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应激后急性胃肠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受体酷氨酸激酶家族中的一员,是c-erbB1/EGFR基因编码的膜蛋白。表皮生长因子相关肽家族在急性胃肠道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研究表明在应激所致急性胃肠道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EGFR具有介导产生表皮生长因子相关肽及传递其生物学活性的作用,从而发挥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患儿唾液,胃液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GF)与小儿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愈合之间的关系,探讨小儿溃疡病的可能发生机理。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5例溃疡与51例慢性胃炎患儿的唾液、胃液和血清中EGF的含量。结果消化性溃疡患儿在溃疡活动期时,唾液和胃液中的EGF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而在溃疡愈合期时,唾液、胃液、血清中EGF水平显著升高,尤为胃液。结论消化性溃疡患儿存在EGF的分泌异常,EGF分泌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愈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Wu J  Liu XY  Gao H  Wang W  Wei KL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8):614-615
研究证实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防治缺血缺氧性肾损伤有重要作用。同时 ,对胚胎肾发育的研究表明 ,转化生长因子 α(TGF α)对肾脏的发育和成熟起主要促进作用[1] 。EGF和TGF α共同作用于一个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研究肾组织EGF和TGF α及其受体EGFR在宫内窘迫时的动态变化 ,无疑对指导临床应用EGF防治围生期缺血缺氧性肾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材料和方法1 宫内不同程度缺血缺氧动物模型制备 (参照宋薇薇等[2 ] 的方法 ) :将孕龄 2 1d的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 ,下腹正中切口 ,迅速钳夹供应一侧子宫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糜烂、溃疡和出血等胃肠粘膜损伤。既往成年动物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其受体 (EGFR)在急性胃肠粘膜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旨在探讨EGF和EGFR在宫内窒息新生鼠胃粘膜的表达及其在胃粘膜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孕足 2 1d大鼠制作成宫内窒息模型 ,将剖宫产后存活的窒息组和对照组新生鼠在出生 0、2 4、4 8和 72h断头处死 ,留取胃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反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动态监测新生鼠胃粘膜EGF、EGFR和EGFRmRNA的表达 ,同时观察胃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1 )窒息组新生鼠出现胃粘膜损伤 ,于生后 4 8h损伤最重 ,之后开始恢复。 (2 )对照组新生鼠胃粘膜有较弱的EGF和EGFR表达 ,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窒息组新生鼠胃粘膜EGF和EGFR的表达随生存时间增加而增强 ,在 4 8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 ,生后 2 4 ,4 8,72h胃粘膜EGF表达与对照组同时相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 (4 )窒息组新生鼠胃粘膜EGFRmRNA的表达于 2 4h达高峰 ,较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增加 ,差异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之后开始减少。结论 EGF和EGFR可能在窒息后新生鼠胃粘膜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胃粘膜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作者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6组给药,禁食,灌无水乙醇。结果:西咪替丁组和对照组均见急性胃扩张,对照组胃液呈血性改变,各组胃溃疡指数分别是:对照组最高为58,hEGFⅠ组53,hEGFⅡ组46(P<0.05),hEGFⅢ组11(P<0.01),hEGFⅣ组19(P<0.01),西咪替丁组39(P<0.05)。鼠血EGF水平与胃粘膜抗损伤作用相关;同一剂量的hEGF、皮下注射效果优于口服。结论:基因重组的hEGF有明显的抗乙醇损伤的胃粘膜保护作用,其效果在60~120μgkg-1d-1范围内呈量效关系,重组hEGF很有希望成为治疗人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内源性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尿道下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5例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和尿道板中EGF、EGF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5例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EGF、EGFR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195±4、153±8,均低于正常儿童为212±4,225±6(P<0.01),尿道板中EGF、EGFR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153±8、118±7,亦明显少于其包皮组织(P<0.01)。结论 EGF、EGFR在包皮组织中的不足表达和不均衡分布可能与尿道下裂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关系以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对气道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模型,对肺组织切片行Masson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分别显示胶原沉积和气道黏膜杯状细胞增生情况。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HB-EGF的蛋白和EGFR、HB-E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哮喘组出现气道重塑的特征性改变,HB-EGF、EGFR表达水平增高。AG1478干预组较哮喘组气道重塑有所改善,EGFR、HB-EGF表达降低(P<0.05)。结论:EGFR参与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可缓解气道重塑过程。AG1478可能通过下调EGFR及HB-EGF的表达以及抑制依赖于EGFR下游的细胞信号转导级联反应来缓解哮喘气道重塑过程。[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2):137-140]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79例健康儿童和69例肾小球疾病儿童的尿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肾小球疾病儿童的尿EGF明显高于正常,分析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尿EGF含量对判断其病程和病理类型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体液中,具有促进多种细胞增殖分化的低分子多肽,它对胚胎期肝、肺、皮肤等多种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脏器功能的成熟起重要作用,并且参与脏器受损后的修复过程。本文综述了EGF在肾脏、消化系统及肺脏的发生发育及受损后所起的作用,指出它可促进肺脏发育成熟,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和肝脏的再生等,为临床上应用EGF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治疗急性肾功衰竭等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动态变化,探讨窒息对新生儿胃肠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测定48例窒息新生儿和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3、7d血中IGF-1、EGF的水平变化。