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揭示母语为汉语的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记录2002年2月2005年2月入院的1198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失语症初步筛查;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并进行CT、MRI检查。结果119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5例患者Broca区受累,4例患者Wernicke区受累,却没有引起失语症候群。在325例入选病例中,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结果为Broca失语83例,Wernicke失语48例,完全性失语58例,传导性失语1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36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9例,命名性失语52例。病变部位位于经典语言中枢的240例,非语言中枢受累85例;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0级84例,1级79例,2级77例,3级63例,4级22例,其中失语严重程度为0级、1级的患者多为经典的语言中枢受累。结论多数失语症的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可引起失语,病变部位位于语言中枢的失语症患者失语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运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变化,探讨脑梗死后失语的发病机制,为脑梗死后失语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60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参照《西方失语成套测验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的失语类型进行判断,患者主要为感觉性(Wernicke)失语28例运动性(Broca)失语18例.对可能累及的病变区Wernicke区以及Broca区进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分析,分别测量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达峰时间(TTP),并与对侧流像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Wernicke性失语28例,比例46.67%,Broca性失语18例,比例30.00%,其他14例,比例23.33%;感觉性失语患者Wernicke区相较于对侧流像区rCBF、rCBV明显减少(Z=-2.280,P=0.023;Z=-2.123,P=0.034),MTT、TTP明显延长(Z=-2.525,P=0.012;Z=-2.676,P=0.007),感觉性失语患者Wernicke区与对侧流像区相比存在低灌注现象;运动性失语患者Broca区相较于对侧流像区rCBV明显减少,MTT明显延长(Z=-2.367,P=0.018;Z=-3.125,P=0.002),rCBF、TTP与对侧流像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6,P=0.680;Z=-1.934,P=0.053).结论:脑梗死后失语以感觉性(Wernicke)失语或运动性(Broca)失语为主,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急性期语言功能区均表现为低灌注现象,这可能为失语出现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磁共振3D-pC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分析卒中后broca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的脑血流量变化,进一步阐明失语症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就诊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间的、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后失语症病例20例,其中Broca失语14例,感觉性失语6例,纳入病例组;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头颅MRI平扫及3D-pCASL成像扫描,将所获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并比较两组间脑血流量。结果 病例组运动性失语患者Broca区CBF值较对侧镜像区域减低(t=-11.18,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感觉性失语Wernicke区CBF值较对侧镜像区减低(t=-6.24,P=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左侧Broca区、Wernicke区CBF值与正常组CBF值比较(t=-13.39,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失语的发生机制与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区出现低灌注有较大的相关性。3D-pc ASL成像技术能够为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提供影像诊断依据,为临床诊疗及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李浩涛 《中外医疗》2014,(32):73-74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失语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并对98例患者发生梗死后失语症进行失语症分级和CT、MRI等影像学检查,采用BDAE(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进行失语症分级,采用WAB(西方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分类。结果通过采用BDAE和WAB,98例患者中,complete(完全性)失语25例;Broca(表达性)失语20例;Wernicke(感觉性)失语14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2例;Transcortical moror(经皮质运动性)失语9例;anomic(命名性)失语9例;Transcortical sensory(经皮质感觉性)失语8例;condution(传导性)失语1例;病变部位:58例患者病变部位位于经典语言中枢,40例患者病变部位位于非语言中枢;按BDAE分级评定标准:27例0级,29例1级,15例2级,16例3级,11例4级。0级和1级患者的病变部位多位于经典语言中枢。结论脑梗死后失语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失语类型并不完全符合经典语言中枢,失语较严重的往往位于语言中枢,非语言中枢也引起失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乳酸(Lac)等MRS变化规律。方法采用1 H-MRS对24例青年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24 h内新发病灶NAA、Lac、Cho等代谢物进行采集,以镜像区为对照观察各代谢物的变化,比较组间峰值的差异性。结果24例患者NAA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Lac升高、于1.33 ppm 处出现倒置双峰;Cho峰较为多变,总体以下降为主,并具不确定性。与镜像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AA、Lac是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指标,Cho亦能补充相关代谢信息,MRS对梗死的早期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人和老年人急性脑梗死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乳酸(Lac)等的差异性。方法对24例青年人和27例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24小时内病灶及自身镜像区行1HMRS采集NAA、Cho、Lac等代谢物波谱曲线,观察各代谢物变化,比较及分析组间峰值的差异性。