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急、危、死亡率高,通过总结ARDS35例抢救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颅脑外伤的积极治疗(基础治疗),鸟牌呼吸机8400Ⅲ型行呼气末正压(PEEP)给氧治疗(呼吸治疗)及其它相应治疗.结果 35例ARDS抢救成功24例,死亡13例,死亡率37%.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并发ADRS,通过适当及时处理颅脑外伤和呼吸机行PEEP给氧治疗,是抢救措施的两大支柱,达到了63%的抢救成功率,尚算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的有效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6例重型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 重型颅脑外伤后病情突然恶化但头颅CT复查未见出血加重,考虑脑梗塞,3天后再复查头颅CT确诊;对水肿明显的病例给予去骨瓣减压术,采取脱水、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及其他对症治疗,26例经抢救,治愈15例,好转7例,死亡4例;病死率15.4%.结论 临床密切观察结合CT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脑梗塞;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们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急救治疗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院前急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对于降低其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后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84岁,主因昏迷约1h入院。患者于1h前被家人发现,倒在地上,呼之不应,口中流涎,大小便失禁,抽搐1次,速来我院。入院查体:T 36.2℃,P 70次/min,R 19次/min,BP 160/100mm Hg。四肢躁动不安,能自动睁眼,不能言语,呼吸深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查体期间,患者又抽搐1次,双眼上吊,口牙紧闭,双上肢痉挛性抽动,双下肢强直,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6~ 5 9岁 ,平均 35 .6岁。原发病 :原发性脑干伤 4例 ,脑挫裂伤 10例 ,脑内血肿5例 ,硬膜下血肿 6例 ,硬膜外血肿 5例。1.2 消化道出血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均靠有并发呕血、黑便为确诊依据 ,包括呕吐物及粪便肉眼观察与隐血试验阳性者。出血量在 10 0 0 ml以内占 86 .7% ,超过 10 0 0 ml占 13.3%。所有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占同期重型颅脑外伤者 (不包括入院后6小时以内死亡者 ) 4 2 .8%。1.3 治疗与转归 :本组 30例均采用保守治疗 ,主要使用各种止血剂及抗溃疡药物。如留置胃管 ;0 .0 2‰…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保守治疗)与实验组32例(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1%,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可以促使颅内压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满意的预后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2003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用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盐酸纳洛酮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脑血流动力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盐酸纳洛酮组脑血流动力学Vs和Vm值,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6个月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能够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提高GCS评分和KPS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较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263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治疗组135例[含特重治疗亚组(GCS≤5分)54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对照组128例(含特重对照亚组49例)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比较GCS评分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疗效为71.1%高于对照组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治疗亚组疗效为63.0%显著高于特重对照亚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因继发颅内高压而再次手术的发生率为2.22%低于照组的10.94%(P〈0.05),术后治疗组发生迟发性血肿和对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1.56%(P〈0.05)。2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尤其是特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因继发颅内高压而再次手术的发生;但术后迟发血肿和对侧硬膜下积液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10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对手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患者GCS为(5.42±1.44)分,治疗后为(12.57±3.75)分,治疗前后G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存活率达90.0%(54/60);手术后患者发生脑积水7例,脑脊液外漏4例,脑膨出3例,其他并发症1例。结论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治疗重症颅脑外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75例,按照骨窗大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50%、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尤其是一些特重型的颅脑损伤者,能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由于继发颅内高压而导致再次进行手术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4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普通营养干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3例为对照组;从营养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免疫功能方面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者患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P和ALB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M、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起效快,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效果。方法 11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应用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以及药物持续作用时间;用药前后颅内压水平;治疗前后脑灌注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持续作用时间(14.02±2.78)h长于对照组的(6.26±1.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1 h、3 h后颅内压水平分别为(17.32±1.77)、(14.52±1.06)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21.32±2.27)、(18.73±2.1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灌注压(70.04±18.25)mm Hg、平均动脉压(104.2±10.24)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62.11±13.67)、(90.22±8.2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选择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治疗可获得最短的药物起效时间和最长的作用时间,帮助患者改善颅内压,促进脑灌注恢复,是预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0年2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4例老年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结果本组患者中,存活34例(63%),按格拉斯哥预后判断标准(GOS),恢复良好18例,中残8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0例(37%)。结论老年性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正确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66-6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4例并发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24例NPE患者中死亡12例(50.0%),存活12例(50.0%),其中,轻残1例(4.2%),中残4例(16.7%),重残6例(25.0%),恢复良好1例(4.2%)。结论:早期诊断,迅速降低颅内高压,及时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激素等综合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 70)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2例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组,入院后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在入院第1、2、3、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浆中HSP 70含量,记录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情况及预后.22例研究组患者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1例和死亡组11例.结果 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浆HSP 70水平第3天表达达到高峰,较第1、4天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组较死亡组HSP 70水平在入院第2~4天时,增加明显(P<0.01).2组1周的SIRS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HSP 70表达增加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作为早期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并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气道湿化不佳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切开是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系统畅通的重要方法,给予患者有效合理的气道切开湿化护理措施,能预防呼吸道感染,降低其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