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787-1788
目的:评价闭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雌激素水平与其应用孕激素引起撤退性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152例继发性闭经患者,利用阴道超声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采用放射性核素测量雌激素水平,观察用甲羟孕酮引起撤退性出血的效果。96例有撤退性出血者为阳性组,56例无撤退性出血者为阴性组。结果:阳性组子宫内膜厚度和雌激素水平均高于阴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量继发性闭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雌激素水平对预测孕激素引起撤退性出血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利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进行测量和分析,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43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 mm,占54.4%,平均子宫内膜厚度(2.37±0.21)mm,无1例子宫内膜癌。36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 mm,占45.6%,子宫内膜厚度5~25 mm,平均(11.30±4.21)mm,子宫内膜癌10例,占27.8%(10/36)。结论:子宫内膜以5 mm为临界值,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在治疗功血中的作用。方法:56例功血患者行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B超组),内膜厚度<6mm者给予雌激素治疗;内膜厚度6~10mm者给予孕激素治疗;内膜厚度>10mm者行诊断性刮宫手术,同时妈富隆治疗1周期。所有患者第1次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给予妈富隆治疗3个周期(每个周期21天)。51例功血患者给予单纯雌激素或孕激素治疗(激素组),第1次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给予妈富隆治疗3个周期;55例功血患者行诊刮术(诊刮组),刮出内膜送病理学检查,诊刮术后妈富隆治疗1周期,第1次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给予妈富隆治疗3个周期。对比3组治疗效果。结果:B超组治疗后3天内止血者49例,成功率87.50%,与激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次撤退性出血时间在6天内者44例,与激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妈富隆治疗3个周期后子宫内膜厚度≥10mm者7例,与激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超组诊刮19例,内膜异常者7例,异常率36.84%,与诊刮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功血,止血时间短、复发率低,诊刮者内膜病理学检查异常率高,在功血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可用于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方法:对87例绝经前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于检查当日或次日行分段诊刮术,将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诊刮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测得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27.3±11.0)mm,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15.5±4.8)mm,均明显大于子宫内膜生理改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9.8±4.3)mm,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以10mm为临界值阴道超声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57.9%、74.6%和91.7%。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10mm为临界值可以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超声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秀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60-1761
目的:运用阴道超声观察与分析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变,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方法:观察34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及血流参数,并经宫腔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有效地诊断出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内膜厚度≤5mm,子宫内膜癌的血流阻力指数最低≤0.4。结论:经阴道超声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可作为诊刮术前最佳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女性健康意识及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超声发现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比例明显上升。根据有无阴道出血可将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分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阴道出血及无症状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病因及病理类型复杂,早期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诊断性刮宫或与宫腔镜检查联合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主要方式。目前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尚未明确,而对有无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对内膜增厚的评估的标准是不同的。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以对子宫内膜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重要意义。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发病原因、子宫内膜增厚的评估和诊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60例作为出血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另外,将出血组与临床病理结果相比对。结果接受治疗前,出血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出血组≥5 mm的比例为45.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中,呈现病理性诊断12例,呈现生理性诊断5例;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中,呈现病理性诊断1例,呈现生理性诊断42例。出血组子宫内膜厚度为:内膜萎缩患者的内膜厚度最小,内膜癌患者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手段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可有助于准确诊断、病情连续监测及风险预先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 0 1 3年8月-2 0 1 5年9月期间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诊断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 0 0例,对患者均采取阴道彩超诊断,测量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并与诊断性刮宫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阴道彩超诊断结果与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比较,准确率为9 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子宫内膜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无血流信号,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相比,其血流指数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阴道彩超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应用,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有效鉴别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阴道超声用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以及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1997年9月~200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妇女169名进行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并对其行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对其中初诊未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或者不典型增生的128名患者进行超过5年的随访。结果:169名患者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20人(11.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人(1.8%)。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mm的患者中未发现有子宫内膜癌发生;内膜厚度>4mm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是45.3%。诊刮报告无异常的128名患者5年随访报告,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为12人(9.4%);再发阴道流血的3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现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33.3%)。但初诊时内膜厚度≤4mm者即使再次阴道出血,也没有发现有该类病变。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阴道超声见子宫内膜厚度≤4mm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试验的截点,可作为选择诊刮活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阴道超声、腹部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的156例阴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并做病因诊断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为良性疾病133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3例和恶性肿瘤10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异常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6%和93.9%。子宫内膜的厚度、绝经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良性疾病,若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内膜病变者应进一步行宫腔镜联合腹部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1.
