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睡前准备,睡眠节律、睡眠方位、睡眠姿势、睡眠禁忌等方面来探讨了古代医家睡眠养生思想和方法,对建立良好睡眠,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生睡眠的机制虽未有定论,但已有多种学说。睡眠时脑电图表现可分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其机理不同。在低位脑干存在着调节睡眠和觉醒的重要结构。睡眠肽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硷可促进睡眠。睡眠-觉醒周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  相似文献   

3.
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方式。充足的睡眠可以保护大脑、增强免疫。睡眠不足者,容易导致烦躁、激动、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缺睡则会导致幻觉。所以,长久以来“每天睡眠8小时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被人们广泛接受,但科学家们提出了另一新的睡眠理论  相似文献   

4.
整理国内外常用的睡眠剥夺模型建立方法,并探讨其在中医药改善睡眠研究中的应用,为从中医药角度建立新型且更可靠的睡眠剥夺模型做好理论基础。查阅近15年内睡眠剥夺模型建立及应用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国内外主要的睡眠剥夺模型及其原理和优缺点并给出模型的改进方法,并结合其在中医药改善睡眠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比较模型在中医证型方面中各自的不同之处。结果表明啮齿类动物睡眠剥夺模型主要有水平台剥夺模型、应激剥夺模型、强迫运动剥夺模型、化学刺激剥夺模型、轻柔刺激剥夺模型等;果蝇睡眠剥夺模型主要有机械剥夺模型、夜间重复光照剥夺模型、基因修饰法等;中医药改善睡眠研究中的睡眠剥夺动物模型主要包括阴虚失眠模型、肝郁失眠模型、心肾不交失眠模型等。不同动物睡眠剥夺模型有各自优缺点,在进行中医药改善睡眠研究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其与中医证型结合方面有待完善;现有的睡眠剥夺模型大多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均有欠缺,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睡眠剥夺模型致力于结合基本模型与中医失眠证型表现,而睡眠剥夺模型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尚不十分广泛,建立符合中医药研究思路的睡眠剥夺模型应是中医药改善睡眠研究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对睡眠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秦汉之际,在我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睡眠理论的内容,相关论述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和病症分类以及症状描述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了阴阳睡眠理论、营卫睡眠理论和五脏睡眠理论,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叶光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8):2018-2019,2021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 ,属于保护性抑制。如果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 ,或生理功能紊乱 ,均可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 ,称之为睡眠障碍。“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 ,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是医学研究人员根据近年来对睡眠研究的最新结果所提出的新观点。健康专家认为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个鼎足。其中睡眠对于人体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 ,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 ,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关研究表明 ,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 ,使人体产生新的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睡眠分期的研究,并提出了能部分反映睡眠质量的参数。方法:本文利用不同睡眠期脑电复杂性特征与睡眠深度的关系及多道睡眠图功率谱特征,基于3层BP网络,通过6例全睡眠监护实验,并对2例全睡眠实验的参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该方法可进行自动全睡眠分阶分析。结论:全睡眠自动分阶方法及所提出的睡眠参数可为睡眠质量的评价提供途径,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果蝇睡眠剥夺模型.方法 以5~7日龄野生型Canton S果蝇为实验对象,通过夜间重复光照刺激干扰果蝇睡眠,采用睡眠时间、睡眠次数和睡眠深度指数等为果蝇睡眠评价指标,分别观察光照刺激对雌、雄果蝇睡眠的影响.结果 夜间重复光照刺激可显著减少雌果蝇的夜间睡眠时间(P<0.01),显著降低了雌果蝇的睡眠强度(P<0.01);夜间重复光照刺激可显著减少雄果蝇的夜间睡眠时间(P<0.01),显著降低了雄果蝇的睡眠强度(P<0.01).结论 通过夜间重复光照刺激可成功建立野生型Canton S果蝇的睡眠剥夺模型.  相似文献   

