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洪强  王盛 《右江医学》2005,33(2):169-170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11%[1]。传统方法采用拉拢张力缝合,缺损较大者修补后复发率高。1999 年 12 月至 2004 年 6 月我院利用聚丙烯网片施行腹壁大切口疝(疝环直径≥5cm)修补术 20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性8 例,女性 12 例,年龄 33~78岁,平均62.5岁,其中上腹正中切口疝 2 例,下腹正中切口疝5例,右下腹直肌旁切口疝 8 例,左下腹直肌旁切口疝5例;4例为复发疝,其中2例为2次复发。疝环最小直径为5 cm,最大直径为 18 cm,平均 8.5 cm。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  相似文献   

2.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 ,文献报道发生率在 2 %~ 11% [2 ] ,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近来 ,国内学者相继报道了一些修补方法[3,4 ] 。笔者对本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11例腹壁切口疝采用自体组织重叠修复治疗 ,取得满意结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4例 ,女 7例。年龄4 0~ 72岁 ,平均 5 7岁。发生切口疝均为腹壁直切口 ,其中右上腹直肌切口 6例 ,右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 3例 ,右下腹直肌切口 1例 ,下腹正中切口 1例。因术后切口感染 7例 ,切口裂开再缝合 3例…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疝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的人数逐渐增多,患病率也逐年提高。这往往与患者体质、年龄、原切口感染及伴发其他疾病有关。笔者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3年10月28例中小腹壁切口疝病例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中,男性为11例,女性为17例,年龄46-82岁,平均68.4岁,以脐平面为界,上腹占9例,下腹部为19例。距第一次手术后出现腹壁疝最长时间为15年,最短出现为一个月。本组中右肋缘下切口疝1例,上腹正中切口疝3例,右侧经腹直肌切口疝12例,阑尾麦氏切口疝4例,下腹正中切口疝8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1年2月~2001年6月应用涤纶布修补腹壁缺损4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7~72岁,平均56岁。右腹直肌切口26例,左腹直肌切口5例,麦氏切口3例,上腹正中切口8例,右肋缘下切口  相似文献   

5.
1978年~1998年,我院共行腹部手术16 382例,发生腹部切口裂开31例,占0.19%,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22~77岁,平均56.4岁。上腹正中切口4例,右上旁正中切口10例,右侧经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16例,左上腹旁正中切口1例。连续缝合腹膜8例,间断缝合腹膜23例。  相似文献   

6.
耻骨旁切口疝(Incisional parapubic bemia)是一种少见的腹壁切口疝,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充分,误诊断为腹股沟直疝或混合于普通的腹壁切口疝,导致术后复发,先前我们曾报道过用聚丙烯网片成功修补的耻骨旁切口疝5例,本文报道用聚丙烯网塞修补耻骨旁切口疝3例。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3例病人全为男性,年龄58~82岁,平均72.6岁。既往手术史:2例前列腺肥大取下腹部正中切口行前列腺摘除术,1例膀胱结石取下腹部正中切口行膀胱切开  相似文献   

7.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肖乾虎  曾辉 《四川医学》2000,21(1):10-12
目的 进一步了解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外疝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年4月至1999年7月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外疝68例次,共62例病人,其中腹股沟斜疝55例,直疝2例,腹壁切口疝4例,脐旁疝1例。60岁以上占72.6%,最高年龄为88岁。结果 本组无死亡,切口无感染,一期愈合,术后3 ̄7天出院(90%病人手术后3天出院)。合并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肝硬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采用Jean Gosset及北京友谊医院介绍之自体腹壁皮条连续缝合修补术,治疗8例腹壁巨大切口疝均获成功。具体方法如下: 沿疝环边缘做椭圆形腹壁切口,依疝环大小切取20×10cm~2的腹壁皮片,清除全部皮下脂肪,以同心旋转方式将皮片剪成2cm宽,60~70cm长之皮条,并将皮片中心之原手术疤痕切除,将皮条浸泡在庆大霉素溶液中备用。解剖疝囊,并沿腹直肌前鞘表面游离切口两铡皮瓣达两侧腹直肌的外缘。于近白线处切开腹直肌前鞘,游离腹直肌后方,切除过多的疝囊,缝合腹膜。用止血钳经腹直肌后于腹直肌边缘处穿透腹直肌前鞘,将备好之皮条穿入以真皮面  相似文献   

9.
本科自1999年8月至2000年1月采用济南世纪生物粘合剂研究所生产的WAB生物粘合剂,粘合普外科手术切口41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41例中男11例,女30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6岁。甲状腺手术领状切口11例,胆囊切除经腹直肌切口10例、经肋缘下切口9例,经腹直肌切口胆囊切除合并胆总管探查3例,上腹正中切口胃癌根治术3例,阑尾切除经腹直肌旁切口2例、经麦氏切口1例,斜疝修补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切口最长20cm,最短5cm。2)粘合方法:按常规缝合皮下各层,认真止血,干纱布擦去切口内渗液,助手用组织钳钳夹对…  相似文献   

10.
腹壁缺损而引起的严重的腹壁疝的治疗方法有多种 ,聚丙烯网片修补是其中的一种。我院近 10年来采用此法修补5 5例。其中有 5例属难治性复发性切口疝。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5 5~ 6 5岁 ,平均 5 9岁。男性中 3例为经腹前列腺摘除术后 ,1例为膀胱切开取石术后 ,4例均为下腹正中切口 ,术后出现切口疝 ;1例女性为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癌根治术后 ,为中下腹左旁正中切口 ,术后切口感染并出现切口疝。 5例均为行单纯切口疝修补术后而再次复发性疝 ,病史 0 .5~ 4年。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  相似文献   

