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皮抑素治疗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接种乳腺癌细胞悬液后第1周于种植部位皮下注射内皮抑素,隔天1次,剂量分别为10.0mg/kg(治疗Ⅰ组)、20.0mg/kg(治疗Ⅱ组),对照组以PBS溶液代替,共用7周。第8周颈椎脱位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瘤,检测肿瘤体积、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癌细胞凋亡指数(AI)、肝肺转移情况。结果治疗Ⅱ组、治疗Ⅰ组、对照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4132.5±578.6)mm3、(18347.5±665.0)mm3、(43653.0±639.1)mm3;抑瘤率分别为91.3%、58.4%、0;MVD分别为1.8±0.4、4.6±0.9、9.6±1.2;AI分别为(12.4±4.9)%、(8.3±2.6)%、(3.2±0.8)%,以上各项数据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肺)转移率分别为0(0)、60%(50%)、90%(80%),治疗Ⅱ组肝肺转移率与对照组、治疗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皮抑素可能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有效抑制了实验裸鼠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并且其疗效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对裸鼠原位种植人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随机分为 4组 ,种植 1周后开始 ,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 .5 ml/ d,对照组 )、5 -氟尿嘧啶 (30 m g·kg- 1 · d- 1 ,5 - FU组 )、沙利度胺 (2 5 0 mg· kg- 1 · d- 1 ,沙利度胺组 )、5 - FU与沙利度胺联合 (5 - FU 30 m g· kg- 1 · d- 1 ,沙利度胺 2 5 0 mg· kg- 1 · d- 1 ,联用组 ) ,1次 / d,共用 5周。种植后第 6周处死动物 ,测量原位肿瘤质量、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胃癌细胞凋亡指数 (AI) ,观察肿瘤细胞肝、腹膜转移情况。 结果 :5 - FU组、沙利度胺组、联用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9.8%、4 8.1%、74 .1% ,4组动物肝转移情况分别为 8/ 11、4 / 12、3/ 12、0 / 12 ;腹膜转移分别为 7/ 11、3/ 12、3/ 12、0 / 12。沙利度胺组、联用组 MVD受到明显抑制 (P<0 .0 5 ) ,AI明显增高 (P<0 .0 5 ) ,且以联用组抑制作用最显著 (P<0 .0 5 )。结论 :腹腔注射沙利度胺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诱导癌细胞凋亡 ,对胃癌生长和转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且可与传统腹腔化疗药物联用起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人低分化胃腺癌SGC -790 1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 ,建立胃癌转移模型。种植后 1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对照组 ,0 2mL)、5 -FU (5 -FU组 ,0 2mL ,6 0mg/kg w)、消痰散结方 (消方组 ,0 2mL ,2 5g/kg d ,)、 5 -Fu与消方联合应用 (5 -FU +消方组 )腹腔注射 ,5 -Fu每周 1次 ,余每天 1次 ,连续 3周。于第 1 2周处死动物 ,测定原位肿瘤体积、瘤重、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 ,观察肿瘤肝、腹膜及其它脏器转移及腹水情况。结果 对照组、 5 -FU组、消方组、 5 -FU +消方组瘤重分别为 (2 2 6± 0 78) g、 (1 1 0± 0 96 ) g、(0 6 3± 0 4 1 ) g、 (0 6 1± 0 4 9) g ;抑瘤率分别为 0 %、 4 9 3%、 72 0 %、 75 0 % ;MVD分别为 (1 5 2± 3 3)、 (1 1 5± 1 6 )、 (5 7± 2 1 )、 (4 5± 1 3) ;肝转移率分别为 75 0 %、 4 1 7%、 2 5 0 %、 1 6 7% ;消方组与对照组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与 5 -Fu组相比 ,消方组和 5 -FU +消方组在瘤重、抑瘤率、MVD亦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肝转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消痰散结方对体内胃癌的生长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与化疗药物联用能起到协同作用。其机理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甲氧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对大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大肠癌低分化腺癌细胞株LS174T注射入裸鼠的脾脏后,将脾脏切除,建立类似于临床的大肠癌肝癌转移裸鼠模型。建模后第3周开始分组治疗,注射PBS 100 mg/kg(对照组)2、-ME50 mg/kg、2-ME100 mg/kg、2-ME150mg/kg(治疗组)。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肝脏转移肿瘤瘤重、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抑瘤率、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肝脏转移肿瘤瘤重分别为1.28±0.31 g、0.72±0.18 g、0.48±0.12 g、0.21±0.08 g;MVD分别为17.5±5.8、9.1±2.7、3.3±1.3、0.85±0.6;抑瘤率分别为0%、43.8%、62.5%、83.6%;AI分别为4.56±2.71、7.21±4.25、17.35±4.78、20.15±5.3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大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抑制作用与2-ME有剂量相关性。