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诊断脑震荡的价值.方法:应用CT、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88例头部轻微伤临床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所有图像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capsula interna)和外囊(capsula externa)、额叶、枕叶和颞下回部的FA值.将对照组的DTI值经过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常模.将观察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有65例(73.86%)的ROI的FA值下降,另23例(26.13%)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成人大脑内囊的形状和结构。方法:分别对10例正常志愿者(男5例,女5例。年龄24娟5岁,平均40,9岁)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将所得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所研制的软件:Volume-56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 1.5(dTV)进行大脑内囊成像。结果:本研究成功的在活体进行了大脑内囊的弥散张量成像。在FA、彩色FA图和弥散张量纤维束图上分别显示了内囊的形状和结构。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显示正常人大脑内囊的结构,为大脑白质纤维束的研究开辟了一新的广阔领域。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良 恶性脑膜瘤诊断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脑膜瘤表现弥散系数(ADC)值、FA值和白质纤维走行图,探讨其对良、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良性脑膜瘤,4例恶性脑膜瘤行弥散张量成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和瘤周白质区的ADC值和FA值,并根据原始图像重建双侧白质纤维走行图。结果①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良性脑膜瘤瘤周白质表现为纤维束受压移位或无明显变化;恶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均出现较明显的纤维束缺失。结论ADC值和FA值有助于脑膜瘤良、恶性的鉴别;白质纤维走行图能清晰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结合康复治疗探讨其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评定作用。方法入选79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根据急性期患肢的肌力将病例分为:肌力Ⅲ~Ⅳ级-轻度瘫痪组(A),0~Ⅱ级-重度瘫痪组(B)。69例患者要行康复治疗,另有10例未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对患者在入院时及4周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FMMS评分),通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来推断预后以及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 A组共40例患者,DTI及DTT显示皮质脊髓束保持完整,但是受到挤压推移的31例,双侧皮质脊髓束FA值比较无差异(P>0.05),DTI及DTT显示CST部分损害的9例,患侧及健侧皮质脊髓束FA值比较有差异(P<0.05),康复组治疗前后FMM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康复组发病前后FMMS评分为(84.68±3.43)和(92.43±2.33),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B组39例DTT及DTI均显示CST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大部分破坏,纤维束数量明显减少,患侧及健测皮质脊髓束FA值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预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并且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对于我们制定康复方案,选择康复患者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脊椎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颈髓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扫描,对比2组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以及不同脊髓损伤髓损伤程度患者ADC及FA值,并分析2组对象的DTI图像特点。结果健康人FA值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低,而ADC值则较高。随着脊髓受压程度加重,ADC值呈明显升高、FA值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准确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变,其量化指标更有助于评估脊髓受损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临床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患者发病至磁共振检查时间又可分为超早期组(25例)和急性期组(25例),发病至磁共振检查时间分别为1.5~6 h和7~24 h。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同时期脑梗死区域、不同脑梗死区域FA值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不同时期梗死区域ADC图和FA图信号异常改变。结果病灶检出情况:观察组61处病灶,脑内各部位均可见,其中基底节区病灶构成比最高。FA值比较:观察组各个梗死部位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超急性期患者梗死部位FA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7~24 h急性期患者梗死部位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7~24 h急性期患者梗死部位FA值显著低于超急性期患者,差异P<0.05。FA彩图和ADC图信号改变:观察组患者均可见FA彩图混杂彩色信号;超急性期梗死区域:FA彩图均出现高信号,ADC图均出现低信号;急性期梗死区域:FA彩图出现高信号16例(64.0%),等信号改变9例(36.0%),ADC均出现低信号。结论临床早期脑梗死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图改变存在密切联系,对于其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卢海涛  邢伟  王强  周鹏  张丽君  李登发 《江苏医药》2012,38(7):794-797,86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期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TBI早期(伤后10d内)患者(TBI组)及1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分别测量两侧大脑半球6个感兴趣区(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外囊及背侧丘脑)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构建上述部位三维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3D-DTT)图。比较以上两组感兴趣区平均FA值的差异,并对TBI组的FA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A图像上可以清楚观察到呈高信号的脑白质纤维束,损伤局部呈低信号。TBI组平均FA值为0.562±0.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09±0.045(P<0.01)。TBI患者FA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508,P<0.05)。3D-DTT图可以直观显示胼胝体、内外囊等白质纤维束的损伤情况。结论 FA值的变化反应了TB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水分子各向异性程度的变化,对评估伤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漫张量成像在脑振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常规磁共振扫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88例头部轻微伤、临床诊断为脑振荡的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行DTI图像后处理得到不同兴趣区(ROI)和各向异性分数(FA),包括两侧内囊和外囊、额叶、枕叶和颞下回部的FA值。