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 32及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增强自杀基因旁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六味地黄丸(32 g·kg·d-1)与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大鼠,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采用不同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分别对CBRH7919细胞进行处理。实验分为4组,即空白组(体积分数为10%空白鼠血清),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高、中、低浓度组(10%,5%,2. 5%含药鼠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癌细胞Cx32蛋白及mRNA表达,应用光漂白恢复技术检测各组肝癌CBRH7919细胞GJIC功能。结果:(1)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对CBRH7919细胞Cx32的表达具有浓度依赖性上调作用(P 0. 05,P 0. 01),尤其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增多。(2)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各剂量组均可提高Cx32 mRNA表达(P 0. 05,P 0. 01),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3)光漂白恢复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各组的平均荧光恢复率高于空白组,并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趋势。结论:六味地黄丸增强自杀基因旁杀伤效应的机制与缝隙连接有关,可能是通过增加CBRH7919细胞Cx32在细胞膜上的定位,提高Cx32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从而增强GJIC功能而达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增效作用的缝隙连接机制。方法 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分别为2.5%、5.0%、10.0%六味血清)及10.0%对照血清。 采用RT-PCR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B16细胞株的缝隙链接蛋白(Cx)26和Cx43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对B16细胞Cx26和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Cx26-309、Cx26-337、Cx26-367、Cx26-2098 SiRNA对Cx26的干扰效率,选用干扰效率最高的Cx26-2098 SiRNA干扰Cx26基因后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HSV-tk/GCV的旁观者效应;MTT法检测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功能(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抑制剂甘草次酸(GA)对六味地黄丸联合tk/GCV系统对B16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实验设为对照血清组,2.5%、5.0%、10.0%六味血清组(简称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血清联合GCV组,低、中、高剂量联合GCV组,低、中、高剂量联合GCV加GA组。GCV终浓度为20 mol/L,GA终浓度为50 mol/L。结果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提高B16细胞中Cx43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具有量效依赖关系;对Cx26 mRNA与蛋白的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低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而高剂量是能上调其表达;SiRNA干扰Cx26基因表达后,六味地黄丸联合自杀基因治疗的旁观者效应与没有干扰前比较无明显的变化;低、中、高剂量联合GCV组在GA阻断前细胞抑制率(48.75%、59.39%、69.28%)与阻断后细胞抑制率(29.14%、38.71%、58.13%)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效作用与缝隙连接机制有关,可能是通过提高Cx26和Cx43等缝隙连接蛋白表达而达到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基因治疗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表达的影响,初步阐明六味地黄丸对肝癌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机制是否与缝隙连接相关。方法: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六味地黄丸治疗组(ig六味地黄丸10 g·kg-1·d-1)、自杀基因治疗组(ip丙氧鸟苷100 mg·kg-1·d-1)、联合治疗组(ig六味地黄丸10 g·kg-1.d-1+ip丙氧鸟苷100 mg·kg-1.d-1);选用H22与H22/tk细胞株皮下接种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取荷瘤小鼠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制片,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Cx26,Cx32,Cx43蛋白表达。结果: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Cx43在癌旁组织,特别是有纤维组织浸润部位表达呈强阳性,而在癌结节中肿瘤细胞表达相对较弱;Cx26,Cx32在肿瘤细胞特别是脂肪组织浸润附近的癌组织中呈现强阳性表达。与肿瘤模型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则能增强Cx26,Cx43,Cx3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六味地黄丸和自杀基因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能明显提高Cx3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自杀基因治疗能增强Cx26,Cx43,Cx32蛋白表达,尤其是促进Cx32的表达,提示六味地黄丸增强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的机制与缝隙连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杀伤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增效作用.