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狼疮ds-DNA抗体VL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抗体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SLE病人ds-DNA抗体轻链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致狼疮肾炎抗体的轻链基因突变特点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室首先建立了狼疮肾炎病人单链抗体文库,并筛选了产生ds-DNA抗体的噬菌体株NYE3,用ABI373型DNA测序仪对其VL基因进行了测定。结果 SLE病人dsDNA抗体轻链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存在很多突变。结论 dsDNA抗体轻链基因的CDR区带正电荷氨基酸的突变,可  相似文献   

2.
比较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两种检测方法。用胶体金快速斑点渗滤技术(DIGFA)及马疫锥虫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27名正常儿童和4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和非狼疮病人血清抗dsDNA抗体,27名正常儿童和17例非狼疮病人血清抗dsDNA抗体经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29例SLE患者用两种方法检测出抗dsDNA抗体的阳性符合率为94.44%(17/18)。说明两种方法具有一致的特异性和敏感性,DTGFA更简捷、快速、方便。  相似文献   

3.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非NPLE狼疮患者,非SLE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结果显示NPLE组ACL抗体阳性率在血清为90%,脑脊液为33%,非NPLE狼疮组ACL阳性率在血清为44%,脑脊液为8.3%,非SLE脑血管疾病组ACL阳性率在血清为50%,脑脊液为40%,无神经精神症状瓣非SLE手术患者,阳性率在血清及脑脊液均为0。  相似文献   

4.
活性DNA诱导抗核抗体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寻找系统性红斑狼疮真正的核成分免疫原。方法 从Con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中提取DNA,然后同系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方法测定IgG类抗dsDNA,抗组蛋白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核型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可溶性抗原抗体,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抗体阳性的动物尿蛋白含量。结果 活性DNA能诱导抗dsDNA、抗组蛋白等多种抗核抗体生成,且能诱发同系小鼠产生SLE样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LADQB1等位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52例中国湖北地区汉族SLE患者及14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QB1基因分型,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结果:SLE患者DQB10608(962%,χ2=1051,P<0005)基因频率显著升高,DQB10302(577%,RR=026P<005,PF=014)和DQB10501(192%,RR=011,P<001,PF=013)基因频率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QB10608在伴抗Sm(1034%,P<0005)、抗RNP(1154%,P<0005)、抗dsDNA(2222%,P<0005)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中频率显著升高。结论:DQB10608与SLE关联,并分别与抗Sm、抗RNP、抗dsDNA抗体的产生有相关性。而DQB10302、DQB10501等位基因对SLE可能具有保护性。  相似文献   

6.
抗dsDNA抗体抗原识别及致病性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抗双链DNA抗体 (dsDNA)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特异性和致病性抗体 ,几乎存在于所有病人血清中 ,并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目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是特异性抗原驱动的结果。本文就近年来对于抗dsDNA抗体本身的结构特点、识别的抗原结构以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抗dsDNA抗体的分子结构抗dsDNA抗体具有许多对外来抗原再次应答的特征 ,如IgM向IgG的类型转换以及体细胞突变。在抗dsDNA抗体中 ,V区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常使其产生dsDNA特异性和 /或增强结合ssDNA、dsDNA的…  相似文献   

7.
凋亡细胞促进狼疮性BXSB小鼠发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凋亡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诱导的凋亡胸腺细胞经腹腔注射给同基因同性别的正常C57小鼠和具有狼疮倾向的雌雄BXSB小鼠;检测血清中LgM和IgG类型的抗dsDNA抗体和抗ssDNA抗体的水平,尿蛋白浓度以及肾脏中IgG类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结果 用凋亡腺细胞免疫后,诱导C57小鼠产生IgG类型的抗dsDNA抗体和抗ssDNA抗体;相比之下,诱导雌性BXSB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IgG类型抗dsDNA抗体和抗ssDNA抗体;并且使雄性BXSB小鼠的尿蛋白浓度显著升高。结论 凋亡细胞具有免疫原性,它可能是狼疮性BXSB小鼠体内自身抗原的主要来源;狼疮性遗传因素和Yaa基因能促进凋亡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增强凋亡细胞的致肾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误服大剂量氨甲喋呤一例曾小峰,李东兵,董怡患者女性,25岁。1990年7月因双颊部蝶形红斑、光敏感、尿蛋白(+++)、抗核抗体(ANA)及抗ds一DNA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LN)。先后予泼尼松及泼尼松加环磷...  相似文献   

9.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实践中常面临两大难题:第一,典型的LN结合临床征象和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容易作出诊断,而不典型LN,特别是那些抗核抗体或抗dsDNA抗体阴性的病例极易漏诊或误诊。如果严格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ARA)诊断标准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大量本属于SLE的疾病可能因不能满足诊断标准而被排除在SLE之外,事实上这些病例应该与那些典型SLE等同看待和治疗。其次,LN病情往往较重,而恰当的治疗能极大地改善其预后。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0.
脱氧核糖核酸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由于机体不能适当调节脱氧核糖核酸(DNA)抗体的产生,导致特异的致病性双链DNA抗体(ds-DNA)过量生成,促进SLE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不同类型的DNA抗体的致病作用,探讨新的特异性抑制DNA抗体产生及其活性的...  相似文献   

