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拦截劈裂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硬核白内障 ( 、 级核 ) 92只眼 ,分别采用改良拦截劈裂和拦截劈裂两种方法进行手术。记录术中超声时间 (U S)和有效超声时间(EP)。观察术后第 3、7及 30天的视力和有关并发症。结果 术中改良拦截劈裂组的超声时间和有效超声时间均短于拦截劈裂组 ,两组相差显著 (P <0 .0 5 ) ,改良拦截劈裂组术后 3、7及 30天的视力≥ 0 .5者分别为 19只眼(38.0 % )、38只眼 (76 .0 % )及 4 4只眼 (88.0 % ) ,拦截劈裂组分别为 8只眼 (19.1% )、2 1只眼 (5 0 % )及 35只眼(83.3% )。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结论 改良拦截劈裂技术具有超声时间短、并发症少、劈核更加容易 ,安全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拦截劈裂法联合手法娩核治疗硬核白内障的初步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手术技巧。 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Ⅳ级以上硬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30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拦截劈裂法联合手法娩核,对照组20例20眼采用常规超声乳化碎核,两组均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比两组术中核处理时间、并发症、术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核处理时间分别是60±10,90±15s(P<0.05);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如后囊膜破裂发生率、角膜水肿反应和角膜内皮损伤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拦截劈裂法联合手法娩核具有核处理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较理想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在门诊于表面麻醉下使用白星技术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拦截劈核法将晶状体核进行机械分离,逐块乳化吸出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术后151眼完整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患者平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为(6.11±7.18)s,平均总超声乳化时间为(59±45)s,平均能量6.35±3.39%。术后1月患者平均视力为0.49±0.23,矫正视力为0.69±0.23,术后3月平均视力为0.51±0.23,矫正视力为0.76±0.21,术后1、3月角膜地形图曲率分别为(43.51±1.61)D、(43.75±1.57)D;散光分别为(1.30±0.87)D、(1.19±0.72)D。(P>0.05)。结论冷超声拦截劈核技术减少了术中超声乳化的时间和能量;冷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较快,技术的进步和良好的设备是减少手术损伤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70例(72眼)白内障采用新型超声乳化仪,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超声乳化能量、超声乳化时间、切口形态、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72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平均超声能量4.56%,平均超声时间56”。术后1天、1周及1个月时,最佳视力≥0.5的术眼分别为40眼(55.56%)、62眼(86.11%)及64眼(88.89%),术后1个月视力≥1.0者57眼(97.17%)。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2眼(2.78%),虹膜反应4眼(5.56%),迟发性虹膜睫状体炎1眼(1.39%)。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热损伤。结论新型超声乳化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更好、更精确的能量控制,极大地降低了无效能量的使用和减少热量的产生,提高前房稳定性,平静而有效的超声能量使手术效果更为完善,提高了Phaeo手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拦截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改良拦截劈核乳化技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65例(186眼),其中Ⅲ级核99眼,Ⅵ级核87眼。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5者占85.5%,≥1.0者占21.2%,角膜轻中度水肿29眼占15.6%,后囊破裂7眼占3.8%。结论 采用改良拦截劈核技术,使分割硬的晶体核变得容易,减少了能量的使用,缩短了乳化时间,安全、易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自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70例(72眼)自内障采用新型超声乳化仪,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超声乳化能量、超声乳化时间、切口形态、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72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平均超声能量4.56%,平均超声时间56″。术后1天、1周及1个月时,最佳视力≥0.5的术眼分别为40眼(55.56%)、62眼(86.11%)及64眼(88.89%),术后1个月视力≥1.0者57眼(97.17%)。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2眼(2.78%),虹膜反应4眼(5.56%),迟发性虹膜睫状体炎1眼(1.39%)。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热损伤。结论 新型超声乳化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更好、更精确的能量控制,极大地降低了无效能量的使用和减少热量的产生,提高前房稳定性,平静而有效的超声能量使手术效果更为完善,提高了Phaco手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连续模式、脉冲模式)与冷超声乳化术(爆破模式)术后早期的疗效比较,为选择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我院2007-11/2008-09的Ⅲ级以上核白内障患者做冷超声乳化术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比较它们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种手术均成功完成,冷超声乳化术较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角膜内皮计数和平均超声时间这两项指标更优越,在中央角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方面也较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当甚至更好。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脉冲模式各项指标较连续模式更优越,但某些指标的优越程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冷超声乳化摘除Ⅲ级以上核白内障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提高明显,无角膜损伤,较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同样甚至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技巧和效果。方法对Ⅳ级和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29例29眼施行超声乳化拦截劈裂法结合手法挽核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等,并进行分析。结果超声乳化时间为0.3~0.8min,平均0.5min。切口无热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8眼顺利一期囊袋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1眼为晶状体半脱位,改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者14眼。≥0.5者25眼。〈0.5者4眼。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1.0者21眼,〈0.5者4眼,其中2眼为老年性黄斑变性,1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术中后囊破裂2眼,角膜内皮水肿4眼,后发性白内障2眼。结论超声乳化拦截劈裂法联合手法挽核技术可以减少超声乳化时间,降低超声能量,具有损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和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是硬核白内障可供选择的较好的手术方式。