方法:按CBRH7919/tk占总细胞数10%的比例混合CBRH7919与CBRH7919/tk细胞,分别接种96孔板,每孔加细胞悬液100 μL(2×103个/孔),设置对照组、低、中、高3种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组、GCV组、各浓度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联合GCV组;培养24h后分别加入入血成分马钱素和丹皮酚(质量浓度均为25,50,100 μmol·L-1),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獐牙菜苷(浓度均为37.5,75,150 μmol·L-1)5种化合物和5种化合物混合组分(质量浓度为0.0067,0.0135,0.027 g·L-1);及其混合组分(质量浓度为0.034 g·L-1)作用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占培养液体积分数7.5%,15%,30%),设6个复孔,37℃,5% CO2培养箱培养72 h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检测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及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对自杀基因系统杀伤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自杀基因系统联合马钱素、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獐牙菜苷和丹皮酚5种化合物及5种化合物的混合组分,均未显示其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的直接增效作用;但含药上清联合GCV组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72±3.12)%,(26.68±1.92)%,(30.50±3.53)%;与单独自杀基因(10% tk/GCV)组抑制率(15.37±3.9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q值分别为1.50,1.75,2.24,均大于1.15,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某些活性物质,并发挥了对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肝癌CBRH7919细胞杀伤的增效作用,这些淋巴细胞产生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可能才是六味地黄丸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增效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对自杀基因系统(HSV-tk/GCV)杀伤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效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丹皮酚、马钱素、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和獐牙菜苷5种化合物及其混合组分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的影响;入血成分混合组分处理脾淋巴细胞后培养上清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示踪法分析含药淋巴细胞上清对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及Western blot分析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MTT法检测含药淋巴细胞上清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的增敏作用。结果 HSV-tk/GCV联合丹皮酚、马钱素、莫诺苷、5-羟甲基-2-糠酸和獐牙菜苷5种化合物及5种化合物的混合组分,均未显示其对自杀基因的杀伤有直接增效作用;而混合组分处理脾淋巴细胞后培养上清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含药淋巴上清可明显促进Cx43表达,改善B16细胞间缝隙通讯功能。含药淋巴上清对HSV-tk/GCV的B16细胞杀伤敏感性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六味地黄丸主要入血成分可能刺激脾淋巴细胞产生某些活性物质,并对HSV-tk/GCV杀伤B16细胞起增效作用,这些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可能才是六味地黄丸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增效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其增效机制可能与改善B16细胞间GJIC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六味地黄丸是否增强单纯疱疹病毒核苷激酶/更昔洛韦(HSV-tk/GCV)自杀基因疗法对小鼠黑 色素瘤的免疫杀伤效果,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索。方法采用Western Blot 实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六味地 黄丸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水平及膜定位的影响;通过荧光黄染料、钙黄绿素荧光传输实验检测六味 地黄丸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B16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PI/Hoechst 染色实验检测CD8+ T 细胞对B16 细胞的免疫杀伤效果;CD8+ T 细胞激活实验观察GJIC 在六味地黄丸增强对小鼠黑色素瘤免疫杀 伤中的作用。结果自杀基因疗法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较单独应用自杀基因疗法能更显著地抑制肿瘤生长; Western Blot 及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六味地黄丸组Cx43 表达明显上调,荧光传输实验显示六味地黄丸组B16 细 胞GJIC 功能显著增强;PI/Hoechst 染色实验显示,六味地黄丸组CD8+ T 细胞对B16 细胞的免疫杀伤效果更加 显著,阻断Cx43 后,对B16 细胞的免疫杀伤效果则被逆转,同时CD8+ T 细胞的激活也被减弱。结论六味 地黄丸可通过上调B16 细胞中Cx43 的表达,改善GJIC 功能,促进肿瘤抗原的交叉提呈,更强地激活CD8+ T 细 胞以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素钠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影响。方法:丹参素钠与丙氧鸟苷(GCV)分别或共同作用于大鼠肝癌CBRH7919的tk-细胞,以及含5%tk 细胞的tk 和tk-混合细胞,MTT检测各组存活率,两两比较各组存活率的差异,用q值分析药物与自杀基因系统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为协同性。结果:丹参素钠12.5、25、50、100 mg/L作用于CBRH 7919细胞72h存活率分别为87.8±12.4%、46.0±6.4%、20.2±4.6%、8.9±1.2%;IC50为24mg/L。10mg/L和50mg/L组的丹参素钠联合5%tk /GCV组的细胞存活率比单纯丹参素钠或单纯自杀基因组明显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值均>1.15。结论:丹参素钠有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并能协同性增强tk/GCV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证左归丸含药血清抗MC3T3-E1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其调控Cx43表达及功能有关。方法:将培养细胞分为:正常A组、对照B组、左归丸含药血清C组。后两组采用血清饥饿法诱导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x43mRNA、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爬片Cx43蛋白分布及定量;放免法检测细胞上清液c AMP含量。结果:左归丸可明显降低血清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B、C组比较P0.01或P0.05。血清饥饿还导致Cx43mRNA及蛋白表达、蛋白荧光分布及MOD值、细胞上清液c AMP含量显著减少,而左归丸可显著提高上述指标,B、C组比较P0.05。