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1(IL-11)在正常大鼠空肠上皮细胞(IEC-6)损伤时的抗凋亡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LPS)作用于IEC-6,建立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体外模型,加入外源性IL-11,建立IL-11治疗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研究IL-11对大鼠肠道上皮细胞磷酸化STAT3、Bax及Bcl-2蛋白含量的表达变化影响。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取one-Way-ANOVA方差分析,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LPS致IEC-6细胞损伤时,Bax表达增强,IL-11处理可抑制Bax的表达。P-STAT3及Bcl--2蛋白含量在LPS致IEC-6细胞损伤时表达显著减少,IL-11处理可上调上述两种蛋白的表达。结论 LPS致IEC-6细胞损伤时,外源性IL-11可能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STAT3,继而上调Bcl-2,下调Bax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中细胞凋亡和增殖与 bcl- 2和 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 45例结直肠腺瘤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增殖指数检测其增殖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bcl- 2和 P53蛋白表达。另选结直肠高分化腺癌和正常黏膜各 10例作为对照检测。结果 45例结直肠腺瘤细胞的凋亡指数( AI)为( 90. 85± 0. 24)%,结直肠腺癌细胞的 AI为( 1. 86± 0. 15)%,两者 AI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 P<0.01),而腺瘤与腺癌AI值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率与细胞AI呈显著负相关(r_s=-0.65和r_s=-0.60),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r_s=0.86),而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无相关性。结论 bcl-2和P53蛋白过度表达与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失控关系密切,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进展中起一定作用。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早期判断结直肠腺瘤癌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转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肽表位、白细胞介素(IL)-18融合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s)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DCs组、空载体组、PCNA肽表位基因转染组、PCNA肽表位融合IL-18基因转染组共4组,分别将空质粒(pIPES-EGFP)、PCNA肽表位质粒[pIPES-EGFP-PCNA(6)]和PCNA肽表位融合IL-18基因质粒[pIRES-EGFP-PCNA(6)/IL-18]通过脂质体转染DCs.每组按照DCs∶T淋巴细胞1∶1、1∶10、1∶20、1∶40、1∶80的比例分为4个浓度梯度,将DCs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各组DCs均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DCs∶T为1∶10时,转染pIPES-EGFP-PCNA(6)/IL-18的DCs刺激指数为2.62,优于DCs组(1.70)、空载体组(1.78)和pIPES-EGFP-PCNA(6)组(1.93).结论 转染pIRES-EGFP-PCNA(6)/IL-18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DCs:T为1∶10时最佳.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of T lymphocytes induced by dendritic cells modified by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Epitope and interleukin (IL)-18 genes.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including DCs group, empty vector group, PCNAEpitope transfection group and PCNA-Epitope plus IL-18 gene group, and every group was assigned to four EGFP), PCNA-Epitope plasmid [pIRES-EGFP-PCNA(6)] and plasmid loaded PCNA-Epitope and IL-18 gene [pIRES-EGFP-PCNA(6)/IL-18] were transfected into peripheral blood-derived dendritic cells, then cocultured with T lymphocytes respectively. T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CCK-8 assays.Results The index of stimulation of the pIRES-EGFP-PCNA(6)/IL-18 group was 2. 62 when the ratio transfection group (1. 93). Conclusion DCs treated with the PCNA-Epitope and IL-18 gene could stimulate T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more effectively,and the optimal rio of DCs:T was 1:1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转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肽表位、白细胞介素(IL)-18融合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s)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DCs组、空载体组、PCNA肽表位基因转染组、PCNA肽表位融合IL-18基因转染组共4组,分别将空质粒(pIPES-EGFP)、PCNA肽表位质粒[pIPES-EGFP-PCNA(6)]和PCNA肽表位融合IL-18基因质粒[pIRES-EGFP-PCNA(6)/IL-18]通过脂质体转染DCs.