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药材》2019,(2)
古之所述橘皮为今之所用陈皮,今之所用新会陈皮为古之所述柑皮。橘皮因陈久者良而称为陈皮,因产广东者胜故名广陈皮,因产广东新会者优而称新会陈皮。新会陈皮作为广陈皮上品,是中国传统道地药材,是广东三宝之首,也是十大广药之一,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药用历史悠久,盛名于明清时期,延续至今,种植历史有近700年。其功效重在理气燥湿,区别于陈皮又有疏肝利胆、解结化痈等作用。该文对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进行文献考证,为后续陈皮、广陈皮、新会陈皮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陈皮是陈皮的道地药材,是"陈久者良"中药材的典型代表。贮藏是影响其道地性的关键技术环节。为保证广陈皮质量,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为指导,通过对广东新会的实地调研提出应对广陈皮采收,初加工,贮藏库的规格、管理、贮藏过程中的变质现象和包装的技术操作进行规范,针对虫蛀、霉变和泛油现象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指导广陈皮的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道地药材是指生长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经过一系列技术培育和加工而成且公认具有优良品质和疗效的药材。此文旨在探索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方法学和意义,并以广陈皮为例,总结了药材道地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学和意义。通过对药材道地性的研究,对广陈皮道地性进行讨论与探究,为揭示药材道地性和广陈皮道地性等相关研究进一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皮(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是常用的中药材,广陈皮作为陈皮的道地药材具有食用、药用及一定的“收藏”价值。近年来中药栽培产业发展迅速,使得大量来源于不同栽培品种的柑橘果皮以“杂陈皮”流通于市场,又由于道地药材广陈皮的产量有限及高昂的价格,导致冒充广陈皮或者年限造假的不规范情况出现,对广陈皮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该文对广陈皮的历史沿革、性状及显微鉴别、化学成分和分子鉴定等进行总结,为广陈皮准确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也为规范广陈皮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道地药材广陈皮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Y  Jiang L  Zheng GD  Lin LW  Chen JL  Zhou W 《中药材》2011,34(2):191-195
目的:建立新会道地药材广陈皮的HPLC指纹图谱,并比较与不同产地不同品系来源的陈皮药材相似性,为其品质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分析测定26批陈皮样品。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分析时间:65 min;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0 mL/min。结果:建立了广陈皮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峰,道地药材相似度大于0.97,不同品系来源药材的相似度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广陈皮手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药传统特色技术,文章通过现场观摩调研与文献检索,概述在十大广药中占有1/3的芸香科药物的药用历史、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特点。芸香科药物多含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大部分具有宽中理气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据考证,柚类橘红始自清代,此前使用橘类橘红;广陈皮主产区在新会地区,也称新会陈皮,药用时间至今约有600年;广佛手以肇庆高要地区产量多且质优“,佛手柑”的记载最早见于元朝。化橘红的传统加工方法是将化州柚的外层果皮切成角状,加工成7角的毛橘红药材,称为“毛七爪”;新会陈皮需在新会地区内陈化三年,方可称为“新会陈皮”。化橘红鉴别特点为表面密被柔软毡状细绒毛,有油点,气清香;新会陈皮“鬃眼”明显,对光照视呈半透明状,香气浓郁。广佛手切面的外皮呈黄色,肉呈白色,俗称“金边白肉”。文章基于中药传统理论、技术对广东地区芸香科道地药材进行概述,以期守正创新,使中药的传统特色技术得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检验快速检测技术鉴别广陈皮道地性的方法。方法:收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陈皮样品40批,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布鲁克公司OPUS软件,以10批广陈皮样品作为校正集,建立广陈皮的一致性检验模型,以23批其他产地其他品种的陈皮和7批广陈皮作为验证集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广东新会产道地药材广陈皮与其他地区及其他品种的非道地药材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一致性检验模型可快速有效判断其道地性。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快速、简便鉴别广陈皮的道地性,且不需破坏样品,是中药材有效快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广陈皮为我国岭南传统道地药材,药用历史悠久,自明代以来各医家在陈皮用药上即以广东新会为道地来源。广陈皮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活性物质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等;质量控制方法有光谱法、色谱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广陈皮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现状进行归纳与综述,以期为陈皮产业尤其是广陈皮大健康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不同贮藏年份新会陈皮FTIR和GC-MS分析结果数据变化规律研究建立新会陈皮年份鉴别方法,完善道地药材新会陈皮的质量评价体系。方法采用FTIR和GC-MS分析测定了1983~2012年11个不同贮藏年份的新会陈皮样品,通过统计分析,研究样品数据与年份之间的规律。结果新会陈皮药材FTIR谱图中1 630 cm-1与1 740cm-1峰比值与年份的相关性达到0.94;GC-MS总离子流图中,β-月桂烯峰与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峰的峰面积比值与年份的相关性达到0.89。