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慢性DHBV感染鸭的肝、胰、腺组织DHBVDNA作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果:DHBV不仅可以感染鸭肝细胞。且可感染胰、脾组织、DHBVDNA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以肝组织最高,胰脾次之。结论:DHBV具有组织器官泛嗜性,但其在肝外组织中的复制似不及在肝细胞中活跃。  相似文献   

2.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双盲法进行家鸭的血清学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1)江苏麻鸭可能是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最为易感的鸭种;(2)DHBV DNA与HBV DNA存在一定的同源性,且DHsAg与HBsAg也有部分交叉反应;(3)DHBV感染可造成鸭肝组织的急性或慢性肝炎病变;(4)DHBV感染可能主要在胚卵和雏鸭阶段。这些特点提示,研究人乙型肝炎有可能借助于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万乃洛韦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万乃洛韦在体内抗鸭乙型肝为病毒(DHBV)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病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万乃洛韦治疗1个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 DNA及转氨酶、肝转氨酶、肝细胞病理、肝细胞中的DHBV DNA等。结果 万乃洛韦用药1月能使血清DHBV DN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剂量组血清DHBV DNA有阴转现象。肝脏病理检查及血清转氨酶 检查发现,万乃洛韦对肝组织无明显影响,大剂量用药组ALT虽有轻度升高,但停药后即恢复正常。Southem Blot检测肝组织内DHBV DNA,提示该药能抑制病毒在肝内的复制,但不能彻底清除超螺旋DNA。结论 万乃洛韦在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在宿主内不受核苷类药物影响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在宿主中不受药物影响而得以长期与宿主共存的机理。方法 以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3TC)和无环鸟苷(ACV)对鸭乙肝病毒(DHBV)感染一日龄广州麻鸭模型进行治疗,以斑点杂交法检测治疗前后和停药后鸭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HBV-DNA)的变化,并取提鸭的肝,肾,脾,肺,心组织中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DHBV-DNA在各脏器组织中存在的情况。结果 以斑点杂交法检测鸭血清DHBV-DNA,3TC和ACV两个治疗组在治疗后5-10d内血清DHBV-DNA含量持续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P<0.05),但停药后有回升倾向;用PCR方法检测各组的肝,肾,脾,肺,心组织,显示治疗后DHBV-DNA在各脏器组织中存在的情况与模型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了斑点杂交法和PCR法检测的结果,显示斑点杂交法检测组织中病毒远不如PCR法敏感,并提示可能组织中病毒复制量很低,以致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出现很多假阴性。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宿主后,药物治疗只对宿主血清DHBV-DNA含量有影响,但未发现对肝和肝外脏器组织中DHBV-DNA有影响,乙肝病毒不受药物影响而长期在宿主中存在并低水平持续复制,可导致宿主机体对其无法识别和清除而形成慢性感染。建议使用较敏感的PCR法监控组织中DHBV-DNA含量,作为评价药物长期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血清DHBV阳性的雄鸭、雌鸭交配产卵,人工孵育的幼鸭经1年单独人工饲养后进行血清检测和肝活体组织检查。结果亲代双方均为带毒者经垂直传播子代的自然感染率高达45.5%。在10只血清DHBV阳性幼鸭中,全部肝组织均见点灶状坏死,而12只DHBV阴性幼鸭中仅3只肝组织可见坏死灶,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表明鸭肝组织病变与DHBV感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种雏鸭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因素,观察应用该模型抗病毒的效果。方法:采集鸭血清,应用PCR方法定性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定量PCR方法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载量变化;用抗病毒药物处理,观察其在鸭DHBV感染模型中的抗病毒效果。结果:不同种鸭DHBV自然感染率不同,樱桃谷鸭为8.75%,湖北麻鸭两个批次分别为17.80%和10.68%;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途径均能致雏鸭感染DHBV,静脉注射感染率80%,腹腔注射感染率65%;鸭感染DHBV后,体内病毒载量维持在106~108拷贝/mL,可持续20天以上;抗病毒药物处理后,在不同DHBV模型中其抗病毒效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鸭的种类和人工感染途径可影响DHBV感染率;雏鸭感染DHBV后其体内有持续性的病毒血症;DHBV感染模型是药物抗病毒研究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7.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组织学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盲研究表明,江苏麻鸭的血清DHBV DNA与肝组织匀浆DHBV 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组织点灶状坏死有关,并可导致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不同日龄雏麻鸭用含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鸭血清,经灌胃、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途径的人工感染,通过血清斑点杂交技术(~(32)P—DHBV DNA探针)、肝组织病理切片、电镜检查等方法,作动态观察,结果如下:①1~15d龄健康雏麻鸭94只,按日龄分组予DHBV灌胃后,经每周1次的反复采血检测,未发现血清DHBV DNA阳转者。