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对人轮状病毒(HRV)感染乳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HRV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NIH乳鼠经口建立感染模型,按窝随机分为3组,并分别灌服生理盐水(NS)、七味白术散、病毒唑,正常组灌服NS,连续7d。采用ELISA法检测HRV感染乳鼠血清IFN-γ、TNF-α。结果七味白术散组血清IFN-γ高于模型组,TNF-α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提高HRV感染乳鼠血清IFN-γ,下调血清TNF-α,显示一种新的免疫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人类轮状病毒(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5日龄NIH乳鼠经口感染HRV建立乳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病毒唑组,各组乳鼠分别经口滴入相对应的治疗药物,3次/d(正常化与模型组给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后5d处死乳鼠,取乳鼠小肠粪便检测HRV,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变化。结果七味白术散治疗5d乳鼠肠粪便中HRV清除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七味白术散组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病毒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清除感染乳鼠肠道中的HRV,明显改善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3.
七味白术散对HRV感染乳鼠NK、IFN- γ、IL-4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HRV感染乳鼠的NK、IFN-γ、IL-4的影响。方法:将乳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其余3组制成HRV感染模型,并分别灌服生理盐水、七味白术散、病毒唑,连续7d。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NK细胞活性,ELISA法观察IFN-γ、IL-4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七味白术散组的NK细胞活性、IFN-γ、IL-4值高于HRV乳鼠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毒唑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提高HRV感染乳鼠NK活性,增强IFN-γ、IL-4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七味白术散在MA104细胞单层上对人轮状病毒复制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50%病毒空斑数目的浓度为100mg/ml,在该浓度下病毒繁殖指数下降1.86,病毒RNA合成被抑制约60%。药物对培养细胞毒性低,并有促进培养细胞生长和增殖,延长病毒感染细胞存活时间和促进感染细胞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七味白术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止泻效果优于口服补液盐(ORS)组(P<0.05),患儿大便中Na+、糖浓度,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例数均明显低于ORS组。在动物实验中,七味白术散对NIH小鼠新生幼仔实验性轮状病毒感染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可降低小鼠病死率,并能降低鼠粪中Na+、糖含量,促使轮状病毒抗原消失,减轻感染小鼠小肠粘膜的损伤和绒毛脱落。  相似文献   

6.
董潞潞 《国医论坛》2019,34(2):26-27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七味白术散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呕吐、腹泻缓解时间,以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味白术散加减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可提升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对轮状病毒(HRV)、柯萨奇B3病毒(Cox B3)感染HT-29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T-29细胞株分别随机设成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病毒唑组,于37℃、5%C02条件下培养48h,收获培养物。采用RT-PcR技术测定IP-1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肠道病原体感染HT-29细胞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P-10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七味白术散组和病毒唑组的IP-10rIlRNA表达明显降低(P〈n 05):七味白术散组表达值低于病毒唑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下调HRV、COX B3感染HT-29细胞的IP-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菌群失调腹泻小鼠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超微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的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灌胃头孢拉啶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进行造模,然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的传统汤药全量和超微汤药1/2剂量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等量的无菌水。结果 1/2剂量超微汤药治疗组显著增加肠绒毛高度和降低隐窝深度。结论 1/2剂量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恢复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肠黏膜的结构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七味白术滴剂和七味白术提取物对抗生素联合番泻叶致菌群失调小鼠腹泻、肠黏膜病理损伤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小鼠经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加冰番泻叶ig造成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正常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即为自然恢复组)、七味白术散煎剂组、七味白术滴剂组、七味白术提取物组。治疗后,进行动物腹泻情况、小肠黏膜上皮病理组织学和血清TNF-α和IL-6含量分析。结果:模型动物肠道中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4种菌群菌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动物(P0.05,P0.01),提示造模成功。七味白术散不同剂型组均能减少模型动物腹泻次数,降低稀便级、腹泻率和腹泻指数,改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和减少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但水煎剂组效果要弱于滴剂和提取物散剂组。结论:七味白术散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腹泻,其机制可能在于促进受损肠黏膜损伤修复和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七味自术散加味对儿童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病例中症状的跟踪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对儿童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七味白术散袋泡剂对胃肠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七味白术散袋泡剂对20%硫酸钠致泻小鼠和对豚鼠离体肠和家兔在体肠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七味白术散袋泡剂能降低20%硫酸钠对小鼠3小时内的致泻率,抑制豚鼠离体肠、家兔在体肠自发活动;拮抗ACh、Hist、BaCL_2引起豚鼠离体回肠的强直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脾虚型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蒙锐石散治疗,观察组则是以对照组为前提予以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和80.0%(32/4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及腹泻停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脾虚型腹泻的治疗中,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发挥着明显的作用,有利于增强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己发表的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系统评价方法筛选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631例患儿,与对照组相比,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合并检验分析结果为:Z=5.44,P〈0.00001OR:4.27,95%CI(2.70,8.25)。