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通过调控Cx43表达及功能,发挥抗MC3T3-E1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MC3T3-E1细胞增殖以及对Runx2、FOXO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六味地黄丸混悬液,对成年Wistar大鼠进行灌胃,获取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常规培养MC3T3-E1细胞24 h后更换含10%不同浓度含药血清的培养基,分别培养48 h和72 h后用CCK-8法检测MC3T3-E1细胞的增殖;对MC3T3-E1细胞进行诱导培养22天后进行饥饿培养24h,随后更换含10%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培养72 h后检测Runx2、FOXO1 mRNA表达。结果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均能明显促进Runx2 mRNA的表达(P0.01),高剂量组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的FOX0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同时能促进Runx2、FOXO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KCl诱导PC12细胞内Ca2+浓度及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株(大鼠肾上腺嗜铬肿瘤细胞株),经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保护48 h后,加入150 mmol.L-1KCl刺激后,应用细胞活性检测(MTT法)观察细胞活性和应用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方法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Ca2+浓度变化的影响,RT-PCR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CaMK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10%六味地黄丸血清[细胞吸光度(A)为(1.15±0.09)]能显著提升细胞存活率,与模型组[细胞吸光度(A)为(0.47±0.1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C12细胞经10%六味地黄丸血清预保护48 h后静息钙强度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50 mmol.L-1KCl刺激后,经10%六味地黄丸血清预保护48 h的细胞内Ca2+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同时细胞内CaMK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KCl诱导PC12细胞内钙超载有抑制作用,且可提高细胞内CaMKⅡ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MC3T3-E1细胞后,对上清液中羧化、未羧化两种状态的骨钙素的作用,并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及糖尿病的共同物质基础。方法制作六味地黄丸混悬液,对成年Wistar大鼠进行灌胃,获取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分为含药血清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MC3T3-E1细胞诱导培养22天后进行饥饿培养24 h,随后更换含10%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分别培养24 h、48 h、72 h后,各组吸出1 ml上清液,检测羧化及未羧化骨钙素;培养72 h后检测骨钙素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骨钙素mRNA表达比较,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骨钙素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上清液中未羧化骨钙素比较:含药血清中剂量、高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P0.01)。上清液中羧化骨钙素比较: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在培养48 h时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中剂量组在培养24 h、72 h时也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在培养72 h时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和中剂量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促进MC3T3-E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羧化与未羧化骨钙素的含量,提示骨钙素可能就是六味地黄丸治疗两种疾病,即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剂量大鼠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并培养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分别给予以下分组处理:空白(NG)组,高糖(HG)组,HG+对照血清组(10%对照血清),HG+低剂量组(2.5%六味地黄丸血清+7.5%对照血清),HG+中剂量组(5%六味地黄丸血清+5%对照血清),HG+高剂量组(10%六味地黄丸血清)。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处理24,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观察系膜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变化,使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和ICAM-1分泌量,RT-PCR法检测系膜细胞MCP-1和ICAM-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高糖组在培养的24,48 h内系膜细胞的增殖活性、上清液中MCP-1和ICAM-1的含量,MCP-1和ICAM-1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高糖组比较,5%和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均能逆转上述变化(P0.05),且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高糖可致系膜细胞增殖活性和MCP-1和ICAM-1的表达上调,六味地黄丸可降低增殖活性,减少MCP-1和ICAM-1分泌,下调MCP-1和ICAM-1 mRNA表达,从而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树突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SD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作用下的细胞生长情况,进行细胞计数及细胞活力测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作用下的细胞增殖变化,寻找最佳六味地黄丸浓度和作用时间;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2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成熟型DC含药血清组显著促进DC细胞增殖,且这种增殖在含药浓度15%,作用时间48 h时最为显著。