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对梦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文献为基础,对中国梦研究起源、中医梦本质的认识、梦的分类、病梦产生的原因、梦证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对梦的研究起源于古人对梦本质及其与生命、生活、健康关系的探索,最早见于哲学、政治、宗教、医学等著作中.梦可分为思梦、病病和征梦等,中医认为梦是心神处于不同状态下的"魂魄飞扬",是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表现形式;病梦的产生原因主要有邪寓致梦、情志致梦、脏腑气血失调致梦,对病梦资料的合理收集对中医学的辨证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内经》梦学理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梦学理论的临床应用(湖南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刘建新主题词《内经》,梦,中医诊断学人类对于梦,始终有着各式各样的兴趣。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内经》关于梦的理论以人体生理病理为基础,开辟了人类对于梦的认识和研究的新途径,是对以信仰倾向为主体的梦学的...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5):968-971
梦是迄今为止还难以把握的一种意识现象,中医认为梦的本质是心神处于不同状态下的"魂魄飞扬",是睡眠时神志活动的特殊表现。人体脏腑阴阳的生理病理变化对人体的情志活动有着莫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梦的形成和内容。因而梦在某种程度可以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深入探究梦的内容、成因及其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对临床诊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神魂魄理论及其科学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鸿谟 《北京中医》2004,23(6):363-365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缺乏关于神魂魄理论的内容 ,导致种种误解。本文系统论证了中医学神魂魄的定义、作用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等理论 ,强调中医学神魂魄理论是唯物的科学理论 ,值得认真发掘整理 ,应该在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恢复其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缺乏关于神魂魄理论的内容,导致种种误解.本文系统论证了中医学神魂魄的定义、作用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等理论,强调中医学神魂魄理论是唯物的科学理论,值得认真发掘整理,应该在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恢复其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医魂魄理论探讨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医魂魄理论,通过阐述魂魄与抑郁障碍的密切关系,提出抑郁障碍基本病机为魂魄失常,神机不和;认为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郁、悲、乏、眠其基本病机分别为郁者为病、肝失疏泄、魂无居舍,悲者为病、重在肺心、魄无安处,乏因气虚、脏腑无力、重在阳气,眠因精虚、阳不入阴、魂魄飞扬;并基于此提出以魂魄为本、补养阳气、情志及综合治疗等抑郁障碍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中的梦学成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巨著<内经>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年期间,先民们可能是出于对身体健康的关心,渴望从梦象中寻找到疾病预示征象的活动和对梦实质的不断探索,从朴素的哲学唯物主义出发,并经过对大量具体的梦进行综合,广泛吸取了诸子百家对梦的研究成果,结合当时的医学知识,把阴阳五行学说、正邪发病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理论对梦学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在<内经>中设有三篇专门讨论梦的章节,从此奠定了中医学释梦理论形成的基础和起源.  相似文献   

8.
多梦症是指睡眠不实,睡眠中梦境纷纭不休,醒后神疲乏力、头昏的一种病症。根据多梦症的临床表现,结合古代医籍,笔者提出"魂魄飞扬"是多梦症的发病机制,认为因脏腑虚损或邪气侵扰而出现魂不定、魄不平,发病为"多梦症",据此提出"定魂平魄"的治疗法则,临证治疗时根据患者病因病症灵活用药,可平肝定魂、益肺平魄,使得魂定于肝,魄平于肺。  相似文献   

9.
<正> 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对梦的成因,梦的辩证与治疗进行了较系统地阐述。这与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梦境与人体疾病的产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基本一致。因而,在临床上重视异常梦境的辨治,这对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以及判断疾病的变化,推测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析因必有邪扰《内经》认为,梦境的产生是由于邪气扰乱内脏,营卫气血失于正常运行,魂魄不定,魂魄飞扬而导致。如《内经》指出:“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能定处,与营卫俱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二、辨证注重虚实对梦境的辨证,《内经》注重人体正气的盛衰与邪气的亢盛,以及邪气侵袭的部位不同而辨证。(一) 辨阴阳盛衰:《内经》认为,如果人体阴气亢盛,则出现寒证,梦及涉大水而恐惧。阳气亢盛,  相似文献   