结论: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脾虚证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七味白术散和蒙脱石散(思密达)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进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肠杆菌、乳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两组肠杆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有改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及七味白术散提取物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小肠黏膜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取ICR小鼠,采用头孢曲松钠和林可霉素联合中药番泻叶药液ig造模,观察小鼠大便性状、腹泻次数和粪便细菌培养结果确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分成4组分别为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5.2 g·kg-1),七味白术散提取物组(0.94 g·kg-1),并另设正常组。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0.4 m L/只,每天ig 1次,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的蒸馏水ig。分别于造模的第3,7,9,11,13天心脏采血处死小鼠,取小肠行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FN-α,IL-4,IL-10的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FN-α在3,7 d时表达增高(P0.05),9,11,13 d表达逐渐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和各治疗组(P0.05);七味白术散组与提取物组IFN-α的表达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各个时间点IFN-α均低于模型组(P0.05);小鼠小肠黏膜IL-4,IL-10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低于各治疗组(P0.05),七味白术散组和提取物组小鼠小肠黏膜IL-4,IL-10表达在第9天时明显增高,13 d时与正常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取物组与七味白术散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味白术散及其提取物均有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小肠黏膜IFN-α,提高IL-4,IL-10的表达,从而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减少免疫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对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临床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8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传统七味白术散组和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组,每组12只。采用抗生素建立小鼠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给予抗生素造模菌群失调腹泻小鼠,分别灌胃25%超微七味白术散[0.04 g/(kg·d)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0.25×1010个酵母/(kg·d)]、传统七味白术散[0.16 g/(kg·d)传统七味白术散]、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采集回肠肠道内容物,提取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DNA,引物经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后进行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结果 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条带数、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均为5,shannon指数2.3219、brillouin指数1.3814,均低于正常组和传统七味白术散组,与模型组相同,但细菌组成与模型组有异;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相似性指数为0.3030,主成分密切度高于传统七味白术散组和模型组,聚类分析中,与正常组归为一类。结论 25%超微七味白术散+25%酵母菌组的肠道菌群与正常组更接近,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达到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优于传统七味白术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秦香颗粒(秦香)对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淋巴细胞的影响,探讨秦香颗粒治疗人轮状病毒(HRV)感染性腹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乳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常规饲养,其余6组造成HRV感染模型,并分别ig生理盐水、秦香颗粒高、中、低剂量(1.44,0.72,0.36 g·kg-1)、病毒唑(0.11 g·kg-1·d-1)及肠康片(0.52 g·kg-1·d-1),连续给药5 d。采用金标法检测粪便HRV抗原,免疫组化法观察小肠黏膜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治疗组及模型组小肠黏膜淋巴细胞CD4+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肠黏膜淋巴细胞CD4+的数量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秦香颗粒高、中剂量组及病毒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及模型组小肠黏膜淋巴细胞CD8+数量不同程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肠黏膜淋巴细胞CD8+的数量不同程度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香颗粒可以上调HRV感染乳鼠小肠黏膜CD4+、下调CD8+,有利于增强淋巴细胞对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减轻肠黏膜病变,对HRV感染性腹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型七味白术散对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小鼠小肠黏膜上皮白细胞介素-4(IL-4),IL-10,干扰素-α(IFN-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盐酸林可霉素和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中药番泻叶ig小鼠制备肠道菌群失调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随后称自然恢复组ZHG),七味白术散水煎液组(QJG,6 g·kg-1),七味白术散滴剂组(QDG,1.36 g·kg-1),七味白术散提取物组(QTG,0.27 g·kg-1),并设正常组(NG)。MG(ZHG)与NG给予蒸馏水ig,其余各治疗组小鼠给予相应剂型药物ig。在造模第7,9,11,13天,各组各时间点取10只小鼠小肠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小鼠小肠黏膜上皮IL-4,IL-10,IFN-αmRNA的表达。结果:在不同时间点,QJG,QTG和QDG的IL-4,IL-10mRNA表达均高于MG(P0.05)。MG的IFN-αmRNA表达明显高于NG,QJG,QTG,QDG(P0.05);在不同时间点,QJG,QTG,QDG小鼠肠道黏膜上皮IFN-αmRNA表达逐渐下降(P0.05)。结论:不同剂型七味白术散均可能通过上调肠道黏膜上皮释放抑炎因子IL-4,IL-10和下调IFN-α的表达,减轻肠道炎症,促进受损黏膜组织修复,但七味白术散滴剂和七味白术散提取物调节免疫功能要优于七味白术散水煎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中药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5~12岁儿童幽门螺杆茵(Hp)感染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Hp呼气试验阳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七味白术散为主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胶体铋剂+2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1个月后,进行Hp检测及中医症状观察。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Hp转阴率为显著不同,实验组治愈率为:96%,对照组治愈率为:87%。结论:应用中药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Hp感染性胃炎,Hp转阴率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