9.
中医对睡眠及睡眠障碍的认识李方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梧台镇淄博255420)关键词睡眠睡眠障碍中医基础理论人的正常睡眠由“心”(心经、心系、心阴、心阳、心气、心血)所主持,再由五脏、六腑、经络分工合作,协调的生理功能相维系共同完成。“心”受外邪侵袭,...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文献报道对睡眠与中风发病的中西医病机进行了初步探讨,睡眠对中风发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在中老年人特别是有脑血管病理基础的人,睡眠与睡眠障碍对血压、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等的影响,是导致中风发病的主要机制。对此,古今中医理论研究较少。本文仅作初步探讨,精确的机理有待今后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睡眠评价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临床初筛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0例鼾症、95例OSAHS患者行睡眠评价量表问卷调查(ESS)、判断嗜睡评分(EP)并行多导睡眠分析仪(PSG)检查,依据PSG检查结果将嗜睡评分与相关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鼾症及各组OSAS患者EP评分、夜间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有明显差异,且EP与AHI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可用睡眠评价量表作为嗍患者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12.
觉醒与睡眠是人和高等动物维持生命必须的生理现象。机体在觉醒状态下进行工作、生活、学习;通过睡眠可使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睡眠功能障碍,常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失常。  相似文献   

13.
茉莉花挥发油调控睡眠质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茉莉花挥发油睡眠质量的调控效应,探讨其镇静催眠的作用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45人为受试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为睡眠质量的判定标准,比较受试者使用茉莉花挥发油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变。结果 45人为受试者中17有睡眠障碍,使用茉莉花挥发油干预后减少至8人,而且有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各项PSQI因子均有显著差异,在茉莉花挥发油干预后,无睡眠障碍组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PSQI总分有改善;有睡眠障碍组使用挥发油后,PSQI各因子分除睡眠效率因子外,均有显著改善;进一步将有睡眠障碍组采用茉莉花挥发油干预后的指标与无睡眠障碍组比较,其中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等指标与无睡眠障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茉莉花挥发油可较好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医睡眠医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刘艳骄(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人类生活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研究睡眠与睡眠障碍是千百年来医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中、西医学概莫能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神经科学的发展,睡眠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睡眠评价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临床初筛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0例鼾症、95例OSAHS患者行睡眠评价量表问卷调查(ESS)、判断嗜睡评分(EP)并行多导睡眠分析仪(PSG)检查,依据PSG检查结果将嗜睡评分与相关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鼾症及各组OSAS患者EP评分、夜间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有明显差异,且EP与AHI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可用睡眠评价量表作为OSAS患者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睡眠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84例手术病人按有无睡眠紊乱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康复效果(精神状态、切口愈合、食欲等)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睡眠紊乱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及早发现睡眠紊乱的征兆,采取及时的睡眠护理,对缩短康复过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张远桃 《养生月刊》2007,28(1):42-44
有关文献显示:睡眠障碍的人,每天的衰老进程是正常人的2至3倍。长期缺乏睡眠,使身体得不到限时修复的人,其寿命要缩短10~15年。因此,睡眠比吃饭、喝水更重要。那么,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究竟有哪些保健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吕媛  陈艳 《内蒙古中医药》2014,(36):144-144
目的:研究睡眠护理在改善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睡眠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评价睡眠护理对改善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睡眠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为患者疾病康复奠定良好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与心理测评联合应用在临床诊疗活动中的特点与意义。方法:对研究对象在医疗干预前后应用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睡眠分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心理测评,组间数据比较分析。结果:PSG可以作为心理干预手段,心理测评可以完善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结论:PSG与心理测评联合应用在睡眠障碍临床诊疗活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三分之一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人就会死去。睡眠是人生理必需,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睡眠障碍在中国的发生率更高达45%。足见正确认识睡眠和保障睡眠质量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中医学对睡眠有着自己的理论认识,临床论治睡眠也具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