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hen X  Xu M  Wang LM  Shi KH  Jiang YS  Liu P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40-94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对53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手术治疗。53例中,男性41例、女性12例,年龄55~79(64±7)岁。加拿大心脏病协会心绞痛分级:Ⅰ~Ⅱ级15例,Ⅲ级6例,Ⅳ级32例。有心肌梗死史26例(49%)。冠状动脉造影:双支病变3例,3支病变50例,其中合并左主于病变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26~0.65(0.52±0.17)。53例共行70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左前降支系统38支,其中5例内膜剥脱后先用大隐静脉片行前降支成形,再在补片上用乳内动脉搭桥;回旋支的钝缘支8支;右冠状动脉系统24支。应用左乳内动脉53支,桡动脉2支,余均为大隐静脉桥,人均搭桥(3.8±1.1)支,再血管化指数1.03±0.07。结果术中桥血流测定显示63支桥血流满意,7支欠满意。术后2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但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53例皆痊愈出院。44例随访6~29个月,无心绞痛发作;9例失访。6例在手术后3~27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桥血管均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安全可行,再血管化程度高,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55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冠脉搭桥术)。方法 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取胸骨正中切口,备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使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连续缝合搭桥1~4支。结果 本组病例中术后死亡1例,急性心包填塞2例,急性肺水肿3例。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安全性好,减少了体外循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 方法 将 170例 2支以上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不包括瓣膜手术或室壁瘤切除等合并手术的病例 )患者分为 OPCAB组和 CCABG组 ,OPCAB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 ,OPCAB组与 CCABG组间曾行溶栓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和 3支病变的比例分别为 31.8%比 18.3%和 5 9%比 78% ,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3.6± 0 .8支比 4.3± 1.0支 (P<0 .0 1) ,但所用的血管材料两组间无差异。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 ,住院费用较低 (P<0 .0 5 )。但术后并发症如二次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围术期心肌梗死、肺部并发症等的发生率 OPCAB组为 9.8% ,CCABG组为 14.6 % ;OPCAB组无手术死亡 ,CCABG组死亡 1例 (P>0 .0 5 )。 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 CCABG,其近、远期效果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2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以及随访情况。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48.2±15.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4.2±4.6h,住ICU时间3.3±0.8d,住院时间18.0±2.7d,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本组患者随访7~98个月(29.0±19.2个月),25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心绞痛症状缓解,3例于术后3年、4年和8年分别死于脑血管病变、心脏骤停及肺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麻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避免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使病人围术期生理干扰小 ,手术效果优良 ,术后并发症少 ,恢复快 ,但对临床麻醉提出了挑战。作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异丙酚 利多卡因复合麻醉 ,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0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5 0~ 6 1岁 ,体重 5 1~ 79kg。术前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ASA分级Ⅲ~Ⅳ级。术中搭桥 2根血管者5例 ,3根血管者 4例 ,4根血管者 1例。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分钟肌肉注射哌替啶 1mg/kg、东莨菪碱 0 3mg。…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瓣膜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ao CQ  Li BJ  Xiao CS  Zhu LB  Wang Q  Jiang SL  Meng G  Ma XH  W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57-259
目的 介绍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同时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体会。方法 45例患者,平均年龄59岁(42~75岁);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30例、Ⅳ级8例;二尖瓣病变30例、主动脉病变7例、联合瓣膜病变8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停跳后,先作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置换瓣膜。心脏复苏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或在升主动脉1次阻断下完成。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本组6例行二尖瓣成形,31例行机械瓣置换,8例行进口生物瓣置换。结果 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8.7h,ICU监护1.8d。住院时间平均9.2d。随访6个月~4年患者无死亡,心功能Ⅰ级35例、Ⅱ级10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7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 41例 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月间 4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 ,分为非体外循环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 ,前组 17例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 ;后组2 4例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在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平均每例冠状动脉病变等无统计学差异 ,但平均每例旁路移植分别为 2 .1支与 3 .2支 ,差异显著 (P <0 .0 5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随访 1~ 11个月 ,前组 2例 (11.8% ) ,后组 3例 (12 .5 % )复发心绞痛 ,两组病例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 ,近期疗效确切 ,有一定的优越性 ,但不能完全取代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8.
