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76例不同病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及45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高血压病Ⅰ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0.28±0.10)mg/L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病Ⅱ、Ⅲ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0.47±0.08)mg/L、(0.63±0.13)mg/L较高血压病Ⅰ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而且高血压病Ⅲ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较高血压病Ⅱ期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红  王兰 《北京医学》1997,19(1):49-49
  相似文献   

3.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永强  何冰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1,10(2):164-164,168
D 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在正常人体血浆中含量很低 ,但在很多病理状态下 ,其含量将升高 ,这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 D 二聚体的产生人体内存在着纤溶系统 ,其作用是溶解纤维蛋白 ,防止和清除血管内由于纤维蛋白沉着而引起的阻塞现象。在凝血酶作用下 ,纤维蛋白原先从α链上裂解出FPA ,生成纤维蛋白Ⅰ ;接着 ,从 β链上裂解出FPB ,生成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Ⅰ和纤维蛋白Ⅱ可以自行聚合成非交联的纤维蛋白 ,经ⅩⅢ因子作用后 ,形成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它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近年来 ,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呈逐渐上升之势 ,因此早期发现、治疗心血管疾病尤为重要。我们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浆D二聚体 ,探讨二者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 高血压 43例 ,男 2 7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4 7.5± 12 .7)岁 ,动脉粥样硬化 34例 ,男 2 1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4 6 .7± 9.3)岁 ;冠心病 2 7例 ,男 18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2 .4± 14.8)岁 ;心肌梗死 14例 ,男 9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5 .9± 16.7)岁。…  相似文献   

5.
6.
冠心病D—二聚体的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关明媚  毛平 《广州医药》1996,27(3):45-46
对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发现白血病患乾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较高,提示白血病患者可能存在着临床上未注意到的针溶状态,且D-二聚体水平随病情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5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在肿瘤组中以胃癌最高,依次为食管癌,原发性肝癌和大肠癌,胃癌与大肠癌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9例肿瘤患者术后D-二聚体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提示动态测定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肿瘤患者的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检测可溶性上皮性钙粘附素(sE-C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7例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及11例正常人尿中sE—CD的水平.对比各组间指标并结合肿瘤生物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sE—CD水平高于正常人和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尿中sE-CD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呈正相关.与肿瘤大小及个数无关:复发患者尿中sE—CD水平高于初发患者。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sE—CD水平升高.与膀胱肿瘤的生物学性质有密切关系,对于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估计肿瘤的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银染法于术前检测85例表浅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在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3个月和6个月时再检测尿端粒酶活性,同时行膀胱镜检查.结果术前85例表浅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为81.18%(69/85);术后67例获随访,6个月内尿端粒酶检测持续阳性者复发率为55.56%(20/36),持续阴性者复发率为19.23%(5/2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例3个月为阴性而6个月转阳性者均复发,而3例3个月为阳性而6个月转阴性者均未复发.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表浅膀胱癌早期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陈杰  虞伟星  马文勇  范晓松  何非平  夏未杰  李波军 《浙江医学》2017,39(20):1756-1758,1808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配体5(CCL5)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CL5在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和2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膀胱癌和正常组织中CCL5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CCL5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膀胱癌组织,膀胱癌组织中随着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增加,CCL5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CCL5在低级别与高级别膀胱癌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7.3%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分期Ta~T1和T2~T4CCL5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3%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本组患者随访7~117个月,Kaplan-Merier分析CCL5高表达阳性率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0.01);多因素研究分析,CCL5的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8)。结论CCL5的表达阳性率在膀胱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检测CCL5的表达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性激素在膀胱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1例男性膀胱癌患者及 2 7例同年龄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的雌二醇 (EstradiolE2 )、孕酮 (ProgesteroneP)及睾酮 (TestosteroneT)水平。