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性铅接触者唾液铅与血铅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栓柱  程世华 《卫生研究》1992,21(6):287-288
<正> 铅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随着预防工作不断加强,铅对健康影响正转入亚临床水平。血铅被公认是测定机体铅负荷的最佳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局限性。P'an认为唾液铅可以代替血铅作为职业性铅中毒的诊断指标,为此,作者对62名职业性接触者测定了血铅和唾液铅含量,并将53名非铅作业工人唾液铅、血铅水平与职业性铅接触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各类人群都有明确的负荷指标。测量人体中铅含量的方法很多,而血铅则是反映近期铅接触的敏感指标。苏州工业园区近十几年工业迅猛发展,为了解职业性铅接触者的健康状况,对2008年底本中心进行的大范围人群健康普查中血铅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了解职业性铅接触对人体血铅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了158名职业性四乙铅接触者,并对相应作业点进行四乙铅浓度测定,汽车驾驶室0.003~0.024mg/m3、汽车修理间0.045~0.081mg/m3.另选102名无四乙铅接触史的健康者为对照,对其血铅、铜、锌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接触组高于对照组,且血铅、锌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职业性四乙基铅接触者不会导致体内铜、锌缺乏.职业性四乙基铅接触者血中铅铜锌的调查@程世华@吴俊@张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职业接触者血铅和尿铅的含量,评价血铅和尿铅在职业病诊断方面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职业接触者的血铅、尿铅及铅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职业接触者血铅和尿铅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度.结论 血铅与空气铅浓度密切相关,但血铅采样不方便,尤其不为儿童接受,同时因易受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铅接触对人体心脏传导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322名职业性铅接触人群的血铅水平的检测,根据血铅浓度分相对高血铅组(101例)和相对低血铅组(221例).比较2组人群体表心电图的PR问期和QRS时限值.结果 与相对低血铅组比较,血铅相对增高者的PR间期和QRs时限值均明显增大(均P<0.05).结论 职业性慢性铅接触可延缓房室问及心室内的传导,对心脏的传导功能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铅接触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TRECs)的含量,了解其初始T细胞含量和胸腺近期输出功能,从而研究其免疫功能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0例铅接触者外周血TRECs含量,与11例非铅接触者进行比较;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和偏相关分析法分析铅接触组TRECs水平与年龄、工龄、血铅、尿铅、血锌原卟啉(ZPP)和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浓度的关系。结果10例铅接触者TRECs水平[(2.44±1.87)/1000]明显低于非铅接触者[(5.60±3.96) /1000];TRECs水平与尿δ-ALA浓度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754,P<0.05),但控制血铅或尿铅因素后,TRECs水平与尿δ-ALA浓度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铅对胸腺输出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且TRECs与血铅和尿铅存在相关性,提示低水平的铅接触早已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某冶炼厂铅职业接触者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某冶炼厂影响铅职业接触者血铅水平的因素。方法采集观察对象静脉血,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浓度,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血铅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铅职业接触者的血铅水平显著高于非职业接触者;不同年龄、性别、工龄、工作车间和岗位的职业接触者血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冶炼厂铅职业接触者血液中铅水平显著升高;铅职业接触者的年龄、性别、工龄、作业车间和岗位均为影响血铅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职业性铅接触人员血铅水平和血常规及肝功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某铅酸蓄电池厂1 449名铅接触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收集作业人员基础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职业性铅接触工人血铅水平在10~770 μg/L,平均为170.5 μg/L,血铅异常率为8.2%,≥5 a工龄组ALT升高率...  相似文献   

9.