[眼科新进展2007;27(3):218-2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层乳化劈裂技术在高度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高度硬核白内障患者83例93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层乳化劈裂白内障超声乳化组(A组)43例47眼,常规超声乳化组(B组)40例46眼。比较两组术中后囊破裂情况、术后第1,7d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及术后1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结果:A组术中后囊破裂情况、术后第1,7d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及术后1mo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均明显好于B组。结论:分层乳化劈裂技术在高度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对眼内组织损伤小,破后囊率低,并发症少,使眼部条件较差的高度硬核白内障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是一项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采用一种新型劈核方法-分核器机械劈核代替常规超声劈核,以此降低术中超声能量使用、缩短超声时间和减少灌注液的使用,从而达到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目的。方法采用分核器机械劈核(实验组)与常规超声劈核(对照组)进行对比。各组选择病例100例(Ⅱ级核50例,Ⅲ级核50例),记录手术中使用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进行比较,观察术后第2天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超声时间平均每例降低9.04 s,有显著差异( P =0.009);(2)实验组超声能量平均每例降低1.74,有显著差异( P =0.001);(3)实验组术后第2天角膜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分核器机械劈核代替目前的超声劈核技术,操作更简单,可以明显减少超声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劈核勾联合显微镊分核技术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41例白内障采用劈核勾联合显微镊劈核技术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患者的手术外切口的弦长均小于5.5mm,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85例(60%);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为124例(88%),平均散光度为(0.83+0.64)D.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 劈核勾联合显微镊劈分核法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探讨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改良的拦截劈裂技术,对80例核硬度为Ⅳ级的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术。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9者,占76.25%。轻度有膜水肿8例,中度角膜水肿2例,后囊破裂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3 5mm小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三联手术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 2 0例 (2 6只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 3~ 41个月 ,平均 16 1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 3 0 1± 2 6 3)mmHg(1mmHg =0 133kPa) ,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 (13 93± 1 85 )mmHg(P <0 0 0 1)。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 0 0 5~ 1 0 ,其中≥ 0 6者 17只眼 (6 5 % ) ,术后平均散光度0 81D ,其中 4只眼无散光度。术后早期 2只眼使用降眼压药物 ,随访后期无使用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 5只眼 (19% ) ,浅前房 3只眼 (12 % ) ;晚期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 6只眼 (2 3% )。结论 小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具有恢复有用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劈核技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本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64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拦截组(100例130眼)和钩法组(100例134眼)。拦截组给予拦截劈核技术完成超声乳化术,钩法组给予钩法预劈核技术完成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实际超声乳化时间(US/TIME)、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release energy,CDE)、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并发症。 结果:钩法组US/TIME、CDE明显低于拦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钩法组术后1、3d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拦截组,而角膜水肿程度明显低于拦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拦截组和钩法组术后7d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法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拦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拦截劈核技术比较,钩法预劈核技术可有效减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的US/TIME、CDE,有利于尽早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手劈核术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对小瞳孔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采取双手劈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d; 1wk; 1mo观察患者视力、瞳孔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3者27眼(84.4%),术后1wk,裸眼视力≥0.3者30眼(93.8%),术后1mo,裸眼视力≥0.5者28眼(87.5%)。所有患者瞳孔圆形或椭圆形,术后随访1mo无虹膜粘连。结论:双手劈核术在葡萄膜炎并发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囊袋上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方法 囊袋上劈核结合高负压低超声能量手术 10 85例 (12 80眼 ) ,观察有关手术并发症与平均超声乳化时间 ,并将同一手术者前期采用囊袋内雕刻、碎核与劈核技术 962例 (10 75眼 )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和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两组间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在Ⅱ级硬度核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Ⅲ、Ⅳ级硬度核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2 5 )。结论 囊袋上劈核较之囊袋内劈核对囊袋和角膜内皮的损伤更小 ,手术过程更为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112例(120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粘弹剂和手指按压进行钝性分离.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及前房变化、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随访6月.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120眼手术顺利,术后追踪6月,全部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房角开放,中央前房加深,眼压控制良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具体适应证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