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患者的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反应特征。方法使用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查123例慢性咳嗽患者的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情况,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CVA)44例、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7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6例、变应性咳嗽(AC)17例和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GERC)9例。收集56例典型哮喘(CA)患者和25例健康者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慢性咳嗽患者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反应的阳性率为0.487 8(60/123),其中,CVA组和EB组分别为0.750 0(33/44)和1.000 0(27/27),其他病因组均为0.000 0。CVA组与E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CVA组与CA组[0.821 4(46/56)]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EB组与CA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CVA组、EB组分别与UACS组、AC组、GERC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反应患者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值,EB组低于CVA组(Z=-2.551,P=0.011)和CA组(Z=-3.190,P=0.001),CVA组与C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01,P=0.423)。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是慢性咳嗽患者的一种主要的呼吸道炎性反应类型,主要见于CVA和EB患者。CVA和EB的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l%)表现为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77;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者血清ECP、IL-5、总IgE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 32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30例缓解期以及 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ECP、IL 5、总IgE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ECP、IL 5、总IgE含量分别为 19.6 8± 7.4 3(μg/L)、89.2± 2 5 .9(ng/L)、5 2 4 .6± 138.7(KU/L) ;缓解期为 5 .76± 4 .2 5 (μg/L)、17.5± 7.3(ng/L)、2 91.3± 85 .4 (KU/L) ;正常对照组为 4 .86± 2 .4 8(μg/L) ,15 .1± 5 .6 (ng/L) ,10 3.2± 31.5 (KU/L)。哮喘急性发作期ECP、IL 5、总IgE分别比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ECP、IL 5二项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总IgE缓解期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结论 血液中ECP、IL 5、IgE一起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 ,测定三者的水平对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8.
谢祖理  易延静 《华西医学》2002,17(4):521-522
目的 :观察哮喘发作期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 (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的改变。方法 :4 2例哮喘发作期及 2 4例正常健康对照组 ,分别检测其诱导痰中EOS及ECP同步观察肺功能 (FEV1)的改变。结果 :哮喘患者吸入激素治疗 7~ 10天后 ,诱导痰中EOS及ECP分别由 33 4± 7 4 0及 86 78± 6 4 4 0降至 2 2 4 0± 5 3及 2 0 16± 9 84 ,FEV1则由 1 15± 0 98升至 1 78± 0 5 3,差异显著 ,不同病情程度哮喘患者的诱导痰EOS及ECP亦有一定差异。结论 :诱导痰EOS及ECP可用于评估哮喘气道炎症的病情及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和白细胞介素 5 (IL 5 )与哮喘发病的关系 ,并评价诱导痰在哮喘研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液 ,以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哮喘组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组 ,健康组血清和诱导痰中ECP、IL 5水平进行同步检测并测定肺功能 (FEV1 /FVC)。结果 :大部分患者 (96 % )能耐受诱导痰检查。哮喘组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不仅ECP及IL 5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 ,而且ECP与IL 5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ECP或IL 5与FEV1 /FVC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 :ECP和IL 5在哮喘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诱导痰检查具有安全、简便、结果重复性强的优点 ,用于哮喘的研究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液细胞学分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评价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细胞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液的方法,收集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儿童的痰液进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结果 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绝大多数均能成功诱导取痰,诱导过程中呼气峰流速(PEF)未见明显下降(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为(11.4±9.1)×10^9/L,嗜酸性粒细胞为(18.50±12.21)%、肥大细胞为(1.08±1.04)%、中性粒细胞(23.26±12.16)%。缓解期患儿诱导痰细胞总计数为(8.2±3.65)×10^9/L、嗜酸性粒细胞(7.21±4.31)%、肥大细胞为(0.31±0.32)%、嗜中性粒细胞(18.44±6.5)%。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在哮喘发作期气道中明显升高(P〈0.01)。结论 诱导痰细胞学分析是评价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支气管哮喘表现为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活化为主的多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11.
