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痤疮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痤疮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状况,为综合治疗痤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3例痤疮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痤疮患者组不同性别、严重程度与SAS和SDS的关联性。结果痤疮组SAS和SDS评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轻度痤疮组SAS和SDS评分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痤疮组SAS和SDS评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重度痤疮组SAS和SDS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轻度痤疮组和中度痤疮组,轻度与中度痤疮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男女性患者SA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DS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重度痤疮患者更易引起焦虑和抑郁,女性痤疮患者抑郁程度严重,在传统治疗的同时应给予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为制定CA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择性病门诊的C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与中国常模对比,分析CA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普通人群的差异,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89例CA患者,SAS评分为(36.28±7.16)分,SDS评分为(39.00±9.74)分,总粗分均值均高于中国常模(U值分别为7.98、5.23,P值均<0.01)。出现焦虑24例(26.97%),抑郁36例(40.45%),程度多为轻度,同时有焦虑和抑郁者20例(占22.47%)。CA患者出现焦虑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取向非异性恋,而低收入、使用成瘾性药物则为发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CA患者中焦虑与抑郁发生率较高,宜在临床诊疗中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并掌握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降低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S)和焦虑量表(HAS)对14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和129例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发病率,比较HIV感染者/AIDS患者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感染时间与HAMD、HAMA的关联性,分析并评定其心理状态。结果 HIV感染者/AID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与焦虑,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性、感染1年内的患者焦虑发病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与焦虑,尤其是女性以及感染1年内的患者焦虑发病率更高,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方法:采用A型行为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165例(病例组)和体检健康者150例(对照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1.病例组中62.4%的患者倾向为A型行为,高于对照组的40.7%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病例组中,中重度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为89.7%和58.8%高于对照组的30.0%和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例组ASA、SDS得分为58.17±14.17和49.19±1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7±9.24和27.19±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总体倾向为A型行为,存在中重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适当心理干预及抗焦虑抑郁治疗可能改善老年性瘙痒症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完善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1年1-9月在绍兴市7家医院门诊治疗的女性C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200例,年龄18~65岁;已婚99例,离异或丧偶10例,未婚91例;性传播142例,间接传播58例;病程7d~6个月。结果女性CA患者的SAS总分为34.75±8.37,SDS为39.19±8.89,均高于国内常模SAS(29.78±10.07)和SDS(33.46±8.55)。本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为23.5%,主要表现在焦虑、害怕、睡眠障碍等方面。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7.5%,主要表现在忧郁、性兴趣减退等方面。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因素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女性CA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症状较为严重。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状态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初步比较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和未服药组之间量表评分的差异;然后对2组的有关因素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比较;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服药组与未服药组比较,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均无差异。结论他汀类药物对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寻常痤疮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生活质量等的心理评估,为寻常痤疮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整体痤疮评分系统(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评价患者皮损严重程度,采用BECK 抑郁量表、状态- 特质焦虑量表、皮肤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结果:230 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Logistic 回归显示:病程短者生活质量越易受影响;年龄长者越易抑郁评分高;女性患者越易焦虑- T 评分高.方差分析显示:女性焦虑- T 评分较高.青年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中度、重度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结论:寻常痤疮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更大,女性、19 ~ 24 岁、中重度痤疮患者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生活质量评分偏高.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是抑郁、焦虑、生活质量评分异常的影响因素.对于易感人群应给予相应心理干预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调查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皮肤性病科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260名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作为临床调查对象,利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定这些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同时发放医院自行设计的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焦虑自评分、抑郁自评分以及一般资料等数据均建立Excel2013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取t检验评价计量资料,采取F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参与调查的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焦虑自评分与抑郁自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次调查中有20.00%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有39.62%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职业性质、婚姻状况;女性尖锐湿疣患者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职业性质与婚姻状况。结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较为严重,发生率偏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职业性质以及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奥运会后北京市综合医院急诊科医疗资源情况,对北京市21家综合医院的中青年医师75人发放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医院规模、急诊科组织规模、急诊科工作统计、医疗资源配置、组织形式、面临的网难及对于自身发展的态度。