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LA—DR4基因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HLA-DR4基因检测在类风湿关节为诊治中的意义,对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了HLA-DR4的(PCR-SSP方法)检测,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LA-DR4阳性者31例(阳性率为62%);比较HLA-DR4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其他指数,可见,IHLA-DR4阳性组的关节疼痛指数、ESR、类风湿因子(RF)滴度均明显高于HLA-DR4阴性组(P值分别〈0.0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 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  相似文献   

3.
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及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张江林施桂英黄烽丁玉珍孟庆功徐明类风湿关节炎(RA)特异的诊断标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国外的研究表明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类风湿因子(RF)在RA具有诊断意义[1]。本...  相似文献   

4.
26例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RA)和30例60岁以前成年发病的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NERA)的显著不同表现为男性居多,急性发病较多,肩和膝大关节作为首发关节较多,手和足浮肿较常见,并较少累及跖趾关节。在ERA组,皮下结节和类风湿因子滴度密切相关,类风湿因子出现与病程长短无关,以及1例并发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血沉、C-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增高的阳性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6例中,除1例外,其余未接受改变病程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一科(石家庄,050051)魏平裴晓玲丁国瑾1病例介绍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2岁。因多关节反复肿痛伴晨僵2...  相似文献   

6.
抗核周因子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了解抗核周因子(APF)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RA病情的关系。方法 以健康人颊粘膜细胞为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43例RA,184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168例正常人的血清APF;RA病人的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抗鼠食管角质层抗体(AKA),抗RA33抗体,医生和患者病情活动性评价,压痛及肿胀关节指数,放射学病情进展改进的Sharp评分也同时评估  相似文献   

7.
其它     
其它264IgA类风湿因子亚型的临床意义[英]/JonssonT…∥AnnRheumDis.-1995,54(7).-578~581本文评价了IgA类风湿因子(RF)亚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及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分析及意义邓安梅仲人前孔宪涛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检测仪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免疫机制。1资料和方法30例RA患者均按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制定的RA诊断标准确诊,平均年...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分析于孟学,林嘉友,张丽华,董怡,徐晗,马骥良促炎症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完成30余例风湿性疾病患者滑膜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血清与滑液抗组蛋白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济南军区总医院(250031)陈常胜,张伟解放军总医院施桂英本文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分别进行血清及滑液抗组蛋白抗体(AHA)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都是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炎症性细胞因子,为进一步探讨三者对RA的影响及作用,本文应用ELISA法对56...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进展华国勋,储榆林贫血是类风湿关节炎(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它的病因,除少数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剂、免疫抑制剂有关外,大多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一般将RA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疾病所致贫血(ACD)...  相似文献   

13.
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肾脏活检的组织病理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肾脏活检的组织病理改变马骥良白泽敏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了解日益深入。它除了受累关节本身,还有一组关节外的病理改变(包括多种内脏受损)。但长期以来,人们对RA患者肾脏的固有病变认识不足或视为难以发生。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病变部位在关节滑膜 ,也可累及关节外的其他器官和系统。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发病高峰年龄为 30~ 5 0岁。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人们把 6 5岁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称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这其中又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 6 5岁以后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 ,称为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 (elderly onsetrheumatoidarthritis ,EORA) ,另一种是 6 5岁以前发病 ,携带疾病步入≥ 6 5岁即非老…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自1988年-1997年我科临床中共诊断AS合并RA患者20例,通过与单纯AS(65例)和RA(46例)比较其特点。结果:通过比较发现AS合并RA患者病情活动指标高,骨质损害重。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为60%(12/30),HLA-B27例抗原阳性率为58.9%(11/19),二者同时阳性率为51.2%(8/19),明显  相似文献   

16.
HLA—DRB1等位基因与我国北方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赵岩  董怡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2):112-115
为了观察HLA-DRB1等位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及发病中的作用,对86例RA患者和106名正常对照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体外基因扩增法测定HLA-DR特异性,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HLA-DR4亚型的测定。并根据HLA-DRB1等位基因的分型结果分析RA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点及其与RA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RA患者中HLA-DR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48.8%比17.9%,P<0.001),而HLA-DR5基因频率降低(16.3%比27.4%,P=0.06)。DR4阳性RA中主要的DR4亚型为HLA-DRB1*0405(61.9%比21.1%,P<0.01)。在DR4阳性和DR4阴性两组患者中,其发病年龄、病程和关节外表现无明显差异,但DR4阳性组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于DR4阴性组(P<0.05),并且DR4阳性的RA患者腕和(或)指关节X线片分期明显重于DR4阴性者(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RA患者和HLA-DR4基因明显相关,其主要亚型为HLA-DRB1*0405。RA患者HLA-DR4基因的检测可作为一项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4例老年(年龄大于60岁)ARF的病因特点、治愈率、肾功能恢复速度和病死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156例非老年(小于60岁)ARF进行比较。结果老年ARF约占所有ARF的1/3,缺血是引起ARF的最主要病因。老年ARF恢复慢,治愈率低,而病死率高。结论积极防治原发病是改善老年ARF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白细胞介素8(IL8)在儿童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并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沉作相关分析,以探讨IL8在JRA发病过程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近两年我科住院的JRA患儿,急性期12例,缓解期11例。年龄...  相似文献   

19.
蒋明 《中华内科杂志》1994,33(4):223-223
对类风湿关节炎36kD抗体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蒋明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发病率约为人群的1%~2%。对此病的实验诊断方法,自1912年发现类风湿因子(KF)后,在很长的时期内没有新的进展。RF对RA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R...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改变的关系,以探讨TGFβ1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了53例(其中26例RA,20例其他关节炎和7例正常人)滑膜组织中TGFβ1染色强度及面积的定量分析。结果 RA滑膜衬里层TGFβ1阳性细胞数及阳性染色强度、衬里下层染色强度及阳性面积均较正常组和其他关节炎组明显增强(P〈0.05);RA滑膜衬里层细胞层数、衬里下层炎症细胞的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活动期RA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TGFβ1染色均较静止期明显增强,并且活动期滑膜炎中,慢性活动期、肉芽组织增生期较新近活动期衬里下层染色强度及阳性面积明显升高(P〈0.05)。结论 RA滑膜TGFβ1蛋白合成、分泌增多,并且增多的TGFβ1可能与RA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