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氨水杨酸钠(PAS)耐药和胸苷酸合成酶(thyA)基因突变的关系,探讨结核分枝杆菌PAS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9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的51株PAS敏感株和44株PAS耐药株的PAS耐药相关基因thyA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野生型thy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判断这些临床分离株thyA基因有无突变。结果51株PAS敏感株thyA基因未检出突变,44株PAS耐药株中有16个临床分离株的thyA基因检测到突变,突变检出率为36.4%(16/44)。突变类型包括置换、颠换、插入、缺失,均为单碱基改变或单碱基缺失,其中2株为thyA基因2个位点联合突变。结论结核分枝杆菌thyA基因突变是其产生PAS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结核分枝杆菌胸苷酸合成酶是PAS作用的重要靶位。 相似文献
2.
结核分枝杆菌thyA基因突变与对氨基水杨酸钠耐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Mtb临床分离菌株中对于对氨基水杨酸钠(PAS)的耐药率及PAS耐药性与thyA基因突变的关系。 方法 从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并鉴定Mtb 96株,采用比例法、全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上述Mtb临床菌株对PAS的耐药性情况及其thy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96株Mtb中,65株为PAS敏感菌株和31株为PAS耐药菌株。以Mtb标准菌株H37Rv为对照,筛选敏感和耐药菌株中的thyA基因突变率分别是46.15%(30/65)、70.97%(22/31),突变多为单个碱基的缺失和插入突变,其中又以第19位密码子缺失C、第168位密码子缺失C为主,在耐药中所占比率分别是54.84%(17/31)、25.81%(8/31),其在敏感菌株中的比率也分别是35.38%(23/65)、12.31%(8/65)。结论 耐药菌株中thyA基因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敏感菌株,thyA基因可能是PAS耐药潜在靶点,但未发现其特异性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实验室诱导产生的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 PAS)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和临床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探索PAS的潜在作用机制和耐药性。方法:通过体外药物浓度梯度诱导法,将MTB标准菌株H37Rv诱导成标准耐PAS菌株及高水平耐药菌株,收集并保存每一代诱导菌株。用液体微孔板法检测上述诱导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及交叉耐药情况,筛选耐药水平相似的临床分离株。通过对PAS耐药的实验室突变株和临床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基因水平上探索MTB对PAS的耐药机制。结果:本研究在体外建立了耐PAS的MTB耐药动态变化模型。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PAS耐药可能与3个位点突变直接相关,分别是plcC(Q462R)、folC(S150R)和1个thyA上游位点(3074495G→A)。MTB对高水平的PAS耐药的产生除了基因突变因素以外,尚存在其他的调控机制。对PAS敏感和耐药的MTB临床分离株测序发现某些folC、thy...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宁波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不同基因型构成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为本地区耐多药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2016年耐药监测组共收集106例MDR-TB临床分离株,对其进行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耐药检测。应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鉴定北京基因型及非北京基因型菌株。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所有MDR-TB菌株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rrs、tlyA、eis、gidB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06株MDR-TB菌株中,北京基因型83株78.3%(83/106),非北京基因型23株(21.7%,23/106)。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0株12.0%(10/83),非北京基因型0株0.0%(0/23)。10例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多药菌株中有4株发生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0%(4/10),96例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全敏感的耐多药菌株中有24株发生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6.7%(2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 P>0.05)。结论 宁波地区MDR-TB中北京基因型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目前已知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不能完全解释结核分枝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对耐INH及PAS结核菌株的耐药实施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PSNZ)对耐异烟肼(INH)及对氨基水杨酸钠(PAS)的结核菌株耐药情况。方法 用改良罗氏培养基观察36株同时耐INH和PAS及149株对INH和PAS敏感的结核菌株对PSNZ药敏结果。结果 36例耐INH和PAS的结核菌株在1ug/ml浓度下有44.4%的菌株对SNZ家效,149株对INH和PAS均敏感的结核菌株在1ug/ml浓度下有965的结核菌株对PSNZ敏感。结论 PSNZ对耐INH和/或PAS的结核菌株仍显著一定程度的敏感,是一种独立的抗结核药物,可作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对耐INH及PAS结核菌株的耐药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 (PSNZ)对耐异烟肼 (INH)及对氨基水杨酸钠 (PAS)的结核菌株耐药情况。方法 用改良罗氏培养基观察36株同时耐INH和PAS及149株对INH和PAS敏感的结核菌株对PSNZ药敏结果。结果 36株耐INH和PAS的结核菌株在1μg/ml浓度下有44.4%的菌株对PSNZ有效,149株对INH和PAS均敏感的结核菌株在1μg/ml浓度下有96%的结核菌株对PSNZ敏感。结论 PSNZ对耐INH和/或PAS的结核菌株仍显示一定程度的敏感,是一种独立的抗结核药物,可作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郭艳陈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11):16-20
