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表现,根据临床现实病案资料,判断支气管肺泡灌洗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18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6.67%,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可以提升优化临床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服务,从本质上提高治疗效率、效果,满足临床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2.
胸片表现4年转型的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报告张金铭戈以春细支气管肺泡癌胸片表现各类型之间可以转变。作者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36岁,因间断低热胸痛4年入院。患者于4年前始间断低热,双下胸痛,当地医院拍胸片正侧位发现右下肺球形阴影,内有空洞液平(...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肺炎的肺结节、肺泡结节性肺结核、慢性毛细支气管炎和单纯性尘肺多发生于终末毛细支气管和呼吸毛细支气管周围。因此,肺腺泡和二级肺小叶的准确定位将有助于弥漫性肺疾患的鉴别诊断,然而常规的胸片和断层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高分辨力CT(HRCT)明显改善了定向分辨力,为此,作者进行了实验研究。作者从3名尸检病人身上取下4个肺叶,用10:5:2:3比例混合好的聚乙稀乙二醇400、95%乙醇、40%甲醛和清水组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尘肺及其并发症的CT表现。方法24例呼吸系疾病患被分为3组:8例经X线胸片确诊的尘肺,5例有接尘史,11例无接尘史。全部患最初均经胸部常规性CT扫描。尘肺组还经薄层扫描及重建肺部HRCT图像。结果CT显示3组病人或多或少均存在磨玻璃样改变,叶间裂间质增厚,全小叶型肺气肿,以及支气管血管束变细等病变,且未见组间明显差异。小叶间隔增厚与支气管血管束变粗仅见于尘肺组与接尘组。胸膜下肺气肿亦见尘肺组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结论CT扫描不仅能显示X线胸片上所看到的尘肺特有的病变,还能提供尘肺并发症存在的可靠信息,因而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尘肺及其并发症的CT表现。方法 24例呼吸系疾病患者被分为3组:8例经X线胸片确诊的尘肺,5例有接尘史,11例无接尘史。全部患者最初均经胸部常规性CT扫描。尘肺组还经薄层扫描及重建肺部HKCT图像。结果 CT显示3组病人或多或少均存在磨玻璃样改变,叶间裂间质增厚,全小叶型肺气肿,以及支气管血管束变细等病变,且未见组间明显差异。小叶间隔增厚与支气管血管束变粗仅见于尘肺组与接尘组。胸膜下肺气肿亦见尘肺组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结论 CT扫描不仅能显示X线胸片上所看到的尘肺特有的病变,还能提供尘肺并发症存在的可靠信息,因而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赵邦 《西南军医》2008,10(3):87-88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影像表现。方法收集我院10例经手术、CT引导下肺穿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胸片、CT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多发结节型3例;弥漫结节型3例;炎症型2例;混合型2例。10例BAC中3例合并胸水。动态观察:多发结节型1例1年变化不显著,两个月后病变有所增大;2例在3个月内病灶有轻度增大。弥漫结节型1个月内病变有较明显进展。炎症型动态观察见病灶出现实变,空气支气管征可消失。误诊情况:误诊为肺炎1例、粟粒结核1例,尘肺1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1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表现复杂,需结合多种影像检查结果,动态观察,综合分析,有利于对此病作出正确诊断,也利于肺部其它弥漫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的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高分辨率 CT(HRCT)的影像特征,以期进一步提高其HR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1例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患者行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胸部X线平片和HRCT.结果:HRCT图像上16例表现出数量不等的边界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13例可见磨玻璃样密度,4例有密度减低区,5例显示局限性的空气残留(airtrapping)并形成“马赛克”样灌注,2例出现散在的小叶中心性气肿、2例发生肺纤维化。结论;HRCT可以清晰显示过敏性肺泡炎病变的类型及分布。HRCT图像上表现为弥漫性边界模糊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或小叶中心结节与磨玻璃样祺及密度减低区同时存在时,应考虑亚急性或慢性过敏性肺泡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支气管造影与肺泡支气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选择性支气管造影与选择性肺泡支气管造影选择性肺泡支气管造影是中村等人从1966年至1968年首先开展的,此法是为了从形态上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气肿)的方法。用选择性导管插入支气管后,再用喷雾式或注入式方法作支气管造影,同时又得到肺泡象。主要达到从细支气管到肺泡实质造影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式病例对照研究,临床入选124例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62例,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SaO2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的这些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牛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臆染不仅能铭昂著根高临床效巢.而日节省医疗咨源.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支气管肺泡造影是指肺段支气管以下,主要是细支气管到肺泡的造影。自从1968年Hogg等(1)提出小气道病(small airway disease)的概念以来,末稍支气管病变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提出了支气管肺泡造影技术。近几年来,国外尤其是日本学者相继报导,对造影方法、摄影技术及正常、异常支气、管肺泡征  相似文献   

