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有45%的结构与胰岛素相同,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牛初乳短链IGF-1是普通IGF-1的变异体,其N端缺少三个氨基酸,为观察牛初乳短链IGF-1的降糖作用及其降糖时限,我们将正常及STZ糖尿病大鼠24只,各分成对照组和用药组,给用药组大鼠腹腔注射牛初乳短链IGF-1 25ng/只,在用药前用药后第2、4、6、8、10及12小时分别血糖变化,结果发现:牛初乳短链IGF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牛初乳短键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Ca2+的影响,我们用牛初乳短键IGF-I治疗涟豚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利用原子光谱吸收法测定发现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Ca2+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4.5±9.6)及(24.4±80)μg/g心肌];牛初乳短键IGF-I口服(15μg/kg体重)或腹腔注射(250ng/kg体重)治疗5周后的糖尿病大鼠血清IGF一I浓度有显著增加,心肌细胞Ca2+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37.3±14.5)及(27.5±9.7)μg/g心肌],达正常水平。提示牛初乳短链IGF-I能逆转糖尿病时心肌细胞Ca2+超载现象,为糖尿病心肌病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牛初乳短链IGF—Ⅰ对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Ca^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牛初乳短链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Ca^2+的影响,我们用牛初乳短链IGF-Ⅰ治疗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利用原子光谱吸收法测定发现STZ糖尿病大嫌心肌细胞Ca62+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4.5±9.6)及(24.4±8.0)μg/g心肌」;牛初乳短链IGF-Ⅰ口服或腹腔注射治疗5周后的糖尿病大鼠血清IGF-Ⅰ浓度有显著增加,心肌细胞Ca62+含量显著降低「分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自制的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灌肠后的血糖变化,以研制一种生物利用度高的胰岛素非注射制剂。方法 应用pH≥7时溶解的甲基丙烯酸Ⅲ经乳化聚合法制成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灌肠、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口服胰岛素毫微球后,血糖在0.5h开始降低,1~3h达高峰,7h内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灌肠后,0.5~1h降糖作用达高峰,降血糖作用强于口服给药,但持续时间较口服给药短,3~5h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7h血糖恢复接近用药前水平。结论 自制的胰岛素毫微球无论口服还是灌肠对糖尿病大鼠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灌肠组降血糖作用起效快,降血糖作用强于口服给药,但持续时间较口服给药短。结肠对胰岛素毫微球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胃肠转流术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 ?1,GLP?1)和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大鼠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再分别进行相应手术操作,于术前以及术后第1、3和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GLP?1和IGF?1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存活率均为100.00%,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存活率分别为93.33%、86.67%。术前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血糖、GLP?1、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3周和第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体重和血糖低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胰岛素、GLP?1和IGF?1水平高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P < 0.05);并且十二指肠转流组的体重、血糖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空肠转流组,胰岛素、GLP?1和IGF?1水平均高于同时间点空肠转流组(P < 0.05)。结论:胃肠转流术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模型大鼠,且随着小肠转流长度的增加,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更加明显,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胃肠转流术增加GLP?1和IGF?1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a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RANTES的表达及与24小时尿白蛋白、血糖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5只。于实验第4周、8周、12周末,两组随机选出5只大鼠检测24小时尿白蛋白和血糖,通过RT—PCR、ELISA法检测肾皮质RANTES表达。结果通过RT—PCR及ELISA检测,RANTES表达在第12周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O.01);24小时尿白蛋白在第8周、第12周糖尿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RANTES表达增加,并且与24小时尿白蛋白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牛初乳短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BC-tIGF-1)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作用。方法观察了口服牛初乳制剂和腹腔注射BC-tIGF-15周对STZ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电镜观察显示糖尿病大鼠心肌肌原纤维结构紊乱,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周围糖蛋白沉积;BC-tIGF-1治疗组心肌结构基本同正常大鼠。结论BC-tIGF-1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结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苏脑降糖胶囊对链脲佐菌素(STZ)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降糖作用。方法腹腔注射STZ 50mg/Kg,制造SD大鼠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ig给药,于给药第7d、14d分别测定血糖,第14d测定血清胰岛素及C-肽含量。结果苏脑降糖胶囊大、中剂量降低血糖效果显著,大剂量能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结论苏脑降糖胶囊对STZ致大鼠糖尿病模型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和胰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口服胰岛素毫微球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制一种生物利用度高适合餐后血糖变化模式的胰岛素口服制剂。方法 应用自制的甲基丙烯酸Ⅲ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 ,观察用药后血糖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口服甲基丙烯酸Ⅲ胰岛素毫微球后 ,血糖在 0 5小时开始降低 ,1~ 3小时达高峰 ,7小时内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 ,胰岛素水溶液和不含胰岛素的毫微球无降血糖作用。