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机,一般认为是脾肾两虚引起,系脾失统摄之权,肾失封藏之职,肾气失固以致精微外泄。虽然脾肾两虚是蛋白尿的病机,但影响脾肾两虚的因素很多,他脏虚损可以影响脾肾,各种邪实也可影响脾。因此绝非单纯补益脾肾可以完全解决问题,临证时我们认为大多数患着存在着湿、热、瘀、虚,错纵交织,波及多种脏腑器官,处理起来尤为棘手,我们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肾气失固以致精微外泄,虽然脾肾两虚是蛋白尿的病机,但影响脾肾两虚的因素很多,他脏虚损可以影响脾肾,各种邪实也可影响脾肾。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机,一般认为是脾肾两虚引起,[1]系脾失统摄之权,肾失封藏之职,因此绝非单纯补益脾肾可以完全解决问题,临证时笔者认为大多数患者存在着湿、热、瘀、虚,错纵交织,波及多种脏腑器官,处理起来尤为棘手,笔者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解惑     
蛋白尿如何辨证?答: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根据其并见症状的不同,常归类于“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医家多认为脾肾亏虚、精微下注是主要病机,常用补益脾肾之法。我们认为,蛋白尿的辨证应从精的生理功能来分析,尿蛋白应属于后天之精,源于水谷精微,而藏于肾。责于脾多因脾气亏虚清气不升,水谷精微下注。责于肾因于肾失封藏精气外泄而成,不单肾气虚可导致精气不固而外泄,临床常见的风、湿、热毒、瘀都可影响肾藏精的功能而形成蛋白尿。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水道不通,精不主水而下注膀胱;或湿热毒邪蕴结下焦,扰动肾室精不能藏;或病程日久不愈,络脉瘀阻精气不循常道而出都可导致蛋白尿的产生。各种邪气都是通过影响肾藏精的功能而致病  相似文献   

4.
蛋白尿如何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伟  曹维宏 《中医杂志》2005,46(3):233-233
答: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根据其并见症状的不同,常归类于"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医家多认为脾肾亏虚、精微下注是主要病机,常用补益脾肾之法.我们认为,蛋白尿的辨证应从精的生理功能来分析,尿蛋白应属于后天之精,源于水谷精微,而藏于肾.责于脾多因脾气亏虚清气不升,水谷精微下注.责于肾因于肾失封藏精气外泄而成,不单肾气虚可导致精气不固而外泄,临床常见的风、湿、热毒、瘀都可影响肾藏精的功能而形成蛋白尿.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水道不通,精不主水而下注膀胱;或湿热毒邪蕴结下焦,扰动肾室精不能藏;或病程日久不愈,络脉瘀阻精气不循常道而出都可导致蛋白尿的产生.各种邪气都是通过影响肾藏精的功能而致病的,并不是病邪直接产生蛋白尿.故分型为肾不藏精和脾虚下陷更能体现中医脏腑辨证的特点,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水气病”范畴,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本虚而标实。本虚指肺、脾、肾三脏损。肺气不足,宣肃失司,小道不利;脾弱气虚,水湿失运,湿浊内蕴;肾虚不固,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是由水湿泛溢肌肤,周身浮肿,蛋白下泄而肾病,故治疗重在脾肾。临床辨证分为肾虚湿滞,脾肾阳虚,肾阴亏虚三类,且常互为因果。患儿正气本虚,简易感受外邪,使病情反复。表邪未解时,必须宣肺祛风行水消肿,祛邪治标为先,而病久缠绵,或失治累及肾本,  相似文献   

6.
中医对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慧  云鹰 《河南中医》2008,28(9):17-19
蛋白尿的产生不外乎本虚标实,邪实正虚,且两者相互影响。本虚责自肾脾肺,标实多见湿、浊、风、毒、瘀。肾虚封藏失司,固摄无权,精微下流;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清气不升反而下泄,加之湿邪、外感风邪、毒邪、瘀血等,导致瘀阻肾络,精气不能畅流,壅而外溢,精微下泄而成蛋白尿。  相似文献   

7.
一、顽固性蛋白尿蛋白尿,多见于肾炎、肾病、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疾病。临床上顽固难消,反复无常,治疗甚为棘手。究其病因,不外两端,一为肾气不固,精气外泄;一为脾失统摄,精微流失。肾为先天之本,主蜇封,藏精液。清·邹澍云:“肾固藏精泄浊”。脾为后天之本,主升清降浊,输布精微,化生营血,先后天相互为用则化生不息,若脾不调摄,肾不封藏,升降失调,开合失司,致使  相似文献   