11.
我们时常在临床上遇到一些腹部手术后再次就诊的病例,其主诉为切口瘢痕处起包,经过检查而诊断为腹壁切口疝。壁腹切口疝是医源性腹壁疝,为腹壁切口的并发症,临床上较多见,占全部腹外疝的第三位,发病率约2~3%。它是指腹部手术后腹内脏器自腹壁切口脱出,又称手术后疝。一、病因 (一)切口愈合不良 1.感染切口感染是形成切口疝的主要原因之一。切口疝有切口感染史的比例约占全部病例的50%。切口感染使筋膜、肌肉坏死腐脱,腹壁各层缝线脱落,腹壁各层哆裂致腹壁强度减低,内脏通过瘢痕愈合的腹壁软弱处向外突出。 2.肥胖、高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维生素  相似文献   

12.
段珊  张成友 《海南医学》2002,13(1):29-30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41例 ,男 34例 ,女 7例 ,年龄2 2— 77岁 ,平均年龄 5 6 .4岁 ,5 0岁以上者 35例 ,其中患慢支炎、肺气肿合并低氧血症者 18例 ,贫血、低蛋白血症 8例 ,恶性肿瘤合并有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 7例 ,阻塞性黄疸合并低蛋白血症 3例 ,糖尿病 2例 ,切口感染 2例 ,麻醉意外后出现去大脑强直、腹内压增高 1例。41例中取上腹正中切口 4例 ,右旁正中切口 16例 ,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2 0例 ,左上腹旁正中切口 1例。连续缝合腹膜 12例 ,间断缝合腹膜 2 9例。 2 3例在原切口旁放置有引流管或烟卷引流。切口裂开中全层裂开 30例 ,不全裂开 …  相似文献   

13.
由于剖宫产的增加。腹壁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也相应增加。甚至腹壁及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裂开达腹直肌前鞘,由于手术切口相对较大。多数医师(尤其是基层)多采用保守治疗使切口逐步生长、愈合的方法。病程长。病人及家属难以接受。甚至由此引起医疗纠纷。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腹壁切口裂开达腹直肌前鞘的22例患者。进行2次缝合。术后7日拆线,愈合2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4-68岁,发病时间3—11 天,所有患者入院前作过不同程度抗感染治疗,4例入院时伴有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35例选择麦氏切口,16例选择腹直肌旁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手术。术中发现阑尾根部穿孔者  相似文献   

15.
腹直肌带蒂肌皮瓣治疗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绍明  陶宏炜  徐小平  张珩 《医学争鸣》2005,26(16):1496-1498
目的:探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胸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胸骨骨髓炎5例患者,经反复清创并长期换药治疗不能愈合,行感染胸骨及部分肋软骨切除,范围可达胸骨角水平,后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术后肌皮瓣成活良好,无坏死,I期愈合4例,再次植皮后愈合1例.结论:心脏术后胸骨骨髓炎经彻底清除感染胸骨髓和用带血管蒂的腹直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补片在修补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7~84岁,平均65岁.15例患者疝环直径3~18 cm,平均10 cm.均采用聚丙烯补片植入肌后筋膜前或腹膜前修补.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口感染1例,经敞开切口,未取补片,多次换药,切口愈合.本组15例均得到随访,随访3~50个月,1例复发.结论 采用聚丙烯补片植入肌后筋膜前或腹膜前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腔手术后对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影响。方法:170例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局麻下用高位旁正中切口施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结果:全部患者未发生脏器损伤,手术成功率高。结论:高位旁正中切口用于盆腔手术后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可避开腹壁瘢痕粘连,避免脏器损伤,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许焕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43-3644
目的:探讨盆腔手术后对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影响。方法: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的1 150例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在我站局麻下用高位旁正中切口施行经度输卵管结扎术。结果:全部患者未发生脏器损伤,手术成功率高。结论:高位旁正中切口用于盆腔手术后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可避开腹壁瘢痕粘连,避免脏器损伤,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较大标本取出中的最佳切口选择.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但手术标本不能由穿刺孔直接取出者共157例,男104例,女53例;年龄23~80岁,平均58.2岁.其中肾癌111例,肾盂癌24例,输尿管癌17例,直径6 cm以上的大体积肾上腺肿瘤5例.研究组78例,采用经腋前线腹直肌旁直切口取出标本;对照组79例,采用扩大髂脊上穿刺孔横切口取出标本.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种类、切口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3分,平均持续2d,无肌间出血,7例(9%)存在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无局部腹壁膨出;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4分,平均持续3d,4例(5.1%)出现肌间出血,49例(62.0%)存在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52例(65.8%)出现局部腹壁膨出.2组术后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有无肌间出血、有无周围皮肤感觉异常以及有无腹壁膨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经腋前线腹直肌旁直切口取出标本具有疼痛轻、持续时间短、无腹壁膨出、无血肿且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少等优点,是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时将较大标本完整取出较合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取腹膜前腹直肌后鞘下置入术,3例采取腹直肌前鞘上补片置入术,9例置于腹膜下补片置入术,随访1~36个月。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4例复发,经再次修补后治愈。结论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效果良好,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