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腿严重而复杂的开放性骨折并胫前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骨骼、肌腱等深部组织裸露,大多需要应用皮瓣移植或移位修复^[1,2]。自1989年2月~2003年2月应用双蒂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21例,皮瓣全部成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逆行胫前动脉皮支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5年4月,收治10例各种原因致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关节与肌腱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6cm×4cm~16cm×10cm。急诊修复7例;择期手术3例,其中1例足部黑色素瘤7年伴皮肤破溃5个月,行手术扩大切除。应用带蒂的胫前动脉皮支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8cm×5cm~17cm×12cm。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创口期愈合。随访1~21个月,皮瓣外观好,不臃肿,无感染、破溃。足部外形满意,行走正常,皮肤两点辨别觉1.0~2.5cm。结论胫前动脉皮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易于解剖,皮瓣可切取面积大,手术方法简便,成功率高,适用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应用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伴有肌腱、骨骼外露的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十分棘手,随着显微外科的深入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应用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损伤,可取得满意效果,该皮瓣在逆行转移时明显弥补了血管蒂长度不足,使皮瓣的适用范围严重受限。2005年以来,应用此皮瓣3例,全部成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支与第 1跖骨底动脉、足底深动脉及足底深弓的吻合 ,设计逆行足底内侧血管及足内侧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临床应用 6例 ,皮瓣面积 4cm× 3cm~ 11cm× 9cm ,血管蒂长 6~ 11cm ,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6~ 2 4个月 ,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本皮瓣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推进皮瓣修复前足背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例前足背部皮肤缺损患者,清创后应用足背动脉推进皮瓣修复。男7例,女2例;年龄17~52岁,平均36岁。缺损面积2.5 cm×3.5 cm~4cm×7.5 cm。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6~9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感觉良好,踝足功能满意。结论足背动脉推进皮瓣,包含了知名动静脉和神经,皮瓣血供及回流肯定,成活质量高,感觉良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适用于修复小面积前足背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胫前皮肤缺损的患者32例,分别采用双蒂筋膜推进皮瓣、隐动脉皮瓣和小腿肌间隙皮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皮瓣移植后均成活,供区创面呈均为一期愈合,行半年至2年的随访,胫前皮肤未发现异常,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创口均一期愈合,可恢复体力劳动.结论: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骨折愈合率高,创口恢复性好,无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明显改善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及足趾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前足及足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肌腱外露,虽面积大,但修复较为困难,随着显微外科的深入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自2002年以来,我们设计了以足背动脉踝前皮支为血管蒂,以足底深支为旋转点的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及足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共治疗9例前足皮肤缺损,皮肤缺损面积:2.5 cm×1.0 cm ~8.0 cm ×4.5 cm.手术采用足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或血管皮穿支岛状皮瓣修复. 结果 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5个月,1例术后出现皮瓣周缘发黑坏死,l例术后出现皮瓣瘀血肿胀,行扩创和换药治疗后治愈,其余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皮瓣血运良好,外观美观,无臃肿、瘢痕挛缩、压疮等情况出现,不影响穿鞋及下地活动.供区全厚皮片植皮2周后均获得了良好愈合.结论 足内侧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踝前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总结踝前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1月,以足底深支为旋转蒂的逆行踝前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8~51岁。其中重物砸伤8例,车祸伤8例,压伤7例。创面均为前足背侧,伴骨、肌腱外露;合并跖骨骨折5例,第1趾缺损7例。皮肤缺损范围3.0cm×2.3cm~10.0cm×5.4cm。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h~10d。切取皮瓣范围4.0cm×3.5cm~11.0cm×5.0cm。结果术后23例皮瓣均成活,无皮缘坏死发生。术后随访8~19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好,外形美观,踝及足功能满意。均保持了跖趾关节功能,能负重行走,无跛行。供区植皮耐磨,无破溃,患者满意。结论以足底深支为旋转蒂的逆行踝前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前足部皮肤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皮瓣修复前足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前足皮肤缺损的部位,采用不同类型的外科皮瓣修复50例,其中交腿皮瓣2例,带蒂逆行岛状皮瓣20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28例。结果除3例带蒂逆行岛状皮瓣远端部分坏死,行植皮创面愈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47例,二期愈合3例;术后皮瓣整形17例。随访6个月~2年,足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较满意。结论根据足部皮肤缺损的部位、面积大小及周围组织条件.选择不同娄型外科皮瓣修兔创面.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卓巍  秦骥 《中国骨伤》2007,20(7):476-477
严重的小腿创伤,常导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外露。由于该处局部血循环差,周围软组织较少,修复困难。采用游离皮瓣移植需牺牲1条主要血管,是一种操作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并且风险相对较大的手术,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1]。自1997年4月-2006年2月我院采用带筋膜蒂的逆行  相似文献   