8.
肾虚湿(热)瘀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肾虚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病因病机学意义.在病因学方面肾虚是人体正虚的基础,与卫气功能的异常、湿瘀等标邪的产生密切相关;在病机学方面,涉及到肾失封藏、开阖失司、殃及他脏、肾虚湿(热)瘀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9.
养肝益水颗粒防治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中医病机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兼有血瘀。肝肾阴虚,虚火灼阴加重阴虚,阴血虚则脉道干涩,血行不畅,肾络瘀阻,肾失封藏,精微外泄(尿微量蛋白排泄增多)。针对这一病机,我院研制之养肝益水颗粒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介绍赵刚教授运用玉肾露联合藤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经验。赵教授认为,肾性蛋白尿是由脾失运化与肾失封藏,人体的水谷精微外泄所致,乃本虚标实之证。临证通过辨病辨证论治,采用补肾健脾治其本,祛风除湿、通络化瘀治其标,标本兼治,以玉肾露联合藤类药治疗,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11.
肾虚在慢性肾炎中的病因病机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坤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05,23(4):669-671
肾虚湿(热)瘀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肾虚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病因病机学意义。在病因学方面肾虚是人体正虚的基础,与卫气功能的异常、湿瘀等标邪的产生密切相关;在病机学方面。涉及到肾失封藏、开阖失司、殃及他脏、肾虚湿(热)瘀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12.
膜性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发病类型复杂,现代医学常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细胞毒类药物治疗,但效果敏感度不一,且不良反应较大。膜性肾病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尿浊”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瘀血为标。脾气虚衰则水无所制而泛滥,肾气衰惫则水失所主而妄行,以致水湿泛滥,发为“水肿”。脾气虚不能摄精,精微下陷;肾气虚不能固精,精微失藏而外泄,脾肾功能失司,共同引发“尿浊”。故各医家均视脾肾气虚为本病发生发展之基本病机。脾肾气虚则不能化生宗气,气虚则血不行,滞而为瘀;脾虚不能运化则水湿内停,肾虚不能气化则水湿潴留;故衍生“湿、瘀”等病理产物。根据膜性肾病病因病机的特点,结合各家治疗经验,认为脾土制守中焦,有制约肾水、固摄肾精的重要作用。脾土得健则升清于上,运湿于中,水精四布,升清降浊,则湿邪无以内聚;肾阳得温,强封藏之本,则精微无外泄之虞。对于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则兼以祛湿活血通络等对症治疗。总结性提出“温阳培土,祛湿活血通络”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临床治疗膜性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衰竭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前期过用苦寒药物治疗,或因素体脾肾阳气不足,湿浊瘀毒内蕴,故疾病晚期易形成阳虚瘀毒的病理状态。其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湿浊内蕴、毒瘀胶着”,导致肝功能失代偿。常占杰提出温中逆挽法,重在挽救脾肾阳气衰败,祛瘀化湿,从而改善慢性肝衰竭晚期出现的多种并发症,并通过逆转脾肾阳气虚损的病理状态,挽救肝功能失代偿。  相似文献   

14.
叶传蕙教授长期从事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认为肾炎蛋白尿的发生有内因、外因及诱因三个方面。风湿热外邪侵袭为其外因;伤脾肾、脾肾虚损为其内因;其诱因与情志、酒色、劳累有关。并提出"正虚、风邪、湿热、络瘀"四大病机学说。该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脾肾不足,肾虚失于封藏,精气外泄,脾虚不能统摄为本;湿、浊、热、毒、瘀血、风等为标,本虚标实是慢性肾炎蛋白尿顽固难消、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故治从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祛风胜湿着手,兼顾扶正和祛邪。  相似文献   

15.
试论IgA肾病的中医病机和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渭  乔栋  温振家 《陕西中医》2001,22(10):639-639
Ig 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 Ig A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我们认为 Ig A肾病的主要病机是肺脾肾虚 ,兼有膀胱湿热。热伤血络 ,则出现尿血。出血必有瘀滞 ,加之本病病情迁延 ,经久不愈 ,以致脏腑功能失调 ,气滞血涩 ,留而为瘀 ,瘀血阻络 ,血不循经 ,则尿血难止。气虚 ,体表不固 ,卫外失守 ,抗病力降低 ,外邪易乘虚而入 ,感邪后 ,邪热下扰 ,重伤血络 ,则又使尿血进一步加重。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 ,只有肾藏精 ,脾升清的功能正常 ,此种精微物质才能藏而不泄 ,今精微外泄 ,蛋白出现 ,当责之于脾肾 ,脾不统摄 ,肾失封藏 ,水谷清气不升 ,…  相似文献   

16.
“毒邪”是对机体有危害作用的致病因素的总称。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脾肾虚损,分清泌浊功能减退,湿浊溺毒不得外泄,蓄积体内,湿浊积久,酿为浊毒,久则瘀毒互结,从而形成“虚、湿、瘀、毒”四大病机同时存在,相互交织,又互为因果,共同加速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胡樱丽  唐阁 《河南中医》2022,42(2):190-194
瘀阻肾络,精气下泄是膜性肾病蛋白尿的主要病机,活血化瘀通络是治疗膜性肾病蛋白尿的基本原则.膜性肾病初期,风挟湿邪,风湿扰络,气血运行不畅,瘀滞脉络,致肺失宣散,脾失运化,肾失封藏,遂见蛋白尿,治疗当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水病可致血瘀,瘀血可致水肿,治疗需利水渗湿,祛瘀通络,临床用真武汤加减化裁.膜性肾...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白尿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多半反映肾的疾病。祖国医学认为蛋白尿是人体精微物质外泄的一种表现,脾肾亏损也极易产生蛋白尿,临床治疗上多采取从脾、肾、风、湿、瘀几个方面的中药调治,能促进肾功能恢复,对防止低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肾炎的复发和恶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调补脾肾在慢性肾脏病4 期治疗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4 期是由于脾肾不足导致气机失调、血行失畅、水液代谢紊乱,湿、浊、瘀、毒内生的一种疾病。临床已证实脾肾不足是该病的中心病机。笔者从该病特点及调补脾肾内涵2 个角度探讨了运用调补脾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 期的必要性,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简明扼要的辨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为饮食失宜、情志失调等各种因素所导致脾失健运,久之及肾,脾肾俱虚,造成湿、热、痰、瘀、毒邪痹阻而成。高尿酸血症疾病过程中多兼加湿浊和瘀血,湿浊和瘀血既是疾病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二者在疾病过程中相互影响,渐成浊瘀交阻之标象。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时既要注重治病必求于本,又要标本兼治。笔者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机关键为脾肾亏虚,阴火内生,浊瘀交阻,以补脾益肾、清阴火、降浊化瘀为治疗大法。脾肾亏虚是高尿酸血症的根本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