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根据“痛则不通”、“久痛入络”的理论,将祛风散寒与化瘀通络两法熔为一炉,以川芎茶调散加(庶虫)虫、地龙治疗偏头风五例,均获痊愈。举例如下: 某男,年逾花甲,80年2月20日诊。患头痛已两年有余,发作时以右侧尤甚,头筋突起,头痛且胀,痛势剧烈,痛连眉梢,目不能开,持续数分钟后可暂时缓解,每日可发作十余次,经服中西药五六日后方可平息,感冒或情志不遂时则旋即复故。近半年,头痛次数,由过去两三日发作一次,发展到现在每日发作二三次,遍服中西药未效。昨日夜半头痛暴发,阵发性加剧,痛如锥刺,痛时右侧太阳  相似文献   

2.
方药与治法:硫黄5~10克,炒川椒2~3克,白面适量.将硫黄乳末,加入川椒共研成粉末,装于碗内.加适量白面,用温开水搅拌为丸,如蚕豆大小即可使用.使用时将药丸塞入鼻孔内,左侧头痛塞右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孔. 病例介绍:谭××,男,45岁,干部.患者自1973年起患左侧头痛,每年发作二三  相似文献   

3.
李宝明 《山西中医》2002,18(6):37-37
偏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引起的阵发性、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侧或双侧头痛。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或水盐代谢障碍有关 ,精神紧张、过劳等常为诱发因素。西药治疗本病大多仅收止痛之效 ,且易复发。笔者临床采用针刺疗法治疗 ,常获良效。兹举验案 3则如下。例 1 :郭某某 ,女 ,2 3岁 ,2 0 0 0年 3月 1 7日初诊。有偏头痛史 ,以往每次发作时服去痛片 2片即可完全缓解。昨夜起又发右目眶内疼痛 ,渐至右半侧头部均痛 ,程度逐渐加重 ,服去痛片 2片 ,仅缓解1 h许 ,其后痛势如前 ,连服 2次后不敢再服 ,捱至天明来诊。刻诊 :右侧头部搏动样剧…  相似文献   

4.
黄兆胜 《新中医》1997,29(1):55-55
1 顽固性偏头痛杨××,女,35岁,1995年8月26日初诊。右侧偏头痛反复发作近8年。近年来每于工作劳倦时发作,多为刺痛,伴经行腹痛及习惯性便秘。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诊见舌黯红、边有瘀斑,苔薄微黄,脉弦细而涩。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拟桃红四物汤加味。处方:桃仁9g,红花、川芎各6g,当归10g,生地、赤芍、草决明、钩藤(后下)各15g,全蝎5g,蜈蚣(去头足)2条。3剂,水煎服。药后头痛大减,大便通畅,睡眠改善,精神转佳。守原方连服7剂,头痛全止。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且经行腹痛症亦随之消失。按:本例顽固性偏头痛,病程达8年之久,反复发…  相似文献   

5.
周某某,男,59岁。农民。反复头痛1年余,近日加剧,经市来医院检查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服止痛片、维生素B_1、维生素C等疗效欠佳。1987年4月11日经人介绍前来就医。症见面色晦黯,右侧头痛较甚,痛如针刺,连及右颈、肩部,疼痛不移,难以入睡(无鼻塞流涕,纳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头痛有丰富的经验,可视病情选用。风寒头痛:葱白3根,红糖少许,水煎服。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15g,共为末,每服4.5g,茶调下。肝火头痛:夏枯草30g,石决明30g,元参15g。水煎服。血虚头痛:黄精30g,绿豆120g,煮粥服,久服。血瘀头痛:川芎洗切晒干为末,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不拘时嚼1丸,淡茶下。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麻痹 病例1:刘某,男,32岁,农民。1994年9月2日就诊。自诉10天前晨起后感右侧头痛,痛如刀割,难以忍受,伴恶寒、无汗。自服扑尔敏、感冒片后症状稍缓。次日即出现口角麻木,不能鼓腮。某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给予口服维生素及中药牵正散治疗至今,病情无好转。诊时仍感头痛,伴纳呆,腹胀,大便7日未解。查见患者面红目赤,右眼不能闭合,右侧额纹消失,口角歪向左侧,右口角流涎,舌苔黄厚而腻腐,脉滑数。一派  相似文献   

