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详,认为可能与脑血管、脑内神经递质变化及脑电活动改变有关,目前主要以各种药物治疗为主,临床治疗有限,且无预防作用.康复科从2000年3月~2001年7月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n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治疗25例偏头痛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孙玉刚 《临床荟萃》1994,9(7):328-329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治疗预防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老药在偏头痛治疗预防中的近年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电针联合药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治疗的12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药物组和电针联合药物组,每组各6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中心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药物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电针联合药物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偏头痛预防药物致体重增加与下丘脑神经肽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体重指数<25 kg/m2且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阿米替林或氟桂利嗪预防治疗6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个月时Orexin A、Orexin B和神经肽Y的血浆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预防治疗后血浆中Orexin A和Orexin B浓度明显减少,而神经肽Y浓度却明显增加。Orexin A、Orexin B浓度减少与体重增加呈负相关,而神经肽Y浓度增加与体重增加呈正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用阿米替林或氟桂利嗪预防治疗后体重增加可能与下丘脑神经肽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偏头痛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40~44岁时疾病负担达到高峰、女性高于男性的趋势。许多偏头痛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导致急性镇痛药的滥用和头痛的慢性化。能够推荐给儿童和妊娠期偏头痛患者的药物极其有限。随着对偏头痛认识的不断深入和非药物防治经验的积累,以针灸为主的非药物治疗策略在偏头痛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不适合药物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应推荐非药物防治策略。为规范我国广大医生对偏头痛的非药物防治方法,本共识经中西医结合专家讨论,针对无/有先兆偏头痛的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确定推荐调整生活方式、针灸疗法、神经调节技术、行为疗法四大类非药物防治方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6.
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较为常见的疾病,发作时可严重影响患工作与生活.钙离子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是较早应用于偏头痛治疗的药物,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偏头痛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传统抗癫痫药物副反应明显.托吡酯是新型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副反应少,据国外研究报道对偏头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作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托吡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31例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托吡酯预防偏头痛发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由于头痛程度剧烈,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发作时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及工作,频繁的发作有可能转化为慢性头痛,因此部分患者常需要预防性治疗.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α2受体拟似剂、5-HT受体拮抗剂、抗抑郁药物等,但由于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近期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新的抗癫痫药物托吡酯能够有效预防偏头痛发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托吡酯在预防偏头痛发作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其反复发作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危害身体健康.偏头痛的治疗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阿米替林为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之一,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其在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偏头痛与不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偏头痛的疗效比较未见系统报道.我院神经内科应用阿米替林治疗偏头痛间的疗效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神经体液因素引起颅内外血管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导致的慢性复发性头痛。目前以抗组胺药为常用的防治偏头痛药物。690例偏头痛患者经速效头痛宁与苯塞啶治疗后,有效地防治了偏头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深对老年人药物性肝炎的认识,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确诊的92例老年人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药物性肝炎的药物进行分类,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有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保健品、降糖药、非甾体类消炎药等,临床特征不明显,容易遗漏、误诊.结论 老年人药物性肝炎临床较为常见,容易遗漏、误诊.  相似文献   

11.
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其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预防性药物主要有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维生素、矿物质及中药等.作为钙离子拮抗剂用于偏头痛预防的药物主要为氟桂利嗪,现对该药预防偏头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的反复发作让患者们苦不堪言,而目前偏头痛有各种各样的预防用药,每一类药物有各自的优势和弊端,如何选择适合的用药困扰着医生和患者,主要是因为对各类药物的了解并不多。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托吡酯(topiramate,TPM)展现了显著的疗效,其能有效安全地预防偏头痛发作,本人综述了TPM在预防偏头痛治疗上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详,认为可能与脑血管、脑内神经递质变化及脑电活动改变有关,目前主要以各种药物治疗为主,临床治疗有限,且无预防作用。康复科从2000年3月~2001年7月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ngialnu-cleusstimulation,FNS)治疗25例偏头痛患者,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25例偏头痛患者其中:男6例,女19例,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5.27±13.5)岁,头痛病史3d~20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固定一侧头痛伴恶心、畏光,神经系统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小脑顶核电刺激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托吡酯和丙戊酸钠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患病率985.2/10万,年发病率79.7/10万。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偏头痛的患病率约为1.3%,目前我国尚没有这方面的流行病学资料。慢性偏头痛比发作性偏头痛更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工作中治疗的难点。托吡酯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近几年,在国外有不少作者研究发现托吡酯也能有效预防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发病因素及机制.方法 对5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睡眠障碍、偏头痛、氨基糖苷耳毒性药物、高血压病、糖尿病、内耳的病毒性感染、梅尼埃病等.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生与各种因素引起耳石的脱落有关,治疗主要采用复位疗法,复位成功后根据可能的不同的发病因素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杨秀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66-3166
目的 探讨尼莫西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服用尼莫地平,对照组口服麦角胺咖啡因.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疗作为肿瘤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化疗药物渗漏的情况,这些药物一旦漏人皮下组织,则会造成皮下组织的损伤,严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和溃烂,不但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可能延误治疗,影响病人预后,所以,在实践中我们特别要注意预防药物的渗漏。  相似文献   

18.
吕凤英  王留义 《临床医学》2000,20(11):20-22
以往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抗高血压治疗能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对不同的心血管病效果不一,对脑卒中、心力衰竭预防效果明显,而对冠心病的预防作用比期待的小得多,其原因可能与某些降压药物所引起的代谢异常、左室肥厚及血压下降不充分或降压过度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冠心病(CAD)危险因素有关。本文旨在探讨几种常用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及其与CAD危险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服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 ,入院时、3个月和 1a后测量体重及Quetelet指数的变化。结果 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患者体重明显增加、Quetelet指数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氯氮平、舒必利等低效价药比氟哌定醇等高效价药更易增加体重。结论 体重增加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治疗期间做好心理及饮食护理 ,注意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太极通天液与钙离子拮抗剂防治偏头痛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照观察太极通天液与钙离子拮抗剂防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太极通天液组(n=117)、钙离子拮抗剂组(n=110)和联合用药组(n=118).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1)钙离子拮抗剂防治偏头痛的显效率为45.5%,总有效率为80.0%,与文献报告相近似;(2)太极通天液显效率为46.2%,总有效率82.9%,与钙离子拮抗剂相似;(3)联合用药组显效率63.6%,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P<0.01),总有效率85.6%,与单独用药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太极通天液是一种有效的偏头痛防治药物;与钙离子拮抗剂合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