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54-4254
目的通过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探讨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方法选择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60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同期6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60例样本,达到心肌损伤标准的41例,阳性率68.3%,对照组中60例样本,达到心肌损伤标准的8例,阳性率13.3%。观察组心肌酶AST、LDH、CK、CK—M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在治疗肠炎的同时需注意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探讨轮状病毒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明确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于清晨空腹抽血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5项指标,将同期儿科腹泻门诊7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比较。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心肌酶谱异常,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检测,及时发现对心肌的损害并尽早营养心肌治疗是必娶的.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用胶体金法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用连续检测法测定血清心肌酶的水平。结果①RV肠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轻度脱水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高于无脱水组(P〈0.01),而中度脱水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脱水组(P〈0.01)。③RV肠炎般心肌损害患儿经给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后,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治疗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4.
窒息后新生儿52例血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52例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患者(心肌损害组)与52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酸(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测定的血清AST、CK、LDH及α-HBDH值,心肌损害组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CK—MB值心肌损害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时心肌酶谱中CK—MB明显增高,治疗1周后CK—MB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心肌酶谱定量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CK、CK—MB、CRP的变化,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的损害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67例轮状病毒肠炎患JLN定其血清CK、CK—MB、CRP的变化,并与65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n=67)感染HRV患儿的CRP与CK—MB的相关系数r=0.416,P〈0.01,即CRP与CK—MB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HRV可造成患儿心肌损害。建议临床上对HRV感染患儿应同时检测CRP、CK—MB、CK,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对63例腹泻患儿及47例正常体检d,JL进行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α-HBD及CK-MB测定。结果腹泻患儿血清AST、LDH、CK.MB、α-HB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K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腹泻与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比较心肌酶活性存在差异性,尤以CK-MB、LDH为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带检测可早期发现心肌受损的情况;对于腹泻小儿应常规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同时应早期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肌酶在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562例腹泻患儿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腹泻婴幼儿按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分RV肠炎组(RV阳性)和急性腹泻组(RV阴性),RV肠炎组婴幼儿按有无脱水症状分脱水组和无脱水组,比较各组心肌酶指标及心肌损害情况。结果RV肠炎组心肌酶类各项指标均高于急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水组心肌酶类各项指标均高于无脱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v肠炎组婴幼儿通过心肌酶和心电图检查,评价其是否存在心肌损害,有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常伴随心肌酶升高;有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有升高趋势,且心肌损害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8.
血清肌钙蛋白Ⅰ与心肌酶联检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酶在手足口病(HFMD)时心肌损害的价值。方法:检测本院2008-05/2008—08住院的226例手足口病患儿CTnI、心肌酶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H)的活性,并同时检测48例健康体检小儿为对照。结果:手足口病患儿CTnI、CK—MB、a—HBDH检测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MD组血清CTnI、CK—MB、LDH、CK、a—HBDH异常率分别为39.8%、51.3%、58.8%、67.7%、77%。结论:肌钙蛋白Ⅰ与心肌酶联检能提高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率,为临床医生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五项心肌酶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心肌酶一项以上增高者51例,占91.1%,大部分患者血清中伴随LDH、n—HBDH的异常增高,CK基本正常,而CK—MB异常增高,CKMB/CK〉50%的有48例占85.7%。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心肌酶普遍增高,尤其以LDH、α-HBDH及CK—MB增高显著,CK—MB升高可作为晚期肝癌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对90例腹泻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应加强对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儿童危重症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心肌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症患儿由于创伤、感染等原因常可以引起心肌损害,同时由于全身反应综合征(SIRS)对机体的打击更加重病情的恶化。为探讨危重症时SIRS对心肌损伤的影响,现对我院75例危重症伴SIRS患儿的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进行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活性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51例HFMD患儿进行心肌酶及hs-CRP检测。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hs-CRP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及hs-CRP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肌损害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cTnI水平检测在手足口病(HFMD)心肌损害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96例HFMD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同时选择40例健康儿童做对照组。结果:HFMD患儿血清cTnI、CK、α-HB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TnI阳性率高达72%,LDH、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MD患儿存在心肌损害,血清cTnI水平对HFMD的心肌损害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对小儿肝脏和心肌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60例大便细菌培养与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腹泻患儿(对照组)血清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并观察2组肝脏、心肌损伤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DH(262.39±92.47)U·L-1、CK-MB(49.99±33.87)U·L-1、CK(197.52±82.36)U·L-1、AST(38.20±23.98)U·L-1和ALT(40.24±24.89)U·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3.33±76.58)U·L-1、(22.53±20.67)U·L-1、(139.99±70.87)U·L-1、(25.31±16.59)U·L-1和(24.33±18.64)U·L-1(均P<0.05);观察组肝脏、心肌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7%、5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18.3%(均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常合并肝脏、心肌损害,应尽早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肝功能及心肌酶的检测,以便临床及早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琪  高秀玲等 《新医学》2003,34(1):27-2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心功能的判断价值。方法:对VMC组21例,疑似VMC组24例及非心脏疾病患儿的对照组23例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e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并3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前二组中39例患儿测定左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缩短分数),比较心肌肌钙蛋白Ⅰ与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VMC组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CK-MB值均明显高于疑似VMC组。对照组心肌肌钙蛋白Ⅰ值均正常。VMC组及疑似VMC绢组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率均高于肌酸激酶、CK-MB阳性率。39例测定左心功能,VMC组射血分数异常率为57%(12/21),缩短分数异常率为48%(10/21),明显高于疑似VMC组[16%(1/8)、11%(2/18)],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早期诊断小儿VMC优于肌酸激酶,CK-MB,且可提示心肌受累的程度及判断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惠儿心肌酶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8例手足口病惠儿和5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检测并比较两者血清中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心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手足口患儿组血清AST、LDH、CK、CK—M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结论】心肌标志物检查特别是CK—MB检查可作为手足口病并发心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59例患儿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不单纯是肠道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尤其应注意心肌损害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对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90例及对照组20例于入院后1~7d内测定血清水平。结果: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入院后血清心肌酶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05),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心肌酶谱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窒息后因脏器的缺氧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活性增高为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的指标,并与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心肌酶谱改变更为明显,病情越重心肌酶值越高,心肌酶谱含量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窒息程度和心肌损害情况。心肌酶谱活动改变可作为早期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作为愈后评价的手段之一。心肌酶谱变化特征对于指导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肌酶、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变化的差异,探讨上述指标在诊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不同程度ACOP和AMI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清心肌酶、Mb和cTnI,计算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肌酸激酶(CK)中的百分比(MB/CK)和种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比值(H/L)。结果重度ACOP患者血清CK、Mb明显高于AMI患者,但MB/CK和H/L明显低于AMI患者,各指标在不同程度ACO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及Mb在诊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中特异性不高,cTnI可作为判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为正确判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急性肠炎对心肌的影响,笔者检测25例急性小儿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25例均为1996年11月~1997年1月住院的急性肠炎患儿,病程3天以内。排黄白色水样便,无带粘液脓血,大便致病菌培养阴性,部分病例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均有轻至中度脱水征。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存在。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个月~1岁10个月。对照组10例选自门诊健康检查儿童,年龄5个月~2岁2个月。1.2酶谱分析:共测定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