每组按照DCs∶T淋巴细胞1∶1、1∶10、1∶20、1∶40、1∶80的比例分为4个浓度梯度,将DCs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各组DCs均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DCs∶T为1∶10时,转染pIPES-EGFP-PCNA(6)/IL-18的DCs刺激指数为2.62,优于DCs组(1.70)、空载体组(1.78)和pIPES-EGFP-PCNA(6)组(1.93).结论 转染pIRES-EGFP-PCNA(6)/IL-18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DCs:T为1∶10时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肌腱损伤后愈合早期细胞凋亡和增殖及相关控制和调控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15只来亨鸡,横断舣侧长趾浅、深屈肌腱,后行改良Kessler法修复.分别于术后3、7、14和28 d取趾深屈肌腱,以6根正常深屈肌腱作为0d对照组.通过TUNEL法榆测腱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显微镜下计数荧光阳性细胞并统计分析,同时切片行苏木素染色观察组织反应和计数细胞总数.结果 (1)肌腱术后3、7、14、28 d细胞凋亡均显著高于0 d对照组(P<0.05),其中腱内膜区3 d凋亡细胞数最多,14 d出现明显下降;而外膜区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7 d细胞的PCNA蛋白表达较0 d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14 d达到高峰,28 d和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bcl-2的变化趋势与PCNA相同.(4)组织炎症反应术后1周内最明显,14 d和28 d基本消失.结论 肌腱损伤3 d时细胞大量凋亡,增殖细胞很少;细胞增殖在损伤14 d时达到高峰,凋亡下降.bcl-2表达在14 d时达高峰,28 d时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转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肽表位、白细胞介素(IL)-18融合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s)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DCs组、空载体组、PCNA肽表位基因转染组、PCNA肽表位融合IL-18基因转染组共4组,分别将空质粒(pIPES-EGFP)、PCNA肽表位质粒[pIPES-EGFP-PCNA(6)]和PCNA肽表位融合IL-18基因质粒[pIRES-EGFP-PCNA(6)/IL-18]通过脂质体转染DCs.每组按照DCs∶T淋巴细胞1∶1、1∶10、1∶20、1∶40、1∶80的比例分为4个浓度梯度,将DCs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各组DCs均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DCs∶T为1∶10时,转染pIPES-EGFP-PCNA(6)/IL-18的DCs刺激指数为2.62,优于DCs组(1.70)、空载体组(1.78)和pIPES-EGFP-PCNA(6)组(1.93).结论 转染pIRES-EGFP-PCNA(6)/IL-18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DCs:T为1∶10时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0(IL-10)、Bcl-2基因重组腺病毒经冠状动脉转染大鼠心肌的可行性。方法以细胞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EGFP、Ad-hIL-10、Ad-hBcl-2,在293细胞内分别扩增,应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10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 Ad-EGFP组(Ⅰ组,n=5)、PBS对照组(Ⅱ组,n=25)、Ad-hBcl-2组(Ⅲ组,n=25)、Ad.hIL-10组(Ⅳ组,n =25)、Ad-hIL-10+Ad-hBcl-2组(Ⅴ组,n=25)。采用左心室腔注射,同时阻断主动脉、肺动脉10 s的方法来实施冠状动脉转染。Ⅰ组于转染后3 d处死大鼠,取心、肝、肺、肾、脑,作快速冰冻切片,光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情况。其余各组于转染后1、3、7、14、28 d各随机处死5只大鼠,用ELISA法测定静脉血浆及心肌组织IL-10、Bcl-2表达水平;取心、肝、肺、肾组织,光镜下观察炎性反应;测定血常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及心肌酶。结果Ad-EGFP、Ad-hIL-10、Ad-hBcl-2经氯化铯纯化滴度分别为1.99×109、2.10×1010、1.70×1010 pfu/ml。Ⅰ组于转染后3 d心肌组织可见大量EGFP表达,其它器官未检测到EGFP的表达。Ⅲ组-Ⅴ组心肌组织目的基因蛋白含量于转染后3 d达高峰,并持续至转染后14 d,Ⅲ组、Ⅴ组心肌组织Bcl-2峰含量分别为(71.6±17.9)×104、(95.5±25.7)×104 pg/g,Ⅳ组、Ⅴ组心肌组织IL-10峰含量分别为(16.8±3.7)×104、(19.3±3.3)×104 Pg/g,Ⅲ组-Ⅴ组转染后1-14 d心肌组织目的基因蛋白含量均高于Ⅱ组,Ⅴ组转染后3d心肌组织目的基因蛋白含量高于Ⅲ组、Ⅳ组(P<0.05)。Ⅲ组-Ⅴ组血浆IL-10、Bcl-2浓度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镜下各组心、肝、肺、肾组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与Ⅱ组比较,Ⅲ组-Ⅴ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心肌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人IL-10、Bcl-2基因经冠状动脉转染大鼠后,心肌能够高效地表达目的基因蛋白,且局限在心肌内,没有产生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关节炎与继发性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异同。方法收集原发性骨关节炎、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各8例,并以9例正常关节软骨作对照,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Bax和bcl-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细胞核荧光染色的方法进行软骨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1.原发性骨关节炎组Bax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继发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而继发性骨关节炎组Bax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mRNA在两类骨关节炎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1,P〈0.05),而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发现两类骨关节炎中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其mRNA表达相一致。