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冠心病和心脏瓣膜病并存的病人 ,需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 ,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技术要求高。我们近 2年共施行此类手术 2 3例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  2 3例中男 2 0例 ,女 3例。年龄 5 0~ 80岁 ,平均 6 4 5岁。 1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 ,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7例心肌缺血同时合并瓣膜病变。 2 3例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13例 ,双支病变 6例 ,三支病变 4例。左室造影发现室壁瘤 3例。合并高血压病 9例 ,糖尿病 6例 ,有心衰史者 8例 ,心房纤颤 11例。手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45~ 87mm ,平…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我们为 72例病人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中 17例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或其它心内畸形的矫治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 17例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7例中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6~ 6 3岁 ,平均 5 6岁。体重 6 5~ 81kg ,平均 6 9kg。体表面积 1 6 9~ 2 10m2 。行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置换 7例、主动脉瓣置换 5例、双瓣置换 2例、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各 1例。术中搭桥 2~ 5支 /人 ,平均 3 2支 /人。体外循环方法  17例病人均使用Sarns80 0 0型心肺机。人工肺为Jos…  相似文献   

10.
Gao C  Zhou F  Li B  Xiao C  Ma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930-931
目的 对比研究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术 (CCABG)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 (OPCAB)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cTnI)动态变化规律 ,以明确心肌损伤的程度。方法  5 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射血分数 (EF) 0 35~ 0 5 6 ,其中 34例行OPCAB ,患者平均年龄 (5 9 1± 1 7)岁 ,平均搭桥数 1 0~ 5 0支 ,平均 (2 90± 0 8)支 ;2 5例行CCABG ,患者平均年龄 (5 6 5± 1 8)岁。搭桥数 2 0~ 5 0支 ,平均 (3 2± 0 7)支。分别在术前 ,术后第 8、2 4、48、72、96、12 0h时 ,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 ,离心后取血浆测定cTnI值。cTnI的测定采用自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荧光测定法 ,仪器检测灵敏度cTnI 0 35 μg/L。  结果 术前 2组患者cTn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OPCAB手术组cTnI值在术后观察期内均低于CCABG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1 9432 ,P =0 0 0 7)。全组患者无死亡 ,均痊愈出院。 结论 cTnI是诊断心肌损伤的良好指标。OPCAB手术心肌损伤程度显著低于CCABG手术。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1月,对83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做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off—pump CABG,其中男61例,女22例;年龄55-80岁(65±7岁);加拿大心脏病协会(CCS)心绞痛分级:Ⅱ级7例,Ⅲ级20例,Ⅳ级56例。有心肌梗死史36例(43.4%)。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双支血管病变5例,3支病变78例,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1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25%~65%(51%±16%)。83例共行110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其中左前降支系统67支,回旋支、钝缘支9支,右冠状动脉系统34支。20例内膜剥脱后先用大隐静脉片行左前降支成形,再在补片上用乳内动脉行旁路血管移植;应用左乳内动脉83支,桡动脉2支,余均为大隐静脉,每例移植血管3.9±1.2支。结果无手术死亡。术中移植血管血流满意101支(92%),血流量为22±16ml/min。术后发生心肌梗死4例,梗死面积小,无血流动力学改变,未给予特殊治疗。83例患者皆痊愈出院。随访75例(90.4%),8例失访,随访时间8~5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8例患者在手术后3~2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off—pump CABG的移植血管均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行off—pump CABG,安全可行,再血管化程度高,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并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0 30且不伴左心室室壁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病人行CABG ,平均年龄(5 8 0±9 4 )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VEF为0 15~0 30 ,平均0 2 7±0 0 4 ,其中2支病变3例,3支病变31例(包括左主干病变4例)。超声心动显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DD)平均为(6 1 5±8 9)mm ,LVEF平均0 2 8±0 0 7。心功能分级平均为2 9±0 7。体外循环下手术2 6例,非体外循环常温手术(OPCAB) 8例。每例旁路移植2~6支,平均(3 9±0 9)支。随访率94 1% ,随访时间平均(3 5±1 9)年。结果 无手术死亡。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平均(5 5 2±7 1)mm ,LVEF平均0 4 7±0 11。心功能分级平均1 9±0 3。以上指标与术前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生存率为91 9% ,5年生存率为85 7%。5年免除心绞痛为81 3% ,心功能分级为1~3级,平均1 4±0 6。结论 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的CABG病人的中、远期疗效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对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是在全麻、常温、胸骨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进行的手术。 1999年 1月至 12月 ,我们共完成OPCAB手术 46例 ,现与同期完成的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4 6例进行疗效对比研究。临床资料 OPCAB组 46例中男 35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3 1± 9 3)岁 ;心绞痛分级 2 5± 0 9;平均射血分数 0 49±0 0 8;冠状动脉 (冠脉 )单支病变 6例 ,2支病变 2 3例 ,3支病变 12例 ,左主干病变 5例 ;全组平均移植桥 (2…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是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趋势 ,符合降低医疗费用和外科创伤这种“微创伤外科”潮流。我院从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施行 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8例病人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5 0~ 72岁 ,体重 5 2~ 74kg。