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芪功效、主治的广泛性使其在消渴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理肺治消、实脾愈消、补肝益消、固肾理消、益气滋阴及活血通络等方面论述了黄芪在消渴病防治中的应用,为临床应用黄芪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3,(9):1208-1209
三焦辨证和三消症一个作为辨证论治思想,一个作为病名及治疗纲领沿用至今,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和临床应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通过临床跟师侍诊,收集大量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整理、总结张素清主任医师应用三焦辨证理论及"三消症"辨治理论,精当选药治疗消渴病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药黄芪在消渴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文章介绍徐寒松教授运用黄芪遣方用药治疗消渴病的经验,为消渴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消渴病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毒邪始终贯穿于各个时期。纵观古往今来诸多医家对于毒邪与消渴病的认识,"热毒"是消渴病的关键病机,同时也强调了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清热解毒法的同时,佐以益气养阴可以有效防治消渴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脑损伤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的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中国传统医药理论记载显示,黄芪在治疗消渴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多机制、多靶点改善糖尿病脑损伤。本文综述了黄芪总提取物、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黄酮调控PI3K/Akt、AMPK、NF-κB等信号通路、通过抗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抗氧化、抑制炎症等改善糖尿病脑损伤,以期为黄芪作为糖尿病脑损伤潜在防治药物的早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黄帝内经》称该病为消瘅,据其病机及临床表现不同,又有风消、鬲消、消中等不同之称.糖尿病类属于消渴病,但不等于消渴病,如消渴、消谷、消瘦之“三消症状”还可见于尿崩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疾病,它也属于中医的消渴病,但不是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在中医学属消渴病中“下消”(肾消)的范畴。吕仁和教授称之为消渴病肾病,即《内经》“消瘅”的临床表现,病因为“五脏皆柔弱”。其病位在肾之“络脉”,病理为“络脉癜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慢性致死性并发症和肾衰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分析《辨证奇闻》论治消渴病的特色。将消渴病分为肺消、胃消、肾消,治以培土生金、补水制土、阴中引阳,组方清上止消丹、闭关止渴汤、引龙汤。  相似文献   

9.
祖国传统医学称为糖尿病为消渴病,将其症候进行三消辨证,认为口渴引饮为上消,易饥多食为中消,小便频数尿如脂膏为下消,其病本虚标实.戴元礼在<证治要诀·消渴>中说:"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久久不治,气尽虚."现代中医专家进而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三大证型,更突出糖尿病的虚证病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配合应用黄芪治疗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相关文献,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传统理论上又分为上、中、下三消。临床在上以口渴多饮,小便频多为上消证,以消谷善饥,多食不饱,大便干燥者为中消证;以尿液混浊如膏脂,味甜量多,尿频者为下消证。程老以山药、泽泻、麦冬、生地、玉竹、黄芪、天花粉等药为基础方,根据三消证的不同症状加减用药,立收良效。即上消证加生石膏、知母、石斛;中消证加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子;下消证加萸  相似文献   

11.
近代医家对消渴病从脾阴虚论治均有独特见解,引述古代医家“脾虚致消”的论述及现代医家的见解和临床研究,从脾阴虚与消渴病的发病关系分析,结合临床论述了健脾滋阴法在现代消渴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国医大师吕仁和融合古今经验并结合临床实际,将消渴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3期。消渴病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脾瘅期以脾热为主要病机,消渴期以二阳结滞化热为主要病机,消瘅期以血脉不行、血气逆留为主要病机。而作为消渴病基本病机的火热邪气则贯穿3期始终,笔者研究发现消渴病热邪具有易损伤络脉、常造成血脉瘀滞、波及五脏六腑、常因病人体质不同而表现不同、常与有形之邪胶结、易成毒邪六大特点。治疗方面,在重视消渴病热邪属性及消渴病分期的基础上,强调重视患者体质差异、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重视祛除有形邪气。  相似文献   

13.
教材认为:阴虚燥热为消渴病理特点,其病变脏腑在肺、胃、肾,并以肾为主.消渴病宗"三消"分型,养阴清热,生津除消为治疗消渴病的大法.但实际上消渴病之病理特点应为精微不得正化.主要病变脏腑在肺、脾、肾并以脾为主.即使宗三消分型,消渴病发病也与痰湿脂热关系密切,甚至与寒湿二邪有关,养阴生津通治消渴甚不合理.与此同时,教材论消渴的发病原因无外邪-说,此不符合消渴病的发病学基础,应补充更正.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历代医家多认为消渴病的病位在肺、胃、肾三脏。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或肺消、脾消、肾消,迁延日久则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笔者将从其病理产物火、浊、郁、瘀4个方面阐述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5.
庞国明教授认为消渴病痹症的特征为本虚标实,以肢体的麻、凉、痛、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分别应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薯蓣丸治疗消渴病痹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6,(8):1019-1020
目的:分析消渴病气阴两虚证治疗中黄芪竹叶汤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消渴病气阴两虚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治疗组接受在西药联合黄芪竹叶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在完成8周治疗后,治疗组FINS、2hINS、空腹C肽、2hC肽及HOMA-β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渴病气阴两虚症的治疗中黄芪竹叶汤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医很早就有糖尿病的记载。如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就已指出,消渴病“每发即小便至甜”。但中医诊断之消渴病或消瘅并不全为西医诊断之糖尿病。其中只有出现“三消”(上消、中消、下消)症状的糖尿病才相当于消渴病。一、病因及症状关于中医消渴病或消瘴的病因,有认为与体质有关,如《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有认为过食膏腴体肥而致病者,如《素问·奇病论篇》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  相似文献   

18.
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据统计,发病率在10%[1]。《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病的重要因素。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三消症状的孰轻孰重,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明显的优势,黄芪在历史文献与现代药理研究中对糖尿病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全国名老中医程益春教授拓展前人应用经验结合现代研究,对黄芪的临床应用具有丰富的经验,笔者就程益春教授应用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20.
理脾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钧 《中医药学报》2010,38(4):90-9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家主张以"三消"辨治,阴虚燥热是其根本病机,通过临床,我们发现"三消"之表现,仅为糖尿病的一个方面,很大一部份糖尿病患者,具有神疲乏力、虚胖、不耐劳累等气虚症状,系脾失健运,精气不升,故采用理脾法治疗脾虚型糖尿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