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疮饮治疗痤疮的药理作用,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方面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和浸冷水的方法造成大鼠血瘀模型,采用肾上腺素直接滴注小鼠肠系膜的方法造成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并设置对照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消疮饮及阳性药物灌胃后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评价中药消疮饮的作用。结果:消疮饮低可明显改善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增加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微动脉的流态、增加微动脉的流速和增大微动脉的管径。结论:消疮饮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益母草注射液对急性血瘀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活血化瘀疗效与现代医学微循环的改善关系密切,淋巴微循环作为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与血液微循环互相影响,发挥着协同作用[1].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我国历版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具有活血化瘀、利尿消肿的功能,临床常用于月经不调、心肌缺血、高粘血症和急性肾炎等疾病的治疗,多年来,由于实验手段的限制,其药效学研究多集中在改善血循环方面,未涉及对淋巴微循环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益母草的活血化瘀作用,我们观察了益母草注射液对急性血瘀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作用,旨在深入研究益母草改善微循环的淋巴机制.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血瘀证。中药能够充分调动机体对疾病的预防功能,发挥多角度、多层面、多靶点的综合调控能力,作用于不同的组织器官达到治疗效果。目前关于血瘀证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主要聚焦在疗效观察和处方总结等方面,缺乏对中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中药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念,但由于其化学成分繁多、组方形式多样、作用机制复杂、干扰因素众多等,药物与疾病多重环节,多靶点之间相互作用及影响的认识不够彻底。近年来中医在应用中药治疗活血化瘀疗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等方面阐明了血瘀证的分子机制。为了明确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途径及靶点,本文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血瘀证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损伤、抗炎症反应等不同角度探讨中药治疗血瘀证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治疗血瘀证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循环障碍与“血瘀”及“活血化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从微循环角度探讨中医学关于血瘀证的本质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原理,本文就近年来我们应用人体和动物多部位微循环检查的方法,进行的一些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结合部分国内文献及中医对血瘀的论述,讨论血瘀与微循环障碍的联系,以及"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障碍的可能机制。一、血瘀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具体表现1.微血管畸形、微血流缓慢和淤滞:我们曾对46例瘀证患者与26例非瘀证患者的手指甲皱和球结膜微循环作了比较观察,发现瘀证患者微血管中血细  相似文献   

5.
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形态异常及功能紊乱,是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从单味中药、中药单体、复方制剂对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改善微循环的实验研究概况。中药干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开发、中药现代化、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及开辟新途径,同时指出中医药防治微循环障碍研究仍不够深入,从细胞、分子水平深入探讨是进一步解释中医药防治微循环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 ,正在促使中医药和现代科学体系相结合 ,从多层次、多因素、多靶点、动态地研究中医药。笔者就近年来中药对血瘀证基因表达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单味中药的研究丹参和丹参酮IIA 丹参是传统活血化瘀药物 ,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抗血栓形成的功效 ,其活血化瘀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卢氏等探讨了丹参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的肝组织fas穿孔素 (perforin) ,bcl- 2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结合图像分析处理检测肝组织fos,perforin ,bcl- 2mRNA表达。结…  相似文献   

7.