其IL-12分泌量显著提高(P<0.05)。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培养的成熟型DC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具有增殖刺激作用,且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作用增强(P<0.05),呈量效关系。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具有诱导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情况,以酶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的影响,油红O染色方法测定其对细胞内脂肪积聚的影响。结果10%以内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分化过程中的GPDH升高有抑制作用,而对于分化过程中的脂肪积聚则有促进分解的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能促进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血中移行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军  张宁  孙晖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81-1884
目的:首次进行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知柏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的血中移行成分的比较研究,试图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角度初步阐明地黄丸类方的配伍规律。方法:利用RP-HPLC建立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给药后的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比较分析,确定各复方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而通过单味药样品的对照,鉴定出衍生方与主方的差异血中移行成分及生药来源。结果:六味地黄丸及类方出现了14个共有血中移行成分,另外,知柏地黄丸产生了5个血中移行成分,桂附地黄丸产生了2个特有血中移行成分。结论:血中移行成分的数目与状态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层面上反映了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功效上的异同,提示从经典方剂及其类方的体内成分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将是阐明复方配伍规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小鼠自发乳腺癌的影响。方法:以清洁级昆明小鼠雌性种鼠自发乳腺癌为模型,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直至濒死期,瘤块病理分析用HE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周期蛋白D3(cyclin D3)基因表达的产物用RT-PCR及Western bloting方法。结果:六味地黄丸组的瘤组织分化优于对照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瘤块中VEGF和cyclin D3基因表达产物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抑制乳腺癌的生长,促进细胞分化,可能的机制是抑制VEGF和cyclin D3基因表达。d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对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兔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兔用Hu lth法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六味地黄汤灌胃,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治疗第4、8、12、24周后每组各取2只动物,用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关节滑液NO水平,关节软骨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内结构变化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病理改变,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结果:空白对照组NO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实验组(8周,P<0.05;12、24周,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病理变化总积分、软骨细胞病理改变积分和软骨表层病理改变积分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关节液中NO含量显著相关。结论:六味地黄汤对兔膝关节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退变具有保护作用,通过NO诱导途径减少软骨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肾虚型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塞络通组;各试验组按照15 mg·kg-1连续sc氢化可的松40 d,第20天时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6μg建立肾虚型老年痴呆动物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从第21天开始,六味地黄丸组小鼠按8 g·kg-1 ig六味地黄浓缩丸,塞络通组小鼠按32 mg· kg -1 ig塞络通,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相同体积每日ig蒸馏水.从第31天开始观察、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及状态、学习记忆能力、自主活动、抗疲劳能力、血清皮质酮含量、免疫学指标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自主活动受到抑制,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受损,跑步力竭时间缩短,胸腺和脾指数降低,脾细胞刺激指数降低,血清皮质酮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组小鼠的体重增长、自主活动、水迷宫上台潜伏期及游出率、跑步力竭时间、胸腺和脾指数、脾细胞刺激指数、血清皮质酮值等得到明显改善(P<0.05,P<0.01),而塞络通组小鼠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六味地黄丸对肾虚型老年痴呆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而塞络通不适合用于改善肾虚症状.  相似文献   

19.
UFLC-ESI-IT-TOF鉴定六味地黄丸中的化学成分和代谢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定六味地黄丸中的化学成分和代谢成分。方法:采用超快液相色谱梯度洗脱,飞行时间质谱正负离子同时检测。结果:在六味地黄提取物中鉴定了40 种化学成分,在大鼠血中鉴定了6 种原型药物和9 种代谢产物,并推断了以上产物的代谢途径。结论:UFLC-ESI-IT-TOF 方法适合于复杂中成药样品的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六味地黄丸中的化学成分和代谢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