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磨牙重症牙周病是一类治疗效果不理想难以治愈的疾病,常合并牙根破坏骨缺损。本研究采用截根术后磷酸三钙、骨形成蛋白金属种植体复合形成人工牙根植入骨缺损内修复缺损,解决患牙的固定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冷冻异体骨膜引导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机体对冷冻异体骨膜的反应及其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实验研究成功的基础上,将冷冻异体骨膜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性材料应用于引导即刻种植义齿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结果:临床观察证实机体对冷冻异体骨膜无排斥反应,膜无脱出,无感染,骨缺损修复率达到92.12%,结论:冷冻异体骨膜是一种理想的引导组织再生膜性材料。 相似文献
4.
李卓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39(1):120-123,127
即刻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被诸多的学者和临床医生所研讨。它不仅可以缩短牙拔除后种植原需等待的3~6个月的时间,减少一次手术带来的痛苦,而且还可以减轻牙槽突的吸收性萎缩。然而,在即刻种植修复中,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存在着的骨间隙,成为影响种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处理种植体与牙槽窝之间的骨间隙,是否需要植骨,使用何种材料等,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不充填任何材料和选择合适的种植体等即刻种植种植体周骨缺损间隙的处理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即刻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被诸多的学者和临床医生所研讨。它不仅可以缩短牙拔除后种植原需等待的3—6个月的时间,减少一次手术带来的痛苦,而且还可以减轻牙槽突的吸收性萎缩。然而,在即刻种植修复中,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存在着的骨间隙,成为影响种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处理种植体与牙槽窝之间的骨间隙,是否需要植骨,使用何种材料等,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不充填任何材料和选择合适的种植体等即刻种植种植体周骨缺损间隙的处理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周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14(2):3
目的:评价钛膜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颗种植体植入30例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或唇颊骨壁缺损拔牙窝,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部分暴露,种植体周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差.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将羟基磷灰石珊瑚骨粉置于骨缺损处,采用钛膜覆盖稳定骨移植材料,然后将胶原膜覆盖于钛膜表面,无张力缝合伤口,术后六个月行Ⅱ期手术,取下钛膜,检查骨缺损骨再生的状况,再次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结果:2例患者于手术3个月左右因钛膜局部暴露,将钛膜取出.钛膜暴露率为6.6%.术后6个月Ⅱ期手术时见,所有种植体暴露部分完全被再生骨覆盖,种植体暴露部分长度为0.结论:在空间维持能力较差的骨缺损处,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可获得理想结果.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钛膜的暴露率,延迟发生膜暴露的时间,从而使引导骨再生的结果更加具有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植骨与否对骨结合的影响,建立一种符合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以成年Beagl e犬为实验动物,拔除犬双侧下颌P2、P3、P4牙。于远中根拔牙窝的远中距牙根间隔5-6mm处预备种植窝,即刻植入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后保证沿下颌骨长轴向骨缺损范围达3-4mm。骨缺损区不植入骨粉,直接用胶原膜覆盖为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骨粉并覆盖胶原膜为对照组。于术后3个月末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X线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到3个月时均被新生骨充填。组织切片染色镜下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处可见大量骨细胞,骨改建基本完成。结论:种植体与拔牙窝内壁之间的3-4mm范围骨间隙即使不植骨,也会有新骨生成、并且可以与种植体表面发生骨结合。成功构建了与临床即刻种植骨缺损相似,并可作为研究即刻种植骨界面骨性结合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钛膜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颗种植体植入30例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或唇颊骨壁缺损拔牙窝,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部分暴露,种植体周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差。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将羟基磷灰石珊瑚骨粉置于骨缺损处,采用钛膜覆盖稳定骨移植材料,然后将胶原膜覆盖于钛膜表面,无张力缝合伤口,术后6个月行Ⅱ期手术,取下钛膜,检查骨缺损骨再生的状况,再次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结果:2例患者于手术3个月左右因钛膜局部暴露,将钛膜取出。钛膜暴露率为6.6%。术后6个月Ⅱ期手术时见,所有种植体暴露部分完全被再生骨覆盖,种植体暴露部分长度为0。结论:在空间维持能力较差的骨缺损处,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可获得理想结果。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钛膜的暴露率,延迟发生膜暴露的时间,从而使引导骨再生的结果更加具有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9.
前牙种植体即刻种植修复牙龈软组织指标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种植体即刻种植修复临床效果及美学意义。方法 18例患者 18枚Camlog种植体在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临时冠修复 ,对种植体成功率及周围牙龈附着水平进行观察 ,6个月后永久冠修复。结果 12个月时所有种植体都发生了骨结合现象 ,牙龈变化平均为 0 .75mm ,在允许范围内。患者对种植即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 ,前牙美学区单牙种植体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相比在种植成功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组织学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种植体颈部裂开致即刻种植即刻负重修复失败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刻种植即刻负重修复具有早期恢复患者美观和功能,缩短种植周期,减少手术次数、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本文报道1例种植体颈部裂开致即刻种植即刻负重修复失败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聚四氟乙烯膜及几丁质膜在即刻种植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研究国产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在牙即刻种植中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新骨生成的作用。方法12条杂种狗,拔除左侧下颌四个前磨牙,即刻植入4枚长10mm种植体,3枚种植体分别覆盖几丁质膜、聚四氟乙烯膜、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另一枚种植体不盖膜作为对照。术后于2、4、8、12周取材,通过X线、组织学定性及定量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盖膜的三组从第2周开始就有明显的骨再生,到第12周时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骨充填;对照组在任何时间点,新骨的量明显少于盖膜的三组;盖膜的三组之间新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均能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的骨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钛网成型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移植重建兔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家兔,均建立单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骨外形后,分别移植自体颗粒骨、骨修复材料和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术后12周取移植骨做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检查.应用SPSS 14.0软件包对... 相似文献
13.
