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大庆 《浙江医学》2009,31(7):971-97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是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的一组功能障碍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便秘型IBS(C—IBS)的病因可能是小肠或结肠转运减慢,以及直肠敏感性过低等,但临床单独使用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尽理想。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及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缺乏可以解释症状的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等异常的证据。IBS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敏感性增加、炎症、肠道菌群失调及脑一肠轴的改变等有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BS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IBS按罗马Ⅲ诊断标准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我国以腹泻型为主。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本实验旨在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西方国家人群IBS患病率达10%-20%,我国人群IBS患病率约为5.7%。应用Brisol粪便性状量表判断粪便性状,根据粪便性状分为IBS腹泻型(IBS-D)、IBS便秘型(IBS-C)、IBS混合型(IBS-M)、不能定型IBS。临床以腹泻型多见,约占65%。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腹泻为主型、便秘为主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类型。笔者采用行气导滞法治疗便秘为主型IBS,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排便异常为典型症状,可分为腹泻为主型IBS(IBSC)、便秘为主型IBS(IBSD)、腹泻便秘混合型(IBSM)和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  相似文献   

7.
复方谷氨酰胺联合思密达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之一。IBS病人约占消化门诊病人的1/4—1/3。临床表现为腹痛和/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肠道及相关脏器的器质性病变。目前诊断多采用罗马Ⅱ标准,根据临床表现不同而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尽管目前对IBS的治疗研究较多,但尚无特效方法。我科近年来对复方谷氨酰胺联合思密达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以单用思密达作为对照,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非器质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和性状异常(便秘、腹泻及便秘腹泻交替)为主要症状,以社会心理因素刺激为动机而触发的疾病。2003年1月-2006年10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择腹泻型和便秘腹泻型IBS患者,应用微生态活菌制剂金双歧和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由于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确切。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治疗、观察30例腹泻型IB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为主型IBS(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便秘为主型IBS(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C)和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lternating diarrhea and constipation of irritablebowel syndrome,IBS-A)。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加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由于发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笔者以四逆散加味治疗便秘型IBS50例,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临床分型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中,小肠和乙状结肠的环形肌和纵行肌对动力异常特别敏感,近端小肠似乎对食物和拟副交感神经药物具有高度反  相似文献   

13.
张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304-230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十分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有排便紊乱的特点[1],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症状。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闼,一般认为其是多因素的生理、心理性疾病。根据I临床特点分为IBS合并便秘型(IBS-C)、IBS合并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  相似文献   

14.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又以腹泻型居多.笔者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IBS 48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1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莹  万霞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283-284
肠易激惹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临床分型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治疗药物有平滑肌松弛剂、肠容积性药物、促动力药和影响精神药物.我科应用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联合六君子丸治疗腹泻型IBS92 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下腹痛,且伴有腹泻(粪便稀薄或有黏液)或便秘(痛性便秘)、腹胀、排气等,而且在腹泻或排气后,其腹痛的症状会很快缓解。有些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在腹痛缓解后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全身症状,如焦虑、紧张、失眠、神经过敏等;部分该病患者还可出现体质欠佳的状况。目前,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属中医的“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总结IBS发病中几种胃肠激素的异常变化以及IBS不同中医证型中胃肠激素的变化,来阐明IBS的部分可能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林少斌  林振群 《华夏医学》2007,20(2):205-206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四君子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罗马诊断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应用四君子汤治疗4周后,记录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结果:四君子汤能明显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积分,并降低血清IL-1β、IL-8的水平。结论:四君子汤能有效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白介素IL-1β、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慢性腹痛、腹泻或便秘为特征性症状,且常伴有头晕、失眠、焦虑等精神心理异常的功能性肠病.IBS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研究发现,肠道感染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秀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582-58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包括腹泻型和便秘型IBS的对症治疗,抗抑郁及抗焦虑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每日及每周总体症状变化,采用SDS及SAS进行情绪状态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IBS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1),SDS、S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治疗组各项症状均明显减轻(P〈0.01),治疗组4周后的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临床症状,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