②14d龄健康雏麻鸭30只,分组予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接种DHBV,1周后发现血清DHBV DNA阳转率分别为35.7%(5/15)和42.9%(6/15),2周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种雏鸭建立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的影响因素,观察应用该模型抗病毒的效果。方法采集鸭血清,应用PCR方法定性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定量PCR方法检测鸭血清中病毒DNA载量变化;用抗病毒药物处理,观察其在鸭DHBV感染模型中的抗病毒效果。结果不同种鸭DHBV自然感染率不同,樱桃谷鸭为8.75%,湖北麻鸭两个批次分别为17.80%和10.68%;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途径均能致雏鸭感染DHBV,静脉注射感染率80%,腹腔注射感染率65%;鸭感染DHBV后,体内病毒载量维持在106~108copies/mL,可持续20 d以上;抗病毒药物处理后,在不同DHBV模型中其抗病毒效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鸭的种类和人工感染途径可影响DHBV感染率;雏鸭感染DHBV后其体内有持续性的病毒血症;DHBV感染模型是药物抗病毒研究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药物“911”在鸭实验动物模型中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效果。方法:北京鸭足静脉注射DHBV,第1次试验随机分为空白,Ara-AMP对照和20,40,80mg/kg3个治疗组,于感染后第7d,给药后第5,10d和停药后第5d采血,第2次试验设空白对照和40.80mg/kg2个治疗组,用药后第5,10d及停药后第5d各组分别处死3只鸭取肝脏检测肝HDBV DNA,采用DOT EIA法检测血清DHBsAg,斑点分子杂交法检测DHBV DNA,Southern转膜杂交检测鸭肝DHBV DNA。结果:第1次试验结果表明,血清DHBsAg及DHBV DNA在20mg/kg组基本无变化,在40mg/kg组治疗后明显下降,但效果无80mg/kg组明显;80mg/kg组DHBsAg 及DHBV DNA水平治疗效果最明显,与用药前及空白对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试验与第1次试验的结果基本吻合,鸭肝脏DHBV DNA检测表明,80mg/kg治疗组对鸭肝DHBV DNA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减少鸭肝DHBV DNA含量。结论:“911”有较好的抗DHBV感染效果,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并验证后天感染河南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模型。方法:筛选3日龄DHBV阴性河南樱桃谷鸭,经胫静脉注射DHBV阳性血清建立DHBV模型鸭,连续观察42 d,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鸭血清和肝脏中DHBV DNA变化情况。DHBV阴性鸭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3TC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3TC组于鸭3日龄时建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kg·d),3TC组给予3TC 20 mg/(kg·d),连续给药10 d。PCR检测给药5、10 d后及停药3 d后血清和肝脏中DHBV DNA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学观察。结果:感染2 d后,鸭血清和肝脏中均可检测到DHBV DNA。血清DHBV DNA水平第14天达到高峰,拷贝数为7.7×109mL-1,肝脏DHBV DNA第21天达到高峰,拷贝数达2.1×109mL-1,42 d内均维持较高的DHBV DN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3TC组鸭血清和肝脏DHBV DNA拷贝数明显降低(血清:F组间=17.625,F时间=68.141,F交互=134.517,P<0.001;肝脏:F组间=69.430,F时间=35.330,F交互=75.770,P<0.001)。3TC组鸭用药10 d后,血清和肝脏HBV DNA抑制率分别为86.5%和84.9%,但停药3 d后有轻度"反弹"现象。3TC组肝组织病变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结论:河南樱桃谷鸭后天感染DHBV较敏感,病毒在体内增殖稳定,是DHBV感染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Zhao KK  Wang Q  Miao XH  Xu WS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5):2509-2513
目的 探讨在不同程度肝损伤的DHBV感染麻鸭外周血中能否检测出DHBVcccDNA.方法 选择持续感染DHBV的2月龄上海麻鸭24只随机分均分为4组,分别以(1)A组:D-氨基半乳糖(D-GalN)2.2 g/kg+脂多糖(LPS)100 μg/kg;(2)B组:D-GalN+LPS+10 ml/kg的CCl4灌胃2次;(3)C组:D-GalN+LPS+15 ml/kg的CCl4灌胃2次;(4)NC组:生理盐水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在处理后0、24、36和48 h进行血清ALT、DHBV载量和DHBV cccDNA检测,最后处死动物取肝组织评价肝损伤程度,并检测肝组织中的总DHBV DNA和DHBV cccDNA.结果 NC组鸭肝脏无明显病理改变,A组、B组和C组鸭则分别出现点状坏死至大片肝坏死的肝损伤,3组之间的肝损伤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在处理后48 h分别有1只和4只鸭死亡.NC组和A组各检测时点血清中均未检测到DHBV cccDNA;B组和C组在处理后36 h分别有2只和3只鸭血清中检测到DHBV cccDNA,含量在(0.32~1.72)×104拷贝/ml之间,在处理后48 h两组各有1只鸭血清中仍可以检测出DHBV cccDNA.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DHBVcccDNA的检出率与肝损伤程度评分有关(P=0.0029),而与血清DHBV载量、AL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的总HBV DNA和DHBV cccDNA 含量无关.结论 在肝组织发生严重损伤时,血清中可以出现DHBV cccDNA,血清中DHBV cccDNA的检出与肝组织损伤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嗜肝病毒属包括四种病毒: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和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长期以来,这属病毒无法在体外培养,限制了对该病毒的深入研究。1986年.美国学者成功地用DHBV感染了原代的鸭肝细胞培养,并观察到DHBV在肝细胞中复制。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本研究用胰蛋白酶加链霉蛋白酶或EDTA消化肝组织的方法。用RPMI-1640  相似文献   

