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在此治疗过程中督灸治疗的减毒、增效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督灸联合长效干扰素α-2a组(治疗组)和长效干扰素组α-2a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48周谷丙转氨酶(ALT)、HBV DNA阴转情况、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以及干扰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2周、24周时,治疗组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48周时2组ALT水平均正常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4周、48周时,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组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纳差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督灸联合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换率以及降低干扰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长效干扰素组α-2a治疗,为督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估在此治疗过程中督灸治疗的减毒、增效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2a长效干扰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督灸。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24周后、治疗48周后肝功能(ALT)、HBV-DNA阴转情况、HBe Ag血清学转换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4周后,两组间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48周后,两组HBV-DNA、HBe Ag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联合长效干扰素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HBV-DNA阴转率、增加血清学HBe Ag转换率以及降低干扰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长效干扰素,对进一步研究督灸治疗乙型肝炎的减毒、增效作用及应用这一疗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但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对治疗的依从性影响较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类流感综合征;一过性外周血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精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如间质性肾炎、心血管并发症等[1]。吴寿善教授为湖北中医药大学肝病科主任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慢性肝病方面有丰富经验,特别是对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有经验丰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不良反应、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主要临床表现及HCVRNA转阴率。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主要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主要临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转阴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及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减少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延缓肝脏纤维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HCV慢性感染可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最终导致死亡。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是丙肝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标准方案,在丙肝抑制或清除体内的HCV、减少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延缓患者病情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患者往往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能坚持治疗方案,从而延误病情,为探求更好的途径干预丙肝抗病毒后的不良反应,笔者搜集万方、知网、维普等近15年来中医药治疗干扰素及利巴韦林不良反应方面的文献,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现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整理、归纳、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阐述中医药在防治肺纤维化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情况。结果:目前临床防治肺纤维化的方法主要有单味中药及提取物的研究、辨证施治、复方研究、经方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是公认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院用干扰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的效果.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是临床减少剂量及停药的主要原因.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早期发现及早防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抗病毒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肠癌是严重的致死性疾患之一,目前临床上对于肠癌的防治主要采用的是放射性或者化学性治疗方案,该方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由于长期应用引起的严重副反应症状而限制了其疗效的发挥,中医药防治肠癌具有确切疗效而不良反应小的特征,是防治肠癌的有效疗法;然而,目前临床中运用中医药防治肠癌缺乏系统的完整论治体系。以肠癌的发病进展为基础,结合目前中医药防治肠癌的特点,系统性的探究中医药防治肠癌的临床辨证思路,以期为临床中医药防治肠癌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曾召琼  易帆  李萍  谢小兵 《中医药导报》2019,25(23):109-111
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缓解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在乳腺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在乳腺癌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的基础研究和具体作用机制探讨还需深入研究,以期发现新的乳腺癌分子治疗靶点,阐明中医药作用机制,研发出疗效更好的抗肿瘤药物,全面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西药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支气管哮喘序贯治疗方案已经写入哮喘防治指南,但长期应用激素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均有较好疗效。开展针对哮喘的中医药全病程治疗研究,对于发挥中医药优势,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减少激素应用及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原乙肝患者在使用长效干扰素药物作用下的心理特征,以及针对此特征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使用长效干扰素的高原乙肝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长效干扰素的高原乙肝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特征为:悲观抑郁、孤独自闭、情绪低落为主并伴有其他负面心理特征。结论:高原地区的乙肝患者易产生悲观抑郁、孤独等心理症状,予以心理方面的护理可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及其制剂的生殖损伤及中医药防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年来雷公藤及其制剂生殖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可能机制,以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雷公藤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其不良反应防治的研究,对探索药物配伍的合理性和规律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燕云  许剑 《山西中医》2005,21(5):54-5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为国际公认的疗效较好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但单一抗病毒药如干扰素须注射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不适用于失代偿期和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的肝病患者;而核苷类药物疗程难以确定,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突变.中医药以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5年来我国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整理、归纳、总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阐述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情况。目前临床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有单味中药提取物的研究、辨证施治、中成药、复方等。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有较好效果,不良反应小,研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现已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但其存在的诸多不良反应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临床应用。分别从中医学、西医学角度探求CsA诸多不良反应的病机特点及发病机制,从不同侧面论述相应的治疗方案,剖析中医药在CsA所致不良反应中的防治思路与方法,同时明确络病理论在中医药防治中的指导作用,为日后CsA更合理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9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效干扰素治疗,2组均以连续治疗4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成本。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HBVDNA及HBeAg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药品成本、总成本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对照组给药成本、检验成本、交通费、误工费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均0.01);观察组HBV-DNA及HBeAg成本-效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达到相同效果所需成本明显降低。结论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成本及效果均较高,其成本-效果低于普通干扰素,经济学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化疗对于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发展的逐渐重视,中医药治疗化疗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研究逐步深入,为中医药防治化疗副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姬宪立 《河南中医》2013,33(7):1072-1073
目的:观察复方小柴胡汤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干扰素治疗)和观察组(复方小柴胡汤合干扰素治疗),对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ALT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治疗12周和24周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4周和12周时ALT水平明显降低,治疗期间乏力、肌肉痛,以及抑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小柴胡汤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对长效干扰素的耐受性,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医药在防治慢性丙型肝炎疾病方面研究的深入,多数医家认为此病病因多为疫毒致病,病机为瘀毒入血,损伤肝脾;疾病分型方面多以肝脾、湿毒为辨证基础,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多运用清热化湿解毒、活血扶正类药物,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提高抗病毒疗效、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扩大干扰素适用范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症状等方面优势显著。实验研究多为在现代药理研究指导下的单味药物对丙肝病毒的抑制。综合来看,中医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在临床经验论治的基础上,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不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收集了1999年以来有关干扰素联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资料,认为干扰素联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