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NA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出现Lac倒置双峰、Cho峰以降低为主,多变;与镜像组比较NAA、Cho、Lac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NAA和Cho改变有显著性差异,La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AA、Lac是脑梗死早期敏感的标记物;Cho辅助补充代谢信息。NAA和Cho变化特征与年龄等有一定的相关性,Lac则无。应重视不同年龄段脑梗死代谢状况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超急性与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及各代谢物浓度变化的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3例超急性脑梗死与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常规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分别比较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病灶周围正常区与对侧镜像区之间NAA、Cr、Cho等代谢物浓度的差异。结果①超急性期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及病灶周围正常区NAA、Cr、Cho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Lac较对侧镜像区升高(P0.05)。②急性期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及病灶周围正常区NAA、Cr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Cho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P0.05),病灶中心区、病灶边缘区Lac较对侧镜像区升高(P0.05)。超急性期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各区代谢物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多体素~1H-MRS可以直接、准确、全面地检测脑梗死病灶侧及对侧镜像脑组织的代谢变化信息,不仅利于脑梗死后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亦可对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计算机辅助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符合入选标准的83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42例,脱落2例)和综合组(41例,脱落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常规药物治疗及计算机辅助语言训练,综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1次/d,每周治疗5d,治疗周期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定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检查,测定Broca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的比值。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语言障碍诊治系统训练大部分评分较训练前提高(P<0.05);综合组语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训练组,大部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AA/Cr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ho/Cr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与训练组相比,综合组大部分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 头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言语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计算机辅助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多模态磁共振分析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的血流量及代谢改变,阐明失语症的机制,为临床失语症的治疗、预后及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按《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判断所有失语患者类型,共纳入35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其中...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波谱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超早期脑梗死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检查,力求量化缺血半暗带评定标准。方法对13例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脑磁共振成像(MR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技术,并在2~28d内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对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对侧镜像区,测量其代谢改变。结果①超早期脑梗死的MRS改变为乳酸(Lac)浓度升高和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水平降低。②Lac升高且NAA正常或轻度下降(〈14%)的区域可能为缺血性半暗带;而Lac升高且NAA明显下降的区域(16%-34%)可能为不可逆损伤区。结论 MRS的应用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 M R S)研究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化疗前后大脑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儿童(2-10岁)初发ALL患者和20例正常儿童(2-10岁)志愿者进行1H MRS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完全缓解后与正常对照组间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及NAA/Cr、NAA/Cho、Cho/Cr值的变化,按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对正常儿童及治疗前后ALL患者分别行智力评分,分析这些指标与儿童智商的相关性;结果完全缓解后儿童ALL患者较正常对照组NAA/Cho、NAA/Cr值下降,而Cho/Cr值上升;NAA/Cr、NAA/Cho、Cho/Cr值变化与完全缓解后ALL患者IQ存在相关性;结论 1H MRS对ALL患者完全缓解后智力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内结节性病变磁共振(MRI)动态成像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5例肺内结节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S成像。观察肺内结节性病变MR平扫特征及动态增强扫描信号强度改变情况及MRS参数的差异。结果肺癌、肺炎性假瘤及肺结核球T1WI平扫信号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平均增强峰值、强化增值及S/A比值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炎性假瘤增强峰值及强化增值最高,S/A比值最大,肺结核球最低。