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术后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对气管切开术患者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技术 ,用于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 ,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和进行机械性人工呼吸。对于重型脑外伤患者还起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作用。但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感染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笔者从 1991年以来护理了 6 0例重型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 ,其中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3~ 6 0岁。入院时 GCS计分 ,6~ 8分 2 5例 ,3~ 5分 2 8例 ,<3分 7例。 5 0例拔管伤愈出院 ;8例因伤情危重于拔管前死亡 ;2例带管出院。6 0例患者带管时间为 2~ 5 6 d。发生呼吸道感染 5例 (不包括气管切开前的呼吸道感染 )。现将…  相似文献   

4.
5.
气管切开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管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调查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减少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 48例非肺部感染患者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 41.6% ,发生例次感染率为 75 .0 % ,与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菌素、激素以及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不规范吸痰有关。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加强行之有效的病房管理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合理使用抗菌素 ,保证营养是预防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致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管切开患者病情危重 ,机体抵抗力下降 ,长时间使用各种呼吸治疗装置 ,如雾化吸入器、湿化器、氧气、呼吸机等易致呼吸道感染[1] 。据统计 ,连续机械通气者 ,发生医院内肺炎的危险性是未用机械通气者的 6~ 2 1倍。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性每天增加 1%[2 ] ,其部分原因是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期间咽部细菌经气管内导管途径进入气管 ,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导致宿主防御功能减低 ,及气管切开伤口与外界暴露时间较长等致患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控制医院仪器的医源性污染 ,减少多重感染因素可降低感染率 ,提高治愈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  相似文献   

7.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哲 《检验医学》2006,21(1):28-30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0—2004年医院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送检281份阳性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312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9%,革兰阳性球菌占18.9%,真菌占12.2%。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30%;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易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0~2004年医院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送检281份阳性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312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9%,革兰阳性球菌占18.9%,真菌占12.2%。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30%;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易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多,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也随之扩大,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多需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极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间各种原因引起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中老年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时进行气道致病菌监测、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罩住气管切口,予患者持续吸氧、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在气管切开处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气切套管内辅以氧气吸入、气道湿化,比较2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3例,对照组8例,2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罩式医用雾化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人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0例吸人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有2例患者并发急性呼吸道阻塞,2例患者并发慢性呼吸道阻塞,经抢救治疗后病情平稳。所有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吸人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由于护理管理不到位、痰痂阻塞、呼吸道黏膜脱落后出血、气管切开套管移位或脱出、套管气囊滑脱等原因会导致呼吸道阻塞,护理时要实施全程规范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个人素质、加强人工呼吸道的管理,才可确保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术后获得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方法经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因素,提出防控对策。结果所调查的该医院实施气管切开术并置管的病人136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5例、127例次,感染率为69.9%、感染例次率为93.4%。结论气管切开术置管所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以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0例。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8%。感染与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等内源性因素及环境、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外源性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及呼吸道的管理,注重口腔、鼻胃管护理,强调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等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7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气管切口、气道湿化、营养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因肺部感染出现死亡。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运用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可避免因出现肺部感染导致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后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提出紧急处理意见和具有预防作用的护理措施,使护士能有预见性地护理、观察病人,从而减少危重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5例气管切开后并发呼吸道梗阻的病例进行分析,根据其原因不同分类,并对各类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结果:根据15例病人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将他们分成5类,经急救除1人因凝血功能障碍呼吸道大量出血而死亡外,其余病人呼吸道梗阻均迅速解除。结论:气管切开后并发呼吸道梗阻是一种紧意外情况,需正确及时处理,否则将危及病人生命;并认为采取正确卧位,加强气道湿化,适时正确吸痰,防止气道粘膜长期受压,预防和积极治疗切口感染,适当镇静能有效地预防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情危重,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病人常因中枢直接和间接损伤、误吸、咳嗽、吞咽反射减弱以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部感染而导致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增加有效通气量.提高氧分压。气管切开虽然及时的解决了病人的通气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我们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病人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气管插管术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心ICU的220例危重病患者气管插管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不小于3天)患者的痰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88例。发生率为40%.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占多数。结论:以上因素均可能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艳宁 《护理研究》2005,19(8):1507-1509
介绍了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重点阐述了气管切开的适应证,气道湿化的护理管理,吸氧、排痰的护理管理,气囊的护理管理,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特点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往往并发肺部感染,病情多危重,是治疗的难点,通过我科1995-2002年80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多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2例,占90%,阴沟肠杆菌4例,占5%,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占5%,这些菌种可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引起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