3.原发性骨关节炎组、继发性骨关节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20%,8%~13%,2%~5%。原发性骨关节炎组细胞凋亡比例最高。结论软骨细胞凋亡是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原因,受Bax和bcl-2的共同调节;Bax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原发性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辅助性细胞(helper T cells,Th细胞)分泌的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Th2型细胞因子IL-4在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正常早孕及3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早孕绒毛、蜕膜组织、外周血IL-2I、L-4的表达及含量。结果IL-2I、L-4主要分布于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和蜕膜腺上皮细胞胞浆内。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早孕绒毛、蜕膜中IL-2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早孕妇女(P<0.01,P<0.05),IL-4蛋白质含量低于正常早孕(P<0.01,P<0.01)。血清IL-2含量极低,绝大部分早孕未测出(52/54)。而血清IL-4含量复发性流产显著低于正常早孕,分别为2.79(0~37.46)μg/L和4.19(2.08~30.07)μg/L(P<0.01)。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早孕母胎界面Th1/Th2平衡向Th1偏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腺瘤细胞凋亡和增殖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中细胞凋亡和增殖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45例结直肠腺瘤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增殖检测其增殖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P53蛋白表达,另选结直肠高分化腺癌和五常黏膜各10例作对照检测。结果 45例结直肠腺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为(90.85&;#177;0.24)%,结直肠腺癌细胞的AI为(1.86&;#177;0.15)%,两者AI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P〈0.01),而腺瘤与腺癌AI值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率与细胞AI呈显著互相关(rs=-0.65和rs=-0.60),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rs=0.86),而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无相关性,结论bcl-2和P53蛋白过度表达与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中卵圆细胞增殖率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卵圆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2-乙酰胺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的方法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肝脏石蜡切片中卵圆细胞标志物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和增殖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共表达情况,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计数分析;并采用荧光双标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此过程中肝星状细胞激活和肝脏胶原沉积的情况.结果 术后第2天门静脉区开始出现少量卵圆细胞,到第9天数量达到高峰,此后数量逐步下降.此过程中卵圆细胞的增殖率逐步下降,从第2天的(91.3±1.6)%下降到第12天的(5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活的肝星状细胞一直伴随卵圆细胞增殖并向肝实质延伸,分泌的胶原形成细胞外基质包绕小管样结构的卵圆细胞.结论 2-AAF/PH模型中卵圆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前,其增殖率已经开始逐渐下降.肝星状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多种因子严格调控卵圆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中bcl—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SABC)法分析34例RCC标本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苦(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34例RCC标本中,15(44.1%)例bcl-2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与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及RCC病理学参数无关;仅有3例p53表达阳性;PI为6.0%--24.0%(平均为12.3%),AI为2.0%--8.0%(平均为5.4%);PI与肿瘤分级、分期密切关系,AI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结论 明显增高的PI和AI与肿瘤恶性表型有关,提示在RCC中肿瘤细胞过度增殖伴有频繁的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烟雾吸入伤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的变化规律 ,探讨肺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意义。 方法 制作大鼠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致伤组 ,应用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 ,观察伤后各时相点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的变化。 结果 (1)烟雾吸入伤后细胞凋亡指数在伤后 2h增加并维持在高平台区。 (2 )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在伤后 12h开始升高 ,3d时达到高峰 ,以后保持在较高水平。 结论 细胞凋亡不仅参与了烟雾吸入伤的早期肺损害 ,也参与了后期修复中增生组织的修饰改建 相似文献
14.