14.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特异细胞介导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平  唐霓 《重庆医学》2002,31(4):302-303
目的:建立简便、特异的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特异细胞介导免疫(CMI)检测方法。方法:分别从DHBV强阳性的血清和肝组织中纯化DHBsAg、DHBcAg,Bradford法定量后,用于急性DHBV感染重庆麻鸭CMI的检测。结果:急性感染后10d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快速出现对DHBsAg、DHBcAg的不同程度增殖反应,5周内下降至正常水平。7份刺激细胞上清DuIFN-γ检测结果为阳性,OD540nm读数介于0.062-0.108之间,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PBMC增殖反应强度呈现较好的相关性。结论:DHBV感染重庆麻鸭CMI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了解感染鸭特异免疫应答状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嗜肝DNA病毒主要由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以及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组成,可引起急性、慢性肝炎和肝细胞癌(HCC)。本文将对近二年来国外学者就嗜肝DNA病毒分子生物学与HCC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茵芍散体内抗DHBV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芍散体内以抗鸭乙肝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用PCR法筛选鸭乙肝病毒(DHBV)阳性血清,经静脉注射感染3日龄麻鸭,建立DHBV实验模型。将DHBV阳性麻鸭40只随机分为茵芍散高、中、低剂量组,拉米夫定组和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干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DHBV DNA含量,ALT和AST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茵芍散各剂量组用药后血清DHBV DNA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疗效与剂量和治疗时间密切相关。停药7 d后,茵芍散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血清DHBV DNA有反跳现象,而茵芍散中、高剂量组血清DHBV DNA没有反跳现象。结论茵芍散有抑制DHBV DNA及降低血清转氨酶、改善肝脏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自然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垂直传播,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但以往的研究均是以阴、阳性混杂或雌、雄鸭均阳性的鸭群为研究对象,难以说明雌、雄鸭在子代DHBV感染中是均起作用抑或仅一方起作用。本研究根据成鸭血清DHBV DNA的检测结果,将鸭群分为两组,即雌、雄鸭均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性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的模型中,研究了用新城鸡瘟病毒(NDV)及双链RNA制剂(dsRNA)诱生白细胞及脾细胞的干扰素(IFN)反应。结果发现在樱桃谷鸭中,DHBV-DNA持续阳性鸭中,白细胞对dsRNA诱生IFN反应低下。在北京鸭DHBV-DNA持续阳性鸭中未能发现与对照组间的显著差别。在去党氏囊后感染DHBV的樱桃谷鸭中,发现其脾细胞及白细胞产生IFN效价均较未去法氏囊组为低,但仅脾细胞产生IFN低下有统计学显著意义。提出了用各种诱生剂检测IFN反应的重要性及测定肝内局部产生IFN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ZL 1在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持续性感染模型中抗嗜肝DNA病毒的作用。方法应用中药复方ZL 1治疗实验感染鸭 ,口服给药 ,剂量 5 0 0mg·kg-1·d-1,分 2次服用 ,连续 4周。采用斑点分子杂交和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治疗后感染鸭血清和肝脏中病毒的动态变化。同时以拉米夫定及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结果 复方药物ZL 1治疗后血清中DHBVDNA均数从 3 .6× 10 10 拷贝 /ml下降至 0 .9× 10 10 拷贝 /ml(P <0 .0 1) ,抑制病毒率为 75 % ,但尚不能清除病毒血症 ,肝组织中总DHBVDNA和DHBV超螺旋型DNA量无明显减少 ,停药观察 2周 ,病毒复制反弹不明显。拉米夫定治疗后可显著降低病毒血症 (P <0 .0 1) ,抑制病毒率达 99% ,同时肝组织中总DHBVDNA和DHBV超螺旋型DNA量减少 ,但停药观察 2周 ,病毒复制反弹明显。安慰剂组 (口服生理盐水 )治疗前后病毒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复方药物ZL 1治疗4周可使感染鸭病毒血症降低 ,但不能清除病毒血症 ,肝脏中病毒复制水平也无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的福韦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及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效果.方法:采用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阿的福韦口服治疗10天,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 DNA、DHBsAg,并取肝脏样本提取总DNA,作Southern Blot分析.此外,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和HBV DNA观察阿的福韦抗HBV效果.结果:阿的福韦各剂量组用药后均能使血清中的DHBVDNA显著降低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停药后有DHBV DNA回升现象;用药前后DHBsAg无明显改变.肝组织Southern Blot分析亦显示用药后肝脏中DHBV DNA有明显降低,停药后DHBV DNA反跳明显.大剂量阿的福韦加入细胞培养12天,对HBsAg抑制率为17.01%,对HBeAg抑制率为26.80%,对HBV DNA抑制率为26.92%.结论:阿的福韦在鸭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但停药后DHBVDNA有"反跳"现象;体外实验无明显抗HBV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