王景尚  黄烨 《中医药研究》2013,(12):1501-150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病理基础,血瘀证是心血管病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AS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斑块形成、钙化、溃疡、血栓形成、出血等复杂病理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中医"血瘀"、"痰阻"表现十分相似.随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抗AS效应"就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调脂、抗炎、抗氧化、保护内皮、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多个环节发挥抗AS作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表观遗传学的快速发展,AS机制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活血化瘀中药干预AS机制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和作用靶点.本文在总结活血化瘀中药抗AS研究的基础上,结合AS机制研究最新进展,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干预AS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和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和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130例,将患者随机分3组,中药组,中药加针灸组,多贝斯组,观察3个月。观察视力、视野、眼底(眼底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等疗效性指标。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及针刺眼区穴位(太阳、上睛明、承泣、球后、攒竹等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中心视力,改善视野的损害,促进视网膜点状,片状出血的吸收;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最为明显;单纯中药组优于多贝斯组,同时中药组与多贝斯组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均有改善作用,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活血化瘀中药及多贝斯均有改善或阻止DR患者视网膜损害状况如:微血管瘤,视网膜点片状出血,异常渗漏等。中药及针刺可以在积极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下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受损的视功能、改善DR患者的病理变化或阻止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5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分别用活血化瘀中药和尿激酶治疗,疗效良好。其中43例进行治疗前后外周微循环观察,发现视网膜静脉阻塞外周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流中红细胞聚集以及局部血流停滞。活血化瘀治疗后,球结膜微循环改善表现为微血流颜色的改善,微血流区域性停滞的减轻,红细胞聚集的离散,微血流速度的增加和微血管周围出血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通行血脉、消散瘀滞的功效。目前关于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众多,作用机制研究一直是抗血小板中药研究的弱势环节,研究多侧重于药效方面,缺乏随机对照实验、体内外实验等深入研究,至今尚未有一味中药或其有效成分抗血小板作用机制如西药一样明确。为明确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的作用途径与靶点,查阅和整理近年来国内文献资料,对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药的开发与利用。活血化瘀中药可以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途径、致聚剂诱导途径、钙离子途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途径、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代谢途径、血小板释放途径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7,(4):537-539
目的:探讨中药与矿物盐微粉对急性血瘀模型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与冰水浴的方法制作急性血瘀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观察中药与矿物盐微粉对小鼠耳廓微动脉血液流速及微动脉血液输入管径、输出管径的影响。结果:中药与矿物盐微粉各剂量组给药10、30、60min后血液输入管径、输出管径、微动脉血流速均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中药与矿物盐微粉具有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小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中药抗衰老作用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中活血化瘀中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包括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三方面的影响;抑制机体自由基的活性,减少过氧化物生成及激活氧化酶的作用,通过改善血管内瘀血状况和血管壁弹性而改善机体微循环作用、降低血脂作用等单方面机理,阐述活血化瘀中药抗衰第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了活血化瘀中药延缓衰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国荣 《山西中医》2010,26(5):61-62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基本法则之一。有临床研究发现,活血化瘀的中药或复方可直接或间接的抑杀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癌基因和DNA的合成,改善肿瘤患者微循环障碍和血液高黏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放化疗具有减毒增效、逆转多药耐药等作用;也有人发现其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不利影响。今后对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的作用与机理应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氧自由基、氮氧自由基损伤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川芎嗪是活血化瘀中药川芎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它对HIE一氧化氮(NO)及氧自由基(SOD、MDA)的影响,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归纳、总结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腹膜纤维化的干预机制及治疗作用。方法查阅近10年有关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腹膜纤维化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结果活血化瘀类中药干预腹膜纤维化的机制与调节细胞因子、减轻微炎症状态、抗氧化应激反应、减轻高糖毒性有关,其对腹膜的结构及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延缓腹膜纤维化。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保护腹膜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脂质代谢、脂质过氧化、血管内皮功能等六个方面,探讨活血化瘀中药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及其机制,认为活血化瘀中药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机理虽较为复杂,但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二是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体内脂质的排泄,减少内源性脂质的合成,调节脂质的代谢,从而促使血脂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六味西红花口服液(SOL)的活血化瘀及抗疲劳作用。方法:采用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的方法建立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SOL对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改善作用;镜下观察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包括微动脉、微静脉口径扩张及毛细血管开放量的变化;记录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常压耐缺氧时间,观察SOL抗疲劳作用。结果:SOL可降低模型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并延长凝血时间,明显改善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可使小鼠耳廓A、V血管口径增大,并提高毛细血管开放量,具有促进微循环作用;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常压耐缺氧时间明显延长,可增强体力及耐缺氧能力。结论:SOL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及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抗非甾体抗炎药胃粘膜损伤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近年中药实验研究抗非甾体抗炎药胃粘膜损伤主要是通过促进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抗自由基损伤、增强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改善胃粘膜上皮功能、改善胃粘膜血流和微循环、抗胃酸及胃蛋白酶等途径起作用。研究的中药以益气健脾药最多,还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及滋阴生津类中药。认为需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胃粘膜保护作用是否与调节环氧合酶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多见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加重创面程度.异常的血液循环状态、血液高凝、微血栓形成最终引起多脏器微循环障碍,而致生命危险[1-2].研究表明,大面积烧伤患者随烧伤深度和面积的增加,高凝状态严重程度也相应增加.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增加血流量、抗凝血、扩张血管作用.我们采用自拟中药复方配合肝素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活血化瘀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机制也认识得越来越深入,活血化瘀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综合调控作用的结果。从对内皮屏障、脂质浸润、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近年研究的炎症反应等方面,认识这些影响机制对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