选取铅接触水平相同的654例职业性接铅作业者在岗期间健康监护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相关指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健康监护相关指标中以血铅阳性率最高;工龄与血锌卟啉明显负相关;工龄与血铅、尿铅无明显相关。血铅是铅接触最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所示的检查项目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32名铅蓄电池制造工和36名排字工的血铅、发铅、尿铅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血铅/发铅(r=0.604),血铅/尿铅(r=0.548)均呈高度显著性相关(P<0.0005),故认为血铅是铅接触工人较好的健康监护指标。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发铅作为铅接触者活体生物检测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铅接触者神经行为功能在铅中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15名铅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进行测试,<50分为不良,≥50分者为正常;同时对铅的接触指标及效应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神经行为功能分值最低分值为35.7分,最高为68.2分,并随血铅、尿铅、尿ALA(δ-氨基酮戊酸)的含量发生变化。结论 神经行为功能与铅接触的早期神经系统的影响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长期接触铅烟工人免疫球蛋白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期接触铅烟工人免疫球蛋白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铅接触和对照工人血铅、锌、铜、铁含量 ,尿铅含量和血清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含量。结果 铅接触工人血清IgG、IgM均低于对照组 ,铅接触者血清IgG、IgM含量与血铅呈显著性负相关 (P <0 0 1)。当血铅平均值在 2 0 μmol/L以上时 ,血液中锌、铜、铁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长期接触铅烟作业工人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锌和铁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评价化学法尿铅筛选职业性铅接触的价值。收集157名同一铅接触工人的血标本及尿标本,同时测定血铅,悄铅,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锌卟啉,尿δ-氨基酮戊酸,以血铅≥40μg/dl,≥60μg/dl的铅接触水平为金标准。用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软件评价化学法尿负及其它测定指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8年江苏省铅接触劳动者血铅水平,为科学防护铅作业人群的职业健康提供合理建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9 707名职业性铅接触劳动者在岗期间血铅检查结果,并按照企业所在地区、经济类型和规模,以及工人工龄、性别等维度统计分析血铅异常值的分布规律。
  结果  血铅超标(血铅≥ 400 μg/L)者1 133人,超标率11.67%;其中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血铅≥ 600 μg/L)者120人,检出率1.24%。不同地区之间的血铅超标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铅水平、血铅超标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42、0.38、0.34,P < 0.05);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与工龄无相关关系。不同经济类型、不同企业规模之间的血铅超标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检出率不同(P < 0.01),其中私有经济、微型企业员工血铅超标检出率(14.70%、24.44%)及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1.56%、5.56%)较高。男性血铅水平(185.2±155.8)μg/L,高于女性的血铅水平(123.2±128.6)μg/L(P < 0.01);男性血铅超标和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 < 0.01)。
  结论  2018年江苏省铅接触劳动者血铅超标率较高,应加强对微型、私有经济企业以及高龄男性工人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职业性铅接触对患者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影响,探讨铅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方法 87名职业性铅接触者为研究组,同期在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健康体检的76人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血液,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其血铅水平,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血常规,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肝功能指标,分析两组人群相关指标.结果 职业性铅接触组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和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职业性铅接触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可导致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职业性铅接触与各生物接触指标间的关系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对蓄电池厂100名铅接触者的健康监护中,各项生物监测按规定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并了其间的剂理效应关系。结果发现,空气中铅尘、铅烟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接触者的血铅、尿铅和FED呈非常显著相关。(P〈0.01)其中血铅能较好地定量反映接触铅工人体仙的铅负荷,并提出了血铅的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者的氧化损伤,探讨血铅和氧化应激酶之间的变化关系,以探讨铅中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铅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铅浓度,选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脱氢酶(MDA)作为氧化应激损伤的效应指标,分析血铅与氧化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共采集了车间内5个工作点的空气样品。接触组血铅浓度(244.274±124.5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SOD活性(61.27±6.97)KU/L,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触组MDA含量(9.42±3.8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MDA含量与血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P〈0.01);吸烟、饮酒对SOD活性和MDA含量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人体血铅升高,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与血铅含量变化不一致,血铅是近期铅接触者的敏感内接触指标,且血铅浓度越高,SOD活性代偿性升高;MDA含量越高,氧化损伤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外资蓄电池生产厂职业性铅接触评估,探索职业卫生工作模式。[方法]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场所环境中铅浓度和职业接触人群血中铅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估,并收集、分析了历年检测和健康监护数据,结合职业卫生组织管理模式,总结控制职业性铅危害的经验。[结果]2个铅烟作业场所历年28次检测结果中,合格率为92.8%;3个铅尘作业场所45次检测结果中,合格率为88.2%;98%的铅接触者血铅水平低于40μg/dl(1.93μmol/L),无铅中毒病例发生。[结论]采取综合干预,员工理解,互相促进的互动模式,可有效控制职业铅接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对26例职业性慢性铅接触而未达到铅中毒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肌电图(EMG)检测,并与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慢性铅接触者有13.1%NCV轻微减慢,波幅下降者占27.2%。EMG总异常率为57.7%,其中以指总伸肌及桡神经的异常率最高。提示无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职业性慢性铅接触者部分已出现神经.肌电图的异常改变,神经.肌电图检查是诊断亚临床铅神经病的敏感指标。指总伸肌及桡神经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0.
职业性铅接触者生物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检测结果表明:铅接触者除出现卟啉代谢障碍、幼稚红细胞增多外,染色体畸变率亦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和染色体畸变在无铅中毒表现的接触工人中均有升高,提示这两项指标能灵敏地反映铅的损伤。建议增加染色体畸变分析作为健康监护指标,以观察铅作业工人的遗传学效应。本文还对血铅、尿铅与卟啉代谢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