖宫产率为33.7%(831/2463),2013年1—9月剖宫产率为33.3%(555/1666),2012年剖宫产率与2009年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阴道助产率与2009年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6/2463)比0.6%(7/1207)](P〈0.05)。2012年与2009年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与2012年的剖宫产指征:妊娠并发症、多胎妊娠及瘢痕子宫发生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178/831)比14.9%(80/538)、8.3%(69/831)比2.6%(14/538)、11.9%(99/831)比8.7%(47/538)](P〈0.05),而社会因素、巨大儿、产程异常及其他因素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48/831)比15.6%(84/538)、5.5%(46/831)比7.8%(42/538)、3.5%(29/831)比6.5%(35/538)、5.6%(46/831)比9.5%(51/538)](P〈0.05)。结论加强孕期管理,控制孕期血糖及体质量增长,减少巨大儿发生;减少社会因素刮宫产;提高医护人员胎心监护识别技术及阴道助产技术提升,可促进自然分娩并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邱淑巧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18-1619
目的:分析四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证的变化.方法:2006~2009年在本院分娩的产妇总数,对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证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50.33%,2006年55.11%,2007年51.10%,2008年51.24%,2009年43.90%.在剖宫产指证中以难产为第一位,近几年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以降低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终止妊娠时机、方式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6.4%和18.2%,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7.1%及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应采取积极的规范化治疗措施,适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阴道试产失败病例与分娩镇痛的实施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择阴道试产病例中分娩镇痛的403例,中转剖宫产的49例,与同期未实施分娩镇痛患者366例,其中中转患者47例,究其原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病例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前三位均为活跃期停滞、胎儿宫内窘迫、第二产程胎先露下降停滞,中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不是引起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并比较急诊剖宫产以及择期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共718例,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和发动分娩以及破膜之间关系将其分为择期剖宫产组以及急诊剖宫产组,其中急诊剖宫产组中317例作为观察组,择期剖宫产中401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指征前4位为头盆不称、宫缩乏力、活跃期停滞、宫内胎儿窘迫,对照组中手术指征的前4位为宫内胎儿窘迫、骨盆狭窄、臀位以及瘢痕子宫.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腹部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取头困难、子宫切口撕裂、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剖宫产对产妇的危害更大,在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尽可能减少急诊剖宫产的几率,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杜世华  桑琳  方前进  丁玉芹 《安徽医药》2015,36(9):1089-1091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指导降低临床剖宫产率。方法 回顾分析某院2008~2012年住院产妇的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 该院2008~2012年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羊水过少、巨大儿呈上升趋势,而头位难产、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过期妊娠、横位等呈下降趋势。结论 社会因素和瘢痕子宫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而瘢痕子宫的增加也是由剖宫产率增加所致。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减少瘢痕子宫是控制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对头位难产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母要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将21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采用手转胎头术;对照组104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产妇适时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方法,转至枕前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