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生成素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主要由Angiopoietin-1和Angiopoietin-2组成.Tie-2是其共同受体.Angiopoietin-1能保持血管内膜的稳定性,与VEGF协同作用,促使血管成熟.Angiopoietin-2能拮抗Angiopoietin-1的作用,破坏血管的稳态.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Angiopoietin-2表达于肿瘤侵袭的最前沿,是血管产生的早期信号.阻断Angiopoietin/Tie-2通路可能拮抗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剂1(HAI-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HAI-1基因在4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上述组织CD34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HAI-1基因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MVD的关系.结果 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AI-1的阳性率为85.00%,而48例前列腺癌组织的阳性率为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A+B期HAI-1的阳性率(71.43%)显著高于C+D期(37.04%,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HAI-1基因的表达与MVD计数之间呈负相关(r=-0.647,P<0.05).结论 HAI -1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肉瘤180(S180)移植瘤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变化,并对其调节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利用Km小鼠的S180移植瘤模型,采用F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血管生成,ELISA和EIA法检测荷瘤鼠肿瘤组织和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水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肿瘤组织微血管计数、血管形态与瘤重变化的关系。 结果: 随着荷瘤时间延长,肿瘤组织内微血管计数,瘤内血管相对总量增加,血管的相对面积增大(P<0.05);肿瘤组织匀浆中VEGF水平在荷瘤10 d、15 d均显著高于5 d组(P<0.05);endostatin在肿瘤匀浆和血浆中均在荷瘤15 d达到最高(P<0.05);V/E比值无显著变化;微血管计数、血管相对总面积与瘤重变化有相关性(P<0.01)。 结论: S180移植瘤病期发展中微血管数目增加,血管口径增大,且与瘤重变化呈正相关;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局部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逐渐增加,促进血管生成;肿瘤局部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处于相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梯度密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hMSC;利用pLEGFP-N1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hMSC(hMSC-EGFP);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EGFP的免疫表型及分化能力;通过建立BALB/C裸鼠实体瘤模型(分别皮下接种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hMSC-EGFP细胞与MCF-7混悬液)来观察hMSC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检测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MSC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体外诱导hMSC向内皮细胞分化,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影响.结果 hMSC-EGFP与hMSC形态相似,均呈成纤维细胞样;二者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在条件基质作用下,均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hMSC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单纯接种MCF-7组肿瘤平均血管密度为5.33±1.42,混悬液组为13.67±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血管是由hMSC植入体内引起的宿主源性血管新生,只有少数血管的内皮细胞是由hMSC植入体内分化而来的;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能够通过其旁分泌作用促进hMSC的生长和迁移;经内皮诱导2周后,hMSC呈CD31阳性;hMSC能促进HUVEC的迁移.结论 MSC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Kringle 5是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的第五个饼环区结构域,在体外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在体内具有抑制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的生物活性,在实体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X蛋白突变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HCC)发生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与HCC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反式激活功能被认为是HBV与HCC关联的主要因素。HBx的自然突变普遍存在于肝癌患者中,HBx突变在HCC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基因重组纤溶酶原 (Kringle 5, K5) 对小鼠的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 以体外 培养的小鼠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 利用划痕实验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重组 K5 对内皮细胞迁移、 黏附 能力的影响; 利用体外血管生成体系、 创伤愈合和鸡胚尿囊膜 ( chicken embryo allantoic membrane, CAM) 血管生成能力实验, 检测 K5 对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 结果 200 nmol / L K5 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 黏 附以及新生血管的生长长度。 