结论2-ME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并诱导大肠癌细胞的凋亡,对体内大肠癌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郁金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和MMP-2、CD44v6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GC-7901胃癌细胞株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及实验组(温郁金水煎剂)。观察裸小鼠胃癌种植后肿瘤生长及转移灶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肿瘤组织中MMP-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 2组荷瘤鼠胃壁均有肿瘤生长,荷瘤率100%,对照组瘤重(4.09±1.17)g,实验组瘤重(2.73±0.92)g(与对照组比较P<0.05),抑瘤率为33.25%;实验组肝、腹腔和淋巴结转移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瘤体中MMP-2和CD44v6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温郁金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CD44v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Wang Y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4):3111-3114
目的 观察百里醌对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外科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 Control)组、低剂量百里醌(L-TQ)组、高剂量百里醌(H-TQ)组和吉西他滨(GEM)组,第3周开始分别给予溶媒(1%乙醇)0.2 ml/只、百里醌5 mg/kg、百里醌20 mg/kg和吉西他滨100 mg/kg治疗.术后第8周处死裸鼠,测量胰腺肿瘤瘤重并计算抑瘤率;观察裸鼠肿瘤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增殖因子(Ki-67)、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结果 L-TQ组、H-TQ组和GEM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2.57%、64.11%和54.77%;与对照组相比,GEM组肿瘤转移未被明显抑制,而L-TQ组和H-TQ组肿瘤转移明显被抑制;与对照组相比较,L-TQ组和H-TQ组中Ki-67、XIAP和MMP-9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而GEM组中仅Ki-67表达下调.结论 百里醌具有抑制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XIAP和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α-干扰素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灶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微血管密度 (MVD)的影响。 方法 将 2 0只荷瘤裸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 :(1)对照组 ;(2 )α-干扰素治疗组。用药 1个月后切除瘤灶 ,称瘤重、鼠重 ,并计算α-干扰素的抑瘤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VEGF、b FGF的表达和 MVD(用抗 F 多抗标记血管内皮 )。 结果 用药 1个月后两组瘤重分别为2 .76± 0 .4 0 g,2 .2 2± 0 .36 g(t=3.2 0 ,P=0 .0 0 5 ) ,α-干扰素抑瘤率为 2 0 %。对照组和α-干扰素治疗组的肿瘤灶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 10 ,3/ 10 (χ2 =7.5 0 ,P=0 .0 0 6 ) ;b F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 10 ,2 / 10 (χ2 =7.2 0 ,P= 0 .0 0 7) ;两组肿瘤灶的 MVD分别为 9.0 0± 2 .79/高倍视野 ,6 .0 0± 2 .12 /高倍视野 (t=2 .71,P=0 .0 14 )。 结论 α-干扰素可抑制人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灶 VEGF和 b FGF的生成 ,减少肿瘤灶内的 MVD。α-干扰素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ACHN肾癌细胞株建立肾癌动物模型,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的抗肿瘤生长和转移效应.方法将ACHN肾癌细胞株2.0×106/0.2 ml接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将16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自第3天起分别给予溶剂(3%无水乙醇+97%生理盐水)0.2 ml和TNP-470(40 mg/kg),隔日给药.第31天断颈处死小鼠,测定两组皮下瘤重、体积、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肺转移率.结果两组皮下瘤重分别为(630.15±123.65)mg和(270.00±62.35)mg(P<0.01),皮下瘤体积分别为(316.16±60.28)mm3和(126.50±45.12)mn3(P<0.01).MVD计数(40倍视野)分别为12.00±3.78和5.65±2.31(P<0.01).两组肺转移率分别为62.5%和0%(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NM-3对胃癌生长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生长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种植模型。将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种植后第2 d开始分别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 ml/kg,对照组)、NM-3(剂量分别为10 mg/kg、20 mg/kg、40 mg/kg,治疗组),每周2次,共6周。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皮下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取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胃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NM-3剂量为10 mg/kg、20 mg/kg、40 mg/kg的皮下肿瘤体积分别为(915.46±39.66)mm3(、871.26±38.84)mm3(、812.27±32.59)mm3,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 609.55±41.32)mm3(P<0.05),抑瘤率为43.20%、45.87%、49.53%;和生理盐水组比较,NM-3治疗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均<0.05),且与治疗剂量有关。