11.
SLE发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呆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25例活动期SLE病人血清和末梢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对部分稳定期病人重复检测。结果:活动期SLE病人血清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活动期SLE病人PBMC培养上清液中sICAM-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中抗SSA/Ro抗体的类型。方法:对流免疫电泳抗SSA/Ro阳性的血清经免疫印渍(IB)测定抗变性(d)SSA/Ro抗体和用重组人(r)SSA/Ro未经变性处理点杂交(DB)检测其抗天然(n)SSA/Ro抗体的阳性率。结果:抗d52kDSSA/Ro和抗d60kDSSA/Ro的阳性率59例pSS分别为73%和25%,45例SLE分别为36%和24%;仅抗d52kDSSA/Ro阳性者pSSA/Ro为51%,SLE为20%;仅抗d60kDSSA/Ro阳性者pSS(37%)和SLE(89%)两者均较低(P=041)。抗n52kDrSSA/Ro和抗n60kDrSSA/Ro抗体的阳性率pSS分别为93%和63%,SLE分别为64%和36%;抗nSSA/Ro双阳性者pSS(61%)明显高于SLE(29%)。结论:①抗d52kDSSA/Ro阳性不伴抗d60kDSSA/Ro者不仅见于pSS也常见于SLE;②抗n52kD和n60kDrSSA/Ro同为阳性者pSS较SLE更多见。  相似文献   

13.
对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病情活动期者20例,稳定期者10例)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了检测,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二者的变化与SLE病情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K细胞活性、sIL-2R的变化是较血沉、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抗体更灵敏、更有效的反映SLE病情变化的指标,在对SLE病情监测及指导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评价前S1蛋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合成肽及其免疫血清建立前S1抗朱和抗体ELISA检测方法,分别检测219份生乙型肝炎(AHB)患者(44例)系列血清,535份慢性肝炎患者及HBsAg携带者系列血清和63份HBsAg阳性患者血清HBVDNA检测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法和PCR法,其余指标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前S1抗体在血清中  相似文献   

15.
慢性HBV感染时血清可溶性Fas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HBV复制状态对肝细胞Fas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慢性HBV感染时血清可溶性Fas分子浓度的变化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81便来慢性肝炎患者肝穿刺标本(慢性活动性肝炎1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62例),患者血清标本于-70℃冷藏。肝组织本Fas分子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的检测用DNA末产示记法(TUNEL法)。血清HBVDNA用PCR法检测,血清sFas浓度用ELISA法检测。结  相似文献   

16.
ELISA法,免疫印迹法与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抗ENA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比较目前常用的几种检测抗ENA抗体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IBT),酶免法(ELISA)及对流免疫电泳法(CIE)检测130例各种结缔组织病,非结缔组织病人及健康人血清中的ENA抗体。  相似文献   

17.
结缔组织病患者清层粘连蛋白及IV型胶原测定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及皮肌炎(DM)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方法对20例活动期SLE、6例SSc、5例DM及20例正常人血清LN及Ⅳ·C明显升高(P〈0.01)。结论 LN、Ⅳ·C与ANA、dsDNA抗体及补体一起可能是评估SLE活动的重要参数。它提示在SLE、SSc及DM的发展过程中LN和Ⅳ·C可能具有免疫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例1:先证者,女,34岁。于1992年3月因冻疮样皮疹、光敏、关节痛而就诊。有少尿、口干。体检见口腔溃疡,双手雷诺现象,肝脏肿大,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FDP(-),CIC0105,抗dsDNA抗体63%,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核抗体(+),C3a1485。甲皱微循环中度异常,总积分62分。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LN)。经环磷酰胺及强的松加中药狼疮平治疗,关节痛及皮疹消失,肝脏缩小,尿蛋白降至(±),抗dsDNA抗体降至14%,恢复轻工作。例2:配偶,男,37岁。于1995年5月因发热、脱发、关节肌肉酸痛而就诊。体检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目前常用的几种检测抗ENA抗体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免疫印迹法(IBT)、酶免法(ELISA)及对流免疫电泳法(CIE)检测130例各种结缔组织病、非结缔组织病人及健康人血清中的抗ENA抗体。结果20例健康人的血清三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8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抗Sm抗体、抗RNP抗体,IBT法、ELISA法均较CIE法敏感(P<005)。检测抗SSB抗体,ELISA法较CIE法、IBT法敏感(P<005)。抗SSA抗体的检测,IBT法由于采用兔胸腺丙酮粉为抗原,SSA抗原成分有缺失,造成检出率低。IBT法与ELISA法检测的符合率较高。结论IBT法、ELISA法检测抗Sm抗体、抗RNP抗体时,敏感性优于CIE法。CIE法、ELISA法检测抗SSA抗体优于IBT法。ELISA法检测抗SSB抗体敏感性较高。上述三种方法在临床抗ENA抗体的检测中可互相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20.
以先进的技术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提取dsDNA,并以此为抗原应用微波-ELISA联合技术检测血清中抗dsDNA抗体,抗原不用预处理直接包被于聚苯乙烯微孔板上,检测时间由原来ELISA法的2小时缩短到15分钟。两批抗dsSNA阳性血清测定变异系数分别为:批内4.6%和5.8%,批间9.6%和11.5%。与市售药盒比较相关系数为0.9435,P〈0.01。由于应用同源dsDNA抗原及微波辐射技术,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