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前文里,作者讨论了《新修本草》对《本经》、《别录》药的分条合并问题,初步辑出升麻、忍冬、鹳骨、石脾等四种《本经》缺佚药,使《本经》得复365种旧观。本文进一步研究365种药物的三品位置。 1 《本经》各家辑本三品混乱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名医别录》的成书时代及作者《名医别录》是汉魏以来名医用药经验的集录,是长期累积的药物知识的传抄本,推测不是一人所作,但可能为一人所汇集而成。《隋书经籍志》卷三载《名医别录》三卷,署名陶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和《玉海》的记载,与前同。惟《通志艺文略》迳作陶隐居撰,恐非。究竟是什么人的著作?有几种不同看法。 (一)成书时代及作者不明。陶弘景只在《本草经集注》序中说:“又进名医副品亦三百六十五……”  相似文献   

3.
《神农本草经》郡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认为,《神农本草经》在陶弘景时代,经文中确记载有药物产地的郡县名称。到了唐代,《新修本草》始将《本经》郡县名移入《名医别录》文中。《证类本草》亦将其列为《别录》文。后人从《证类》百字中辑复《本经》文,故将郡县名遗漏。而郡县名称作为《本经》佚文,对考证《本经》成书年代,研究道地药材及文献整理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名医别录》是一部古典本草名著。该书在梁·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以前,只是一些分散在多种《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草经》)中诸名医增录的药物学资料,待陶氏完成《集注》以后,他才将这些散在的增录资料析出,并整理汇集成《名医别录》一书。  相似文献   

5.
梁茂新 《中医研究》1990,3(4):39-41
《名医别录》是重要的古本草文献,大致晚唐以后便佚失了。笔者认为,辑复此书有五难:①《本经》药论内容是否被《别录》收载和收载的细节尚需证实;②《别录》的配伍宜忌中多大程度上收录了《本经》和《药对》的同类内容,尚待明确;③在我们已论证的《别录》诸病通用药之外,书中如何保留《本经》等书的同类内容,认识有待统一;④确定书中实际药物数量和具体药物难;⑤认定此书的编纂者难。  相似文献   

6.
《名医别录》(以下简称《别录》)最早见录于《隋书经籍志》,题陶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亦载之,但未言著者。到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始称由陶隐居集。自此,言《别录》作者,皆从郑樵之说,题陶弘景集。郑樵在《校讎略·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一文中又说:“《名医别录》虽亡,陶隐居已收入本草。”加之《别录》中药物产地都是用前代的地名,因此日本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误认为非弘景所著。笔者认为,有关《别录》的  相似文献   

7.
《名医别录》五加皮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古代药用五加品种的探讨》一文中,曾将中国古代药用五加豺漆和豺节的别名破译出来,并从植物分类学角度,从茎皮颜色和刺型特点,考证出《名医别录》(下称《别录》)所载豺节五加,即为今之刺五加。《别录》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神农本草经》(下称《本经》)补注书。它不仅在《本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  相似文献   

8.
《海药本草》,是我国古代专门记载国外输入药材的专书。因原书早佚,今天只能散见于宋·唐慎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以下简称《证类本草》)和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笔者曾据《证类本草》作了统计,其中所引《海药本草》的药物共123味。这些记述不仅补充和纠正了我国唐以前诸本草(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新修本草》、《本草拾遗》)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黄精的保健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窦钦鸿 《陕西中医》1998,19(3):139-139
<正> 黄精,首载于晋代《名医别录》,又名鹿竹、重楼。亦有葳蕤、马箭(《本草图经》)、笔管菜(《救荒本草》)、生姜(《滇南本草》)、野生姜(《本草蒙筌》)等异名。  相似文献   

10.
对《本草图经》中所载攀倒甑进行本草考辨后发现 ,始载于《本草图经》的攀倒甑 ,就是始载于《名医别录》的虎杖 ,应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nspidstum Sieb.et Zucc.  相似文献   

11.
《新修本草》中明确标明文献名的引用文献有30余种,其中引用的本草文献有《名医别录》、《李当之本草》、《药录》、《药对》、《徐仪药图》、《本草音义》和《食经》7种.《名医别录》的编定者为陶弘景;《李当之本草》在唐时仍有存留,属《神农本草经》传本之一;《药录》应非《李当之药录》;《新修本草》所引之《药对》非徐之才《雷公药对》,而可能是《旧唐书·经籍志》所录之古本《雷公药对》.  相似文献   

12.
<本草经集注>是梁·陶弘景汇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两书,并加以注释而成的重要本草著作.该书对古代本草学术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总结了<本经>以后约400年间(公元94年前后~492年)的本草学成就;保存了<本经>、<别录>两书的原貌;创立新的药物分类法;系统整理药学知识,扩展了本草学的内容,使本草学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建华 《西部中医药》1995,8(6):36-36,43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以下简称《本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一说战国时期),共收载药物365种,言性味,述主治,钩玄索隐,要言不繁,是药物学之鼻祖.后世本草著作者多引用之,乃研究中医药者必读之书。本文仅就《本经》中所载动物药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4.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第一部中药学经典专著,也是研究抗衰老本草的最早的珍贵文献,全书共收载药物365种,按药物性能和主治分上、中、下品,其中标明“不老”“轻身”、“延年”的药物达133种、它的问世,对于我国药学和保健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具有代表性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是渊源于《本经》而发展起来的,鉴于目前对古代抗衰老  相似文献   

15.
《本草正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中药学教材,由近代名医张寿颐(字山雷,江苏嘉定人,1873~1934年)著于1914年,经多年教学试用、修改,1932年由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刊行。《本草正义》全书共7卷,按山草、湿草、芳草、蔓草、毒草、水草、石草、苔等分为8类,收载药物2 85种。每种药以《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原文为纲,根据各药不同情况,酌情列有正义、广义、发明、正讹、纠谬、存疑、禁忌、考证等名目。对各药的性味、功用、主治....  相似文献   

16.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大约开始撰辑于战国时代,历经秦汉诸医家的补充,最后冠以“神农”,成为今天我们还能见到的《本经》。其成书至迟不会晚于东汉。全书共一万余言,计分四卷(一说三卷)。首卷为序例,概括“本草学”的基本理论。以下三卷,分上中下三品,叙述药物三百六十五种,详记各药名称、性味、主治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原植物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草考证,证实《吴普本草》所载的山茱萸应为蔷薇科植物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Thunb。《名医别录》、《本草图经》、《本草衍义》、《救荒本草》等文献所载的山茱萸与现今药用的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8.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tuberosa(Roxb.)Roem,etSchult.),《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荠。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19.
《证类本草》向上推溯,源于《嘉祐本草》,《嘉祐本草》源于《开宝本草》,《开宝本草》源于《唐本草》,《唐本草》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追本求源,来源于《本草经集注》中墨字别录药。要研究《证类本草》中黑字别录药的来源,首先要了解陶弘景怎么撰写《本草经集注》的。陶弘景撰写《本草经集注》,可从陶隐居序文起了解。陶隐居序云:“本经所出邵县乃后病时制,拟仲  相似文献   

20.
《本草纲目》中乌芋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Roxb.)Roem.et Schule.),《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荞。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