病程 2月~ 6年 ,劳累性心绞痛 4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4例。合并高血压病 4例 ,糖尿病 1例 ,有心梗史 1例 ,心衰 1例。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降支单支病变 3例 ,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3支病变者 5例 ,心功能Ⅲ…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进行总结,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5.4±8.7)岁。瘘口起始于左前降支7例,右冠状动脉13例,双侧冠状动脉1例,左主干1例,钝缘支1例;瘘入肺动脉16例,右心室5例,右心房2例。12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11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手术方法包括:心外带垫片缝扎、心内褥式缝扎、心内垫片修补瘘口、心内缝扎+心外修补等。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CPB时间(78.6±7.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9.0±5.9)min。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自觉症状消失,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12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良好,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无远期死亡,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I生冠状动脉瘘一旦明确诊断均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病理特点、有无心内畸形决定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术中旁路早期通畅性。方法  6 0例 3支血管病变的病人分为OPCAB组和CCABG组 ,每组各 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组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 ;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对旁路血管进行流量测量。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及各血管旁路流量、搏动指数和血流波形。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CAB组与CCABG组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 (3 6±0 6 )支与 (4 3± 0 9)支 (P <0 0 1) ;两组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旁路血流量、搏动指数差异无显著性。CCABG组回旋支序贯旁路和远端吻合口多 ,血流量较OPCAB组高。两组弥漫病变血管旁路血流量小。结论 OPCAB与CCABG治疗 3支病变 ,两组血管旁路早期通畅性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51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Zhao Q  Wang Y  Xia L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52-654
目的 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实用价值。 方法 自 1998年 8月至 1999年11月 ,5 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 42例 ,女性 9例 ,年龄 39~ 80 (平均 6 4)岁 ,陈旧性心肌梗死 35例 ,糖尿病 9例 ,左室射血分数 2 0 %~ 72 % ,平均 (5 3±13) %。采用前胸正中切口 ,应用CTS、Octopus、USSC血管固定器 ,搭桥 1~ 4(平均 2 7)根 ,应用左胸廓内动脉 35例、右胸廓内动脉 1例 ,双侧胸廓内动脉 15例 ,桡动脉 3例。 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病死率 1 9%。平均ICU时间 1 2d ,术后平均 6d出院。平均胸腔引流量和输血分别为 415ml和 16 0ml。随访平均 14个月 ,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活动量增加。 2例患者术后 2个月随访冠脉造影 ,吻合口满意率 10 0 %。 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经济、有效 ,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 ,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本组42例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3~19岁,其中心室双人口19例,三尖瓣闭锁10例,二尖瓣闭锁3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0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其中8例加行开窗术;1例先做了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术后2年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结果术后早期和晚期各死亡1例,分别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和反复肺部感染,随访1.0~4.5年,40例心功能为Ⅰ级和Ⅱ级,动脉血氧饱合度92%~96%。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近、中期效果满意.可在单一心室修复中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共完成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65例,女25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3例,2支病变10例,3支及以上病变77例。46例患者术前有心肌梗死,8例合并室壁瘤,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0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8例,行二尖瓣替换2例,6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应用左乳内动脉89例次,桡动脉45例次,大隐静脉170例次。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约3.3%,1例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为鱼精蛋白过敏心脏骤停除颤后顽固性心律失常。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5年(平均3年),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均有恢复。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非体外循环手术费用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外科治疗。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完成9例冠心病(CAD)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病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前多次心电图均为CLBBB,1例术前放置永久起搏器。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下手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下手术6例。结果2例体外循环下手术者均死亡,其中1例术中心脏复跳后心率慢,各种方法治疗无效;另1例术后心室率慢,药物及起搏器治疗3 d后无效死亡。7例生存者均为不停跳手术者,术后3 d心率明显增加[(51.2±12.6)次/min到(82.5±23.8)次/min],其中1例术后随访3个月,多次心电图示CLBBB消失,转复为窦性心律,另6例仍为CLBBB;随访3~36个月均有心功能改善,射血分数(EF)术前0.58±0.17,术后0.63±0.12,心率维持在70~90次/min。结论CAD合并CLBBB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较大,但非手术禁忌证。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合理应用临时或永久起搏器,尽可能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等措施可明显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心功能改善,神经功能也有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