并且 K5 在 2 ~ 18 mg / kg 浓度范围内对小鼠创伤愈合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 外, 6、 12 与 25 mg / L K5 显著抑制 CAM 血管生成, 25 mg / L K5 的抑制作用最强。 结论 K5 能明显抑制血 管生成, 为临床抑制血管生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长因子在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及其恶性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与胶质瘤血管生成过程相关的生长因子中 ,以VEGF尤为重要 ,它可介导其它所有因子的作用。BFGF ,PDGF等因子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参与这些肿瘤的生长和 /或血管生成 ,生理浓度下这些因子便可引起VEGF的分泌 ,这可能是引起血管新生和向胶质母细胞瘤发展的共同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中分离、培养和鉴定胶质瘤干细胞,观测其CXCR4表达情况及其活化后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的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U87细胞中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使用CD133免疫磁珠分离试剂盒通过磁性细胞分选系统分离胶质瘤干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观测胶质瘤干细胞中神经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以CXCR4配体刺激通过钙流试验检测受体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JSA)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胶质瘤干细胞成瘤情况及瘤体内VEGF表达情况。结果U87细胞系中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为0.5%,这些细胞具有干细胞增殖和生长特性;它们表达CXCR4,用其相应配体激活后导致胞内钙流增加、分泌VEGF和IL-8增多。与CD133阴性细胞相比,CD133阳性细胞在体外分泌VEGF、IL-8多,在体内成瘤率高,形成的移植瘤生长迅速,表达更多VEGF。结论人恶性胶质细胞瘤细胞系U87中含有极少量胶质瘤干细胞,表达功能性CXCR4、分泌更多促血管生成因子,提示这些干细胞也直接参与胶质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
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已发现许多生长因子如EGF,PDGFBB,bFGF,TGFβ等都是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而起作用的。VEGF 可改变内皮细胞基因的活化形式,增强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生成。目前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是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大多数肿瘤表达高水平VEGF,且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内皮祖细胞(EPCs)在小鼠肾癌(RCC)中的分布特征,探讨EPCs在肾癌新生血管化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BALB/c裸鼠7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35只)、B组(35只),另取6只作为对照组(C组)。A组小鼠右肾下极移植人肾癌细胞,B组为假手术,C组不做任何处理;于实验后21、28、35、42、49d,A、B、C组各时间点分别处死7只、7只和1只小鼠,收集标本评估C组右侧正常肾组织(NT)、B组右肾损伤肾组织(ST)、A组的癌组织(1Tr)和癌旁组织(AT)中EPCs水平及分布,以及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趋化因子受体(CXCR4)等mRNA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T中EPCs水平在28d后逐渐升高,明显高于TT、NT及ST中的表达(P〈0.05);TT中EPCs水平则先升高以后逐渐降低,且明显高于NT中表达(P〈0.05)。免疫荧光检测EPCs主要聚集于A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T中MVD明显高于TT和NT,而TT中MVD则低于NT(P〈0.05);AT中VEGF、FLK、SDF-1和CXCR4 mRNA水平对比,TT和NT明显升高(P〈0.05)。结论 EPCs可通过分泌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参与血管形成来参与肿瘤新生血管化,并以此促进肾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周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Wang Y  Li Y  Zhu G  Wang X  Wu S  Zhang L  Gao X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3):176-179
研究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周细胞形态学特点、特异性标记及其与内皮的关系,并定量分析周细胞与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及形态定量,对89例乳腺癌及4例新鲜内 组织新生血管的周细胞进行系统形态学观察。结果内皮细胞第八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必 质内含有特征的Ⅷ因子小体(Weibel-palade body)。周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阳性,胞质内含有丰富的肌丝,与内皮细胞间可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人脐血源性内皮祖细胞(EPC)血管发生能力和在恶性胶质瘤血管新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人脐血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EGM-2培养液中培养获得EPC.取生长到第7~10天的细胞进行CD34和VEGFR-2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下EPC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体外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能力.采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在免疫缺陷小鼠进行皮下移植,于接种肿瘤后第7天经尾静脉注射EPC(每只5×103),并于接种肿瘤后第28天取材检测肿瘤微血管和EPC组织分布及定位,采用抗人CD31和抗鼠CD31免疫荧光双标记肿瘤微血管,计算人源性EPC来源的血管占肿瘤血管网的比例.