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调查区位于E85°~86°,N43°12′~44°,属北天山伊连哈比尔尕山北坡。1988年8月从调查区自毙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脏器分离到1株鼠疫杆菌,从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的体外寄生蚤—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deztysuensis)分离到2株鼠疫杆菌。首次确定沙湾县天山山地存在以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为宿主的双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传播媒介为Oropsylla silantiewi和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现查出疫源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1964~1965年相继证实乌鲁木齐县所属天山山地的林斑灌丛中有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分布,并证实该地理景观存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已判定11块鼠疫自然疫源地,共发现蚤类583种,有51种可自然感染鼠疫菌,天山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在自然条件下携带鼠疫菌的跳蚤有9种。我们在鼠疫监测和鼠疫防治工作中,对主要传播鼠疫的媒介蚤进行分类鉴定很重要,方法是对采集的跳蚤进行清除内脏、消毒、脱水等一系列措施后  相似文献   

4.
调查区位于东经88°33′~90°40′,北纬37°20′~38°20′。包括部分西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北翼支脉。1985年6~8月,在调查区内捕到啮齿动物15种,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s)为高寒草原带内啮齿动物的优势种。用路线目视法调查,旱獭密度为每公顷0.44只。采到蚤28种,其中Neopsylla angustimanubra,Parancopsylla clavata,Frontopsylla hetera和Paradoxopsyllus spinosus为自治区内新记录种。Oropsylla silantiewi和Callopsylla dolabris是旱獭的主要寄生蚤,其在旱獭体的蚤指数分别为1.49和0.92。用细菌学方法检验各种动物2029只、体外寄生物868组7417只,共检出鼠疫菌24株。其中,从旱獭检出16株、Mus musculus 1株、Oropsylla silantiewi 3株、旱獭虱3株、革螨1株。旱獭自然染菌率为0.93%。用被动血凝法检验各种动物血清1350份,从旱獭和牧犬中各检出鼠疫FI抗体阳性血清3份,其阳性率分别为0.33%和12.5%。 根据以上资料,首次判定调查区内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为Marmota himalayana,主要传播媒介为Oropsylla silantiewi,动物鼠疫在调查期间内均有流行。现已查出的疫源地面积约为9.7万公顷。  相似文献   

5.
6.
沙湾山地位于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处于玛纳斯山地和鸟苏山地鼠疫疫源地之间;东起于玛纳斯河,西至小安集海河。自1976年以来,在沙湾山地鹿角湾、达子庙、石头沟、白杨沟、大牛、博尔霍拉等地开展了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共捕啮齿动物8种,调查区内鼠疫主要宿主动物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采到蚤16种,灰旱獭主要寄生蚤为谢氏山蚤与斧形盖蚤长。尾黄鼠主要寄生蚤为 Citellophilus tesquorum altaicas。用间接血凝从鹿角湾牧犬血中检出阳性12份,博尔霍拉牧犬血中检出阳性2份;反向血凝从自毙獭中检出阳性2份。用细菌学方法从博尔霍拉自毙獭体内分离出鼠疫菌1株,从黄鼠的方形黄鼠蚤中分离出鼠疫苗2株。根据以上资料,首次判定沙湾山地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后山博尔霍拉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为宿主的双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现已查出的疫源地面积约为1600公顷。  相似文献   

7.
多伦县首次发现鼠疫自然疫源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伦县历史上没有动物鼠疫的记载。该县在地理位置上与鼠疫疫区相毗邻,景观也基本相似,交界处没有天然屏障相阻隔。由于以往没有对该地区进行系统的调查,境内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的疑问一直被各级领导和鼠防专业人员所关注。从1995年开始,由盟鼠疫防治站牵头,成立了盟、县两级联合调查组,在全县境内展开了鼠疫自然疫源性调查。1996年7月首先在该县的耗来沟乡羊盘沟村和小河村从达乌尔黄鼠(简称“黄鼠”)中查出了阳性血  相似文献   

8.
1986年6~8月对塔什库尔干县东部(N37°15′~37°50′,E75°20′~76°10′)的红旱獭分布区进行了调查,调查面积为5676km~2。在区内捕获啮齿动物5种,其中红旱獭(Marmota caudata)为区内优势种,分布较广,连续性较强,平均密度0.17匹/公顷。搜集跳蚤11种,其中Brevictenidia mikulini为新疆新记录种。Oropsylla silantiewi为采集到的唯一旱獭寄生蚤,体獭指数为0.24。用常规细菌学方法检验红旱獭1608只,未分离到鼠疫杆菌。用被动血凝试验和放免沉淀试验检测旱獭血清956份,牧犬血清89份,未发现鼠疫FI抗体。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及既往资料综合分析,推测调查区存在鼠疫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9.
在乌鲁木齐南山阿克塔什鼠疫疫源地发现褐家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南山阿克塔什鼠疫疫源地位于东经86°47′~87°,北纬43°18′~43°22′、属森林草原带,海拔高度为1800米。1985年由该地自毙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体内分离到鼠疫强毒菌,1987年以来,每逢夏季,均有大批旱獭死亡,每年都由自毙旱獭体内及体外寄生蚤分离到强毒鼠疫菌及鼠疫噬菌体。  相似文献   