将对照组相应部位的DTI值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作为常模,将88例观察组与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有65(73.86%)例的ROI的FA值均下降,另23(26.13%)例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 DTI技术对白质纤维损伤较为敏感,能准确定位、定量分析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脑振荡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在重型颅脑损伤伤情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10年3月~2012年9月42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急性期行GC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性,并进行常规MR检查,同时进行高场强DTI检查。结果 42例STBI患者中,常规MR检查共检出98个病灶,高场强DTI检查共检出119个病灶;小于2mm的微小病灶组中,常规MR检查共检出7个病灶,高场强DTI检查共检出22个病灶。结论高场强DTI检查较常规MR检查对微小病灶检出率较常规MR高,其结果可以作为评估STBI患者病情严重性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应用磁共振DTI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后扣带回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探讨DTI对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观察组MCI患者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各18例,应用GE Signa Excite 1.5 T 核磁共振系统进行头颅DTI检查,分别测量2组后扣带回、海马旁回及内囊后肢脑白质的FA值,比较2组测量结果.结果 观察组双侧后扣带回脑白质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海马旁回、内囊后肢及胼胝体膝部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作为早期诊断MCI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对早期干预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游戏障碍(IGD)是一种持续或反复地使用电子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成瘾模式,尼古丁依赖指由于反复或持续性使用尼古丁所致的使用失调节性物质成瘾障碍,均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担。以IGD和尼古丁依赖为代表的行为成瘾和物质成瘾的研究是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两种疾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以求为进一步探究成瘾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检NJL童脑白质发展情况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32名不同年龄的儿童,分为五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测不同部位脑白质的FA与ADC值,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左右两侧大脑各感兴趣区的FA值与ADC值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大脑白质ADC值与FA值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各部位大脑白质的ADC值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FA值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相同年龄不同部位的参数值有明显差异,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反映脑白质的发育情况,对检测及预防其病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磁共振(纤维)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脑白质纤维进行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将40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及老年组各20名进行3.0T磁共振DTI扫描,对比分析其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规律。结果老年组部分脑区域FA值明显低于青年组。结论老年人脑白质纤维完整性较青年人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对疾病患者脑白质纤维完整性进行研究的同时要注意年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35例首发中重度抑郁症患者与18例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行汉密尔顿(HAMD)量表评分,采用DTI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差异。结果 抑郁症组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杏仁核、左岛叶皮质、右侧穹窿、右外囊、右侧丘脑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广泛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异常,这种脑白质异常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敏鹰 《河北医药》2015,(6):898-899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5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根据WHO的评级将45例患者分为低度恶性组( n =21)与高度恶性组( n =24)。2组患者均采用DTI对感兴趣区进行诊断,比较各感兴趣区表面扩散系数( ADC)值与各向异性分数( FA)值的差异,以及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ADC值与FA值的差异。结果肿瘤强化区、脑脊液区以及对侧正常大脑白质ADC值均与水肿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脊液与对侧正常大脑白质ADC值均与肿瘤强化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脊液与对侧正常大脑白质FA值与水肿区和肿瘤强化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度恶性组的肿瘤强化区与水肿区的ADC值均显著性高于高度恶性组( P <0.05)。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肿瘤强化区与水肿区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DTI,能够明确功能区胶质瘤与正常白质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治疗以及手术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量化比较不同类型脑膜瘤的侵袭性。方法脑膜瘤患者22例,其中良性脑膜瘤16例,非典型脑膜瘤6例;建立脑膜瘤的不同侵袭性病理标准,与脑膜瘤的病理类型进行相关分析;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和DTI,确定与肿瘤相关的5个兴趣区(肿瘤实体区、瘤周水肿区、水肿外区、相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并测量其各自的分量各向异性(FA)值,比较分析各类型脑膜瘤在不同兴趣区的FA值。结果脑膜瘤的病理类型与其脑浸润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脑膜浸润程度和颅骨浸润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I分析:在瘤周水肿区,有脑浸润脑膜瘤的FA值较无脑浸润的脑膜瘤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体区,有脑膜浸润患者FA值较无脑膜浸润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兴趣区和其他浸润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脑膜瘤的脑浸润能力强于良性脑膜瘤,但其脑膜浸程度润程度和颅骨浸润能力与良性脑膜瘤相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