肺癌Cho、Lac135、Lac270及Cho/Cr均显著高于肺炎性假瘤及肺结核球,NAA显著低于后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性假瘤及肺结核球间比较,Cho、Cr、NAA、Lac135、Lac270及Cho/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与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球动态增强特征、MRS代谢物含量不同,MRI增强扫描及MRS对其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兔脑缺血的磁共振波谱改变.方法建立兔急性脑缺血模型并行MRS检查,在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分别检测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结果缺血区的1H-磁共振波谱显示NAA明显下降或消失,Cho、Cr亦见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如NAA,且缺血中心区下降幅度较缺血周围区下降幅度大;出现Lac峰,且缺血中心区Lac峰值最高,缺血周围区较低。结论本实验通过研究兔急性脑缺血模型的MRS特点,为脑缺血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和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和纹状体质子磁共振波谱变化,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用于PD的诊断和病理生理研究的价值。方法采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50例PD与4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双侧黑质、纹状体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复合物(Cr)含量,比较NAA/Cr、Cho/Cr、NAA/Cho比值。结果 PD患者黑质NAA/Cr比值较正常组小(〈0.05),两组NAA/Cho、Cho/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纹状体NAA/Cho、NAA/Cr、Cho/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NAA/Cr降低是评估PD患者神经元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作为无创性研究PD病理生理过程和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研究脑梗死亚急性期病灶不同区域间各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55例发病在3~5d以内的脑梗死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定位病灶,然后运用1H-MRS对病灶侧梗死灶的核心区、内缘区、外缘区、周围区1、周围区2和正常区组织以及病灶对侧(对照侧)相应部位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等代谢产物的浓度变化进行波谱分析,同时计算比较不同部位代谢产物的相对浓度(rNAA、rCr、rCho)和Lac/Cho。结果与对照侧相应区域比较,病灶侧NAA由正常区至核心区逐步下降,Lac则逐步增高。病灶侧各区域间rNAA、Lac/Cho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r和Cho的减低以核心区为主,内、外缘区则略有降低。结论DWI结合1H-MRS对代谢产物的定位分析,推测脑梗死亚急性期缺血灶周边仍有持续低灌注区域,可能存在血脑屏障受损和血管源性水肿。  相似文献   

16.
吴珂  游潮 《四川医学》2009,30(3):352-354
目的检测并分析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的MRS结果,评价MRS在星形细胞瘤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星形细胞瘤患者共21例进行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检查,分析MRS特点,对MRS测定的代谢物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MRS较其正常侧表现为NAA峰降低,Cho峰升高,Cr峰较稳定,MI峰散见升高。Lac峰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明显升高。随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上升,NAA/Cr、NAA/Cho减小,Lac/Cr、Cho/Cr升高。NAA/Cho在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c/Cr在WH03级与4级星形细胞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体素MRS有助于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NAA/Cho、Lac/Cr最具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质子波谱(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3D MRS)检查在多种脑肿瘤及星形细胞瘤手术或放疗后复发的不同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84例脑肿瘤及星形细胞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行MR及MRS检查,对侧相应部位作为对照。应用3D-PRESS序列,主要观察代谢物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酐(Cr)、乳酸(Lac)、脂肪(Lipid)。结果 所有肿瘤及肿瘤复发波谱均呈现NAA降低,Cho、Cr升高。结论 3D-1HMRS是研究肿瘤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有效方法。对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后的随访、手术及放疗后疗效的评价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对鼻咽癌(NPC)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颞叶脑组织代谢物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1H—MRS检测正常健康组与NPC放疗后颞叶损伤组的大脑颞叶部内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含量及相互间比值。正常健康组为10名脑部无任何病变者,NPC放疗后颞叶损伤组为28例脑颞叶部出现明显病变的患者,使用Philips Achiev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选择点分析波谱(PRESS)序列采集,获得正常健康组、放疗后颞叶损伤组的脑颞叶内的波谱图像。测量NAA、Cr、Cho、NAAZCr、Cho/Cr、NAA/Cho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疗后颞叶损伤组的NAA、Cr、Cho、NAA/Cr、Cho/Cr、NAA/Cho分另4为0.21±0.08、0.27±0.23、0.51±0.11、0.78±3.14、1.92±0.22和0.40±0.10,NAA、NAA/Cr、NAA/Cho值比正常健康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Cho/Cr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检查对评估NPC放射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相关白质疏松患者的磁共振波谱表现特点。方法:选择51例白质疏松患者及21例非白质疏松者进行双侧额叶白质的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Cho)峰的浓度,并计算它们的NAA/Cr及Cho/Cr值。结果:白质疏松组与非白质疏松组双侧额叶白质的NAA/Cr及Cho/Cr值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脑白质疏松组Cho/Cr值明显高于无、轻及中度疏松组;Cho/Cr值与白质疏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梗塞伴白质疏松患者双侧额叶白质区MRS改变主要为Cho/Cr值升高,并且与白质疏松程度正相关。提示白质疏松主要改变为神经纤维损害,而不是神经元细胞脱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