结论 甲基丙烯酸Ⅲ胰岛素毫微球降糖作用明显 ,符合餐后血糖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胰腺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8只,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运动组、丹蛭降糖胶囊组及运动联合丹蛭降糖胶囊组;另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治疗8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磷酸化JNK(phospho-JNK,p-JNK)、胰腺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1,PDX-1)及胰岛素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胰腺组织中的P—JN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DX-1和胰岛素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中药、运动干预能明显抑制JNK的活性,提高PDX-1和胰岛素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运动及丹蛭降糖胶囊联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JNK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胰岛β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每月进行多时段血糖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而对照组的35例患者则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等;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受试前后TNF-α和IGF-1的检测。结果多时段血糖控制组其心血管病变改善及稳定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而发生心血管病变加重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多时段血糖监测与控制的糖尿病病人2年后TNF-α和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能降低TNF-α和IG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纳米粒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制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纳米粒 (insulinnanoparticles INP) ,研究其理化特性 ,观察 sc和 po给药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方法 用改良的乳液聚合法制备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胰岛素纳米粒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INP的大小、形态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 (HPL C)测定其包裹率 ,用 ip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血糖用快速血糖仪测定 .用 t检验和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用改良的乳液聚合法制得的 INP粒径为 (30± 0 .5 ) nm,包裹率为 95 % ,给糖尿病大鼠 sc30 U·kg- 1 ,INP组 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血糖降低 98% ,作用持续 2 4h,而普通胰岛素组 1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5 5 % ,作用持续 4h. sc 2 0 U· kg- 1 ,INP组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74% ,作用持续 2 0 h,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 1h开始起作用 ,4~ 6 h达峰值 ,最大降血糖幅度为 41% ,作用也持续 2 0 h.给糖尿病大鼠 po INP 12 0 U· kg- 1 ,1d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 ,3d效果最佳 ,血糖降低 89% ,5~ 7d后恢复高血糖 ,而 po普通胰岛素组血糖无明显变化 ,2~ 4d的血糖两组比较相差显著 (P<0 .0 5 ) . 5 0 U· kg- 1 组及 10 0 U· kg- 1 组作用持续时间均为 5d,12 0 U· kg- 1 组的作用时间为 7d.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给药途径下联麦氧钒[bis(maltolato)oxovanadium,BMOV]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降糖机制.方法:建立四氧嘧啶(alloxan)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采用腹腔注射、灌胃、皮下注射、静脉快速注射和静脉慢速注射(7~8 min)等5种给药方式,通过血糖测定观察糖尿病大鼠单剂量给予BMOV溶液后的降血糖作用,并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除静脉注射给药以外,其他方式给予BMOV溶液后都使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明显下降,而且表现为长效的降血糖作用.糖尿病大鼠的进水量和进食量明显减少.血浆胰岛素水平没有明显增加.高剂量给药时,BMOV可引起部分低血糖和腹泻现象,未见其它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BMOV溶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较好的长效降血糖作用,而BMOV的降血糖作用并不是通过提高大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ICH)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谷氨酸(GLU)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头部以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及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以制作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HE染色及IGF-1和GLU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出血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IGF-124h达表达高峰,7d时恢复正常;GLU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于脑出血后2h开始出现,3d时达高峰,7d时仍有表达;给予外源性IGF-1后,GLU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与同时点实验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后IGF-1的表达增加;IGF-1可抑制GLU的分泌,从而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HSP_(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与缺血的关系,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IGF-1治疗组(n=25),其中后两组按缺血再灌时间(6h、12h、1d、3d、7d)不同可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治疗组于缺血2h再灌注1h后经腹腔注入40μg/kg稀释为1ml的IGF-1,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ml。以上动物均在再灌注后规定时间点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固定,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HE染色检测HSP70蛋白表达及脑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加(P<0.05),其神经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IGF-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加HSP70蛋白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早产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早产儿因身体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而存活率低,会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负担。