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列美脲(GM)是新一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由于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其他磺酰脲类药物相比,具有较少升高血浆胰岛素水平,较强的胰腺外作用,起效迅速,药效维持时间长,药物剂量小,每日只需服用1次等特点。本研究对我院1999年10月~2003年6月48例2型糖尿病人应用格列美脲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兹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与非磺酰脲类降糖药联合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受试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35例用吱向素治疗;B组38例用非磺酰脲类药物治疗;C组45例采用胰岛素与非磺酰脲类药物联合治疗。疗程均为六个月,三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到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c肽,并记录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各组的FBG均下降,FBG下降幅度:C组〉B组〉A组,C组降低幅度较为显著;PBG下降幅度C组〉B组〉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中采用胰岛素联合非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降糖效果良好,并有效地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进行计算,采用频率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磺酰脲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占30.90%;其次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占29.32%。结论:磺酰脲类降糖药物仍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其降糖效果显著、安全、价格适中,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格列美脲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信龙 《右江医学》2003,31(3):224-225
目的 对新型口服降糖药格列美脲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对 6 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12周的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 ,格列美脲治疗 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 (FBG )、餐后两小时血糖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 ,分别下降 3.0 3mmol/L、6 .57mmol/L、2 .99%。格列美脲降低FBG、PBG、HbA1 C的有效率分别为89.1%、87.8%、84 .4 %。结论 格列美脲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磺酰类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1 研究对象 选择 1 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6月我院门诊及内分泌科住院的 6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 1 997年 ADA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超过 5年 ,用足量的碘脲类药物加双胍类药物 3个月以上 ,空腹血糖 >1 0 mmol/L,口服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后 ,用胰岛素总剂量 >40  相似文献   

6.
王彦红  崔润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29-1429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5例,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75例和阿卡波糖组70例;两组均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服药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格列美脲组和阿卡波糖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是新一代的安全、有效的磺酰脲类降糖药。  相似文献   

7.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倩  姚民秀  商永芳 《河北医学》2003,9(4):297-298
目的:评价新一代磺酰脲类药物(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肌(格华止)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DM)的疗效。方法:新诊断的2型DM患者86例,脲用格列美脲1—6mg/d,治疗6周,空腹及餐后2h血糖仍未达标者为38例,加用二甲双肌1500mg/d,治疗6周。结果:格列美脲降低血糖的达标(理想控制水平)率为55.8%;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肌,达标率提高至89.47%。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肌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且不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进行计算,采用频率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磺酰脲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占30.90%;其次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占29.32%。结论:磺酰脲类降糖药物仍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其降糖效果显著、安全、价格适中,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吡格列酮联合磺酰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磺酰脲类药物基础上 ,加服吡格列酮 15mg ,qd治疗 12周后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空腹及餐后 2h血糖、HbAlc、甘油三酯、HDL -C明显下降 (均P <0 .0 5 ) ,治疗有效 ,不良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格列美脲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安全,无1例发生低血糖反应。结论格列美脲是有效、安全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适合老年人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最大剂量(2g/d)后血糖控制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格列美脲或沙格列汀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最大剂量(2g/d)而血糖仍未达标(HBA1C>7%)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分成两组,格列美脲组(n=56)和沙格列汀组(n=44)。两组患者均在继续服用二甲双胍基础之上,分别加用沙格列汀或格列美脲,达到最大剂量后若血糖仍不达标则联用阿卡波糖片。观察24周,比较两组空腹及餐后糖代谢情况、体质量变化、低血糖发生率和其他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均优于治疗前,沙格列汀组空腹、餐后血糖及体质量控制明显优于格列美脲组(P<0.05),且沙格列汀治疗组口服降糖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格列美脲组,同时沙格列汀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格列美脲组(P<0.01)。结论对于二甲双胍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沙格列汀治疗较联用格列美脲治疗其血糖达标率更高,低血糖事件更少,体质量控制更佳。  相似文献   