观察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轻、重度窒息组从生后第1天IG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7天轻度窒息组IGF-1恢复至对照组水平(B〉0.05),重度窒息组IGF-1仍较对照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轻度窒息组生后第3天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重度窒息组在生后第1天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7天轻、重度窒息组EGF水平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轻度窒息组有8例发生轻度胃肠功能障碍,重度窒息组有6例发生轻度胃肠功能障碍,3例发生中度胃肠功能障碍。3例发生重度胃肠功能障碍。结论窒息新生儿血中IGF-1、EGF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造成胃肠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与脑发育的关系。方法依据入选标准观察对象为自2005年8月起连续收治入本院新生儿病房、出生24h内的胎龄为34周±3d的“正常”早产适于胎龄儿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30例早产儿生后24h内和出生第8天空腹股静脉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分别为t0和t1值,计算血清EGF浓度变化的速率(Δt)。同时,在新生儿出生后6周(纠正胎龄接近40周)和纠正1月龄时进行NBNA评分测定。并将以上实验室数据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值及差值、早产儿出生后的头围增长值及增长速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如果P值<0.05,则认为差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早产儿观察对象t0为(234.71±58.07)pg/ml,t1为(347.81±87.49)pg/ml,Δt为(16.16±9.94)(12.14、15.20)pg/ml/d;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次NBNA评分结果及差值、出生后6周和纠正1月龄时的头围增长值/增长速率与t0值无相关性(P>0.05);2次NBNA评分结果及差值、出生后6周和纠正1月龄时的头围增长值/增长速率与t1和Δt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早产儿出生后血清EGF浓度呈上升趋势,提示早产儿出生后体内EGF合成和释放增加,可能促进脏器成熟和组织修复;更重要的是,早产儿出生1周时高水平血清EGF浓度和/或较快上升速率者,其出生后头围增长速度也快,可能有较好的脑发育水平、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与脑发育的关系.方法 依据入选标准观察对象为自2005年8月起连续收治入本院新生儿病房、出生24 h内的胎龄为34周±3 d的"正常"早产适于胎龄儿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30例早产儿生后24 h内和出生第8天空腹股静脉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分别为t0和t1值,计算血清EGF浓度变化的速率(△t).同时,在新生儿出生后6周(纠正胎龄接近40周)和纠正1月龄时进行NBNA评分测定.并将以上实验室数据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值及差值、早产儿出生后的头围增长值及增长速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如果P值<0.05,则认为差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0例早产儿观察对象t0为(234.71±58.07)pg/ml,t1为(347.81±87.49)pg/ml,△t为(16.16±9.94)(12.14、15.20)pg/ml/d;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次NBNA评分结果及差值、出生后6周和纠正1月龄时的头围增长值/增长速率与t0值无相关性(P>0.05);2次NBNA评分结果及差值、出生后6周和纠正1月龄时的头围增长值/增长速率与t1和△t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早产儿出生后血清EGF浓度呈上升趋势,提示早产儿出生后体内EGF合成和释放增加,可能促进脏器成熟和组织修复;更重要的是,早产儿出生1周时高水平血清EGF浓度和/或较快上升速率者,其出生后头围增长速度也快,可能有较好的脑发育水平、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14.
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病,对其病原学及治疗已有较多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呼吸和消化道粘膜炎性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局部免疫功能的变化,作者动态观察了急性肺炎患儿唾液EGF和SIgA的含量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点突变与骨骼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属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在生物信号的传导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近,发现三个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点突变与多种骨骼疾病相关。本文着重对FGFRs的结构与功能、FGFRs基因点突变有关的骨骼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母乳喂养对子代早期甚至后期的健康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母乳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属于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可调节能量平衡,与婴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高度关注母乳中EGF的研究。该文综述了EGF的基本概况和母乳中EGF的含量、影响因素、主要功能及与...  相似文献   

17.
在胚胎发育早期,心脏房室管和流出道中的心内膜细胞经过上皮-间充质转化成为间充质细胞进入心胶,形成心内膜垫.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是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分子家族之一,它包含数个配体和四个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其中受体ErbB2和ErbB3对于心内膜垫的正常发育是必需的,其他受体及配体在心脏发育中也发挥不同作用.该文就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各种受体和配体在心内膜垫发育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内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诱导血管生成等功能。VEGF及其受体(VEGFRs)在多种肿瘤细胞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最近国外学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折血病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的VEGF及VEGFRs进行了测定及分析,认为VEGF及VEGFRs与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治疗、复发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血、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动态变化,探讨EGF与窒息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对照组新生儿和60例肾衰组窒息新生儿及83例非肾衰组窒息新生儿不同时期血清、尿EGF含量。结果发病初期肾衰组和非肾衰组血清EGF水平均呈显著下降[(1.86±1.47)μg/L,(2.20±1.79)μg/L,对照组(2.95±2.20)μg/L;P<0.01,P<0.05]。肾衰组发病初期尿EGF水平呈显著下降[(3.63±2.31)μg/L,对照组(6.40±3.25)μg/L,P<0.01],且尿EGF变化与同期SCr呈负相关(r=-0.301,P<0.05)。恢复期肾衰组血清、尿EGF和非肾衰组血清EGF水平升至正常。结论在窒息新生儿ARF病程中尿EGF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与肾脏的损害及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的膜受体——VEGF受体介导实现的.目前国内外学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杂交法、免疫组化法、免疫测定法等方法显示.VEGF共有三种受体,同属酪氨酸激酶受体,对低氧敏感,缺氧后受体-1和-2在脑组织中表达增加,而且证明受体有抗细胞凋亡及神经保护作用。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明确HIBD的发病机制,并且指导HIBD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