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国际公认的促胎肺成熟、使新生儿获益的标准措施,但地塞米松的治疗对母体血糖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且母体血糖随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峰值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探究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对先兆早产孕妇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因先兆早产需住院行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24~28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非GDM组。两组孕妇入院后均接受统一的促胎肺成熟方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6 mg/次,1次/12 h,共4次。使用美敦力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两组孕妇每次注射地塞米松前1 h和注射后3 h的血糖。比较两组孕妇第1、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前1 h和注射后3 h血糖,4次地塞米松注射后血药浓度峰值前后1 h血糖,并绘制相应的血糖随时间变化趋势图。结果 最终完成研究55例,其中GDM组16例,非GDM组39例。GDM组和非GDM组孕妇第1、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前1 h和注射后3 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第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前1 h血糖均高于第1次(P<0.05);GDM组孕妇第1、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后3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GDM组孕妇第2、3次地塞米松注射前1 h血糖均高于第1次(P<0.05);非GDM组孕妇第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后3 h血糖均高于第1次(P<0.05)。GDM组与非GDM组孕妇第1、2、3、4次地塞米松注射后血药浓度峰值前后1 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地塞米松注射后3 h内,非GDM孕妇血糖均在参考范围内波动,无明显规律趋势;GDM组孕妇血糖波动范围较大,且4次地塞米松注射120 min后血糖逐渐升高。结论 单胎孕妇注射地塞米松2 h内,其血糖可能不受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峰值影响;地塞米松升高血糖的作用时间是在注射后3 h,4次地塞米松注射对血糖的升高无累积效应。接受地塞米松注射后3 h内,非GDM孕妇血糖均在参考范围内波动,无明显规律趋势;GDM组孕妇血糖波动范围较大,且4次地塞米松注射120 min后血糖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7.
史虹莉  朱禧星 《上海医学》1993,16(7):375-378
本文采用随机双盲法观察优降糖和/或中草药 CMH 治疗糖尿病的疗效。4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A 组予安慰剂,B 组予优降糖,C 组予优降糖和 CMH,D 组予 CMH,疗程为三个月。研究结果表明:(1)优降糖能降低果糖胺、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提高餐后1小时胰岛素水平。(2)CMH 能降低果糖胺和空腹血糖水平。(3)优降糖和 CMH 合用无明显毒副作用,且降糖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与一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强化控制血糖的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CSⅡ与MSⅡ。比较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迭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CSⅡ与MSⅡ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水平无显著差异。CSⅡ较MSⅡ控制血糖更快,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CSⅡ是较MSⅡ更为快速、安全的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牛初乳粉对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及对大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方法:(1)给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各灌胃3个不同剂量的牛初乳粉(BCP)溶液5周,分别测定1周、2周、3周、4周、5周时的血糖、体重,再测定5周时糖尿病大鼠的血脂.(2)给大鼠灌胃3个不同剂量的BCP溶液15 d后,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55 mg/kg.注射后第7天测定体重、血糖;第14天除上述指标外,再测定血脂(饮水量在注射后第6、13天测量). 结果:(1)3个剂量的BCP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影响.4周时BCP 3个剂量组的血糖均低于STZ组,第5周的结果与第4周相似.BCP 3个剂量组大鼠的体重、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STZ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周时高剂量BCP组的总胆固醇(TC)低于STZ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注射STZ后第7、14天,中剂量BCP组的血糖均低于STZ组.第13天中剂量组的饮水量少于STZ组.第14天BCP各组的体重、胸腺指数与 STZ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组之间的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牛初乳粉具有降低STZ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总胆固醇的作用,此作用与剂量、时间有关,而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影响.(2) 一定剂量的牛初乳粉具有预防STZ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及改善糖尿病“多饮”症状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胃肠转流术对对糖尿病大鼠大鼠的降糖作用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组,将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组大鼠复制糖尿病模型,对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组行胃肠转流术。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第1、3和8周检查各组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血清GLP-1水平和血清IGF-1水平。结果(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存活率为100.00%、假手术组大鼠存活率为100.00%、十二指肠转流组大鼠存活率为93.33%、存活率为86.67%;(2)术前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3和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均P<0.05),术后第3和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的血糖水平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空肠转流组且显著性低于同组术前(均P<0.05);(3)术前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GLP-1和IGF-1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3和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GLP-1和IGF-1水平显著性高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均P<0.05);术后第3和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的GLP-1和IGF-1水平显著性高于同时间点空肠转流组(均P<0.05)。结论胃肠转流术可以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模型大鼠,且随着转流大鼠小肠长度的增加,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更加明显,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胃肠转流术升高GLP-1和IGF-1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