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年老气血本虚,内伤积损或久病气血耗伤或劳倦过度使气血再衰;气虚则血行不畅,脑脉瘀阻;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情志过极,肝郁血滞致瘀;或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瘀阻滞脑脉,脑髓神机失调,清窍失用。气虚为其本,痰浊瘀滞为其标,气虚生痰致瘀,痰瘀互结闭塞脑脉为其主要病机关键,气虚、血瘀、痰浊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证候要素,治宜益气活血、化痰通窍。  相似文献   

2.
杜修明 《新中医》1990,22(12):1-3
肝在生理上具有主疏泄条达气机,主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在病理条件下则易郁易滞,易涩易阻,从而影响气血运行而致瘀。气郁不畅则血郁随之;肝气郁滞则血瘀乃成;气阳虚馁,血运不力而瘀生;体虚血少,脉道艰涩则瘀作。而且肝经曲迂漫长,更易滞阻致瘀。由于肝在体内对气血的调畅有别于它脏的重要作用,故肝在瘀血证的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又称为蓄血。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多由于气滞、气虚、血寒、血热等原因而形成。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若因气滞,或因气虚推动无力,均可造成血液凝滞成瘀。寒凝血脉,则经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  相似文献   

4.
血液的循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通为顺,然而诸多因素皆可影响其运行使之血流不畅而产生瘀症。这些因素可以概括如下: (1)寒凝而瘀《素问·调经论》所曰“……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说明寒邪或阴寒内盛是形成血瘀症的机理之一。此因寒主收引,脉络收缩则营血运行不畅。常症见心痛、心悸,遇寒加重或遇冷诱发,面白肢冷,舌质紫黯,脉迟涩或结。(2)气虚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之运行全赖乎气,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迟缓,乃致瘀滞。症见神疲倦怠,少气懒言,自汗出,胸痛时作,痛处不移,活动后加重,伴舌紫脉涩等。 (3)阳虚而瘀人至中年或老年,  相似文献   

5.
崩漏治疗中的活血化瘀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的治疗方法因“因”而异,而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血瘀型崩漏的大法。 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血法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气机不畅,升降失常,以致经脉不利,血行受阻,血液运行障碍而成瘀血停滞。证见经行愆期或月经淋漓不爽,经将行时,胸胁,乳房,少小腹胀痛剧烈,经色紫黑有块,块下多则快,舌紫暗或尖有瘀点。 该证多因七情郁结,肝气不舒,气病及血,当理气之滞,加入化瘀之品,使气行畅达,血行归经。治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止血。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相似文献   

6.
痰瘀同源理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欣  庄泽澄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45-547
痰瘀同源理论 ,古代医籍无此记载。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些痰证、饮证在单纯使用祛痰逐饮药物无效时 ,加用一些活血化瘀之品常获显效 ,而某些血瘀证患者在单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效果不佳时 ,加用一些祛痰逐饮之品每获良效。思之良久 ,悟出痰瘀同源的道理 ,即同一个病因既可生成痰饮 ,亦可产生瘀血 ,反之亦然。如阳气亏虚不能布化津液 ,津液停聚则成痰饮 ,而阳气虚无力行血 ,血运迟滞则形成瘀血。气滞水道失于疏泄 ,津液输布障碍而停聚 ,形成痰饮 ;而气为血帅 ,气滞血行不畅则瘀滞。邪热内盛可灼津成痰 ,热邪煎熬 ,血液浓缩 ,运行不畅 ,或热邪壅…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治疗痛经20例,23岁-43岁,结果治愈18例,显效2例。 证型:寒凝血瘀、气滞气瘀、血热,夹瘀、气虚夹瘀、四个证型 病因病机:本病属中医“痛经”范畴。情志所伤为其主要致病原因。素多抑郁,复伤情志,致肝气更主拂郁,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经血运行不畅,发为痛经。亦可因经期涉雨、旅游,或经前食生冷,内伤于寒;寒湿客于冲任、胞中,以致经血凝滞不畅;素体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冲任气血虚损;血的运行有赖气的推动,气虚则血运不畅而瘀,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法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常现血瘀的临床表现,其病因病机多为:(1)气血失和:气机郁阻,形成气滞血瘀,或气虚无力帅血运行,血流不畅,形成瘀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止,气塞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或阴虚血少,不能充盈血脉,血流缓慢,日久成瘀。(2)寒热郁痹:《内经》云:“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通。”王清任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相似文献   

9.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气虚血瘀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病机,外感邪气或脏腑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血不达于脑部与肢体,正气亏虚,气虚推动无力,更生瘀滞,两者互为因果,病情缠绵难愈且易再发。益气活血自古沿用,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方剂,辨证加减,现代临床应用结合西药,作为防治缺血性中风重要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对进一步治疗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散结法在临床上的应用祁爱菊北京石景山区八角医院散结法应首先认清气血痰结的辨证关系,气行脉外属表,血行脉中属里。气病及血,使血行不利必瘀,血病及气,气行不畅必阻,瘀为血滞而成,痰为津液所化,津液同源,故津血为病,则有痰瘀并结情况。《景岳全书》云:“块乃...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治疗原则,适用于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之证,早在《内经》记载:“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郁者,郁而不散,滞而不通的意思,表现脏腑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紊乱,则失其通畅调和”,因此,提出了“疏其气血,令其调达的原则,历代诸多医家采用活血化瘀理论,应用于临床,并不断加以丰富完善发展,到清代进一步充实提高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在治疗妊娠疾病数十年中,悟出“瘀”所致病之因颇多,但在诊断上却易被人们所忽视,既或偶有察觉,亦怕祛瘀碍胎,不敢果断处方,终致贻害无穷,诚为遗憾。所谓瘀,是指由于气血不调,血液处于高粘或凝涩状态下,引起孕妇体内血流不畅。《医宗金鉴》谓:“血之凝结为瘀,必先由于气。”《直指方》更明确指出:“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不行。”由于妊娠,饮食、精神、生活规律诸方面皆异于平常,遂而改变了五脏六腑气血关系。特别是肢体活动减少,肌肉运动强度降低,因而气机不宣,气虚血滞生焉。此外,若孕期受到跌打损伤,或服药不当等等,也常致血脉凝涩,气滞血瘀。凡上述病因,皆可引起瘀证。孕妇血瘀之诊断,除有其它瘀证共同证候外,尚有自身特点:脉象前期(气虚阶段)弦大而迟,后期  相似文献   