结论:NM-3可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体内人胃癌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S-398对裸鼠胃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12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以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治疗组于接种第2 d开始给予10 mg/kg NS-398腹腔注射,隔d给药;对照组隔d腹腔注射同体积PBS,连续20 d,观察抑瘤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肿瘤组织环氧合酶-2(COX-2)、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398抑瘤率达88.7%,COX-2、VEGF及MVD在治疗组分别为2.6±0.8,2.3±1.2和21.2±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6,5.8±0.4和41.3±2.6(P均<0.05).结论NS-398可能通过抑制COX-2、减少VEGF的表达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肠安方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小鼠胃原位癌模型,随机分为胃肠安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裸小鼠胃癌种植后肿瘤生长及转移灶情况,以及肿瘤生长转移相关基因MMP2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结果:胃肠安方能显著抑制胃癌生长与转移。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胃肠安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安方同时能抑制肿瘤组织MMP2表达。结论:胃肠安方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Retinoicaciddisplaysawiderangeofbiologicalactivitiesoncellulardifferentiation,proliferation,vision,immunityandmalignanttransformation,andhasbeenshowntosuppresscarcinogenesisinexperimentalanimals.Italsoexhibitsdifferentdegreesofefficacyinchemo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3.
TGIF,MMP9和蛋VEGF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G IF,MMP9和VEGF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运用连续切片HE染色法观察SGC-7901细胞、PcDNA3.1转染细胞和TG IF转染细胞荷瘤裸鼠瘤组织有无血管浸润和远处转移,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转移相关分子MMP2,MMP9和VEGF在裸鼠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TG IF,MMP9和VEGF蛋白在76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联系。结果:3种细胞的荷瘤裸鼠均无远处转移,SGC-7901细胞和PcDNA3.1转染细胞接种组裸鼠瘤组织有癌栓形成,但TG IF组无癌栓形成;对照组MMP9和VEGF均呈强阳性表达,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G IF组,但MMP2在3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别。胃癌组织中TG IF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6.1%(35/76),明显低于断端胃黏膜(78.1%)(P<0.05),且它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9表达阳性率为59.2%,明显高于断端胃黏膜(31.3%)(P<0.05),且其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6%,明显高于断端胃黏膜(31.3%)(P<0.05),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胃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TG IF与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TG IF可能通过下调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抑制胃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TGIF,MMP9和VEGF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GIF,MMP9和VEGF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运用连续切片HE染色法观察SGC-7901细胞、PcDNA3.1转染细胞和TGIF转染细胞荷瘤裸鼠瘤组织有无血管浸润和远处转移,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转移相关分子MMP2,MMP9和VEGF在裸鼠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TGIF,MMP9和VEGF蛋白在76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联系。结果:3种细胞的荷瘤裸鼠均无远处转移,SGC-7901细胞和PcDNA3.1转染细胞接种组裸鼠瘤组织有癌栓形成,但TGIF组无癌栓形成;对照组MMP9和VEGF均呈强阳性表达,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GIF组,但MMP2在3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别。