结论 FTIR和GC-MS分析结果对新会陈皮年份鉴别有参考意义,有助于完善广陈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广陈皮为广东道地药材,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对广陈皮的药理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广陈皮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广陈皮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炎、抗病毒、降血脂、促进消化及化痰止咳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代谢性疾病等。本文系统整理了广陈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广陈皮道地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临床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坚 《亚太传统医药》2012,8(8):193-193
对陈皮、青皮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引入分光测色计,将中药材性状品质这一经验指标数据化,依据获取的中药材颜色信息实现对中药材品种的鉴别,为研究中药鉴定共性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思路。方法:以陈皮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收集陈皮药材,采用色度学分析方法获取陈皮颜色特征参数,通过统计分析,建立陈皮品种鉴别的数学预测模型和90%参考值范围。结果:建立了基于L*a*b*色度空间的陈皮药材品种鉴别的数学判别模型,其判别符合率为100%,双侧90%参考值范围分别为陈皮:L*(66.621 5~73.916 5),b*(29.329 5~52.211 0);广陈皮:L*(53.950 0~63.260 0),b*(24.610 0~30.770 0)。结论:实验证明分光测色计获取的颜色信息可实现陈皮药材品种的鉴别,采用色度学分析方法对中药品种鉴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对陈皮、青皮进行本草考证。经考证后认为,陈皮、青皮虽来源相同,但二者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青皮饮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方法,比较不同规格青皮饮片指纹图谱的差异,为完善青皮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为40℃。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规格的青皮饮片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建立了青皮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7个共有峰,各色谱峰有较好的分离,但不同规格青饮片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法简单、高效,可为青皮饮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川陈皮品质初步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川陈皮的品质差异。方法:通过观察显微特征、测定挥发油含量及比较薄层色谱图,探讨不同样品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品种陈皮的显微特征、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不同产地相同样品的相似度较高。结论:环境因子对陈皮品质的饰变作用不大,遗传因素对陈皮品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皮膳食纤维对亚硝酸盐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陈皮和陈皮纤维对亚硝酸盐的吸附作用.方法:采用比色法、红外光谱法检测酸性环境下陈皮和陈皮纤维对亚硝酸盐的吸附作用.结果:5 min后吸附速率陈皮和陈皮纤维分别为8.64,18.6 mg· min-1.3h后吸附程度陈皮和陈皮纤维分别为71.9%,94.8%.结论:陈皮纤维对亚硝酸盐的吸附效果很好,有效的降低了亚硝酸中毒的风险,可以对亚硝酸盐早期中毒患者起到解毒作用,减少亚硝酸对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温吸附干燥技术在陈皮干燥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低温吸附干燥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对陈皮感观质量的影响,并与热风工况下陈皮干燥后的挥发油含量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是影响干燥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低温吸附干燥系统提供的常温低湿度工况有利于改善陈皮的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建立GC-MS/MS农药多残留筛查与检测方法;在满足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学考察的技术要求基础上,对陈皮中179种农药残留量进行筛查与检测,全面了解陈皮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情况,以及陈皮药材的农药残留量。方法:陈皮样品先经2次乙腈匀浆提取,过固相萃取柱(SPE)净化,浓缩,滤过,加内标分析保护剂,采用GC-MS/MS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建立了179种禁用、限用、高毒、国内常用农药指标的GC-MS/MS测定法;针对陈皮基质,建立了满足方法学要求的提取、净化、测定方法,该提取净化方法回收率在60%~120%,RSD≤15%,方法检出限总体在0.01 mg·kg-1以下。结论:建立的农药多残留方法指标较全面,有针对性,且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广泛地筛查与检测陈皮中农药多残留量,从而全面地反映农药污染情况;筛查结果表明,陈皮种植中农药使用种类较多,农药残留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陈皮药材的使用存在农药残留量超标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超滤法与乙酸乙酯萃取法对青皮含油水体进行油水分离,并对其挥发油得率与化学组成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超滤法与乙酸乙酯萃取法对青皮含油水体进行油水分离并进行GC-MS分析,比较化学组成差别.结果:超滤法收集的挥发油化学组成较乙酸乙酯萃取法更接近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且收率高于乙酸乙酯萃取法.结论:超滤法是一种较好的青皮含油水体油水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包合陈皮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液-液包封法、气-液包封法对β-环糊精包合陈皮挥发油的效果,综合观察油利用率、含油率、包合物收得率,以饱和水溶液法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