结果 培养的细胞在第7~10天时可见条索样结构,生长并逐渐融合形成铺路石样排列的单层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和VEGFR-2.在VEGF刺激下EPC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体外形成小管样结构的能力.外源性EPC能特异性归巢到异种移植瘤组织并形成新生血管,占肿瘤血管网的(18.68±1.32)%.结论 EPC在体内外具有形成血管能力,并参与异种移植瘤血管新生,提示其在恶性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对有关机理做进一步研究。方法用雄性Wistar大鼠制做异体脱细胞真皮,90只雌性SD大鼠背部建立全层皮肤损伤模型,分为A、B、C、D、E组,每组18只,A组为自体微粒皮组,B组为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组,C、D、E组为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按不同的比例(C组为1∶1,D组为1∶0.5,E组为1∶0.25)混合移植(统称为混合移植组),比较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微血管计数及细胞骨架蛋白(desmin)的表达。结果 (1)移植后2、3周,混合移植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A组和B组,E组移植后2、3周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8.00±5.71)%和(96.18±6.62)%,高于C组(79.81±7.07)%和(86.76±3.35)%(P〈0.05);(2)移植后2、3周混合移植组微血管数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移植后2周,E组、D组的血管数(35.67±1.53)、(34.33±1.53)明显多于C组(P〈0.05)。(3)细胞骨架蛋白在创面形成后表达上调,混合移植组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高于A组(P〈0.05),尤以D组、E组明显。结论自体微粒皮与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创面愈合率高于自体微粒皮移植,且自体微粒皮与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的面积比例按1∶0.25混合移植效果最佳,这可能与创面血管化进程加快,及细胞骨架蛋白的适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活化型高分子量激肽原(HKa)轻链富含组氨酸区域5 (HKD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粘附、游走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体外重组融合蛋白-活化型高分子量激肽原轻链富含组氨酸区域5 (GST-D5H)。WST-1法观察HUVECs细胞粘附能力;用改良Boyden Chamber膜侵袭系统观察HUVECs细胞游走(趋化);用血管形成实验观察HUVECs细胞形成新生血管能力。 结果:GST-D5H作用后,HUVECs细胞粘贴率降低(P<0.05),游走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诱导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数及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GST-D5H能有效抑制HUVECs细胞粘附、游走,使该细胞粘附力降低,迁移性下降及血管形成数目减少或变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含有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的表达质粒,了解在E.coli中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插入载体PBV220E.coRI位点,再转化到E.coliTGI中,SDS-PAGE观察基因表达。结果:构建出表达质粒PBVK5,42℃诱导获得表达。结论: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表达产物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9.8%。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缺氧诱导因子-1/缺氧反应元件(HIF-1/HRE)基因调节系统为载体,构建含HRE启动子的人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 cDNA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缺氧条件下骨肉瘤细胞VEGF表达的靶向性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重组技术构建由HRE启动子驱动的含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和人反义VEGF165 cDNA全长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染骨肉瘤细胞系MG63,用液闪计数仪测定缺氧对报告基因表达的调节,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缺氧条件下细胞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由HRE启动子驱动的含Luc和反义VEGF165 cDNA全长的真核表达质粒pBI-HRE-Luc-AsVEGF165,该质粒转染骨肉瘤细胞系,缺氧条件下可使报告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提高3.5×102倍,使肿瘤细胞VEGF分泌下降45%.结论利用肿瘤缺氧,HRE启动子能够实现反义VEGF165的高效表达,为开展靶向性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S)基因转移在乳腺癌抗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ES基因转移系统,用ES病毒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以聚合酶链反应(PCR)、MTT法和裸鼠成瘤实验分析E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 结果: 脂质体转染与交互感染策略获得ES病毒生产细胞;以ES病毒转染MDA-MB-231细胞后,经PCR分析显示其内有ES基因整合并持续表达,其分泌的ES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EA.hy926的增殖(P<0.05),但对肿瘤细胞的离体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表明,ES基因表达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P<0.01);实验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ES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可有效表达,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并通过旁分泌方式抑制血管新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