PCNA反义cDNA基因转导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反义cDNA对人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PCNA反义cD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膀胱癌DJ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分析、H^3-TdR掺入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时相变化,SABC免疫组化观察癌细胞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NA反义cDNA导入后,膀胱癌DJ细胞生长速率显著减慢(P<0.01),增殖活性抑制率59.02%(P<0.05),DNA合成速率降低52.31%(P<0.01),S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CNA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CNA反义cDNA基因转导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PCNA蛋白表达及体外增殖活性,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胃癌MF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鼠胃癌MF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MFC胃癌皮下接种模型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丝裂霉素组(MMC,每周注射2次,每次0.7mg/kg)、AG组(150mg·kg-1·d-1)和MMC加AG组。均采用腹腔内注射给药法,持续14d;停药后24h处死动物。应用Greiss反应法测定荷瘤动物血浆中一氧化氮(NO)量;剥离肿瘤,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AG显著降低荷瘤小鼠血浆中NO的合成,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抑瘤率为47.1%,与对照组比较,P<0.01。AG组的肿瘤细胞PCNA表达值为25.2±3.6,MMC加AG组为22.0±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0±3.6(P<0.01);但凋亡指数未见下降,电镜下亦未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AG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NO的产生而抑制肿瘤生长,但并未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和增殖与其临床分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中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AI)及增殖指数(PI),分析两者及其比例与胃癌TNM分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分别为(4.3±1.2)%和(49.8±15.9)%,凋亡/增殖比率为0.11±0.07,与癌周正常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TNM分期的进展,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降低,增殖指数升高,凋亡/增殖比率则逐渐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细胞凋亡的减少和细胞增殖的增多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关系,两者及其比率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预后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脱氧氟尿苷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术前化疗对胃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术前随机分为口服脱氧氟尿苷(5′- DFUR)组(18例)、静脉输注5- FU CF组(16例)及对照组(2 0例)。化疗结束后第1~2天手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TUNEL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指数(PI)及凋亡细胞指数(AI)。结果 PI在5′-DFUR组(40±13)、5 - FU CF组(41±15 )明显低于对照组(5 8±1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0 0 ) ;AI在5′- DFUR组(14±9)、5 - FU CF组(14±10 )明显高于对照组(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7)。4 4例获得随访。总的0 . 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86 %、70 % ,0. 5、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77%、6 7%。3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3~5d短程口服5′- DFUR化疗可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降低癌细胞增殖指数,但不能改善术后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8.
原因不明少精子症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少精子症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4 1例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活检 ,所取睾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生精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 p16的表达 ;采用原位 3′羟基末端标记法 (ISEL)观察生精细胞凋亡。 5例正常睾丸作为对照。 结果 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睾丸生精细胞PCNA增殖指数 (2 1.6± 13.1)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5 .4± 5 .7) % ,P <0 .0 0 1;p16蛋白表达阳性率 (18.5± 8.9)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 2 .4 ) % ,P <0 .0 1;生精细胞凋亡指数 (1.7± 1.2 )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2± 0 .1) % ,P <0 .0 1,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精细胞增殖能力减少及凋亡增加造成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 ,此种失衡可能与 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