胃癌组织中TGIF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6.1%(35/76),明显低于断端胃黏膜(78.1%)(P〈0.05),且它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9表达阳性率为59.2%,明显高于断端胃黏膜(31.3%)(P〈0.05),且其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6%,明显高于断端胃黏膜(31.3%)(P〈0.05),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胃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TGIF与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TGIF可能通过下调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抑制胃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稳定的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观察多韦替尼( TKI-258)药物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异位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TKI-258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TKI-258灌胃,对照组同一时间段用生理盐水。采用形态学和病理学方法比较TKI-258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肝转移癌形成情况,并对TKI-258研究组肝转移的预防与治疗进行评价和鉴定。结果裸鼠结肠癌异位肝转移模型的成瘤率为100%。 TKI-25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抑制肝转移癌的形成,肝转移评分也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TKI-258研究组的肝转移癌明显缩小,浸润深度变浅,部分有治愈瘢痕,两组差异在形态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 TKI-258研究组的肿瘤中央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成片,只存留边缘部分肿瘤细胞,细胞分布不规则,两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异位肝转移模型适合对肝转移率和取材要求较高的实验研究。 TKI-258对裸鼠肝转移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能有效抑制转移癌的形成,但有必要进行临床试验来证实其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TNP-470和MMC联合应用对鼠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O-(氨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TNP-470)和丝裂霉素(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的原位生长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NP-470组、MMC组及联合用药组(TNP-470+MMC)。 结果:4个组瘤重分别为(499±247)、(478±180)、(275±80)和(255±65)mg,肝转移率分别为87.5%、25.0%、75.0%和12.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且治疗后各组裸鼠活动良好,无明显体重减轻。 结论:TNP-470与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的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有协同作用,且未加重TNP-470引起的体重减轻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 .方法 :用人胃癌细胞悬殊液接种于裸鼠皮下 ,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 ,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 ,称为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 ,并与直接用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皮下、腹腔、尾静脉的移植瘤模型比较 ,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 .结果 :肿瘤组织块保留了人胃腺癌的组织学特片 ,尾静脉注射与直接原位接种成瘤率均为6 0 % ,间接原位接种模型移植成瘤率为 80 % ,皮下与腹腔接种成瘤率均为 10 0 % .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6 0 % ,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 33.3% (P <0 .0 5 )尾静脉移植瘤模型仅见肝脏转移 ,实验过程中裸鼠衰竭处死后的肺脏经连续组织切片未见瘤细胞侵袭 .移植瘤细胞具有分泌CEA的功能 ,细胞动力学检测显示以五倍体细胞为主 .结论 :人胃癌裸鼠皮下 -胃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行学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 ,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  相似文献   

18.
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琪  梁后杰  阎晓初  边志衡  周进明  彭秋平  吴峰  潘凤 《重庆医学》2007,36(19):1929-1931,2023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 使用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lovo)在8只裸鼠结肠浆膜至黏膜逐层注射,以完成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制备,同时皮下种植8只裸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4、6、8、12周各组分别处死裸鼠2只,观察原位种植肿瘤的成瘤率、生长情况、转移率和腹水出现率.结果 16只裸鼠实验期间无1只死亡,成瘤率为100%, 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8/8),区域淋巴结转移率100%(8/8),肝转移率为100%(8/8),肺脏转移率为75.0%(6/8),腹膜转移率为75.0%(6/8),腹水出现率为27.5%(3/8).皮下种植组未见转移.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临床病程非常相似,为研究人结肠癌转移机制和干预措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