10.
论述《内经》的睡梦观。《内经》认为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节律的生理功能,与机体的阴阳营卫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紧密相关;梦是心神处于睡眠状态下的“魂魄飞扬”,是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梦境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机体阴阳脏腑营卫气血的盛衰、邪犯部位以及精神情志的状态,对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魂魄(二)     
三魂夜晚藏于肝,本当静养休息,但是如果各种原因搅扰神魂,就会出现魂不附体,出现难以入睡、早醒的症状,或魂魄飞扬,出现多梦浅睡的问题。有人整宿无眠,睁着眼睛到天亮,时间长了,就痛不欲生,但求一死,其实就是魂魄不得交替,有动无静。  相似文献   

12.
胡玥  缪晨韵  黄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17-118
《黄帝内经》通过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对梦学的系统论述,开创了中医梦诊这一特殊的诊病方法。更年期综合征这个具有"失眠多梦"特征的疾病,可以通过运用梦诊辅助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论述《内经》的睡梦观。《内经》认为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节律的生理功能,与机体的阴阳营卫气血的盛衰和运行肾密相关;梦是心神处于睡眠状态下的“魂魄飞扬”,是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梦境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机体阴阳脏腑营卫气血的盛衰、邪犯部位以及精神情志的状态。对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出“关系理论”概念,认为中医学继承古代科学的认识方法,重视综合,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为目的,而西医学继承现代科学的认识方法,重视分析,以认识事物实体为目的,造成了中医学理论的根本差别。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藏象、病因学说和治则治法学说,都是建立在关系理论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关于睡眠的理论是不寐辨治的基础。但中医学对睡眠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主要有营卫学说、阴阳学说、心神学说、魂魄学说、脑髓学说等,然追根溯源,几种理论之间又存在着密切关联,而以营卫睡眠理论为宗。依据营卫循行规律,卫气由阳入阴及其交通的关键在于阳明与少阴,故不寐的调治重在阳明和少阴。  相似文献   

16.
禄颖  烟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35-1836
从<内经>淫邪发梦论探讨梦的形成机理、发梦原因以及梦的本质.认为梦是机体在睡眠状态下,受"正邪"的刺激,魂魄随营卫游荡而产生的一种生命现象,其中"正邪"是发梦的原因.<内经>对梦本质 的认识则是建立在身心客观变化的基础上,不仅脱离了神学迷信的阴影,而且具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禄颖  烟建华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35-1836
从《内经》淫邪发梦论探讨梦的形成机理、发梦原因以及梦的本质。认为梦是机体在睡眠状态下,受“正邪”的刺激,魂魄随营卫游荡而产生的一种生命现象,其中“正邪”是发梦的原因。《内经》对梦本质的认识则是建立在身心客观变化的基础上,不仅脱离了神学迷信的阴影,而且具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梦是人生中最奇妙,最神秘的现象,有人说:“解开梦这个迷也许不比探测火星更容易。”据现代“梦学”研究家认为:几乎人人都不可避免要作梦。人的一生平均以70岁计算,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在睡梦中渡过,累计起来作梦的时间至少是5~6年之久,再加上梦境的神秘与荒诞,常常违反现实规律而虚无漂渺的像响,故自古以来人们对梦的认识和理解多与超自然力量和神灵联系起来。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从理论上的逻辑推理乃至实验室分析研究,初步揭示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医对梦因、梦诊、梦治等方面的认识。认为梦是以人为中心,天、地、人三者变化的共同产物,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正邪袭人、内在脏腑疾病、社会人文环境而致,并用病梦治疗的实际案例说明,梦的辨证论治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多梦症是指睡眠不实,睡眠中梦境纷纭不休,醒后则神疲乏力、头昏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梦是睡眠中神活动的表现,正常人偶尔做梦,醒后无任何不适属正常生理现象。但若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扰及神明,则通过梦象反映于外,形成多梦。中医五神学说是古人对人类精神心理活动以及部分生理活动的认识,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形神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