8.
1头痛王某,男,58岁,于2004年10月16日初诊。因头痛5年余,再发加重1周就诊。患者近5年反复头痛,以前额为甚,痛如锥刺,曾自服止痛药,疼痛稍缓解,近1周来,持续头痛,服止痛药无缓解。查舌质红,舌尖挟瘀,苔薄黄,脉涩。证属瘀血头痛,治则: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0g,红花  相似文献   

9.
例一沉寒头痛证周××,女,37岁,营业员。头痛十余年,病起于产后,长期服养血祛风剂中药治疗好转,但每年入冬即发,至夏而瘥。1987年12月19日诊:主诉头痛复发四天,其痛如掣如砸,风吹则剧,痛甚恶心欲吐,四肢逆冷,舌苔薄白微腻,脉细弦。风寒客于清阳,病久络脉瘀滞,用祛风散寒,化瘀和络法。处方:川芎、红花、独活各10克,全蝎4克,赤芍10克,川桂枝8克,桃仁10克,陈胆星8克,细辛3克,僵蚕10克,制川草乌各3克,茺蔚子12克,生甘草3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多年来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乳腺小叶增生、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 ,均收到满意疗效 ,现举例如下。1 血管性头痛王某某 ,女 ,39岁 ,1998年 10月 5日就诊。该患者头痛已 10余年。月经错后 ,经前头痛加剧 ,见月经后逐渐减轻 ,曾在外地医院检查 :脑CT、脑超声、化验等均正常 ,诊为血管性头痛 ,现月经 4 0天未行 ,痛如锥刺 ,眩晕、恶心呕吐、舌质暗边有瘀血点 ,据其脉症为血瘀所致头痛。投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15 g、桃仁 10 g、红花 5g、牛膝 15 g、柴胡 10 g、生地 15g、当归尾 10g、枳壳 10 g、细辛 5 g、蔓荆子 10g ,日 1剂水煎服 ,服 3剂已行经 ,头痛减半 ,按前方桃仁 5 g、牛膝 10g ,其余不变继服 4剂头痛止。下个月月经前服 7剂 ,第 3个月经前服 7剂 ,共服2 1剂病痊愈 ,随访 2年未复发。2 乳腺小叶增生高某某 ,女 ,37岁 ,2 0 0 0年 8月 2 6日初诊。患者自述 :两乳房内有如桃核大小肿块各 1个 ,病已 5年之多。时大时小 ,大时痛甚 ,有时牵引两背部 ,触之硬压痛 ,推之移动光滑 ...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龙胆泻肝汤,它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为治肝经实火和肝胆湿热的首选方剂。笔者应用该方化裁,治愈肝火头痛(神经性头痛);颜面火丹(重症带状疮疹)各1例,现简介如下: 1 肝火头痛(神经性头痛) 李某,女,45岁。主诉:反复发作头痛2年余,痛在巅顶前额连及太阳穴,阵发性剧痛,呈灼烧样感,甚则头筋纵起,睡眠不宁,每月发作1~2次。服镇静止痛剂,症状不减。经市某医院检查耳、鼻、眼五官及脑电图、颅CT均未发现异常,即12/8kPa,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给予西药治疗(药物不详),亦未见效,故要求服中药。细询平素性急,常因恼怒而大发,前天因事不顺心,痛又发剧,痛状如前,伴胸闷呔息,面红口干,渴欲饮冷,便干溲黄,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弦。证属肝胆湿热,因气郁太过而化火,上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介绍   患者,27岁,2001年9月20日初诊.患者于1 a前坠地,造成闭合性脑损伤,在某医院救治2个月余,病愈出院.1周后患者自觉头痛头晕,难以忍受,回院复查,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后经中西医多方治疗1 a余无显效,遂转入我门诊部治疗.患者诉1 a来头痛头晕,头痛如刺、如跳,持续难忍,多位于前额及眉棱处.查体:体温37.1 ℃,面色憔悴,唇暗目黑,心肺(-),肝脾未及,头部未触及包块,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苔白滑,脉弦而细涩.辨证为久病入络、脑络不通、瘀阻脉络,治宜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2 g、红花15 g、当归12 g、川芎15 g、生地10 g、赤芍12 g、牛膝10 g、柴胡10 g、白芷10 g、生甘草12 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5剂.9月26日二诊:眩晕止,头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痛时无明显固定部位,舌质略暗,脉沉细.前方去桃仁、红花,加黄芪30 g、延胡索12 g以补气生血、理气止痛,继服6剂.10月3日三诊:头痛大减,面色红润,舌质略红,脉沉有力.前方(二诊)去牛膝、柴胡,继服20余剂痊愈.又服血府逐瘀口服液,6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自1984年以来,用芎芷石膏汤治疗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8例,门诊61例,住院17例。女41例,男37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8年。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经市级以上综合医院神经科确诊,并经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头痛。临床表现:本组病人头痛的特点是周期性反复发作,阵发性加重,头痛如裂,重者发  相似文献   

