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必要手段是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当患者ACS合并消化道出血,抗栓治疗会加重消化道出血风险,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但若不给予抗栓治疗,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控制不佳,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风险。因此,ACS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存在巨大治疗矛盾,预后不佳。本文就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ACS合并消化道出血抗栓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探讨该类患者更佳的治疗方案,以期为类似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晓松  王平 《云南医药》2007,28(1):25-26
目的观察10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华法令抗凝治疗的病人,探讨服用双香豆素(华法令)的安全剂量及抗凝期间的注意事项。方法病人均在术后72h口服华法令,首剂5mg,48h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PT维持在18~24秒,INR为1.8~2.5。结果全组术后出现皮肤紫癜4例,随访中月经期间经量过多导致贫血2例,血尿3例,反复鼻衄或牙龈出血共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正确地服用华法令,及时的监测,及抗凝期间注意各种干扰因素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根本解决瓣膜病的手段,能有效解决心脏瓣膜病变所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但临床用药剂量不易掌握,致使抗凝治疗中出血、栓塞成为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对医学知识缺乏,造成出血、栓塞并发症机率大。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心外科自2003年6月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玲  包健安 《中国药房》2015,(5):706-708
目的:为临床药师更好地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访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201例患者进行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随访出院后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华法林剂量的调整、与服用华法林有关的出血或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合并用药以及饮食等情况。结果:201例患者在华法林抗凝过程中有130例(64.84%)出院后无不适及华法林相关症状;26例(12.94%)出现电话接听问题;13例(6.47%)出现华法林相关性出血;8例(3.98%)出现华法林INR不稳定;6例(2.99%)出现月经周期及量变化;5例(2.49%)有饮食相关问题;5例(2.49%)出现皮肤干燥;5例(2.49%)患者信息不详;3例(1.49%)有合并用药方面问题。结论: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可减少患者顾虑,提高其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亦有助于临床药师今后更好地开展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华法林的应用、监测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7年7月,35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华法林首次负荷量3.75~5 mg。随访6月~6年,平均随访2年9个月,随访INR(1.96±0.48),华法林维持剂量(3.02±0.66)。11例有出血症状出现,1例因脑出血死亡;8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有偏瘫及失语。结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正确的抗凝治疗,控制INR在1.8~2.5范围,可以减少抗凝治疗的并发症,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和出血的效果,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长期服用华法林治疗患者抗凝管理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对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药师抗凝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22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设定的药学服务流程进行随访管理,对比药学服务干预前后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统计分析患者达标时间百分比(TTR)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接受药学服务干预后,对华法林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用药依从性显著提升,用药依从性高的患者数由19人(8.41%)增加到121人(53.54%),TTR从30.25%提高到63.65%(P<0.05)。结论 药师参与长期服用华法林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管理,可显著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管理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通过亲身实践,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工作及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并结合典型实例分析说明。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的抗凝管理工作,为医师及患者提供药学信息和药学服务,可提高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0年1月~2001年6月对2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 ,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 ,术后在凝血酶原时间(PT)监测下接受抗凝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监测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 ,男6例 ,女16例 ,年龄18~58岁 ,均为风湿性心脏病 ,病史10~17年 ,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 ,心功能Ⅱ级5例 ,Ⅲ级13例 ,Ⅳ级4例 ,术前、术中常规血凝四项监测 (PT、Fbg、APTT、TT) ,尤其PT值监测 ,有利及时实施抗凝治疗。1 2PT监测的方法 :术后1年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原因分析,探讨用药宣教切入点。方法:回顾性抽取某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再入院的患者125例,对其性别、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高血压、糖尿病以及CYP2C9及VKORC1基因型抗凝敏感性进行分析,同时观察患者的出血事件。结果:125例PT延长患者中有24例发生与华法林相关的出血不良反应。结论:开展患者用药宣教,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1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瓣膜已在成千上万的患者身上置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人工瓣分为生物瓣和机械瓣,生物瓣中心血流,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但其寿命问题至今未获满意解决,多数患者面临二次手术;机械瓣具有较高的耐力和持久性等特性,临床应用广泛,但机械瓣最大的难题是患者必须终身抗凝且潜在易发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可能,现将我院随访复查的318例瓣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心功能多严重受损而需人工瓣膜置换术,机械瓣膜是人工心脏瓣膜的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以来,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接受这种手术,我国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适合国人的抗凝强度标准。方法 随机选取8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强度的抗凝标准,动态监测国际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浓度、口服华法林情况及临床并发症情况,比较出血组和对照组间各种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本组发生出血性并发症4例,无栓塞性并发症。出血病人与未出血者的分组各项指标比较显示:对照组在口服华法林剂量与出血组之间无差异(P〉0.05),对照组国际标准比值明显低于出血组(P〈0.01),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浓度明显高于出血组(P〈0.01)。结论 在病人中采用低强度抗凝标准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发生,同时还能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的临床观察与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为防治血栓形成 ,需服用抗凝药物 ,临床上常服用香豆素类药物华法林。现将本人在临床上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服用抗凝药华法林的观察与指导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10 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 ,男性 10 0 6例 ,女例10 95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6岁。行二尖瓣置换 1316例 ,主动脉瓣置换 2 5 8例 ,三尖瓣置换 7例 ,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置换 4 89例 ,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瓣置换 31例。使用生物瓣 15 1例 ,机械瓣 195 0例。2 临床用法心脏瓣膜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一般抗凝治疗时间为 3~ 6个月 ;机械瓣置换术后应终身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抗栓治疗方法,以提高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方法我院2009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共收治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停止服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等药物,给予其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脂类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质子泵抑制剂进行静脉治疗。结果治疗期间,本研究中的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另外30例患者经过治疗,1~3周之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且痊愈出院。出院后患者均继续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和阿司匹林等药物,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出院后随访,均未见明显的活动性出血征象。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运用质子泵抑制剂和阿司匹林等药物较为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体会武警福建总队医院戴庆悦,黄木元,段民新,汪志伟,吕文光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若治疗不当可导致血栓栓塞或出血等并发症,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就我院1986年4用至1993年5月,对70例心脏...  相似文献   

17.
1 概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rupture)或糜烂( erosion ) ,继发斑块表面血栓形成(thrombosis)和(或)远端血栓栓塞(emboliz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规范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用药监护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0月29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随访患者,记录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析华法林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术后出现皮肤紫癜1例,死亡2例。随访期间皮肤紫癜1例,妊娠早期流产1例,月经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4例,拔牙后出血2例,脑梗死1例,出血12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正确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用药监护,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抗凝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心功能Ⅱ级148例(45%)、Ⅲ级110例(34%)、Ⅳ级70例(21%)。328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16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9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63例,三尖瓣成形32例,合并冠心病术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结果本组研究328病例共死亡9例,病死率2.74%,其中MVR死亡4例、AVR死亡3例、DVR死亡2例。术后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失常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尝试和建立以基因为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模式,以期提高抗凝疗效,降低患者抗凝治疗风险。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管理,积极探讨患者基因差异对华法林抗凝疗效的影响。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而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华法林剂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传统经验抗凝治疗模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