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薤白,又名薤根、野蒜、小独蒜、薤白头,辛苦温,功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主要用于以下两方面; 1、温通心阳,以治胸痹。《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中说:“胸痹之为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萎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萎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胁下逆抢心,积实薤白桂枝汤主之。”胸痹是胸阳不足,阴邪上逆,闭塞清旷之区,阳气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心绞痛在祖国医学属“胸痹”范畴,《灵枢·五邪》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中医所谓“胸痹”是指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部闷痛,甚则心痛彻背、气短、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相似文献   

3.
胸痹心痛证是临床常见疾病。轻者,胸闷如窒,心悸刺痛;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相当于西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病情顽固,治法繁多。笔者临床多年,现将胸痹心痛证中医辨治八法简述如下:1养血和营,益气止痛法...  相似文献   

4.
<正>胸痛(一)胸痛是病人自觉胸膺及左胸部位闷痛的症状,轻者闷痛如窒,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痛在中医的论述中,也有称之为"胸痹"或"心痛"的。胸痹的名称首先由《金匮要略》提出,此后历代医籍中均不乏论述。前人对胸痹的描述是:"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胸膺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等等。有关心痛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说:"心病先心痛","心病者,胸  相似文献   

5.
胸痹是指以胸膺部闷塞及疼痛为主的病证。祖国医籍对于胸痹心痛的记载甚多。《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厥心痛,与背相控,……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同篇还有“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  相似文献   

6.
胸痹心痛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中药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而为减少其发作次数,辨证词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相似文献   

8.
胸痹心痛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其危害性甚强,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笔者自1988年8月至1998年10月,用自拟心痹汤治疗胸痹心痛186例...  相似文献   

9.
《内经》“心痹”是指与心脏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现代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内科》教材之“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脉不通或脉来疾急(即脉失从容和缓等有胃气之象)、心烦、心下鼓动、气上冲胸、喘息、咽干、噫气、惊恐、心痛引背、夜卧不安等;病因则有外因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为主证的疾病,属中医学“心痹”“胸痹”“真心痛”“胸痛”等范畴。中医文献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素问·刺热篇》曰:“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素问·厥论篇》谓:“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论述了身热也是心痛的一种证候。  相似文献   

11.
栝蒌薤白半夏汤出自于《金匮要略&#183;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为治疗胸痹心痛不得卧的常用方剂。原文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阳不振,水饮结聚,痰浊壅阻,气机不通,而致心痛彻背,甚至不能平卧,故治以栝蒌薤白半夏汤。方中栝蒌用于宽胸豁痰,薤白辛温,以通阳宣痹,即《张氏医通》所说:“栝蒌性润,用以涤垢腻之痰;薤白臭秽,用以通秽浊之气,同气相求也。”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的中医论治浙江省农资公司医务室(310009)赵银萍冠心病中医属于“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临床见有胸闷心痛、气短心悸等,重者有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等症状。笔者认为:胸痹乃本应标实之证,本虚指气虚、阴虚、阳虚、肝肾两虚、心肾阳虚等;标实指寒凝、...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病名。虽然在中医书籍中没有这个名词,但是根据它的临床表现如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在最早的中医书籍《内经》中就有记载,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除有“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1]等一系列脉证描述外,在治疗方面也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方药,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这些方药治疗冠心病,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故可以把胸痹心痛病看作是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的描述。1对冠心病的认识从中医理论来看,心为阳中之太阳,位于胸中,上焦阳虚,是说心阳虚微,心阳虚微就会…  相似文献   

14.
乌头赤石脂丸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方出自《金匾·胸痹心痛短气篇》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笔者自1975年至1994年间,将此方改丸为汤剂,治疗胸痹32例,心痛29例,收到较满意的止痛效果,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3天即可完全止痛。本文之“胸痹”指胸膺部憋闷疼痛为主症者,32例中有30例被诊为冠心病心绞痛,2例诊为肋软骨炎;“心痛”指以心窝部或偏左下疼痛为主者,29例冲12例被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被诊为慢性胃炎,2例为胃幽门部溃疡;两者皆件见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厥冷,倦怠少气,音低息微,脉沉细,吉谈苦白。服本方每日1剂,达到止痛效果,一般为3天…  相似文献   

15.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阻塞闭闷,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特征的病证.轻者仪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或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心痛多由心血管疾病引起,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瘤、急性心包炎、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瘤等.  相似文献   

16.
袁景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750-750
胸痹的症状是胸部痞塞不通,因不通而作痛,兼伴有气短是也。早在《内经》就有详尽论述。《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谓:“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灵枢·厥病》又云:“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厥心痛,胸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  相似文献   

17.
王本起 《海南医学》1997,(2):118-119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我国四十岁以上的人发病较多。冠心病是现代医学的名词,在祖国医学里无这样的病名,但在中医书籍中有关“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瘀血痛”的记载类似冠心病所出现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如《素向脏气法时论》:心痛者,胸中痛助支满胁下痛。《素向举痛论》有……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的记载,这些记载都与现代医学中所描述心绞痛的部位以及放射疼痛的部位很相似。同时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一书中有专门一节论述胸痹心痛,如“胸痹之痛,喘、息、咳,胸背痛,短气”,“胸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胸痹四个典型案例的报道,说明胸痹虽病位在心,但与“五脏气相干”。《灵枢·厥病》篇载有肺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肾心痛等病名,可以作为这四个案例病机的高度概括。故临证时,常可依据脏腑相关的理论,通过调整其它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疗心痹的目的。1从肺论治...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金匮要略》对胸痹心痛的症状描述,参考古代文献,其所论胸痹为阳虚阴盛、胸阳痹阻之病证,涉及肺、心、脾胃等脏病变;心痛病机亦为阳虚阴盛,包括心痛、胃痛等。《金匮》胸痹、心痛合篇的意义主要在于强调脾胃与心生理关系密切,病变易互相影响,调理脾胃对心病治疗具重要意义,《金匮》胸痹心痛篇方药体现了和胃降逆、祛痰健脾、温胃散寒、补脾温中等治法。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载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叙证较为简略。以方测证,本方主证之病机当为阳气不足,阴寒痼结心下。清·周禹载论胸痹心痛治则时说:“微者但通上焦不足之阳,甚者且驱下焦厥逆之阴”。当此阴寒痼结之心背彻痛,桂枝、薤自不足当此重任,乌头、附子方可开辟群阴。然本方皆大辛大热、燥烈走窜之品,且仲景用本方时的谨慎用法,致使后世医家多畏其性猛而运用较少。笔者认为,本方虽偏温燥,但只要谨守“阴寒痼结”之病机,辨证精当,配伍适宜,灵活加减,则不论阴寒凝在经络、聚在脏腑,结于关节,都可大胆使用,逢棘手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