14.
周应发 《四川中医》1997,15(5):36-37
1.难治性头痛某女,45岁,已婚,二人,住院号931079。初次会诊1993年4月27日。罹患头痛月余年,加重1月。近伴耳鸣、眠差、纳少、便结。头痛病因不明,病级起渐进。多呈阵发性闷胀痛,时而如针刺痛。痛多见于头顶处,时而波及右眼眶处。病初头痛多发于F午或晚间,近期头痛上午亦发,而且头痛程度显增,病甚时面部发红,胸闷欲吐。去痛片初服有效,后服无效。因积习难改,如今每逢头痛,必服去痛片不可,否则终日不安。既往无显性头痛病史,亦无头痛家庭史。入院后经多种化验检查(包括头颅CY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目前诊断:血管神经性头…  相似文献   

15.
例一、王××,男,34岁,1977年5月6日初诊。患者头痛已年余,屡治不效。初患此病时只觉头右侧闷胀,隐隐作痛,渐至眉棱骨痛,至2——3月间头痛呈阵发性加剧,发作时势如闪电,颜面潮红,疼痛如同锥刺难以忍受。每月发作3——5次,每次  相似文献   

16.
黄宇康 《山西中医》1989,5(3):45-45
陈××,男,成人,1971年5月就诊。述及头剧痛约廿年,痛无定处,头皮发木,麻胀,遇受风、烦怒时即发。每发作前,焦躁不安,数年来益发益频,似无休止,平均日服进口“索密痛”10片始能工作。曾作风热头痛、血虚头痛、肝阳头痛、血瘀头痛、“头风”痛……用中西药甚至采用麻醉方法,(包括针刺麻醉)均无显效。邀余就诊时,正遇剧痛难忍。诊脉:沉细而  相似文献   

17.
张××,女,36岁。1990年11月14日诊。一年前由于情志不遂出现头痛如裂,浑身紧缩感,视物模糊,恶心欲吐,约2小时后渐减。曾去西安第一附属医院检查,脑血流图报告:“右侧半规管偏瘫”;血小板8.8万。确诊为:右侧半规管偏瘫,并应用神衰果素片、五味子合剂及服中药效果不显。近三月病情加重,遂来我院求治。适值头痛,视不  相似文献   

18.
丛集性头痛     
刘××,男,42岁。1986年1月21日入院。住院号181889。1月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右侧针刺样头痛,以太阳穴最为明显,服去痛片、麦迪霉素等无效。5天后头痛加重,严重时呈烧灼样刺痛,同时牵涉到右侧牙龈和眼眶痛。头痛以夜间为甚,常于熟睡时突然痛醒,  相似文献   

19.
透刺丝竹空治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5寸毫针,取患侧丝竹空穴,沿皮肤成15度用左右刺入,透刺率骨穴,得气后留针20分钟,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笔者用透别丝竹空法治疗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7~53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4年;病在单侧17例,双侧8例。治疗后16例头痛解除,7例头痛减轻,2倒无效。如治王某,女,28岁。1993年10月20日诊。右侧头痛反复发作1年余,常由情绪波动而诱发。近日因受抑郁,心烦易怒,右侧头部呈搏动性胀痛,纳差。舌质红、答薄黄,脉弦滑数。取右侧丝竹空透刺率骨,经治1次痛减,共7次痛除。头痛多见于头侧部,乃为少阳经脉…  相似文献   

20.
邵女:45岁.主诉:1年来间断发作性呕吐,呕吐痰涎兼有食物残渣或酸水,多在食后、情绪不佳或发怒时发作.发时伴有头痛.初起时自以为受凉,服生姜汤,有时似可止吐.近半年来,竞每日发作1~2次,甚以为苦.曾经数医院检查作胃镜、胃肠钡透、B超、肝功能及神经内科检查等,均未得出明确诊断,治疗也无效,因此来我院求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