对氨基水杨酸(PAS)是20世纪40年代研发的有效抗结核药物之一,其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有利于增强其他抗结核药物疗效并减少其他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目前,PAS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有效抗结核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对PAS耐药现象逐渐增多,但具体耐药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综述了结核分枝杆菌耐PAS相关基因,旨在为结核分枝杆菌对PAS的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中国异烟肼(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方法: 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INH基因突变的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的突变基因的突变位点、突变类型,以及氨基酸改变数量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69篇中英文文献,共6393株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95.71%(6119/6393)检测到基因突变或缺失,其中katG、inhA、aphC突变数量最多,分别占77.57%(4959/6393)、15.20%(972/6393)、3.69%(236/6393)。单基因单位点突变占87.80%(5613/6393),联合突变占12.20%(780/6393)。katG315突变占INH耐药菌株总数的56.22%(3594/6393),katG463突变占10.03%(641/6393),inhA15突变占10.10%(646/6393)。突变形式最常见的是C→T,占10.03%(641/6393)。结论:中国INH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突变基因最多的是katG、inhA、ahpC,突变密码子最多的是katG315、katG463、inhA15。 相似文献
9.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20,(2)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是我国面临的重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近年来日益增长的耐药结核病疫情使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对氨基水杨酸(PAS)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重要药物,其机制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叶酸的合成。随着其广泛运用,目前部分临床菌株已形成对PAS的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叶酸代谢通路相关基因fol C、thy A和rib D突变导致对PAS耐药的分子机制已较为明确。此外,近期有研究揭示了一些新的PAS潜在作用靶标及耐药位点。本文综述了PAS作用机制及结核分枝杆菌对PAS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新的PAS耐药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卷曲霉素联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对耐药结核病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卷曲霉素联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在耐多药肺结核(MDR-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39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化疗方案治疗组以卷曲霉素联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喹诺酮类药物;对照组以链霉素联合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喹诺酮类药,疗程均为2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痰菌阴转、空洞闭合、X光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完成化疗疗程132例,治疗组64例,痰阴转率87.1%。对照组68例,痰阴转率5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灶显效率48.6%,空洞闭合率83.8%,优于对照组显效率31.9%,空洞闭合率65.7%(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57.1%,对照组为5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含卷曲霉素联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的化疗方案治疗MDR-TB,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较优,药物不良反应低,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异烟肼(INH)耐药肺结核患者对丙硫异烟胺(Pto)和对氨基水杨酸(PAS)的耐药情况,并分析inhA基因突变与Pto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西安市胸科医院且符合入组标准的849例INH耐药肺结核患者对Pto和PAS的耐药资料及INH耐药基因(PCR熔解曲线法)。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inhA基因突变与Pto耐药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849例INH耐药肺结核患者中,Pto的耐药率为3.89%(33/849),PAS的耐药率为11.90%(101/849)。518例行PCR熔解曲线检测INH耐药基因的患者中,katG基因突变率为73.75%(382/518),inhA基因突变率为15.83%(82/518),Pto耐药率为3.86%(20/518);82例inhA基因突变者中,Pto耐药7例(8.54%),与Pto耐药者中发生inhA基因突变者(35.00%,7/20)的一致性较差(Kappa=0.080)。结论 INH耐药肺结核对Pto的耐药率较低,对PAS的耐药率较高;inhA基因突变与Pto耐药的发生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建立了4氨基水杨酸(4ASA)和5氨基水杨酸(SASA)的体内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对家兔及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的药代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类药物的新药开发、剂型改革以及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对象动物:纯种日本大耳朵家兔16只,雌雄各半,体重1.0~ZJ过g.分为4ASA、SASA灌胃组与灌肠组,各组4只,按50mg/切给药.采血时间分别为给药后0.33、0.67、1、2、4、6、8、和10/J、时取静脉血1ml,离心分离血浆。病人:3例轻度UC活动期住院病人,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 相似文献
14.