10.
沙湾县山地前山带鹿角湾属天山山脉伊连哈比尔尕山北坡,介于东经85°04′~85°11′,北纬43°53′~44°之间,海拔在1400~3000米,多为山地森林草原带。该地主要鼠疫宿主动物为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主要媒介为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1990年细菌学检验灰旱獭419只,检出鼠疫菌5株;结合其它生态地理资料,判定沙湾县山地前山带鹿角湾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认为是以灰旱獭为主要贮存宿主的单宿主鼠疫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12.
沙湾南山位于天山山脉伊连哈比尔朵山北坡,居与玛纳斯和乌苏两鼠疫疫源地之间,该县多年一直被视为疑似鼠疫疫源地。为早日探明该县山地是否存在鼠疫,1984年我们开展了鼠疫F_1抗原不完全抗体的调查,同年在鹿角湾山地发现6只牧犬血清阳性。次年又获牧犬血清鼠疫放免阳性,最高滴度  相似文献   

13.
扎鲁特旗位于通辽市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19°14′~121°57′北纬43°50′~45°45′。总面积17 000 km2,辖18个苏木(乡、镇),400个嘎查(村),人口约29.2万,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1疫源地的发现和疫源监测据历史资料记载该旗仅1947年罕山乡五道井子村发生1次人间鼠疫,共发生病例74人,除1名皮肤型鼠疫外,均为腺型鼠疫。此外,未见其他年份的人和动物间鼠疫的报道。因此,经业务部门审定于1978年8月份将扎鲁特旗确定为非疫区。1.1疫源地发现的过程1983年通辽市站开展黄鼠对鼠疫菌感受性实验。结果发现扎鲁特旗巨日合镇的黄鼠抗性高于历…  相似文献   

14.
<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东和东北龙陵、腾冲两县相邻,南、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 km,总面积11 526 km2。全州海拔最高点在盈江北部大娘山,为3 404.6 m,海拔最低点也在盈江的西部那邦坝的羯羊河谷,海拔仅有210 m,全州一般海拔在800~2 100 m。其境内有大娘山、打鹰山、高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新疆且末县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区位于E84°55′~87°40′,N36°55′~37°50′,包括东昆仑山山脉的阿克塔格至阿其克库勒山段和阿尔金山山脉的哈迪勒克山段。考察期间从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及其外寄生物中共分离到10株鼠疫杆菌。喜马拉雅旱獭血清的鼠疫FI抗体阳性的检出率为2。12%,牧犬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东昆仑山段为22.2%,阿尔金山段为40.0%。疫点位于E85°17′,N37°08′和E86°50′,N37°30′。阿尔金山段牧犬血清鼠疫FI抗体阳性检出点位于E86°55′,N37°45′和E87°,N37°45′。从而首次判定考察区内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的监测结果确定新疆乌什县南天山山脉别迭里山区为疑似鼠疫疫源地。2007年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工作组赴乌什县与当地工作人员一起开展了疫源地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疆沙湾县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概况王所生,刘永福,黄必金,唐培春,哈德力汉,叶尔肯(新疆沙湾县卫生防疫站,832100)新疆沙湾县山地属天山山脉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E85°~86°,N43°12'~44°。自1963年以来,该山地曾以多种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清阿拉套山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以及相关的动物和昆虫区系.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医学动物昆虫学、血清学和细菌学等方法.结果调查区内共采集啮齿动物10种,优势动物为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次为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与灰旱獭在同一生境;灰旱獭定点观察密度为2.5~5.5只/hm2;旱獭路线密度最高2.36只/hm2,最低仅为0.01只/hm2.旱獭洞干蚤染蚤率0.36%、灰旱獭体蚤染蚤率为6.2%.采集小型鼠类的蚤类18种,蜱2种,虱1种.灰旱獭体蚤主要为谢氏山蚤和似升额蚤及草原硬蜱.检查鼠类血清标本180份,其中灰旱獭阳性血清2份;牧狗血清114份,阳性1份.从自毙旱獭中,分离出4株鼠疫菌.结论首次判定新疆阿拉套山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1955~83年期间,在新疆12个县的山地发现了鼠疫疫源地。疫源地面积共9900平方公里。在疫源地及其附近地区发现啮齿动物20余种,自然感染鼠疫的野生脊椎动物6种;发现蚤类30余种,蜱、螨类9种,自然感染鼠疫的节肢动物8种;共分离出鼠疫菌677株。动物鼠疫流行季节为5~9月。高峰为7月份,单峰型。动物鼠疫传染人类的途径,是通过人类接触鼠疫主要宿主旱獭而感染。根据生态地理特征,初步将新疆鼠疫疫源地划分为三片相对独立疫源地。 Ⅰ.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双宿主疫源地 鼠疫主要宿主是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主要媒介是谢氏山蚤和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鼠疫菌属于4个生态形:北天山东段型,北天山西段A型与B型,以及帕米尔高原型。 Ⅱ.帕米尔高原红旱獭疫源地 主要宿主是红旱獭。主要媒介是谢氏山蚤。鼠疫菌属于帕米尔高原生态型。 Ⅲ.昆仑山山地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 主要宿主是喜马拉雅旱獭,主要媒介是谢氏山蚤。鼠疫菌属于昆仑山生态型。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自1954年开始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截止1997年,已发现10种鼠疫菌染疫昆虫(斧形盖蚤、谢氏山蚤、腹窦纤蚤深广亚种、圆指额蚤、红羊新蚤、具钩靴片蚤、人蚤、草原硬蜱、血红扇头蜱、古北拟颚虱),其中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的检菌率高,分别占昆虫检菌总数的42.1%和23.6%。由蚤叮咬引起的12起人间鼠疫中,以18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