13.
胸痹的病位在"心",心主血脉,能推动和调控血液在人体的运行,流注全身,濡养经脉。临床常见的为气血瘀滞型胸痹。然从生理意义上讲,心为阳脏而主神明,亦称为火脏。心以阳气为用,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全身,维持脏腑血脉。气血瘀滞,血行不畅,血脉瘀阻发而为痹。气滞血瘀型胸痹的病机为心阳虚衰,气血瘀阻而致气机不畅、血脉不通,治疗应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防治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是以血栓、栓塞、广泛出血、休克和溶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学温病热入营血、气血两燔 ,或内科瘀证、血证、厥脱证等范畴。本文拟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探讨 ,以提高中医药治疗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1 DIC的病机及临床特点笔者认为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机在于瘀阻脉络 ,气血运行障碍。病理特点有四 :(1)瘀血内停 ,脉络受阻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2 )瘀血不去 ,血不归经 :瘀血已成之后 ,留而不去 ,则血脉不利 ,血不归经而外溢 ;(3)气随血脱 ,无以摄血、行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主要病机为阴虚为本,日久阴伤及气,气阴皆虚。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血行艰涩,血液运行不畅而瘀阻血脉,发为胸痹、中风;瘀阻肌肤,发为血痹;瘀阻水道,发为水肿;瘀阻目巢,发为视瞻昏渺;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陈银玲痰浊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瘀血则是气血失调,血行不畅或血离经脉所酿成,由于津血同源,津血输布运行均赖气的推动,故而痰瘀同源。痰浊、血瘀各自有相应病证,同时痰瘀可互化并见,如气滞致血瘀,脉道阻塞,津血运行不畅,即是瘀血生痰...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肾病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历代医家多认为是消渴病日久肾元亏虚而成,种种病机均可导致血瘀,因津血同源相互化生,如阴虚津血不足,可使血行涩滞而生瘀;燥热入血,煎耗营阴,脉道不濡而成瘀;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可留瘀;情志郁结,碍气运行,而气滞血瘀等。糖尿病肾病属日久迁延,耗损脏气,正气虚弱,无力鼓血运行,使血行迟滞而生瘀,或久病入络,营卫运行不畅,经络失疏而生瘀。正如《素问·痹论》云:"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  相似文献   

18.
张兰鑫  胡帅航  王家伟  周彤  侯炜 《中医杂志》2024,(10):1077-1081
瘀血是贯穿放射性肺纤维化病变全程的重要病理因素,存在由新成到久滞的演变过程,治疗应将祛瘀生新法贯穿始终。认为热毒消烁气阴、正虚血行瘀滞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病之基,伏火内灼肺络、痰瘀互结互阻为发病之渐,经络营卫气伤、瘀血久化干血为发病之要。主张放射治疗期间,重视透热润燥益气阴,养血和血疏瘀滞,以“未病先防”;若出现放射性肺炎,则侧重化痰祛瘀清伏火,通络解结畅脉道,以“既病防变”;若发展至放射性肺纤维化,则以缓中补虚培元气,祛瘀生新疗干血为主,以“已病防进”,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茂、炙甘草、人参、白术、当归身、陈皮、升麻、柴胡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之证。由于气血同源,二者在生理上互相依存,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故临床实践中亦可气病治血,血病治气。本文所附三例虽兼症各殊,主要治则均为血病治气。观介绍如下:1血因气凝,助气以行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滞,久而凝聚于脉,而成瘀血痹阻之证。《杂病广要》云:“血之行留,气为之本”,“大抵血不能行,气使之然”。故临床上血因气虚而凝滞者,常用补中益气汤助气而滞血自行。苏某,女,64…  相似文献   

20.
郭爱鱼  王玉明 《河南中医》2003,23(10):74-74
人工流产及产后出血不止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医者治之往往重其瘀血未尽的一面 ,多以活血化瘀为大法 ,对其体质因素、个体差异等方面重视不够。笔者近年来运用益气养血活血、疏肝理气活血、清热解毒活血 3法 ,用于人工流产及产后出血不止的调理治疗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简介如下 ,供同道参考。1 益气养血活血人流及产后由于气随血失“气血俱去” ,多为气血亏虚之体。血亏则肝不藏血 ,气虚则统摄无权 ,瘀血未尽又血不归经 ,因而导致下血不止。临床常可见气血亏虚与瘀血阻滞并存之证。气血不足则血行不畅 ,瘀血更盛 ,瘀血不祛新血不生 ,气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