异烟肼耐药与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探讨异烟肼耐药与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的。方法用katG基因5‘端设计的引物对46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SSCP分析。结果:46株结核分枝菌临床分离株均发现katG基因序列的缺失。对其PCR产物进行SSCP分析。结果:46株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异烟肼(INH)和丙硫异烟胺(Pto)的耐药情况,分析INH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ahpC、kasA)及与Pto交叉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对233株INH耐药MTB临床分离株(37株对Pto同时耐药)的katG、inhA、ahpC、kasA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 耐异烟肼菌株中未发现katG完全缺失,223株 (96.5%)耐药株katG存在点突变、插入,其中 2个突变位点未见报道。195株 (83.6%)耐药株的第 315位点突变;189株 (81.1%)耐药株第463位点突变(R463L),其中166株 (71.2%)与第 315位点联合突变;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的菌株4株,包括D448G 1株、D419H 1株和2株同义突变。 11株(4.72%) INH耐药菌株中inhA点突变,包括S94A 1株、I194T 1株,C-15T 9株。37株Pto耐药的菌株中,8株点突变且均为inhA C-15T(4株为inhA单基因点突变C-15T,4株发生katG S315T和inhA C-15T的双基因联合突变)。全部耐药菌中有1株为ahpC基因突变,未发现有kasA基因突变。结论 进一步证实katG315和inhA-15基因位点突变与MTB对INH耐药密切相关;INH与Pto存在着交叉耐药,但耐药率较低,Pto耐药的发生与inhA-15位点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以及药物外排泵两种不同耐药机制的功能。 方法 从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2007-2008年全国耐药基线调查菌株库中挑选单耐利福平的菌株23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情况。提取rpoB无突变菌株的RNA后反转录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20个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对比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实验结果,筛选可能与利福平药物外排相关的基因,并选用大肠埃希菌为模式生物,构建表达载体,检测过表达目的外排泵的大肠埃希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程度以验证。结果 在23株单耐利福平的菌株中,有16株(69.6%)检测到rpoB突变,其中包括531位点突变9株,526位点突变6株及533位点突变1株。Ser531Leu、His526Asp表现为高浓度耐药,其MIC分别为192 μg/ml和256 μg/ml;而突变类型His526Gly、His526Leu、His526Arg和Leu533Pro表现为低浓度耐药,其MIC分别为0.75 μg/ml、4 μg/ml、2 μg/ml和0.5 μg/ml。在rpoB未突变菌株中,通过real-time PCR发现Rv2936、Rv0783和Rv0933的转录水平与MIC呈正相关。在对照组和转入pEASY-E1-Rv0933的大肠埃希菌中MIC均为 8 μg/ml,而转入pEASY-E1-Rv2936和 pEASY-E1-Rv0783的大肠埃希菌的MIC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为32 μg/ml和16 μg/ml。结论 不同耐药突变类型导致的耐药程度不同,Rv2936和Rv0783可能是与利福平耐药相关的的药物外排泵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在MTB的利福平耐药菌株rpoB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CR扩增MTB的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扩增产物与野生型DNA链形成异源双链,在65.4℃柱温下进行DHPLC分析.对DHPLC不同峰型菌株的rpoB基因片段进行测序,评价DHPLC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分析46株MTB菌株,其中42株对利福平耐药,4株对利福平敏感.经DHPLC分析,产生15种不同图谱.测序结果表明,各图谱菌株突变特征不同.除D108和D24菌株的DHPLC峰形相同而突变特征不同外,其他菌株均为DHPLC峰型与基因多态性相一致,即DHPLC峰型相同则基因多态性相同,DHPLC峰型不同则基因多态性不同.结论 DHPLC具有简便快捷、高通量和自动化的特点,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可用于快速检测耐药MTB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urveyor酶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Surveyor酶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60株,其中已经测序证实有embB基因突变的乙胺丁醇耐药株45株,无基因突变的敏感株15株.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杂交形成异源双链,Surveyor酶切,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判断其有无突变存在.结果 15株敏感株均无embB基因突变,45株耐药株均存在embB基因突变热点306位密码子的点突变,其中33株为ATG→GTG,3株为ATG→ATT,5株为ATG→ATA,2株为ATG→ATC,2株为ATG→CTG.经Surveyor酶法测定,45株embB基因突变株均呈现2条带形,15株敏感株均显示1条带形.结论 Surveyor酶法与测序法的结果完全相符.采用Surveyor酶法进行异源双链分析,具有简便、稳定、低耗、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单耐氧氟沙星的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及外排泵基因风坦两种不同耐药机制的作用。方法从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2007年全国耐药基线调查菌株库中挑选单耐氧氟沙星的菌株17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删似和gyrB突变情况。提取gyrA和gyrB无突变菌株的RNA后反转录并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20个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对比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筛选可能与氧氟沙星药物外排泵的相关基因,并选用大肠埃希菌为模式生物构建表达载体,检测过表达目的外排泵蛋白的大肠埃希菌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程度加以验证。结果在17株单耐氧氟沙星的菌株中,有4株(4/17)检测到gyrA突变,其中包括90位点突变1株及94位点突变3株,上述突变均表现为高浓度耐药,其MIC均不低于4μg/ml。在gyrA和gyrB未突变菌株中,通过real-timePCR检测发现在高浓度耐药的2株菌株中,Rv0933和Rv2938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低浓度耐药菌株,较对照株H37Rv转录水平高16倍和5倍。在对照组和转入pEASY-E1-Rv2938的大肠埃希菌中MIC均小于0.125μg/ml,而转入pEASY-E1-Rv0933的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μg/ml。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gyrA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与氧氟沙星高浓度耐药相关,PstB可能是氧氟沙星特异性的药物外排泵基因,其高水平表达与氧氟沙星高浓度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