12.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谭斌  陆文林 《中国骨伤》2009,22(2):108-108
严重的小腿外伤,常导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外露,由于该处软组织较少,修复比较困难。传统采用胫后动脉岛状瓣或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但两种皮瓣各有优缺点。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疗效。方法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18例足踝部创面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8~56岁,平均3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4例。创面部位:足背部9例,足跟4例,外踝5例。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7~34 d,平均19 d。创面范围6.0 cm×2.5 cm^11.0 cm×6.0 cm。采用大小为6 cm×3 cm^18 cm×7 cm的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其供区以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8 cm×3 cm^16 cm×6 cm)修复。结果术后1例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出现瘀血肿胀,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2.5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皮瓣外形、色泽、质地和厚度与受区基本一致,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12 mm,平均11 mm。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获优1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胫前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腓动脉终末前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不需要牺牲主干血管,还能避免供区植皮,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以螺旋桨式旋转修复或以滑行推进的方式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6例,前踝软组织缺损3例,足跟后侧的软组织缺损13例。结果22例移植组织成活21例,1例皮瓣尖端坏死,经换药二期植皮后成活,成活率95.5%。术后经3~20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痛温觉有一定的恢复。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内踝、前踝、足跟后侧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39岁。根据前踝上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和形状,在小腿下端前外侧设计并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切取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14.0 cm×8.0 cm,均为带蒂皮瓣转位。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及钢板外露均得以修复。供区均I期愈合。术后门诊随访2~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臃肿不明显,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供区皮片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挛缩及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便,穿支较恒定,血供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30侧成人尸体逆行足背皮瓣的皮动脉及静脉血回流途径进行了解剖观测,发现足背动脉皮动脉外径0.5~1.0mm。在此基础上,施行6例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全部成功。皮瓣未出现严重肿胀或部分坏死,表明逆行足背皮瓣可行。文中对皮瓣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30侧成人尸体逆行足背皮瓣的皮动脉及静脉血回流途径进行了解剖观测,发现足背动脉皮动脉外径0.5~1.0mm。在此基础上,施行6例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全部成功。皮瓣未出现严重肿胀或部分坏死,表明逆行足背皮瓣可行。文中对皮瓣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与掌背动脉的终末支形成的指背动脉网,设计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方法分别以近节及中节手指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蒂,逆行切取掌背及指背皮瓣35例43指,修复位于近位指间关节或以远的皮肤缺损,对伴有骨、关节、肌腱等损伤者,同时修复骨关节及肌腱等损伤。皮瓣最大切取面积1.5cm×3.5cm。结果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辨别觉8~10mm,指间关节功能好。结论该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旋转弧大、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吻合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对收治的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吻合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缺损创面为3.0 cm×4.5 cm^6.5 cm×9.0 cm。设计胫后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旋转180°以大桨覆盖受区创面,小桨覆盖供区创面,并将皮瓣近端隐神经与受区周围感觉神经相吻合,恢复皮瓣感觉功能;供区拉拢缝合,继发缺损采用植皮处理,然后使用VSD材料封闭皮瓣及植皮区。结果本组共9例患者,所有皮瓣及植皮区均存活良好,血运佳,无血肿、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且伤口愈合佳,术后2周拆线。随访1~12个月,皮瓣血运及外观均较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皮瓣感觉有不同程度地恢复,患者较满意。结论采用吻合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具有不损伤主干血管,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感觉恢复良好,可减少静脉回流障碍等优点,是修复足内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背皮肤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胫骨粗隆平面至内外踝连线等分成6段,在近端第2、3段胫骨内缘设计皮瓣,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并携带2~3束隐神经,游离移植修复手、足背皮肤缺损,缺损面积:3.0cm×7.5 cm~6.0 cm×12.0 cm.结果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应用11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3~1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红润,两点辨距觉达7~10 mm,小腿供区只存留较小的线状切口瘢痕,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不损伤胫后动脉主干,皮瓣薄且供区相对隐蔽,感觉可部分或全部恢复,是修复手、足背皮肤缺损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