12.
吴护群  卢汶  张文  张进安 《吉林医学》2012,(27):5899-5900
目的:探讨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22例)及格列苯脲组(23例),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胰岛素敏感性(HOMA-IS)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指数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FPG、2 h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格列美脲组FINS下降(P<0.05),格列苯脲组FINS无明显变化(P>0.05);③治疗后,格列美脲组HOMA-IR指数明显下降(P<0.05),HOMA-IS指数及HOMA-β指数明显升高(P<0.05),格列苯脲组HOMA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均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但格列美脲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优于格列苯脲,是更理想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们在门诊部采用拜糖平(德国拜耳药厂产)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4例,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4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6例单用控制饮食治疗,从未用过口服降糖药物与胰岛素;15例既往用控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例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但均未控制高血糖状态。24例病程:3个月~13年;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2岁。进入药物观察前一个月均停用其它降糖药物。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用药前15天测定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2次。如二次结果证实血糖平稳,则开始服用拜糖平进行疗效观察。首次剂量为50mg口服,tid。连服4周。第5周开始到第12周增至100mg,tid,在服该药前、后三个月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相似文献   

14.
<正>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的关键之一,是规范患者的降糖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现将糖尿病患者口服用药及注意事项综述如下。1糖尿病常用治疗药物及其特点少部分极早期糖尿病患者可能通过严格生活方式或手术等手段治愈,但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绝大部分以口服药物为主,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磺酰脲类药、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相似文献   

15.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吡格列酮 ( pioglitazone)是一种新型胰岛素增敏剂 ,属噻唑烷二酮类。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分组、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 ,观察其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整个观察过程历时 1 2周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 1 999~ 2 0 0 1年 2型糖尿病 2 35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 1 1 5例 ,对照组 1 2 0例。入选标准 :年龄 40~ 70岁 ,男女均可。受试者接受磺酰脲类和双胍类降血糖药物治疗 3个月以上 ,磺酰脲类药物稳定剂量治疗至少 1个月以上 ,双胍类药物稳定剂量至少2个月以上。治疗前空腹血糖 7.5~ 1 2 .0 mmol/L。2 治疗方法两组维…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发生率近20年明显增加,降糖药的使用日益广泛,同样降糖药引起的肝损害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降糖药物的肝损害自第一代降糖药物产生以来陆续报道,尤其近5年随着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类药物的使用,有关此类药的肝损害报道较多,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除胰岛素是注射用药外,其他均为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又分为磺酰脲类,双胍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衍生物。而磺酰脲类又分为第一代及第二代。过去由于第一代磺酰脲类降糖药应用较多,有关磺酰脲类降糖药导致肝损害的报道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7.
优降糖、达美康、克糖利等磺酰脲类口服药是目前常用的降糖药,有些复方降糖药也含有此类药物成分。应注意的是,在服用这类药物的同时服用其他某些药物,可产生相互影响,或是减少降糖作用,或是产生新的副作用,对此必须注意。禁忌: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禁忌用于糖尿病性酮性酸中毒、重症感染、重度肝或肾功能障碍以及伴有严重外伤患者,因胰腺功能破坏或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经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都不能用此类药。增强:有些药物可使磺脲类降糖药作用增强,有可能引起严重低血糖,因此与这类药物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18.
罗格列酮合用磺酰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49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秀真  赵和平  李娟 《医学争鸣》2004,25(8):697-697
1 临床资料 2-DM 49例 ,年龄35~70岁,体质量指数(BMI)≥20 kg/m2,FBG 7.5-12.9 mmol/L,HbA1C≥7.5%.筛选前服用磺酰脲类药物,剂量恒定2 mo以上.  相似文献   

19.
陆飞  覃嗣贤 《右江医学》2007,35(2):129-130
目的探讨应用格列美脲(万苏平)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40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糖尿病患者后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格列美脲治疗后餐后C肽无升高,两种药物对体重、血压、血脂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也轻微。结论格列美脲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备选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20.
磺酰脲类药物是促胰岛素分泌剂,在临床应用已有50余年,目前全球大约有2千万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磺酰脲类降糖药。此类药物通过关闭β细胞膜上的KATP通道促进基础胰岛素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1954年研究发现,氨磺丁脲能有效降低那些不依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尿糖。不久,人工合成了第一代磺酰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甲苯磺丁脲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