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市大部分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急诊科就诊患者“拥堵”现象明显,辅助科室的协同合作需加强。如何进一步优化“后奥运”时代北京综合医院急诊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解决急诊“拥堵”现象,稳定急诊队伍,成为医政管理部门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症患者出院计划在急诊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将520例患有各种疾病的急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2)和观察组(n=268),其中男性280例,女性240例,年龄在7-82岁,对照组急症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急症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出院计划服务,包括与患者的沟通、协调、教育及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参与和合作。在出院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1个月再人院率4.7%,显著低于对照组,12.3%,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到86.19%,显著高于对照组,73.80%,P〈0.01。结论实行出院计划可有效降低疾病复诊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促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迅速、准确、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安全的监护转运,为医院内的救治赢得时机。方法采用填写急救资源调查表调查的方法,从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保障、运转资金保障、救护车与医疗装备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截止2008年底,云南省基本上已建立了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三级院外急救网络。但全省急救中心的财政经费投入和从事院外急救工作的人员均不足,在岗总人数中编制内人员占48%、编制外人员占52%;“120”急救电话开通率达73.8%,计算机调度系统的拥有率仅为3.2%;急救中心救护车和医疗设备也不足,州(市)级急救中心平均有救护车4.6辆、随车医疗设备不足4套,县(市、区)级急救中心平均只有救护车1.3辆、随车医疗设备不足1套。结论云南省院外急救资源极其缺乏,必须增加人员编制,保障运行经费,建立先进的调度系统,装备相应的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实现院外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强化管理职能,完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院外急救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能力,实现院外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紧急医疗救援机制是社会危机处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急医疗救援应建立在短期内出现大量伤患者时,多部门参与的、以降低伤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的社会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急救网络、急救通讯、急救装备,急救队伍,还应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以提高应急能力。应在紧急医疗救援的各个环节及有效衔接上提高应急能力,并通过培训与演练予以强化、提高。急救组织和应急人员在紧急医疗救援的各个环节及有效衔接上应急能力是急救网络应急系统医疗救援能力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航天职工及家属急症患者院外与院内的全程急救保障,探讨院外与院内急救全程无缝隙连接的作用.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50例,实验组657例.对照组为急诊科医生接诊"120"急救医生转运的患者;实验组为急诊科医生院外急救出诊到现场进行初步检查、治疗后接回急诊科并继续急救的患者,从急症患者的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t 检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航天部直机关、航天二院职工及家属多为科研技术人员,院外急救的急症患者从年龄构成来看多为老年人,从急症患者病种分布来看,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实验组急症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组转运急救与院内急救工作完全由一个团队完成,抢救与治疗有比较好的连续性,使急症患者的转归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综合医院应急救援多智能体系统的构建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对应急医学救援知识体系和作业流程进行分析,构建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模型和智能体协同作业模型。结果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模型包括顶级本体、领域本体、任务本体和应用本体。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模型中包括指挥智能体、人员集结智能体、医生智能体、诊断智能体、方案智能体、处方智能体、病历智能体、检查检验智能体、护理智能体、患者智能体、后勤保障智能体和综合管理智能体。结论在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系统中,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是智能体之间相互通讯的基础,多个智能体的协同作业反映出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的整个过程。依据本文所提供模型构建的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系统,可用于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过程的模拟仿真,可为应急医学救援提供良好的数据整合与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和对策。方法通过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小组、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工作预案、开展接诊疑似患者流程演练、不断学习和更新诊疗知识、实施防控知识和方法培训与考核、加强预检分诊、实时医患心理干预、医疗安全沟通管理、专家组会诊、相关科室防控一体联动、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感染控制相互监督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等方法,防止出现院内患者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感染以及已感染患者因漏诊入住普通病房,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果2020年1月22日—2月22日,医院急诊和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总量2654人,疑似病例34人,确诊病例4人,交叉感染0例,医务人员感染0例,医务人员严重心理应激反应0例,医疗投诉和纠纷及安全事故0例。结论急诊科实施的各项预防和控制措施,促进了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实现了“感染患者零漏诊、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感染无交叉”的目标,保证了医务人员良好的心理状态,确保了医疗安全,为综合医院急诊科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132 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复兴医院急诊科5年中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病因及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水平。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6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抢救、记录完整的132例院内CPR患者(男91例、女41例,平均年龄64.59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患者中复苏成功39例(成功率29.55%)。CPR的成功与年龄、既往病史、复苏开始时间和早期电除颤有明显关系。结论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是急诊科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原因,年龄是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合并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停止的高危因素,CPR开始时间和早期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急诊科病房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对急诊科195株病原菌及其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优势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占比例为51.3%,真菌比例为39.0%,革兰氏阳性球菌为9.7%;排名前7位的病原菌分别为白色念珠菌24.1%,大肠杆菌14.4%,鲍曼氏不动杆菌12.8%,热带念珠菌11.3%,肺炎克莱布斯氏杆菌8.2%,铜绿假单胞菌7.2%,金黄色葡萄球菌4.6%。大肠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81.0%,肺炎克莱布斯氏杆菌为27.3%。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仍为急诊科的优势病原微生物,尤以大肠杆菌最多。真菌所占比例超过革兰氏阳性球菌。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与非产酶株均显示强大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