结果 :男性膀胱癌患者血清E2 、P、T分别为 44.98± 2 0 .96pg ml( x±s) ,0 .37± 0 .18ng ml( x±s) ,6 .2 5± 2 .37ng ml( x±s) ,而正常对照组E2 、P、T分别为 5 6 .0 1± 13.5 0pg ml( x±s) ,1.14± 0 .37ng ml( x±s) ,5 .15± 1.37ng ml( x±s) ,两者比较膀胱癌组T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E2 、P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膀胱癌的发生可能与性激素代谢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鉴别尿液中癌细胞来源。方法应用全自动AXSYM发光免疫分析仪对32例尿癌细胞阳性者进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TPSA比值测定,分为前列腺癌(PCa)组、膀胱癌伴前列腺增生(BPH)组、膀胱癌不伴BPH组,分别与正常体检对照组对照。结果PCa组TPSA、FPSA与正常人及膀胱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FPSA/TPSA与正常人及膀胱癌不伴BP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Ca组TPSA、FPS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膀胱癌组,FP-SA/TPS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膀胱癌伴BPH组,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PSA测定可作泌尿系肿瘤来源于前列腺还是非前列腺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WIST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65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5例膀胱癌组织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WIST阳性率分别为69.2%(45/65)和0,TWIST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数目无关(U值分别为0.780、1.122、0.810,P>0.05),但与膀胱癌组织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的分期以及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U值分别为8.375、3.277、2.255,P<0.05)。随着膀胱癌细胞分化越差,浸润越深,TWIST蛋白染色阳性率逐渐上升,TWIST阳性率升高,提示复发风险增加。结论:TWIST蛋白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WIST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复发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无相关性。检测TWIST蛋白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与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韩惟青 《海南医学》2013,24(13):1951-1953
目的观察尿脱落细胞CK20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方法检测35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CK20的表达情况,并与30例非肿瘤疾病患者CK20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5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CK20 mRNA阳性率为94.29%(33/35),而非肿瘤疾病患者阳性率仅为3.33%(1/30),两组CK20 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法检测尿脱落细胞CK20 mRNA的敏感性为94.26%,特异性为96.67%。不同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的尿脱落细胞CK20 mRNA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脱落细胞CK20在膀胱癌尿液中表达的敏感率及特异性较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膀胱肿瘤标记物,RT-PCR检测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CK20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elta N p63(△Np6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TCCB患者肿瘤组织、11例对照组膀胱组织△Np6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Np63蛋白表达与TCCB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43例TCCB组织中△Np6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43/43),对照组膀胱组织中△Np6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18.2%(2/11),TCCB组△Np6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临床分期肿瘤组织中△Np6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强度,各组间△Np6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理分级肿瘤组织中△Np6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强度,各组间△Np6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C-CB组△Np6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提示△Np63与TCCB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TCCB发生的重要促进因素,△Np63蛋白表达水平与TCCB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没有相关性,故△Np63在TCCB进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癌的综合治疗。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3年8月收治的112例膀胱癌患者,男69例,女43例,平均年龄56岁。采用手术方法有三种,一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二为膀胱部分切除术,三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采用膀胱灌注化疗与全身化疗。结果:61例Ta-T2期行TUR-BT术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为21.3%,5年死亡率为9.8%。31例T1~T2期行膀胱部分切除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为22.6%,5年死亡率为16.1%。20例T1~T3膀胱根治切除术后患者5年复发率为30%,5年死亡率为35%。结论:膀胱癌易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患者肿瘤不同分期病理类型及身体状况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术后加强复查随访,可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陈力  张弦  林尔将  洪诗哲 《浙江医学》2009,31(3):286-288
目的 分析四连接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14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四连接素的表达,比较其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的差别,并分析四连接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四连接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者(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T1~T4期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a期患者(均P〈0.05),T2~T4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1期患者(P〈0.05);不同病理分级中,仅G3级别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高于级别G1、G2患者,G1、G2级别患者四连接素阳性表达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四连接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四连接素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浸润和转移的过程,是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