季正华  郁昕 《检验医学》2003,18(6):384-38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病期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5(IL-5)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40例哮喘发作组、25例缓解组和15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ECP,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5水平.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浓度[(10.21±1.9)μg/L]与正常对照组[(1.94±0.5)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缓解组[(2.23±0.45)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哮喘发作组、缓解组血清中IL-5水平分别[(90.02±2.4)ng/L、(25.96±1.7)ng/L]与正常对照组[(9.94±1.2)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ECP和IL-5是参与哮喘发作过程的重要炎症介质,是判断哮喘变应性炎症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4例成人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找出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结果成人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构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占26.6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20.13%,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占15.58%,鼻后滴漏综合征占12.99%,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占11.69%,心理源性咳嗽占7.79%,慢性支气管炎占3.25%,慢性咽炎占1.95%。结论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容易造成误诊,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 ECP)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采用 pharmacia UniCAP检测系统和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对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9例治疗后诱导痰液 ECP和 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痰液 ECP( 78.6 8± 5 3.95 )μg/L和 TNF-α( 99.44± 32 .93) ng/L,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 ECP:( 2 2 .5 4± 15 .83)μg/L;TNF -α:( 6 5 .42± 2 7.0 1) ng/L ,差异显著 ( P<0 .0 1)。痰液 TNF-α和 ECP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急性期 =0 .475 5 ;r治疗后 =0 .4943。结论 ECP和 TNF-α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 ,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儿童哮喘血和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白细胞介素5(IL- 5)的影响。方法 将60例6~14岁的中度哮喘儿童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每日1次口服5 mg顺尔宁,B组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都保)100μg,每日2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周临床评估和肺功能检查,同步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检测血和痰液ECP和IL- 5 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哮喘患儿血ECP、IL 5水平和Eos计数均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血Eos计数与血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血IL 5水平与EC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后血ECP、IL -5 水平和Eos计数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液ECP和IL- 5含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顺尔宁降低血和痰液的ECP和IL- 5水平,在哮喘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试验组(急性发作期38例和缓解期42例),根据哮喘症状评分分为轻度25例、中度28例和重度27例;同期收治的80例肺部病变者(非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检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对照组、非哮喘组、试验组及试验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气道炎症指标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非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重度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轻、中度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缓解期患者(P 0.05)。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与哮喘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对气道炎症指标的监测,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诱导痰细胞分类对慢性咳嗽患者病因诊断及气道炎症评价的作用。方法对335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检测,观察诱导过程的不良反应并同时结合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相关检查进行病因诊断分析。同时选择103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322例患者得到明确诊断,其中典型支气管哮喘(TA)84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62例,过敏性咳嗽(AC)42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4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37例,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32例,其他病因25例,病因未明13例。AC、EB、CVA和TA等过敏性气道炎症患者的痰嗜酸粒细胞比例(0.005,0.052,0.059,0.234)与其他病因和正常对照者(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EB与CVA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TA患者。AC、EB、CVA和GERC患者的痰中性粒细胞比例(0.675,0.675,0.672,0.590)与正常对照者(0.4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不同病因患者问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PNDs外,常见病因导致的慢性咳嗽患者的痰巨噬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痰成功率为97.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咽干等不适,但反应较轻,大多数能耐受。结论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者的气道炎症的种类和程度各异,诱导痰细胞分类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和气道炎症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病期血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和白细胞介素 5 (IL 5 )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 40例哮喘发作组、2 5例缓解组和 15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ECP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IL 5水平。结果 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浓度 [(10 .2 1± 1.9) μg/L]与正常对照组 [(1.94± 0 .5 ) 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缓解组 [(2 .2 3± 0 .45 ) 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哮喘发作组、缓解组血清中IL 5水平分别 [(90 .0 2± 2 .4)ng/L、(2 5 .96± 1.7)ng/L]与正常对照组 [(9.94± 1.2 )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ECP和IL 5是参与哮喘发作过程的重要炎症介质 ,是判断哮喘变应性炎症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度、抗凝剂(EDTA-K2)对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双位点酶放大化学发光法,分别对22例健康体检者在两种不同温度(25℃和37℃)的血清标本,以及在相同温度(37℃)下,加抗凝剂和不加抗凝剂的血标本进行ECP水平测定。结果25℃组和37℃组血清ECP水平分别为8.92±6.45μg/L(x±s)和19.87±12.16μg/L(x±s),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7℃温度下加抗凝剂和不加抗凝剂血标本的ECP水平分别为5.26±2.60μg/L(x±s)和19.87±12.16μg/L(x±s),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温度和抗凝剂(EDTA-K2)对血标本的ECP水平测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症状为喘息、胸闷和咳嗽,以上症状也常常被称为哮喘的三联症.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特殊类型哮喘[1].哮喘是一类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性疾病,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却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两者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有何差别呢?目前,诱导痰细胞计数以及支气管镜灌洗液细胞计数是主要的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方法,诱导痰以其无创性、便捷性成为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诱导痰细胞计数,了解哮喘及CVA患者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情况,评价两者气道炎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均较外周血液中出现更为早期且显著 ,诱导痰中EOS平均百分数在过敏原刺激后 4h由 0 5 %上升至 12 0 %并持续 2 4h ,ECP水平在刺激后 4h也由 39 8mg/L上升至 15 1 3mg/L ,在2 4h后更高 ,且痰中ECP水平与反映气道阻塞程度的肺功能指标FEV1%呈显著负相关 ,表明痰液中ECP浓度可反映哮喘患者气道阻塞程度。哮喘患者痰液中EOS存活时间延长 ,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疗效与诱导EOS凋亡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痰液中EOS的凋亡率 ,可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