11.
高原肺水肿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报道16例高原肺水肿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总结了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讨论了发病机理。本组资料均为移居高原汉族,男13例,女3例。发病海拔高度3060~4507m。双肺重1229~2370克。光镜观察肺泡腔普遍有水肿,6例小血管壁增厚,7例见纤维蛋白血栓,8例肺透明膜形成,10例肺泡腔出血,8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7例肺不张。电镜观察肺泡Ⅱ型细胞损害较重,肺毛细血管细胞连接间隙增宽,气血屏障结构变薄等。本病基本原因系高原急性缺氧所致。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贾兴泽  龙伟权 《西南军医》2009,11(2):234-235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灌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祛痰、吸氧等治疗,灌洗组在此基础上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肺泡灌洗。结果灌洗组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费低,安全。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正>肺大泡(也称肺大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一般是由小支气管的活瓣性阻塞所引起,因有炎性病变,小支气管黏膜水肿,造成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瓣作用,空气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肺泡内压力增高,肺泡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增加而破裂,形成含气囊腔。临床上X线与CT平扫结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  相似文献   

14.
肺泡癌X线诊断(附5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我院18年来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50例,对其平片、分层、CT及病理大切片进行分析,发现肺泡癌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是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反映。文中以X线表现结合病理所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不同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通过系列追踪片的观察,发现其各种X线表现可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壹期电焊工尘肺肺部不同HR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对比分析15例确诊为壹期电焊工尘肺的肺部HRCT资料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病理资料。HRCT检查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间隔时间在3~50天。15例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6.8)岁,电焊工工龄(8.8±3.5)年。将标本粉尘的量分为无、少量、中量和大量,将纤维化的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 HRCT上7例主要表现为小叶中心小叶核影的增大、增多,呈分支状线影;3例表现为小叶中心的磨玻璃密度的结节影,约4~8mm大小;5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与分支状线影混合存在。其中5例有轻度小叶间隔增厚,6例可见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病理学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肺泡群内大量尘斑,并可见肉芽组织和少量的胶原纤维,支气管粘膜下肺组织和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弥漫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偏光镜和普鲁士蓝铁染色证明尘斑中铁颗粒存在。弥漫性以分支状线影为主要表现的纤维化程度重于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t=9.00,P=0.00),但粉尘量以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较重(t=-4.71,P=0.001)。结论 HRCT可以显示电焊烟尘所致的肺内尘斑及其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应用及对血浆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TNF-α、IL-6、IL-10浓度的影响。方法对应用CBP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重症肺炎并发MODS的31例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血气及血浆、BALF中TNF-α、IL-6、IL-10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BP联合肺泡灌洗治疗后12 h、24 h及48 h,患者Cr和BUN水平显著下降,动脉血气分析中p H值、Pa O2/Fi O2、Pa 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CRP水平明显降低;血清及BALF中炎症因子TNF-α、IL-6在治疗后水平明显下降;而抑炎因子IL-10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1例患者26例存活,存活率77.4%。结论 CBP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救治重症肺炎并MODS,能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清除炎症介质,改善肺泡间质水肿,改善血氧供应,防止脏器损害进展,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发展规律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分析了13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简称DBAC)的胸部平片和CT扫描资料。提出了几个有特征性的征象:(1)磨砂玻璃征;(2)腺泡样结节;(3)病理性支气管气像。同时探讨了各种征象的病理基础,并对鉴别诊断和早期确诊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制糖业工人因接触蔗渣尘所致的过敏性肺泡炎(以下称作蔗尘肺),笔者的手头资料近期尚未见有类似的报道.现将本院收集的18例蔗尘肺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其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照分析支气管肺泡癌与非支气管肺泡癌所致肺叶实变的CT表现。支气管肺泡癌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36~76岁;对照组26例,包括肺结核8例、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8例、原因不明肺炎5例、放线菌病3例、淋巴瘤与肺梗塞各1  相似文献   

20.
呼气末正压、肺泡自身呼气末正压与支气管哮喘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姬淑君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呼气末正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62.25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机械通气治疗往往是重症哮喘的最后有效手段,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