牙种植体即刻种植骨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即刻种植体的骨愈合过程,验证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方法:在12只犬下颌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内立即植入纯钛牙种植体,通过组织学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6、8、12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过程和种植体骨结合形成情况。结果:骨缺损区内血块首先机化,而后沿牙槽窝骨壁向中心方向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小于1mm骨缺损12周内可完全修复,种植体骨结合形成;1mm以上骨缺损则不能完全修复。结论: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和骨结合形成类似于拔牙创的愈合,大于1mm的骨缺损应争取植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X线片观察并测量后牙区即刻种植术后的牙槽骨改变,比较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术后牙槽骨吸收的程度。方法:对我院2014—2016年间后牙区94例即刻种植义齿和168例延期种植义齿进行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患者种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复查时均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拍摄X线片,利用测量软件测量种植体近中及远中牙槽嵴顶端与种植体颈部之间的垂直距离。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即刻、术后6个月以及1年时种植体近远中牙槽骨的吸收变化。结果:无论即刻种植还是延期种植组,所有植体都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在种植体植入后,近远中的牙槽骨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术后6个月复查时,即刻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0.25 mm,延期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0.4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时,即刻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0.57 mm,延期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1.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术后,植体均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术后近远中方向牙槽骨均发生明显吸收,且术后1年时即刻种植组牙槽骨吸收程度轻于延迟种植组。 相似文献
15.
Bio-Oss骨代用品及Bio-Gide生物膜治疗牙种植体周围缺损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种植技术已成为目前缺牙修复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手段。但临床常有一些牙槽嵴过低、过窄和局部有凹陷的病例,在种植过程中常发生侧方穿孔,导致种植失败。随着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上述问题能够得以解决。自1999年7月起,我科开始将Bio—Oss骨代用品及Bio—Gide生物膜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治疗的颌骨功能重建患者做回顾分析。方法:对8例因良性肿瘤术后,创伤造成颌骨缺损患者,进行骨移植,同期或延期种植术;选择性应用骨粉和骨生长引导膜;角化牙根移植,义齿修复。结果:8例患者共植入38枚种植体,除1枚未实现骨愈合外,37枚修复重建全部成功,取得颌面部外形与功能均理想效果。结论:颌骨损伤后,采用非血管化和血管化骨游离移植,进行即刻或延期牙种植修复技术,能使患者取得颌骨功能性重建。 相似文献
17.
骨基质明胶和壳聚糖复合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基质明胶 (BoneMatrixGelatin ,简称BMG)对骨诱导形成作用影响 ,评价骨基质明胶与壳聚糖 (Chitosan简称CH)复合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方法 :在 80例Wistar大白鼠的下颌骨缺损内植入BMG/CH复合材料 ,并设空白对照。植入后 1周、2周、4周、8周行X线摄片 ,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区骨形成的情况。结果 :BMG/CH复合移植是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其成骨方式为软骨化骨。结论 :BMG/CH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 ,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鸵鸟骨转化羟基磷灰石支架复合骨膜修复颅骨缺损的成骨性能。方法:鸵鸟骨转化多孔羟基磷灰石作为支架材料。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并在其颅骨上制备极限缺损,修复方法分别为A组:支架材料+骨膜植入,B组:单纯支架材料植入,C组:自体颅骨植入。植入后8、16周取材,通过X线片分析、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评价其成骨性能。结果:大体观察发现A组陶瓷材料孔隙表面及内部有大量新骨形成,新骨与周围颅骨发生骨性融合,其强度与邻近颅骨接近。X-线片显示A组绝大多数区域呈现高密度阻射影。组织学观察显示新的板层状骨组织、骨髓腔及骨髓细胞在陶瓷支架孔隙表面及内部形成。B组材料大部分被纤维组织覆盖或充填。结论:支架/骨膜复合物能够有效地修复颅骨缺损,结果提示鸵鸟骨转化羟基磷灰石能够对骨膜提供良好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美学区单个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临床疗效。方法7例上颌单个无法保留患牙,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当日制作并戴入临时树脂冠,6个月后复诊取模,选择合适基台制作永久金属烤瓷或全瓷修复体.最终修复体戴人后1年复诊.比较刚戴入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以及红色美学指数(PES)的变化情况。结果种植体成功率为100%,种植体近、远中周牙槽骨变化分别为(0.79±0.48)mm、(0.71±0.46)mm:刚戴人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PES值分别为(8.6±1.3)和(11.1±1.8),Walcoxon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情况下.单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可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种植体周软组织美学效果随着戴人时间增长可得到改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