陈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216-22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超声监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门诊收治的不孕症女性患者85例(不孕症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在月经周期第8~11天、第13~16天、第20~24天时,应用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在月经周期第8~11天、第13~16天、第20~24天,不孕症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的PSV较对照组缓慢,PI、RI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可较好地了解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式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宫腔及内膜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8例绝经后出现子宫出血的患者,首先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内膜厚度,然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取得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阴道超声显示的子宫内膜厚度,有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内膜增殖和内膜癌者明显厚于萎缩性子宫内膜,内膜厚度≥5 mm为异常界限,敏感性92.6%,特异性73.7%,阳性预测值83.3%。宫腔镜检查对照病理提示异常的敏感性88.9%,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6%。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筛查手段,内膜厚度≥5 mm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病理检查,明显提高内膜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9,(5):569-57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曼月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用经阴道超声测量曼月乐放置前及放置6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结果 5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中, 49例患者内膜转归正常,治疗成功率为92.45%。放置6个月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均明显低于放置前(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可较好地评价曼月乐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子宫动脉频谱能够直观有效地反映子宫内膜变化,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选择7例有多囊卵巢疾病(PCO),用克罗米酚无效(直到150mg/天,共5天),具有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的病人为受试者。治疗前经阴道超声检查证实为多卵泡卵巢,在hCG试验阴性或撤退性出血之后的任何一天作为周期开始日,用hMG肌注75IU/天,共3~4天;在第4或5天,hMG增加到150IU。自周期第7或8天作阴道超声检  相似文献   

15.
马萍 《职业与健康》2004,20(8):111-112
目的观察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利用日本阿洛卡-630超声诊断仪对4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进行诊断,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诊断为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为18例,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另外22例确定为因药物引起的出血.结论阴道超声是预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根据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选择不同性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3例,先采用B超测定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内膜厚度0.8 cm 28例为甲组,子宫内膜厚度≥0.8 cm 35例为乙组。甲组采用雌孕激素与止血治疗相联合,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初始阶段每天3片,出血减少之后逐渐减量,每天口服1片维持3周后撤退性出血。乙组采用单一的孕激素治疗,口服安宫黄体酮,每天6~8 mg,连续治疗两周后撤退性出血。对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检测和比较,随访患者阴道流血控制时间和停止时间、阴道流血量。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甲组总有效率92.86%,乙组总有效率9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3,P0.05)。两组出血控制时间[甲组(39.2±11.1)h、乙组(40.4±9.85)h]和出血停止时间[甲组(129.7±66.7)h、乙组(138.3±70.92)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5、0.491,均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甲组(0.98±0.07)cm、乙组(0.99±0.11)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P0.05)。结论根据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选择不同性激素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的89例经宫腔镜术并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阴道超声的图像特征。结果 89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中,可以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子宫内膜息肉77例,检出率86.5%;漏诊12例,漏诊率13.5%;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方面存在特征性图像(部分病例可合并几种图像特征):宫腔内稍强或等回声边界清晰团块(43例),内膜三线征之宫腔线与基底层强回声线间两侧内膜回声不均或厚度不对称(58例),宫腔线分离中断(25例),宫腔呈较实性团块回声或实性光团内部见密集多发小囊,不能分辨三线征或宫腔线回声(13例),仅表现为宫腔线粗细不均(7例),内膜未见明显异常回声(12例),其中三线征清晰者(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息肉的特征,操作简单快捷、无伤害,清晰度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对更年期的许多主观症状及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为了防止子宫内膜增生补充孕激素有效。常引起撤退性出血,这是许多更年期妇女不愿接受的,据报道阴道出血是中断激素替代疗法的主要原因。受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LNG)宫内节育器(IUD)可治疗月经过多及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启示,作者在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过程中官腔内放置L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后分别应用米非司酮和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刮术后分别口服米非司酮和安宫黄体酮的围绝经期功血病例各40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流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均得到一定的控制,米非司酮组治愈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米非司酮组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较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米非司酮组显示FSH、LH、E2、P值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安宫黄体酮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功血效果优于安宫黄体酮,且诱导闭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孕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90例,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100、200及300mg/d黄体酮口服治疗,对三组患者撤退性出血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出血率间均无显著差异,B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结论:三组剂量孕酮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治疗中均可实现撤退性出血效果,而200mg/d剂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不规则子宫出血。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给予孕酮类药物—黄体酮,且该药对乳腺的影响较小,因而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